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善问”与“巧问”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jia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就新课改形势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理性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主线 激趣 悬念 实效
  音乐教学中,除乐理、常识等基础知识外,还有难以言传的欣赏、表演、创作等技能内容。基于音乐课的这种特殊性,音乐课堂提问的技巧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值得广大教师关注。
  一、课堂提问应围绕音乐主线展开
  在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刻意设计出了许多与音乐无关的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了一段展示蒙古族的风俗、建筑、服饰等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回答“画面里介绍的是什么地区”“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有何特点”等问题,最后才教学生演唱歌曲。这样的课就偏离了音乐主线,即使上得再生动,学生也无法获得足够的音乐知识。
  如果教师在上这节课前,巧妙地布置教室,课堂上在要求学生模仿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后,对他们进行如下引导:“蒙古族的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因此,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作‘马背上的民族’。那么,蒙古族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这首歌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讲到哪、想到哪就问到哪。笔者认为,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课前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各个环节的问题,并设置悬念,努力使问题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例如,学习“江河大地”这一单元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这首歌曲,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觉得这首曲子比较粗犷、豪放”,有的说“我感受到黄河险峻、湾多船多、浪急滩险”,有的说“这首曲子描述了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时大气磅礴、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对这首歌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时,一位学生提问:“老师,这首歌属于怎样的曲风呢?”于是,笔者顺着他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了劳动号子及其特色。随后,学生的演唱中明显多了些劳动号子的韵味。
  这样的问题设计就做到了“有的放矢”,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适度性和挑战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又要注意让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难易适度。
  例如,讲解京剧中的“老生”这个行当时,笔者先播放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一个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辨认一下,主人公杨子荣的角色属于京剧中的什么行当?”很快就有学生回答道“老生”。笔者追问:“那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杨子荣身上具有老生这个行当所应有的哪些特征?在他身上,又有哪些特征不像老生这个行当?”有一位学生回答道:“他的年龄和唱腔具有老生这个行当的特征。但是,他没有胡须,而且穿的衣服也不像老生。”笔者启发学生:“《智取威虎山》这出戏反映的故事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呢?”学生议论开了:“这是现代京剧啊。”“在现代京剧中,是不是根据剧情,老生就可以不用戴胡须了呢?”……经过这样的讨论,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四、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层次
  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例如,教学《船工号子》时,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习掌握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因此,教师可依序设计如下问题:初次聆听时,让学生讨论歌曲一开始运用了怎样的歌唱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复听时,要求学生思考歌曲在演唱形式、旋律、节奏等方面体现了哪些特点;在初步了解歌曲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再听,听后要求学生想象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的一些要素进行分析。第三个问题则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加强对音乐的认知与记忆。
  这样的问题设计,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有层次,有坡度,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就在这样的步步深入中,逐渐向作品的内蕴靠拢,音乐欣赏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五、课堂提问应具有激趣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例如,讲授老生这个行当的唱腔特点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别真声和假声,笔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试想一下,男生学女生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学生觉得有趣极了,有的男生甚至模仿起了女生的声音。这样再和老生的唱腔一对比,学生就明白了,原来老生的唱腔是真声,问题也就轻松地得到了解决。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激趣性,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踊跃参与。
  六、课堂提问应注意选准时机
  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时机要选得准,要选在关键处。
  例如,教学《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时,上课伊始,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请说说大海有什么特点?”这样可以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歌曲分段,然后提问学生“各段分别表达了什么意境”,以此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积极探究。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请谈谈你的感受。”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发表创造性的见解,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连珠炮似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无法回答,从而使课堂陷入鸦雀无声的尴尬境地。
  音乐是情感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潜心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用科学的、艺术的提问叩击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他们音乐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秋春.巧问才能妙答——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提问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1).
  [3]罗春红.“善问”,问出音乐的精彩无限——关于音乐教学中的提问设计[J].音乐大观,2012(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对话阅读教学因其和谐性、多维性、感悟性、生成性等特征而备受关注。从师本对话的角度探讨对话阅读教学的意义,能引发语文人的思考,使语文教学走向更优。
图书简介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作者:简 媜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简媜的丈夫旅美做短期的学术访问,儿子到当地小学就读,她本人则伴读游学。操持家务之余,简媜以犀利幽默又优美灵动的笔调,记录了这次游学之旅:写美国小学的快乐教育,写异乡生活的柴米油盐,写对孩子的祝福期许,写对人生的疑问省思……  推荐人语  这是一部走心又暖心的作品。随丈夫到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伴读游学的简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