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开年,银行似乎突然对往年的盈利重点——房贷失去了兴趣,受此前房地产贷款“两道红线”政策的影响,多座城市相继传出贷款额度收紧的消息。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六大国有银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均有所下调,超过30%的只剩下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两家。
众所周知,首付、贷款、装修是中国人买房路上的三座大山。打工人们好不容易凑齐第一座大山的本钱,根据江湖上“刚需闭眼买”的箴言,决定尽快背债上车,却万万没想到,翻过“首付”这座山丘,成为“房子尾款人”的凡尔赛朋友圈都编辑好了,很可能面临申请不到房贷的尴尬困局。
结合此前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哈尔滨“鼓励降价买房”一类的呼吁,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房地产的大调控时代是不是真的要来了?
区域性、结构性收紧,严控房地产融资的大背景让个人房贷成为相对“稀缺”的資源。从北上广深到小小县城,关于房子的认知差异,展现不同城市间楼市的加速分化。
贷款收紧之后
在广州工作的王如已经在这样的焦虑中度过了两个多月,以至于每天睁开眼,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查看迟迟未有动静的商业贷款放款进度。
原本在她的计划中,租住的房子在年底到期,刚好计划趁过年期间搬进新房,把父母接来广州一起“就地过年”。意料之外的情况是,在刚买的房子申请组合贷之后,公积金贷款已正常放款,而商业贷款已经等待了两个多月,在收到全部房款前,卖家表示不会交房。
同样的境遇也发生在李兴身上。于2020年11月份在广州购买一套住房的李兴至今没有收到房贷发放,该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的房贷经办人员也告诉他,1月开始房贷额度已经变得明显紧张,每个信贷经理手里只有500万左右的房贷额度。更让李兴焦虑的是,眼下已快到过年,2月即将过去一半,自己却还没有收到即将放款的通知。
类似的焦虑,困扰的可不仅仅是广州的打工人。
在隔壁城市深圳,“银行暂停房贷”的传闻在岁末年初掀起不小的波澜。按照传闻中的描述,部分银行已经停止个人按揭贷款投放;有额度的银行目前在申请贷款后也要等到3月左右才能放款。而随着额度收紧,部分银行的房贷利率也开始上浮。
消息一出,无论是地产商、中介还是购房者都坐不住了,尤其是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放款不顺畅很可能让自己错过原本的买房时机。
有媒体从部分股份银行了解到,在客户同意的前提下,一手、二手房的贷款利率分别上浮60个、100个基点后,可以按照正常流程审批,但国有大行的房贷利率仍保持稳定没变。不过,作为深圳房贷的放款主力,各大国有银行普遍对外表示没有暂停房贷,但目前额度紧张,客户可能需要排队等待放款,时间还未可知。
数据显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四地农商行的网点多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区域性收紧的情况。
房贷利率上浮、放款周期拉长、资格审查更为严格……这些信号似乎正成为判断中国楼市区域热度的风向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火热的背面,是逐渐走向冷寂的中小城市楼市。具体来说,中小城市的不少房地产从业者就在担心,在这个新春“就地过年”的氛围加持下,考虑在大城市“就地买房”的打工人同样在持续增加,往年年初的返乡购房潮或许不会再出现。
不买不行吗?不行
对于生活在小城镇和大都市的人们来说,房子几乎是两种不同的存在。
前者眼中,房子最重要的属性还是住,而身处楼市热门地区,后者就多了一重体会:如果不以投资的眼光买房,就会在几年内被拥挤的财富列车甩下,要么过几十年打工租房的生活,要么在燃尽青春之后返乡置业。
因此,对于不想逃离北上广深的奋斗者来说,买房就有了格外重大的意义,它是实现阶级跃升的筹码,而这筹码的代价,就是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的背债人生。如今,好不容易决定成为“百万负翁”后,一房难求、一贷难求造成了新的困境。
近期上海楼市的火爆尤其触动劳苦大众本就脆弱的神经。或许是携去年落户政策放宽的余威,高冷了许多年的上海楼市迅速升温,新房市场两个月内31盘售罄、认筹率超过500%,其中出现13个“千人摇”楼盘。二手市场同样一片火爆,抢手的房源不断“跳价”,有学区房“一夜涨价40万”,甚至买家也开始担心买不到房而不断加价,市场热度不断攀升。
市场过热,调控降温,再度升温……这是过往二十年热门城市楼市的规律性写照。这一轮针对房地产融资的区域性、结构性收紧,意在避免大量贷款资源流入炒房客手中,从而为刚需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有一个事实是如此无奈——不管政策多么小心翼翼,也难免“误伤”刚需。
1月23日晚,深圳调控加码。新“深八条”要求严格核实购房人的资金证明、征信报告、购房款来源以及近一年及以上的银行流水单。一旦违规,购房者在深圳将被暂停买/卖房3年。随后一周,上海、杭州两座城市也相继出台了看上去足够严厉的调控政策。
一边是对首付款来源的严查,一边是对房贷的收紧,似乎在2021年,打工人的大城市买房路,会遇上更多的被迫“冷静期”。但调控政策对楼市的短暂封冻,往往只会加重刚需的财务焦虑。
当然,这早已不是房市变动,第一次牵动全民生活、改变国人心态了。
政策合围房地产,要出手还是再等等?
根据贝壳研究院的《2020新青年居住消费趋势报告》,2017年22城市新青年家庭房价收入比均值约为8.22,中位值约为7.64,相同计算条件下,2020年分别为7.82与6.7,尽管大部分人未必赞同,但按照这一数据,从整体趋势看,新青年的购房压力正逐渐下降。
众所周知,首付、贷款、装修是中国人买房路上的三座大山。打工人们好不容易凑齐第一座大山的本钱,根据江湖上“刚需闭眼买”的箴言,决定尽快背债上车,却万万没想到,翻过“首付”这座山丘,成为“房子尾款人”的凡尔赛朋友圈都编辑好了,很可能面临申请不到房贷的尴尬困局。
结合此前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哈尔滨“鼓励降价买房”一类的呼吁,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房地产的大调控时代是不是真的要来了?
区域性、结构性收紧,严控房地产融资的大背景让个人房贷成为相对“稀缺”的資源。从北上广深到小小县城,关于房子的认知差异,展现不同城市间楼市的加速分化。
贷款收紧之后
在广州工作的王如已经在这样的焦虑中度过了两个多月,以至于每天睁开眼,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查看迟迟未有动静的商业贷款放款进度。
原本在她的计划中,租住的房子在年底到期,刚好计划趁过年期间搬进新房,把父母接来广州一起“就地过年”。意料之外的情况是,在刚买的房子申请组合贷之后,公积金贷款已正常放款,而商业贷款已经等待了两个多月,在收到全部房款前,卖家表示不会交房。
同样的境遇也发生在李兴身上。于2020年11月份在广州购买一套住房的李兴至今没有收到房贷发放,该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的房贷经办人员也告诉他,1月开始房贷额度已经变得明显紧张,每个信贷经理手里只有500万左右的房贷额度。更让李兴焦虑的是,眼下已快到过年,2月即将过去一半,自己却还没有收到即将放款的通知。
类似的焦虑,困扰的可不仅仅是广州的打工人。
在隔壁城市深圳,“银行暂停房贷”的传闻在岁末年初掀起不小的波澜。按照传闻中的描述,部分银行已经停止个人按揭贷款投放;有额度的银行目前在申请贷款后也要等到3月左右才能放款。而随着额度收紧,部分银行的房贷利率也开始上浮。
消息一出,无论是地产商、中介还是购房者都坐不住了,尤其是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放款不顺畅很可能让自己错过原本的买房时机。
有媒体从部分股份银行了解到,在客户同意的前提下,一手、二手房的贷款利率分别上浮60个、100个基点后,可以按照正常流程审批,但国有大行的房贷利率仍保持稳定没变。不过,作为深圳房贷的放款主力,各大国有银行普遍对外表示没有暂停房贷,但目前额度紧张,客户可能需要排队等待放款,时间还未可知。
数据显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四地农商行的网点多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区域性收紧的情况。
房贷利率上浮、放款周期拉长、资格审查更为严格……这些信号似乎正成为判断中国楼市区域热度的风向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火热的背面,是逐渐走向冷寂的中小城市楼市。具体来说,中小城市的不少房地产从业者就在担心,在这个新春“就地过年”的氛围加持下,考虑在大城市“就地买房”的打工人同样在持续增加,往年年初的返乡购房潮或许不会再出现。
不买不行吗?不行
对于生活在小城镇和大都市的人们来说,房子几乎是两种不同的存在。
前者眼中,房子最重要的属性还是住,而身处楼市热门地区,后者就多了一重体会:如果不以投资的眼光买房,就会在几年内被拥挤的财富列车甩下,要么过几十年打工租房的生活,要么在燃尽青春之后返乡置业。
因此,对于不想逃离北上广深的奋斗者来说,买房就有了格外重大的意义,它是实现阶级跃升的筹码,而这筹码的代价,就是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的背债人生。如今,好不容易决定成为“百万负翁”后,一房难求、一贷难求造成了新的困境。
近期上海楼市的火爆尤其触动劳苦大众本就脆弱的神经。或许是携去年落户政策放宽的余威,高冷了许多年的上海楼市迅速升温,新房市场两个月内31盘售罄、认筹率超过500%,其中出现13个“千人摇”楼盘。二手市场同样一片火爆,抢手的房源不断“跳价”,有学区房“一夜涨价40万”,甚至买家也开始担心买不到房而不断加价,市场热度不断攀升。
市场过热,调控降温,再度升温……这是过往二十年热门城市楼市的规律性写照。这一轮针对房地产融资的区域性、结构性收紧,意在避免大量贷款资源流入炒房客手中,从而为刚需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有一个事实是如此无奈——不管政策多么小心翼翼,也难免“误伤”刚需。
1月23日晚,深圳调控加码。新“深八条”要求严格核实购房人的资金证明、征信报告、购房款来源以及近一年及以上的银行流水单。一旦违规,购房者在深圳将被暂停买/卖房3年。随后一周,上海、杭州两座城市也相继出台了看上去足够严厉的调控政策。
一边是对首付款来源的严查,一边是对房贷的收紧,似乎在2021年,打工人的大城市买房路,会遇上更多的被迫“冷静期”。但调控政策对楼市的短暂封冻,往往只会加重刚需的财务焦虑。
当然,这早已不是房市变动,第一次牵动全民生活、改变国人心态了。
政策合围房地产,要出手还是再等等?
根据贝壳研究院的《2020新青年居住消费趋势报告》,2017年22城市新青年家庭房价收入比均值约为8.22,中位值约为7.64,相同计算条件下,2020年分别为7.82与6.7,尽管大部分人未必赞同,但按照这一数据,从整体趋势看,新青年的购房压力正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