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组建作文评改小组
组建作文评改小组是开展作文评改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受学生年龄、知识水平、能力和自控力的局限,不同年级学生选择不同的小组形式。一般情况下,中年级的人数稍少一些,3~4人为一组,高年级4~6人为一组。
二、作文评改小组的建设
建立了作文评改小组之后,让小组成员推荐小组长和书记员。教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教给他们主持、组织与记录的技巧。要让他们照顾全体组员,特别关注学困生,让全体组员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搞组长“一言堂”,不要过分表现自己,要给每个组员讨论、发言、汇报、评价的机会,以全体组员的学习效果来衡量小组的学习效果。在评改中要有序,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不要贪多,但求有效。在组员发表意见时,要提醒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另外,在评改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要让每位组员轮流当组长和书记员,激发每位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让他们都得到充分发展,切实搞好作文评改活动,提高每位同学的作文水平。
三、小学作文自评自改的一般模式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掌握了自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会使用修改符号,会写旁批和总批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自评自改作文的一般模式开展自评活动。这种模式是进行其他特殊模式的基础,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这种模式分为四步。
1.自评
学生写完习作,先要求读自己的文章,像读名家名篇一样地去读自己的文章。这样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不当之处。如:文中有没有丢字加字的现象,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使用不当的标点,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等,然后尝试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中修改。这样做,就是要学生充分感受自己所写的语言文字,利用已有的语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尽量做到文通句顺。许多同学刚开始缺乏自信,读自己的作文时,声音很小,不敢放声朗读。这时老师鼓励学生读下去,不要怕羞,要有自信心,也许你就是未来的巴金、冰心,或巴尔扎克,然后,要求学生逐段默读,修改用词不当的地方和病句,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看看习作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然后写出自评。整个这一步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读”字。
2.同学评
做完第一步,要求学生请教其他同学,让同学当小老师再次审视习作,审视的内容和第一步的内容相同。小老师要认真地读同学的习作,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并写出同学评语。被请教的小老师可以是本小组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小组成员。对某些因性格或学业水平原因请不到小老师的同学,老师可帮助寻找那些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小老师。此过程有可能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边巡视边相机指导,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尽可能保证此过程扎实有效。第二步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问”字。
3.小组评
经过第一、二步的工作,学生习作中表面性的一些问题已减少许多。如,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错误的标点、加字漏字等。当然,因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有待于通过长期训练而达到相当的水平后再改正,不求完善,但求有效。这方面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在查阅学生修改情况时再去纠正,并督促学生改正。至于深层次的问题,如中心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选材组材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习作是否体现本次习作的重点等就留给小组评议解决。小组评是在小组长的主持下,由组员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完后大家议一议,各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并打出评价等级。如“优+1”“优”“良”“合格”,本着激励性原则,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打等级时不要太苛刻,在尊重客观事實的基础上,尽量往高打,给同学的评价意见要真诚,多鼓励,多肯定,易于同学接受。鉴于作文课时数有限,不再写小组评价语。小组评可以概括为一个“议”字。
4.全班评
小组评议完后,推荐优秀习作和进步习作并在全班交流。交流方式可以是请原小作者读,全班同学发表意见;也可以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边读边议边赏,既欣赏该文的精彩描写或论述,又评议小作者是如何修改的。第四步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赏”字。
此时,老师也参与其中,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和学生一道评价。老师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树立榜样,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通过此模式的自评自改,确立了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地位,拓宽了学生信息交流的渠道,增加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相比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个性感受和能力发展的批改方式,其优越性就不言而喻。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修改作文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把传统作文批改这一作文学习的终点变成了中点,使学生在评改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编辑 冯志强
组建作文评改小组是开展作文评改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受学生年龄、知识水平、能力和自控力的局限,不同年级学生选择不同的小组形式。一般情况下,中年级的人数稍少一些,3~4人为一组,高年级4~6人为一组。
二、作文评改小组的建设
建立了作文评改小组之后,让小组成员推荐小组长和书记员。教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教给他们主持、组织与记录的技巧。要让他们照顾全体组员,特别关注学困生,让全体组员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搞组长“一言堂”,不要过分表现自己,要给每个组员讨论、发言、汇报、评价的机会,以全体组员的学习效果来衡量小组的学习效果。在评改中要有序,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不要贪多,但求有效。在组员发表意见时,要提醒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另外,在评改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要让每位组员轮流当组长和书记员,激发每位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让他们都得到充分发展,切实搞好作文评改活动,提高每位同学的作文水平。
三、小学作文自评自改的一般模式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掌握了自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会使用修改符号,会写旁批和总批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自评自改作文的一般模式开展自评活动。这种模式是进行其他特殊模式的基础,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这种模式分为四步。
1.自评
学生写完习作,先要求读自己的文章,像读名家名篇一样地去读自己的文章。这样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不当之处。如:文中有没有丢字加字的现象,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使用不当的标点,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等,然后尝试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中修改。这样做,就是要学生充分感受自己所写的语言文字,利用已有的语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尽量做到文通句顺。许多同学刚开始缺乏自信,读自己的作文时,声音很小,不敢放声朗读。这时老师鼓励学生读下去,不要怕羞,要有自信心,也许你就是未来的巴金、冰心,或巴尔扎克,然后,要求学生逐段默读,修改用词不当的地方和病句,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看看习作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然后写出自评。整个这一步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读”字。
2.同学评
做完第一步,要求学生请教其他同学,让同学当小老师再次审视习作,审视的内容和第一步的内容相同。小老师要认真地读同学的习作,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并写出同学评语。被请教的小老师可以是本小组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小组成员。对某些因性格或学业水平原因请不到小老师的同学,老师可帮助寻找那些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小老师。此过程有可能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边巡视边相机指导,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尽可能保证此过程扎实有效。第二步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问”字。
3.小组评
经过第一、二步的工作,学生习作中表面性的一些问题已减少许多。如,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错误的标点、加字漏字等。当然,因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有待于通过长期训练而达到相当的水平后再改正,不求完善,但求有效。这方面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在查阅学生修改情况时再去纠正,并督促学生改正。至于深层次的问题,如中心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选材组材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习作是否体现本次习作的重点等就留给小组评议解决。小组评是在小组长的主持下,由组员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完后大家议一议,各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并打出评价等级。如“优+1”“优”“良”“合格”,本着激励性原则,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打等级时不要太苛刻,在尊重客观事實的基础上,尽量往高打,给同学的评价意见要真诚,多鼓励,多肯定,易于同学接受。鉴于作文课时数有限,不再写小组评价语。小组评可以概括为一个“议”字。
4.全班评
小组评议完后,推荐优秀习作和进步习作并在全班交流。交流方式可以是请原小作者读,全班同学发表意见;也可以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边读边议边赏,既欣赏该文的精彩描写或论述,又评议小作者是如何修改的。第四步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赏”字。
此时,老师也参与其中,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和学生一道评价。老师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树立榜样,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通过此模式的自评自改,确立了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地位,拓宽了学生信息交流的渠道,增加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相比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个性感受和能力发展的批改方式,其优越性就不言而喻。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修改作文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把传统作文批改这一作文学习的终点变成了中点,使学生在评改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