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它精巧的构思、华美的辞章、幽远的意境、和谐的韵律、生动的形象,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文思泉涌的源头活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找寻契机,巧妙地将诗词阅读和学生练笔结合起来。
一、追溯悠远的背景,讲述有趣的故事
每一首诗词的诞生,都有它独特的背景,或欣喜、或悲凉、或相思、或祝福……正所谓“字字句句总关情”。一首古诗词就是一个故事、一段佳话。苏轼在外为官,思念阔别已久的弟弟,在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缠绵;李白从秋浦前往泾县游桃花潭,受到当地人汪伦的热情款待,临别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去追溯诗词的写作背景,将那感人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笔尖生动地讲述出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经典诗词的兴趣,而且能指引学生将诗词读深、读透。这样的练笔也一定是有血有肉、生动有趣的,相同的故事在不同学生的笔下流淌出的应该是别样的精彩。
二、捕捉鲜活的事物,描摹眼中的精彩
古代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各异,有写景抒情的,有咏物言志的,有怀古咏史的,有边塞征战的。其中写景诗和咏物诗里都不乏许多鲜活的事物,可爱的鸣蝉,纯洁的莲花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千百年过去了,诗人笔下美好的事物仍然在大自然中焕发着勃勃生机,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性情。如今,面对清幽的梅花,苍翠的青松,忙碌的蜜蜂,孩子们心中又会有怎样的赞美和见地?
三、紧扣精美的诗行,想象美妙的景象
诗词讲究的是凝练,短短的五个字、七个字,不知包涵了多少人间万象,波澜壮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句的背后有着怎样欢乐的场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让我们想到怎样的秀美?
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我让学生抓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进行一次小练笔,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写到:“迈进大门,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虽没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虽没有高山流水、仙气缭绕,但这儿有的是一片安静祥和,鸟语花香,令人气爽神怡……正对大门的是一栋简朴的小木屋,虽没有雕梁画栋,龙飞凤舞,但有的是朴素、自然……一棵高粗的杏树,树上开满了粉嘟嘟的杏花,伴着金色的花蕊,仿佛是红色的绸带,里面镶着金色的天丝……”从整体到部分,从园前到屋后,洋洋洒洒六七百字,描写得细腻自然,一个令人神往的怡静小院跃然纸上。
孩子的天性是想象,教学中,我们何不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精美的诗行,让孩子们想象出美妙的景象,让这些美妙的景象在习作中绽放出异样的光芒。
四、鸟瞰完整的诗篇,作出完美的解读
古诗词的教学中,练笔的契机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话,鸟瞰完整的诗篇,还有太多的时机有待我们去发现、去捕捉。例如,学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写写当时的情境怎样?分别在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又会想些什么?这便是补白;学完《寻隐者不遇》,让学生写写诗人告别童子后所发生的故事,这便是续写。此外,翻译、扩写、改写、看插图写话等都是不错的练笔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智慧和语言对诗歌作出完美的解读。
五、体味深远的意义,写出独特的感受
细细品味,简短的诗词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小学语文课本所选古诗词中,就有一些这样的“哲理诗”,这些诗词,除了描写景物、叙述事件外,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玄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深刻道理;于谦的《石灰吟》赞颂了宁可粉身碎骨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情怀……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精心品味古诗词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形式不拘,角度灵动,巧妙地捕捉练笔契机,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古诗词教学与学生习作共同成长,相映生辉。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小学)
一、追溯悠远的背景,讲述有趣的故事
每一首诗词的诞生,都有它独特的背景,或欣喜、或悲凉、或相思、或祝福……正所谓“字字句句总关情”。一首古诗词就是一个故事、一段佳话。苏轼在外为官,思念阔别已久的弟弟,在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缠绵;李白从秋浦前往泾县游桃花潭,受到当地人汪伦的热情款待,临别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去追溯诗词的写作背景,将那感人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笔尖生动地讲述出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经典诗词的兴趣,而且能指引学生将诗词读深、读透。这样的练笔也一定是有血有肉、生动有趣的,相同的故事在不同学生的笔下流淌出的应该是别样的精彩。
二、捕捉鲜活的事物,描摹眼中的精彩
古代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各异,有写景抒情的,有咏物言志的,有怀古咏史的,有边塞征战的。其中写景诗和咏物诗里都不乏许多鲜活的事物,可爱的鸣蝉,纯洁的莲花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千百年过去了,诗人笔下美好的事物仍然在大自然中焕发着勃勃生机,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性情。如今,面对清幽的梅花,苍翠的青松,忙碌的蜜蜂,孩子们心中又会有怎样的赞美和见地?
三、紧扣精美的诗行,想象美妙的景象
诗词讲究的是凝练,短短的五个字、七个字,不知包涵了多少人间万象,波澜壮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句的背后有着怎样欢乐的场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让我们想到怎样的秀美?
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我让学生抓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进行一次小练笔,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写到:“迈进大门,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虽没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虽没有高山流水、仙气缭绕,但这儿有的是一片安静祥和,鸟语花香,令人气爽神怡……正对大门的是一栋简朴的小木屋,虽没有雕梁画栋,龙飞凤舞,但有的是朴素、自然……一棵高粗的杏树,树上开满了粉嘟嘟的杏花,伴着金色的花蕊,仿佛是红色的绸带,里面镶着金色的天丝……”从整体到部分,从园前到屋后,洋洋洒洒六七百字,描写得细腻自然,一个令人神往的怡静小院跃然纸上。
孩子的天性是想象,教学中,我们何不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精美的诗行,让孩子们想象出美妙的景象,让这些美妙的景象在习作中绽放出异样的光芒。
四、鸟瞰完整的诗篇,作出完美的解读
古诗词的教学中,练笔的契机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话,鸟瞰完整的诗篇,还有太多的时机有待我们去发现、去捕捉。例如,学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写写当时的情境怎样?分别在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又会想些什么?这便是补白;学完《寻隐者不遇》,让学生写写诗人告别童子后所发生的故事,这便是续写。此外,翻译、扩写、改写、看插图写话等都是不错的练笔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智慧和语言对诗歌作出完美的解读。
五、体味深远的意义,写出独特的感受
细细品味,简短的诗词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小学语文课本所选古诗词中,就有一些这样的“哲理诗”,这些诗词,除了描写景物、叙述事件外,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玄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深刻道理;于谦的《石灰吟》赞颂了宁可粉身碎骨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情怀……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精心品味古诗词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形式不拘,角度灵动,巧妙地捕捉练笔契机,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古诗词教学与学生习作共同成长,相映生辉。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