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理论的应用并非是一种价值转换的实践活动,而是与价值有联系的文化实践活动。教学理论的应用中蕴含着极深的文化特征。教学理论应用组成中的不同因素,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过程都与文化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在教学理论应用时,也会出现文化冲突或者教学理论衰退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学理论应用中的文化学,仅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理论;文化学;实践
在教学理论现实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教学理论的应用。近几十年来,教学理论的研究者一直在致力于教学理论应用的方式、要素以及环境,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这样的做法也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研究者的工作始终停留在应用的技术方面,没有考虑到其运用的价值,文化层次等问题。因此本文就教学理论应用中的文化学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理论应用的文化学的静态研究
教学来了应用的因素可以范围内三种,包括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以及实践工作者。这三种因素都与文化有关,都具备独特的文化特征。
(一)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也可以被称为观念文化。教学理论指的是,人们会在特殊的文化环境中,创建实际的教学现象、教学关系等方面价值系统,包括精神层面与逻辑层面。因此,教学理论并非与文化无关,属于一种观念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另外,理论工作者在提出教学理论时,会自然而然的添加特别的文化性质与内涵,使教学理论具备其的文化因素。
(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也被称为文化场。在每一个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都有特别的现象,属于文化场的范畴。根据某位研究者观点,可以将文化场定义成具备独特的原则、逻辑等。这不仅明确提出了实践工作者的实践范围与价值观念,还规定了文化场需要具备的整体规则,与权威性以及有效性,以此来完善教学过程。
(三)实践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属于一种文化的存在。教学理论的运用是人为的具体活动,而且是借助教师的理论来影响教学实践的。可以说,教师属于一类文化实体,或者文化性存在。教师都具有不一样的价值观,不同的情感与态度等,而且也具有各自的教学方式,每名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知识体系,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行为。因此,不同的教师对于教学理论的应用能力是存在差异的。
二、教学理论应用的文化学的动态研究
教学理论的应用包括两个关键的步骤:内化与外化。
(一)教学理论应用的内化步骤:教师会转变成一种文本存在的教学理论,然后再转变成“个体理论”。在此过程中,教学理论不再是“自由性事实”,经过教学过程,最终会转变为“实践性知识。而且,教师在价值性格化过程中,会深入地把教学理论转变为鲜明的人格。这样的做法为教学理论的应用提供多种可能,有利于其达到自律与自为的水平。
(二)教学理论应用的外化步骤:教学理论外化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氛围中,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内化的教学理论制定开发性质的运用规划,设计实践方案,并且借助方案来促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不论是在教学理论内化阶段还是在教学理论的外化阶段,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景中进行的,并借助一定的文化条件,传递着文化信息或文化养料。教学理论为教师提供着文化信息和文化养料,教师吸收这些文化养料,并对其进行合理加工,外化为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而且,教师作为研究者,也为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具体的经验材料,教学理论会不断发展完善。
三、教学理论应用存在着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教学理论的衰退与超越等文化现象
(一)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并存。教学理论应用关涉到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世界,在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回归的诸多环节,内在地存在着矛盾、分歧或不和谐,即存在着文化冲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⑴不同教学理论之间的分歧;⑵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逻辑矛盾;⑶实践工作者与教学理论之间的冲突;⑷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理论的衰退与超越共生。教学理论的变异包括教学理论的衰退与教学理论的超越两个方面。在超越性变异语境中,教学理论在向教学实践回归过程中重新获得生命活力,避免僵化的危险,并不断得以发展。在衰退性变异语境中,教学理论逐渐偏离甚至背离教学理论的理想意图,导致教学理论的价值不能实现。
四、教学理论的应用方法
(一)实践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教学理论等文化因子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教学理论应用过程中,各个因子的对话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受到主体对话观念、对话制度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应从自我中心转向对主体间性的承认。实践工作者应具有教育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在运用教学理论,尤其是国外教学理论时,应该对教学理论文本的特点、性质,适用范围和条件、产生的文化背景等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
(二)应该建立健全各种教学制度,为教学理论应用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为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和其他中介机构、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创造条件,避免理论工作者的话语霸权、话语越界,以及实践工作者失语现象再度出现。为此,要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改造主体的对话观念以及建立健全各种对话制度。这种规章、制度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对话、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生成,而不应是外界强加给他们。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于教学理论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也没有足够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立足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教学理论的应用,在教学理论的应用中会经常出现文化冲突或者教学理论衰退的情况,应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措施,改进主体对话观念,并且建立健全的不同种类对话制度。
参考文献
[1]唐晶,李建.浅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
[2]安富海.关于教学理论合法性问题的思考:知识学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2(06).
【关键词】教学理论;文化学;实践
在教学理论现实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教学理论的应用。近几十年来,教学理论的研究者一直在致力于教学理论应用的方式、要素以及环境,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这样的做法也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研究者的工作始终停留在应用的技术方面,没有考虑到其运用的价值,文化层次等问题。因此本文就教学理论应用中的文化学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理论应用的文化学的静态研究
教学来了应用的因素可以范围内三种,包括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以及实践工作者。这三种因素都与文化有关,都具备独特的文化特征。
(一)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也可以被称为观念文化。教学理论指的是,人们会在特殊的文化环境中,创建实际的教学现象、教学关系等方面价值系统,包括精神层面与逻辑层面。因此,教学理论并非与文化无关,属于一种观念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另外,理论工作者在提出教学理论时,会自然而然的添加特别的文化性质与内涵,使教学理论具备其的文化因素。
(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也被称为文化场。在每一个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都有特别的现象,属于文化场的范畴。根据某位研究者观点,可以将文化场定义成具备独特的原则、逻辑等。这不仅明确提出了实践工作者的实践范围与价值观念,还规定了文化场需要具备的整体规则,与权威性以及有效性,以此来完善教学过程。
(三)实践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属于一种文化的存在。教学理论的运用是人为的具体活动,而且是借助教师的理论来影响教学实践的。可以说,教师属于一类文化实体,或者文化性存在。教师都具有不一样的价值观,不同的情感与态度等,而且也具有各自的教学方式,每名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知识体系,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行为。因此,不同的教师对于教学理论的应用能力是存在差异的。
二、教学理论应用的文化学的动态研究
教学理论的应用包括两个关键的步骤:内化与外化。
(一)教学理论应用的内化步骤:教师会转变成一种文本存在的教学理论,然后再转变成“个体理论”。在此过程中,教学理论不再是“自由性事实”,经过教学过程,最终会转变为“实践性知识。而且,教师在价值性格化过程中,会深入地把教学理论转变为鲜明的人格。这样的做法为教学理论的应用提供多种可能,有利于其达到自律与自为的水平。
(二)教学理论应用的外化步骤:教学理论外化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氛围中,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内化的教学理论制定开发性质的运用规划,设计实践方案,并且借助方案来促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不论是在教学理论内化阶段还是在教学理论的外化阶段,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景中进行的,并借助一定的文化条件,传递着文化信息或文化养料。教学理论为教师提供着文化信息和文化养料,教师吸收这些文化养料,并对其进行合理加工,外化为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而且,教师作为研究者,也为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具体的经验材料,教学理论会不断发展完善。
三、教学理论应用存在着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教学理论的衰退与超越等文化现象
(一)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并存。教学理论应用关涉到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世界,在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回归的诸多环节,内在地存在着矛盾、分歧或不和谐,即存在着文化冲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⑴不同教学理论之间的分歧;⑵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逻辑矛盾;⑶实践工作者与教学理论之间的冲突;⑷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理论的衰退与超越共生。教学理论的变异包括教学理论的衰退与教学理论的超越两个方面。在超越性变异语境中,教学理论在向教学实践回归过程中重新获得生命活力,避免僵化的危险,并不断得以发展。在衰退性变异语境中,教学理论逐渐偏离甚至背离教学理论的理想意图,导致教学理论的价值不能实现。
四、教学理论的应用方法
(一)实践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教学理论等文化因子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教学理论应用过程中,各个因子的对话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受到主体对话观念、对话制度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应从自我中心转向对主体间性的承认。实践工作者应具有教育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在运用教学理论,尤其是国外教学理论时,应该对教学理论文本的特点、性质,适用范围和条件、产生的文化背景等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
(二)应该建立健全各种教学制度,为教学理论应用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为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和其他中介机构、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创造条件,避免理论工作者的话语霸权、话语越界,以及实践工作者失语现象再度出现。为此,要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改造主体的对话观念以及建立健全各种对话制度。这种规章、制度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对话、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生成,而不应是外界强加给他们。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于教学理论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也没有足够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立足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教学理论的应用,在教学理论的应用中会经常出现文化冲突或者教学理论衰退的情况,应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措施,改进主体对话观念,并且建立健全的不同种类对话制度。
参考文献
[1]唐晶,李建.浅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
[2]安富海.关于教学理论合法性问题的思考:知识学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