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山
“无人潜艇的出现,使海军作战概念彻底改变的日子不远了!”近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在报道波音公司进行无人潜艇测试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无人潜水装置就出现了,比如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航器等等。其外形各种各样,和人们传统印象中潜艇的样子有不小的差距。它的应用领域从打捞到救援,从海底勘探到反水雷作战,甚至未来可能成为最好的反潜武器。
4小时解救遇险潜艇
由于无人潜艇不需要考虑人员活动的空间,体积较小,可下潜更深,最早被应用于危险的深海打捞和救援工作。无人潜艇参加的打捞行动不计其数,其中包括1965年打捞坠入地中海的美国氢弹,不过那时候的主角还是有人驾驶的“阿尔文”和“阿鲁明纳”深潜器。对于无人潜艇,最经典的一次打捞行动应是打捞“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残骸了。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在发射过程中失事,之后美国人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残骸搜索打捞工作。最初,搜寻工作主要在海面进行,但由于航天飞机残骸落入水中太深,搜寻工作开始延伸到水下。然而,当时航天飞机助推火箭的残余燃料仍然有爆炸的危险,由潜水员和载人深潜器打捞过于危险,无人潜艇便在搜索、打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4号”和 “短跑”号两艘无人潜艇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在声呐的帮助下确定了残骸的具体位置。这两艘水下潜艇还率先发现了机组成员座舱的部分残骸。而另一台较大的“超级天蝎”无人潜艇,则利用两只机械手将航天飞机的部分残骸带回水面。当时,“超级天蝎”采用了非常先进的主仆控制系统。母船上有一套稍小一号的机械手,其样式与无人潜艇上的“仆人机械手”相同。母船上的操作人员操纵主机械手,电子计算机通过电缆将控制信号传递给“仆人机械手”,“超级天蝎”便开始施展拳脚。
“超级天蝎”在2004年曾再显神威。当年5月6日,美军一架F—14“雄猫”战斗机在训练时坠毁在加利福尼亚外海约3公里的水域。为了避免“雄猫”的机密资料泄露,美国海军派出“超级天蝎”前往打捞。“超级天蝎”在水下60米处找到了飞机残骸,并用机械手将碎片逐一运上搜索船。现在,美国海军在加利福尼亚的北岛海军航空站有一支隶属于潜艇营救队的无人潜艇分队,专门执行搜索、定位、营救和回收等任务。
无人潜艇还在救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8月4日,搭载7名艇员的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AS—28小型救援潜艇,在堪察加半岛以东海域进行例行训练时撞上了鱼网,被困在190米深的海底。潜艇遇险后,俄罗斯一方面派自己的“老虎”号深潜器参加救援,另一方面向美国、日本和英国发出了援助请求。俄海军的“老虎”号深潜器将AS—28抬升了60米后便无能为力了。8月6日下午,英国一架C—17型运输机携带“天蝎45”无人潜艇以及数十名营救人员抵达距离出事海域最近的机场。第二天,“天蝎45”到事发海域进行作业,由英国的6名工程技术人员在水面舰只上通过电缆对“天蝎45”进行遥控。后者用能够切割7厘米粗钢缆的切割设备轻松地排除了缠绕俄潜艇的障碍,只用4个小时就让AS—28浮上水面。
自动跟踪敌方目标
除了进行搜索、救援和打捞,不少无人潜艇还被用来执行海底勘探等任务,但是在各国海军,无人潜艇越来越多地被推向作战一线,执行反水雷和反潜作战任务。
美国海军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期间装备了第一代搜索水雷用的无人潜艇——“近期水雷侦察系统”。该无人潜艇看上去像个鱼雷,可以从“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全长5.23米,直径533毫米,装备有多台声呐设备。该无人潜艇可从母艇上用光缆进行控制,活动范围达到50海里,可以在4到7海里的时速下连续工作5个小时。类似美国“近期水雷侦察系统”的无人潜艇还有挪威的“水雷狙击手”、瑞典的“双鹰”等等。而“远期水雷侦察系统”则属于第二代产品,能够以比“近期水雷侦察系统”更快的搜索频率工作,并对水雷状物体进行搜索、控测和分类。虽然它和“近期水雷侦察系统”的概念几乎完全相同,但是并不使用电缆或光缆,而是自主航行。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潜艇也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并将承担更为复杂的反潜任务。波音公司刚刚测试的那艘无人潜艇就具有参加反潜战的潜力。该潜艇长约5.5米,最高时速可达8海里,潜水深度为3000米。据悉,波音公司计划为该潜艇装上鱼雷,让它在海底连续航行几个月,然后突然对目标实施致命一击。此外,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发展一项“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航行器(ACTUV)”计划。该计划启动于2010年2月,据披露,这种智能无人潜艇可连续数月在大洋中自动跟踪敌方潜艇。ACTUV长19.1米,宽5.8米,高10.1米,满载排水量157吨,最大航速可达每小时27海里,采用碳纤维耐压复合壳体。艇体看上去像是被压扁了的子弹,隐身特性出众。除了反潜以外,该艇还能执行情报搜集、监视和目标搜索任务。此外,美国海军反潜战中心也在开发下一代无人潜艇“安康”,其基本作用有三:一是收集情报,二是侦察水雷和收集海洋数据,三是参加反潜作战。该中心主任为人们设想了这样的场景:在大西洋上空2000米的高度,一架C—17军用运输机以每小时850千米的速度飞行。突然间,尾舱门缓缓打开,吹出一朵小伞花,小伞带出了大伞,从舱门拽出一个长长的圆柱状物体。不到一分钟,该物体落入水中,去寻找自己的猎物了……到那时,曾经的名言“潜艇是反潜的最好武器”或许要做一下微小的改动了:“无人潜艇是反潜的最好武器”,因为如果使用载人潜艇反潜,一旦载人潜艇失事,付出的最大代价往往是“艇内人员全部牺牲”。AS—28就曾参加过一艘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痛苦回忆的核潜艇的营救工作。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参加北方舰队演习时失事,艇内118名官兵全部遇难。无法打捞的部分只能被炸毁。
与飞机不同,潜艇面临的深海环境更加复杂,飞行员还有机会在飞机失事时跳伞逃生,而艇员只能在消耗完艇内氧气之前死等救援。从这个意义上讲,无人潜艇在未来战场上可能将发挥比无人驾驶飞机更大的作用。
不过,无人潜艇要想完全代替载人潜艇的角色,在大洋中完成反潜、反舰等复杂任务,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现在的无人潜艇大多靠遥控完成工作,但是无人潜艇与外界进行通信非常复杂、困难,还要在保密和传输效率之间达到平衡。如果通过电缆或光缆传输信号,无人潜艇的机动范围就会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声波是唯一可用的通信方法,而在海水中声的传递速度为每秒1.5公里,母船上的控制指令从发出到被无人潜艇接收,可能需要几秒甚至几十秒,很难进行实时控制。因此,控制水下无人潜艇尚不能像控制无人飞机那样简单易行。2008年,英国一家公司在进行一次自主型无人潜艇的试航时发生故障,潜艇至今下落不明。
无人潜艇参加水下作战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像弹道导弹核潜艇这样的大型潜艇很难实现无人操纵。毕竟,潜艇上装备了可以毁灭一个国家的核弹头,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编辑:田亮 美编:苑立荣 编审:吴迎春
“无人潜艇的出现,使海军作战概念彻底改变的日子不远了!”近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在报道波音公司进行无人潜艇测试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无人潜水装置就出现了,比如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航器等等。其外形各种各样,和人们传统印象中潜艇的样子有不小的差距。它的应用领域从打捞到救援,从海底勘探到反水雷作战,甚至未来可能成为最好的反潜武器。
4小时解救遇险潜艇
由于无人潜艇不需要考虑人员活动的空间,体积较小,可下潜更深,最早被应用于危险的深海打捞和救援工作。无人潜艇参加的打捞行动不计其数,其中包括1965年打捞坠入地中海的美国氢弹,不过那时候的主角还是有人驾驶的“阿尔文”和“阿鲁明纳”深潜器。对于无人潜艇,最经典的一次打捞行动应是打捞“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残骸了。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在发射过程中失事,之后美国人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残骸搜索打捞工作。最初,搜寻工作主要在海面进行,但由于航天飞机残骸落入水中太深,搜寻工作开始延伸到水下。然而,当时航天飞机助推火箭的残余燃料仍然有爆炸的危险,由潜水员和载人深潜器打捞过于危险,无人潜艇便在搜索、打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4号”和 “短跑”号两艘无人潜艇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在声呐的帮助下确定了残骸的具体位置。这两艘水下潜艇还率先发现了机组成员座舱的部分残骸。而另一台较大的“超级天蝎”无人潜艇,则利用两只机械手将航天飞机的部分残骸带回水面。当时,“超级天蝎”采用了非常先进的主仆控制系统。母船上有一套稍小一号的机械手,其样式与无人潜艇上的“仆人机械手”相同。母船上的操作人员操纵主机械手,电子计算机通过电缆将控制信号传递给“仆人机械手”,“超级天蝎”便开始施展拳脚。
“超级天蝎”在2004年曾再显神威。当年5月6日,美军一架F—14“雄猫”战斗机在训练时坠毁在加利福尼亚外海约3公里的水域。为了避免“雄猫”的机密资料泄露,美国海军派出“超级天蝎”前往打捞。“超级天蝎”在水下60米处找到了飞机残骸,并用机械手将碎片逐一运上搜索船。现在,美国海军在加利福尼亚的北岛海军航空站有一支隶属于潜艇营救队的无人潜艇分队,专门执行搜索、定位、营救和回收等任务。
无人潜艇还在救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8月4日,搭载7名艇员的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AS—28小型救援潜艇,在堪察加半岛以东海域进行例行训练时撞上了鱼网,被困在190米深的海底。潜艇遇险后,俄罗斯一方面派自己的“老虎”号深潜器参加救援,另一方面向美国、日本和英国发出了援助请求。俄海军的“老虎”号深潜器将AS—28抬升了60米后便无能为力了。8月6日下午,英国一架C—17型运输机携带“天蝎45”无人潜艇以及数十名营救人员抵达距离出事海域最近的机场。第二天,“天蝎45”到事发海域进行作业,由英国的6名工程技术人员在水面舰只上通过电缆对“天蝎45”进行遥控。后者用能够切割7厘米粗钢缆的切割设备轻松地排除了缠绕俄潜艇的障碍,只用4个小时就让AS—28浮上水面。
自动跟踪敌方目标
除了进行搜索、救援和打捞,不少无人潜艇还被用来执行海底勘探等任务,但是在各国海军,无人潜艇越来越多地被推向作战一线,执行反水雷和反潜作战任务。
美国海军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期间装备了第一代搜索水雷用的无人潜艇——“近期水雷侦察系统”。该无人潜艇看上去像个鱼雷,可以从“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全长5.23米,直径533毫米,装备有多台声呐设备。该无人潜艇可从母艇上用光缆进行控制,活动范围达到50海里,可以在4到7海里的时速下连续工作5个小时。类似美国“近期水雷侦察系统”的无人潜艇还有挪威的“水雷狙击手”、瑞典的“双鹰”等等。而“远期水雷侦察系统”则属于第二代产品,能够以比“近期水雷侦察系统”更快的搜索频率工作,并对水雷状物体进行搜索、控测和分类。虽然它和“近期水雷侦察系统”的概念几乎完全相同,但是并不使用电缆或光缆,而是自主航行。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潜艇也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并将承担更为复杂的反潜任务。波音公司刚刚测试的那艘无人潜艇就具有参加反潜战的潜力。该潜艇长约5.5米,最高时速可达8海里,潜水深度为3000米。据悉,波音公司计划为该潜艇装上鱼雷,让它在海底连续航行几个月,然后突然对目标实施致命一击。此外,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发展一项“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航行器(ACTUV)”计划。该计划启动于2010年2月,据披露,这种智能无人潜艇可连续数月在大洋中自动跟踪敌方潜艇。ACTUV长19.1米,宽5.8米,高10.1米,满载排水量157吨,最大航速可达每小时27海里,采用碳纤维耐压复合壳体。艇体看上去像是被压扁了的子弹,隐身特性出众。除了反潜以外,该艇还能执行情报搜集、监视和目标搜索任务。此外,美国海军反潜战中心也在开发下一代无人潜艇“安康”,其基本作用有三:一是收集情报,二是侦察水雷和收集海洋数据,三是参加反潜作战。该中心主任为人们设想了这样的场景:在大西洋上空2000米的高度,一架C—17军用运输机以每小时850千米的速度飞行。突然间,尾舱门缓缓打开,吹出一朵小伞花,小伞带出了大伞,从舱门拽出一个长长的圆柱状物体。不到一分钟,该物体落入水中,去寻找自己的猎物了……到那时,曾经的名言“潜艇是反潜的最好武器”或许要做一下微小的改动了:“无人潜艇是反潜的最好武器”,因为如果使用载人潜艇反潜,一旦载人潜艇失事,付出的最大代价往往是“艇内人员全部牺牲”。AS—28就曾参加过一艘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痛苦回忆的核潜艇的营救工作。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参加北方舰队演习时失事,艇内118名官兵全部遇难。无法打捞的部分只能被炸毁。
与飞机不同,潜艇面临的深海环境更加复杂,飞行员还有机会在飞机失事时跳伞逃生,而艇员只能在消耗完艇内氧气之前死等救援。从这个意义上讲,无人潜艇在未来战场上可能将发挥比无人驾驶飞机更大的作用。
不过,无人潜艇要想完全代替载人潜艇的角色,在大洋中完成反潜、反舰等复杂任务,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现在的无人潜艇大多靠遥控完成工作,但是无人潜艇与外界进行通信非常复杂、困难,还要在保密和传输效率之间达到平衡。如果通过电缆或光缆传输信号,无人潜艇的机动范围就会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声波是唯一可用的通信方法,而在海水中声的传递速度为每秒1.5公里,母船上的控制指令从发出到被无人潜艇接收,可能需要几秒甚至几十秒,很难进行实时控制。因此,控制水下无人潜艇尚不能像控制无人飞机那样简单易行。2008年,英国一家公司在进行一次自主型无人潜艇的试航时发生故障,潜艇至今下落不明。
无人潜艇参加水下作战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像弹道导弹核潜艇这样的大型潜艇很难实现无人操纵。毕竟,潜艇上装备了可以毁灭一个国家的核弹头,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编辑:田亮 美编:苑立荣 编审:吴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