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师生沟通、创造环境、优化课堂结构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沟通、环境创设、课堂教学、兴趣。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孔老先生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这句话对我们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很适用。可以这样说,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语文学习获得成功的法宝。正像于漪老师所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架起师生沟通之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我们做教师的都听学生这样说过,我们喜欢哪个老师就愿意上哪个老师的课,喜欢上哪门课,那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古人说得好:“尊其师,信其道。”教师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丰富的知识才能,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有很大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由此可见,融洽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师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心健康的损伤。这最终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用渊博的知识去教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优良的授课方法去引导学生,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去激励学生,用严格的要求去约束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环境造就人才、环境影响人的心理,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创造优雅的学习环境。因此,我经常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在主题班会、晨读和课外活动时,通过故事会、诗朗诵、演讲会、歌咏比赛、作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在课外阅读、看报和参加文体活动中开阔视野、搜集素材,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外还定期地进行语文知识趣味测试,在测试时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阅卷。
三、优化课堂结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
第一、优化新课导入,创设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材运用直接介绍法、题目分析法、温故知新法、创设情景法、故事引入法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课文时,我们运用了创设情景法,达到以景激情,以情激趣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导入的,我用录音机放出如泣如诉的哀乐,伴着乐声,我用低沉而凝重的语调说:“岁月的风雨,洗去我们许多的记忆,历史的车轮碾去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江河呜咽,群山肃立,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我们面对高山,面对大地,面对森林,面对大海,面对北京天安门,深情地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接着同学们满怀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朗读诗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突出主体教育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来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了六个“改变”。 1、变全盘讲授为选择教学,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面面俱到,一讲到底,“包办”过多,效率不高的现象,做到有选择的教学。针对每一单元的三类课文,我们精讲讲读课,帮助学生学习课内自读课,完全放手课外自读课,给学生留下更多钻研的机会。2、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把提问的权利留给学生。上课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对于指导学生们阅读有巨大的作用。3、变教师解惑为学生讨论,把说的权利留给学生。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敢于表现。学生提出问题后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能力形成。4、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把方法教给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指导学法。5、变课本为课内外相结合。“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能只教教材。因此,我们必须变课本为课内外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语文素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6、變“满堂灌”为给学生留下自习时间。学习知识犹如牛吃草,需要进行反刍式的消化吸收。因此语文教学竭力克服“满堂灌”现象,争取每节都给学生留下5-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思考揣摩,消化知识,总结方法或教师个别指导。课堂上一段看似无用的“空白”对学生来说却有巨大的收获。
第三、优化课堂总结,做到回味无穷
课堂总结是一堂课的“压轴戏”。尽管接近“尾声”,但也必须精心组织,精彩表演。在课堂总结中,我们主要运用了衔接过渡式、联系媒体式、延伸探究式。如教学《背影》时,我是这样总结的:“本文主要回忆了车站买橘时父亲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文中抓住买橘这一细节进行了细致描绘,"背影”就显得尤为传神、感人。这样以小见大,升华感情,突出中心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下去以后,大家运用细节刻画的方法,以《妈妈的背》为题进行细节描写,看谁写得好。"就这样结束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以上是我在多年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从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发现,主动的去培养,就可以形成习惯,增添语文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新课标、沟通、环境创设、课堂教学、兴趣。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孔老先生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这句话对我们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很适用。可以这样说,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语文学习获得成功的法宝。正像于漪老师所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架起师生沟通之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我们做教师的都听学生这样说过,我们喜欢哪个老师就愿意上哪个老师的课,喜欢上哪门课,那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古人说得好:“尊其师,信其道。”教师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丰富的知识才能,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有很大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由此可见,融洽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师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心健康的损伤。这最终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用渊博的知识去教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优良的授课方法去引导学生,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去激励学生,用严格的要求去约束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环境造就人才、环境影响人的心理,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创造优雅的学习环境。因此,我经常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在主题班会、晨读和课外活动时,通过故事会、诗朗诵、演讲会、歌咏比赛、作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在课外阅读、看报和参加文体活动中开阔视野、搜集素材,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外还定期地进行语文知识趣味测试,在测试时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阅卷。
三、优化课堂结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
第一、优化新课导入,创设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材运用直接介绍法、题目分析法、温故知新法、创设情景法、故事引入法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课文时,我们运用了创设情景法,达到以景激情,以情激趣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导入的,我用录音机放出如泣如诉的哀乐,伴着乐声,我用低沉而凝重的语调说:“岁月的风雨,洗去我们许多的记忆,历史的车轮碾去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江河呜咽,群山肃立,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我们面对高山,面对大地,面对森林,面对大海,面对北京天安门,深情地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接着同学们满怀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朗读诗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突出主体教育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来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了六个“改变”。 1、变全盘讲授为选择教学,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面面俱到,一讲到底,“包办”过多,效率不高的现象,做到有选择的教学。针对每一单元的三类课文,我们精讲讲读课,帮助学生学习课内自读课,完全放手课外自读课,给学生留下更多钻研的机会。2、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把提问的权利留给学生。上课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对于指导学生们阅读有巨大的作用。3、变教师解惑为学生讨论,把说的权利留给学生。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敢于表现。学生提出问题后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能力形成。4、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把方法教给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指导学法。5、变课本为课内外相结合。“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能只教教材。因此,我们必须变课本为课内外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语文素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6、變“满堂灌”为给学生留下自习时间。学习知识犹如牛吃草,需要进行反刍式的消化吸收。因此语文教学竭力克服“满堂灌”现象,争取每节都给学生留下5-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思考揣摩,消化知识,总结方法或教师个别指导。课堂上一段看似无用的“空白”对学生来说却有巨大的收获。
第三、优化课堂总结,做到回味无穷
课堂总结是一堂课的“压轴戏”。尽管接近“尾声”,但也必须精心组织,精彩表演。在课堂总结中,我们主要运用了衔接过渡式、联系媒体式、延伸探究式。如教学《背影》时,我是这样总结的:“本文主要回忆了车站买橘时父亲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文中抓住买橘这一细节进行了细致描绘,"背影”就显得尤为传神、感人。这样以小见大,升华感情,突出中心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下去以后,大家运用细节刻画的方法,以《妈妈的背》为题进行细节描写,看谁写得好。"就这样结束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以上是我在多年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从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发现,主动的去培养,就可以形成习惯,增添语文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