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49-2
心理治疗家Smith·D.在八十年代曾就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总结出12种影响较大的心理疗法。其中,现实疗法作为短程治疗之一十分引人注目。该疗法主要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但同时受到多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影响,呈现出整合治疗倾向,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单一理论与方法的不足。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现实疗法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由于方法和技巧颇具特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特别在社会工作和学校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教育上有一定指导和应用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就现实疗法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运用和启发进行阐述和讨论。
一、现实疗法概论
现实疗法是一种“行动治疗法”,帮助来访者去觉察自己的问题,并能面对实际困难,对自己负责,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方法,以致能满足自我内在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它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求得问题的解决;它注意思维和行为,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和情绪;它强调现在和将来,而不纠缠于过去,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它反对以医学的或“疾病”的模式来看待人的心理困难,而强调人的自主自立,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些品质的作用;它也重视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主张咨询者要“卷入”关系。
现实疗法是帮助来访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帮助来访者在生活中作出往往是新的和困难的选择的疗法。它建立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假设人们可以对他们的生活、行为、感受和思想负责。控制理论的理念是:人类行为源自于个人的内在、而非外在环境的力量。格拉塞指出,人有“归属”、“权力”、“自由”、“快乐”等四种心理需求及求“生存”的生理需求,这些需求正是驱动行为的强大力量。根据控制理论的观点,大脑的功能如同一控制系统,协助我们得到自己所要的。当心理需求受到阻碍时,我们会对选择的行为感到痛苦,并对生活感到不满。然而,当我们以负责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时,便会培养出成功认同及自尊感,并对选择的行为感到满意。
Glasser将现实疗法界定为由治疗环境和改变行为的特定方法构成的咨询循环,主要包含八个步骤:1.建立友好的环境。这个友好环境的建立过程是在现实疗法的一,开始就开始了的并且要贯穿于整个过程。2.探索来访者的希望、需要和知觉。3.探索来访者的整体行为,特别是行为的“做“的部分。4.计划如何改变行为。5.得到来访者对计划的评价。6.不接受对计划失败的借口。7.咨询者不批判、不辩论、也不处罚来访者。8.咨询者不放弃来访者,不断支持他。归纳而言,可以称之为“WDEP系统”即W=欲望;D=方向与目前的行为;E=评估;P=规划与承诺。
二、现实疗法的特点
学会学习。现实治疗可以看作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在五种内在心理和生理基本需求中,人不可能同时全部完全占有,学会取得这些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探求自我内心真正的需求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从生活中学习智慧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疗法的核心概念——“责任”,Glasser认为是藉由“学习”而来的,因而教导当事人“学习责任感”是现实疗法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学会负责包括学习并接受道德、规则标准、价值判断和对行为对错的分辨等观念。而选择理论也是一种学习。它要求当事人学会选择满足自我的需求,接受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的行为这一事实,选择或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部分,意识到只有负责任的正向积极的行为才能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
强调责任。现实疗法强调要以负责任的行为来满足自我的需求,负责的行为是指一个人满足自我心理基本需求的行为能力。这不仅指正向地面对现实,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还必须是不能对他人造成妨碍的,若自己价值感的建构造成别人的痛苦,也不过是以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来满足自我的需求,往往也无法真正满足自我的内在需求。所以,这里的责任对个体而言意味着对生活进行有效的控制,而那些负责任的个体是能够学会在满足自我需求的过程中及时做出调整的。
摒弃“心理疾病”概念。虽然Glasser受过专业的精神医学训练,但他并不认同医学模式对精神疾病的称呼。他认为将精神出现问题的人以疾病称呼,只会加重其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病”只不过是人不负责任地试图控制自己周围环境而非自己行为的表现。因此,他宁可用“负责的人”和“不负责的人”来区分心理健康的人或心理异常的人。又因为Glasser看来,药物与其它医疗手段对个人而言还是一种外在控制,不利于内在的认识和责任感的形成,所以现实治疗并不十分赞成在咨询中使用药物与医疗方法。基于以上这些特点,都较其他各种心理治疗方法更适合于在学校针对学生使用。
三、现实疗法与学校心理教育的联系
问题类型。现阶段,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而言,大致可分为六种,分别是:有剧烈行为表征的外向性行为问题,如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捣乱等等;指向自我的内向性行为问题,如畏缩,过分依赖,自虐甚至自杀等非社会行为;学业适应问题,如考试作弊,注意力不集中,偷懒,低成就感等非器质性因素所造成的学习问题;不良癖好,如抽搐,尿床,烟、酒、药瘾,偷窥癖等于性格发展不健全有关的不适应行为;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质行为,如过度焦虑,强迫症,歇斯底里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躁狂等。近年来,学校中有关这些现象的报道越来越多。除了第六类行为明显不属于学校心理教育的工作范围之外,其他的行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都必然要处理。又因为这些偏差行为大多都包含了情绪问题,导致问题青少年常常被看作情绪困扰的人。因此,按照现实疗法的观点分析,他们确实很可能用情绪困扰作借口来逃避责任。现实疗法所针对的恰好就是这些“不负责任”。
“自主性”目的和“自我管理”的实现。现实疗法强调人的潜能,当人们有能力对自我负责时,便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愉悦的生活。现实疗法的过程就是协助当事人认识能力,获得“自主性”的过程。目的让个体学会以内在的力量替代对外在能力的依靠,最终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人。已有不少研究证明,现实疗法在改善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与此相同,学校心理教育的辅导策略最终也指向“自我管理”。其发展目标是让学生由从环境获得支持变成从自我获得支持,从老师的协助指导和联系变成自己内化的独立行为,才是学生成长的真正体现。这一点上,两者不谋而合。 指导性原则。现实疗法是指导性的心理治疗,是教育——负责任——认同——心理满足——心理健康的循环层递式程序。治疗者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要协助当事人做需求澄清和行为选择,共同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引导当事人做回一个负责任的人。
时间目标。现实疗法能快速达到治疗的目标,它明确而实际的结构性特点与学校心理教育的实际十分相符。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任务。特别在国内,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指标的完成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且现阶段学校心理工作者的数量并不多,一对多的情形也不得不要求心理老师压缩心理咨询和辅导过程,限定时间目标。因此,学校心理教育很多时候都还是需要短程疗法的帮助。
四、现实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推广与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现实疗法要求当事人拟定出一份具体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目的是想以此重新发掘当事人的内在力量,学会自己驾驭自己的生活。在现实治疗者的眼中,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不能为自己负责,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生活,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的。学生通过咨询师的协助制定出合理的行动计划并执行,逐渐也会学会用这种方法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管理,自己独立制定各种计划并实施,最终达到自我管理。
契约与承诺的教育。明礼诚信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现实治疗为此项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实治疗学派学者相当重视承诺这一观念,他们强调当事人制定计划固然重要,但还要对自己制定的计划做出一个承诺,表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将计划贯彻始终地实行和完成。咨询师会引导当事人脚踏实地地制定出较为简单可行的计划,以保证当事人能通过这一次的经验和学习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加个人对成功的信心。
纠正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往往是学生用来逃避糟糕的学业,或是老师和同学的歧视等的一种方式,背后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现实治疗者的看来,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学会负责任,没有学会选择合适的行为,这种行为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妨碍他人。在辅导过程中,咨询师不对学生进行惩罚,也不放弃他们;只要有一次成功,咨询师就鼓励、奖励他们。要不断地让学生为自己的选择与行动负责任,并提醒他说世界上没有人会替他做事或替他过生活。通过现实治疗,问题大学生能够学会过负责任有选择的生活。
此外,在应用现实疗法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中,还会用到一些有效的技术,如契约:在治疗中经常会用到契约,签了名的契约表明当事人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它同时强调了契约中对方要作出的那些特定的改变。填写契约就好比是实现需要,会提高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幽默:为了帮助对方认识到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咨询者可以用幽默来正视无理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角色扮演:当对方有人际关系困难或需要练习一种新的行为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角色扮演。
总而言之,现实疗法的要义便是要求个体接受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个体学会更富建设性的行为方式,从而获得成功和快乐。这一理论及其实践对于青少年教育及心理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以上论述,现实疗法不仅能促进学校心理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帮助,也能够适应我国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正如国外学者的评价,它可能是唯一形成于青少年工作内容的咨询方法,是在一种咨询和教育结合的环境下产生发展使用的理论,这正是它的正确之处。而且,除了一般的咨询效果外,它对于整个学校教育情境、班级环境中的问题行为、学校的领导和管理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因此,它是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和推广使用的一种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传琳.现实治疗法:理论与务实[M].北京:心理出版社,2003.
[2]伍肖瑜.现实疗法及其与学校心理教育的分析[J].广东科技,2006,8.
【作者简介】王琴超: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2011级。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49-2
心理治疗家Smith·D.在八十年代曾就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总结出12种影响较大的心理疗法。其中,现实疗法作为短程治疗之一十分引人注目。该疗法主要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但同时受到多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影响,呈现出整合治疗倾向,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单一理论与方法的不足。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现实疗法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由于方法和技巧颇具特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特别在社会工作和学校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教育上有一定指导和应用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就现实疗法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运用和启发进行阐述和讨论。
一、现实疗法概论
现实疗法是一种“行动治疗法”,帮助来访者去觉察自己的问题,并能面对实际困难,对自己负责,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方法,以致能满足自我内在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它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求得问题的解决;它注意思维和行为,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和情绪;它强调现在和将来,而不纠缠于过去,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它反对以医学的或“疾病”的模式来看待人的心理困难,而强调人的自主自立,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些品质的作用;它也重视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主张咨询者要“卷入”关系。
现实疗法是帮助来访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帮助来访者在生活中作出往往是新的和困难的选择的疗法。它建立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假设人们可以对他们的生活、行为、感受和思想负责。控制理论的理念是:人类行为源自于个人的内在、而非外在环境的力量。格拉塞指出,人有“归属”、“权力”、“自由”、“快乐”等四种心理需求及求“生存”的生理需求,这些需求正是驱动行为的强大力量。根据控制理论的观点,大脑的功能如同一控制系统,协助我们得到自己所要的。当心理需求受到阻碍时,我们会对选择的行为感到痛苦,并对生活感到不满。然而,当我们以负责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时,便会培养出成功认同及自尊感,并对选择的行为感到满意。
Glasser将现实疗法界定为由治疗环境和改变行为的特定方法构成的咨询循环,主要包含八个步骤:1.建立友好的环境。这个友好环境的建立过程是在现实疗法的一,开始就开始了的并且要贯穿于整个过程。2.探索来访者的希望、需要和知觉。3.探索来访者的整体行为,特别是行为的“做“的部分。4.计划如何改变行为。5.得到来访者对计划的评价。6.不接受对计划失败的借口。7.咨询者不批判、不辩论、也不处罚来访者。8.咨询者不放弃来访者,不断支持他。归纳而言,可以称之为“WDEP系统”即W=欲望;D=方向与目前的行为;E=评估;P=规划与承诺。
二、现实疗法的特点
学会学习。现实治疗可以看作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在五种内在心理和生理基本需求中,人不可能同时全部完全占有,学会取得这些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探求自我内心真正的需求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从生活中学习智慧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疗法的核心概念——“责任”,Glasser认为是藉由“学习”而来的,因而教导当事人“学习责任感”是现实疗法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学会负责包括学习并接受道德、规则标准、价值判断和对行为对错的分辨等观念。而选择理论也是一种学习。它要求当事人学会选择满足自我的需求,接受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的行为这一事实,选择或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部分,意识到只有负责任的正向积极的行为才能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
强调责任。现实疗法强调要以负责任的行为来满足自我的需求,负责的行为是指一个人满足自我心理基本需求的行为能力。这不仅指正向地面对现实,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还必须是不能对他人造成妨碍的,若自己价值感的建构造成别人的痛苦,也不过是以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来满足自我的需求,往往也无法真正满足自我的内在需求。所以,这里的责任对个体而言意味着对生活进行有效的控制,而那些负责任的个体是能够学会在满足自我需求的过程中及时做出调整的。
摒弃“心理疾病”概念。虽然Glasser受过专业的精神医学训练,但他并不认同医学模式对精神疾病的称呼。他认为将精神出现问题的人以疾病称呼,只会加重其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病”只不过是人不负责任地试图控制自己周围环境而非自己行为的表现。因此,他宁可用“负责的人”和“不负责的人”来区分心理健康的人或心理异常的人。又因为Glasser看来,药物与其它医疗手段对个人而言还是一种外在控制,不利于内在的认识和责任感的形成,所以现实治疗并不十分赞成在咨询中使用药物与医疗方法。基于以上这些特点,都较其他各种心理治疗方法更适合于在学校针对学生使用。
三、现实疗法与学校心理教育的联系
问题类型。现阶段,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而言,大致可分为六种,分别是:有剧烈行为表征的外向性行为问题,如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捣乱等等;指向自我的内向性行为问题,如畏缩,过分依赖,自虐甚至自杀等非社会行为;学业适应问题,如考试作弊,注意力不集中,偷懒,低成就感等非器质性因素所造成的学习问题;不良癖好,如抽搐,尿床,烟、酒、药瘾,偷窥癖等于性格发展不健全有关的不适应行为;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质行为,如过度焦虑,强迫症,歇斯底里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躁狂等。近年来,学校中有关这些现象的报道越来越多。除了第六类行为明显不属于学校心理教育的工作范围之外,其他的行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都必然要处理。又因为这些偏差行为大多都包含了情绪问题,导致问题青少年常常被看作情绪困扰的人。因此,按照现实疗法的观点分析,他们确实很可能用情绪困扰作借口来逃避责任。现实疗法所针对的恰好就是这些“不负责任”。
“自主性”目的和“自我管理”的实现。现实疗法强调人的潜能,当人们有能力对自我负责时,便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愉悦的生活。现实疗法的过程就是协助当事人认识能力,获得“自主性”的过程。目的让个体学会以内在的力量替代对外在能力的依靠,最终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人。已有不少研究证明,现实疗法在改善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与此相同,学校心理教育的辅导策略最终也指向“自我管理”。其发展目标是让学生由从环境获得支持变成从自我获得支持,从老师的协助指导和联系变成自己内化的独立行为,才是学生成长的真正体现。这一点上,两者不谋而合。 指导性原则。现实疗法是指导性的心理治疗,是教育——负责任——认同——心理满足——心理健康的循环层递式程序。治疗者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要协助当事人做需求澄清和行为选择,共同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引导当事人做回一个负责任的人。
时间目标。现实疗法能快速达到治疗的目标,它明确而实际的结构性特点与学校心理教育的实际十分相符。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任务。特别在国内,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指标的完成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且现阶段学校心理工作者的数量并不多,一对多的情形也不得不要求心理老师压缩心理咨询和辅导过程,限定时间目标。因此,学校心理教育很多时候都还是需要短程疗法的帮助。
四、现实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推广与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现实疗法要求当事人拟定出一份具体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目的是想以此重新发掘当事人的内在力量,学会自己驾驭自己的生活。在现实治疗者的眼中,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不能为自己负责,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生活,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的。学生通过咨询师的协助制定出合理的行动计划并执行,逐渐也会学会用这种方法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管理,自己独立制定各种计划并实施,最终达到自我管理。
契约与承诺的教育。明礼诚信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现实治疗为此项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实治疗学派学者相当重视承诺这一观念,他们强调当事人制定计划固然重要,但还要对自己制定的计划做出一个承诺,表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将计划贯彻始终地实行和完成。咨询师会引导当事人脚踏实地地制定出较为简单可行的计划,以保证当事人能通过这一次的经验和学习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加个人对成功的信心。
纠正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往往是学生用来逃避糟糕的学业,或是老师和同学的歧视等的一种方式,背后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现实治疗者的看来,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学会负责任,没有学会选择合适的行为,这种行为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妨碍他人。在辅导过程中,咨询师不对学生进行惩罚,也不放弃他们;只要有一次成功,咨询师就鼓励、奖励他们。要不断地让学生为自己的选择与行动负责任,并提醒他说世界上没有人会替他做事或替他过生活。通过现实治疗,问题大学生能够学会过负责任有选择的生活。
此外,在应用现实疗法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中,还会用到一些有效的技术,如契约:在治疗中经常会用到契约,签了名的契约表明当事人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它同时强调了契约中对方要作出的那些特定的改变。填写契约就好比是实现需要,会提高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幽默:为了帮助对方认识到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咨询者可以用幽默来正视无理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角色扮演:当对方有人际关系困难或需要练习一种新的行为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角色扮演。
总而言之,现实疗法的要义便是要求个体接受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个体学会更富建设性的行为方式,从而获得成功和快乐。这一理论及其实践对于青少年教育及心理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以上论述,现实疗法不仅能促进学校心理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帮助,也能够适应我国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正如国外学者的评价,它可能是唯一形成于青少年工作内容的咨询方法,是在一种咨询和教育结合的环境下产生发展使用的理论,这正是它的正确之处。而且,除了一般的咨询效果外,它对于整个学校教育情境、班级环境中的问题行为、学校的领导和管理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因此,它是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和推广使用的一种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传琳.现实治疗法:理论与务实[M].北京:心理出版社,2003.
[2]伍肖瑜.现实疗法及其与学校心理教育的分析[J].广东科技,2006,8.
【作者简介】王琴超: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201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