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法学教育探析我国诉讼法学教学集成方略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诉讼法教学的目的决定了诉讼法教学中的应有方法与元素。本文针对诉讼法教学目的和特点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目前诉讼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方面对我国诉讼法学教育进行了探讨,希冀对于诉讼法学教学的改革探索起到投石问路之初步效果。
  关键词 诉讼法教学 集成 方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219-02
  放眼全球视野中的法学教育,美国法学教育可谓集三大之成。其一,律师方面,美国人均拥有律师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二,政治方面,美国的参众议院及相关政府部门之官员中,大多曾经受教于法学院,议院中律师出身人数比例达60%之众;其三,社会治理方面,大都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都能最终寻找到适当的司法救济途径或最终转化为法律问题,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如水门事件,莱温斯基事件等等。当然,中国当今的所谓地沟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在美国的六十年代,已通过一系列的诉讼进程以及立法对食品药品进行了统一规范并通过惩罚性赔偿使得食品生产者的诚信在威慑下确立,诉讼进程以及诉讼形成的判例根除了较多的社会顽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国法学教育硕果对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更直白的说,美国法学教育中,诉讼教育、诉讼程序中的诸多技巧教育在美国的程序法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美国法学教育路径
  美国在宪法修正案中明确确立了正当程序规则作为基本的诉讼理念。从最初独立时的法学教育承继英国式学徒型教育,由于学徒教育的封闭狭隘低效率性,进而发展到利奇菲尔德律师私立学校法学教育模式,再至后来的大学设立客座教授以支撑法学院,以至1870的朗道尔革命,开创了正式的现代意义上的经院式法律学科的科学性教育之路,即法律科学由此诞生,而后在批判朗道尔判例教育基础上开创了以耶鲁法学院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诊所式法律教育之路。可以说,在美国的法律教育发展途径上,经历了具体——抽象——具体的实践模式,同时践行了对学徒式教育的否定之否定之有限哲学回归,而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与诉讼之路相连。法律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大量律师人才,律师成才之道在于精巧各式诉讼途径,而诉讼途径又融于各类错综复杂、因素类陈、关节繁冗的程序之中,因此,美国法学中的诉讼教育发展不能不说是其重要的一环。因此,从其法学教育发展中,可以得出诸多对我国诉讼法学教育的启示。
  二、诉讼法教学改进之整体探索启示
  针对诉讼法教学特点,为了达到诉讼法教学的理想目的,对于目前的诉讼法教学应进行某些方面的改善与革新,以修正目前诉讼法教学方面的偏差。因此,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对诉讼法教学进行改革。
  (一)教学方法之活性化
  针对目前诉讼法教学中的课堂授课单一性,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使不动动起来,学习活起来。
  1.视频法。该方法是指在诉讼法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视频案例,以生动画面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观看视频前提出问题,通过视频观赏使学生对诉讼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索。
  2.参与法。诉讼法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实践学习,只有体验了,才能更好的把握程序,其中每一环节和每一细节。狭义的学习是一种教育情境中的学习。诉讼法学习中的参与,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案例讨论。在讲授某一制度或原则前,给出相应案例,将授课班级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必要时各小组间进行辩论赛;第二,情景模拟。该模拟非模拟审判,而是对诉讼过程的某一阶段模拟,如侦查阶段,审前阶段等,在模拟中进行角色分配,通过角色承担来来体验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第三,实务体验。
  (二)教学模式之开放化
  对于诉讼法教学的时间、地点、人员相对固定的模式,可以考虑进行适当变更。如授课人员的选择,除了担任本科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外,可考虑不定期的聘请实务人员(如律师、法官等)针对专题开设讲座,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符合学生自学能力的简单章节,可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预习后学生讲授。在地点方面,以教室为主,但涉及特定阶段和过程的,可考虑在模拟法庭或实际地点授课。
  (三)教学内容之延缩合理化
  目前诉讼法教学内容方面的法条性,是教学的瓶颈。对于诉讼法教学内容,可采用延展与收缩相结合。
  所谓诉讼教学内容延展,是指诉讼法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法条规定内容,应延展到以下领域:第一,诉讼实务。法条的规定与诉讼实践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公开审判、回避制度等制度在实务中的应用需要讲授。另外,诉讼中的改革措施,如律师在场权、零口供起诉、暂缓审判等诉讼措施实践存在,却未在法律中正式确立,讲课中也应予以阐明;第二,诉讼理论。诉讼中的程序正义意义,公正与效率关系、司法独立、诉审同一等制度,为何对于诉讼而言,有着灵魂统摄性,司法的信仰与权威究竟应当如何,诉讼与非讼对于法律矛盾的解决各自具有的地位与意义,在诉讼理论的学习上,都具有基础作用;所谓教学内容收缩,指的是诉讼法教学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如三大诉讼中的共同原则和制度不应重复作为重点,诉讼实务中不常涉及的问题点到辄止,如刑事司法赔偿,涉外司法制度等,将其精华提取讲授即可。
  (四)学科设置之优化性
  诉讼法的教学设置,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课程开设时间的设置。三大诉讼法设置的最佳时段,应该是学习者处于大二期间。在大二的两个学期,开设完三大诉讼法的授课。这段时间,学生学习了大多实体法,对于诉讼中的相关法律关系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第二,课时数量设置。目前大多院校刑事诉讼法学为51课时,民事诉讼法学为68课时。由于诉讼法教学涉及实务体验,目前的诉讼法授课课时显得仓促,应考虑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学时课时;第三,相关课程的设置上。由于诉讼法学习涉及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内容,要将诉讼过程全面把握,除了诉讼法本身的学习,形式层面,还需要学习文书撰写,而实质层面,还需要对诉讼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法律关系、每一步骤运筹帷幄,这样才能真正领会诉讼过程。以比较的方法分析,目前无论是美国的哈佛、耶鲁,还是中国的清华北大法学院均将诉讼与法律文书写作列入了必修课程。另外,在美国,诊所课程为基础必修课,作为学生的必修学分,由于在诊所教学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可以考虑在改进基础上将诊所实践学习列为选修,鼓励而非强制的使学生主动加入该课程学习,同时对于修完本课程的学生以颁发证书等荣誉形式以示赞许。
  (五)教学设施之配套性
  上述的教学方法、模式、内容、课程设置上的改进,最终离不开教学设施的完备,视频教学需要教室设置网络平台,而模拟、实务体验等则需要模拟法庭,与实务部门的长期合作,因此,开放式的诉讼法教学,需要一系列软硬设施相配套,需要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供给。
  诉讼教学是实务与理论的结合,是程序与实体的结合,是法条体现生命的过程,因此,诉讼法教学应是多元教学方略的体现。只有多元化的教学,法律才能在诉讼进程中成为活的法律,教与学的进程才能更富有生命力。诉讼法学的发展需要教与学的主体在学习中共同努力探索。
  在诉讼法教育步伐上,应与时代同行,与国际接轨。哈佛法学教育在改革上走出了关键的朗道尔模式引导法学教育直至当今,而哈佛对法学教育的改革从未停息,其目前对于法学教育学科的分类改革提示着我们,诉讼法学、诉讼法教学只有在变革中才能显示生命与活力。在诉讼法学内容上,及时关注、引进国际案例、最高院最新司法解释、国内最新程序法、证据法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变革讲授方法、实践模式、实践手段,引进最新的证据采集模式、庭审模式,使学生在践行新方法、新技术、新技能的过程中感受诉讼法学的魅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志远.美国院法律教育研究.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2).
  [2]陈绪纲.朗道尔革命——美国法律教育的转型.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10).
  [3]胡铭.司法竞技、法律诊所与现实主义法学教育.法律科学.2011(3).
  [4]沈得立.高效学习心理的心理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徐立.美国法学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法学杂志.2010(12).
  [6]汪习根.美国法学教育的最新改革及其启示.法学杂志.2010(1).
其他文献
摘 要 经济周期是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简单论述经济周期,然后对经济法的灵活性做主要论述,接着主要论述应对经济周期时经济法所呈现出的灵活性。纵观全文,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正是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才得以使经济法展现出其独有的灵活性,即经济周期是经济法展现其灵活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 经济周
摘 要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阶段,经济发展快、社会矛盾多,还是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鉴于此,政府必须创新思路,强化和完善政府作为矛盾调节者和仲裁者的角色以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从“完善公共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反腐败工作”、“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依靠科技兴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五大重要方面及途径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维
摘 要 目前,我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建设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0KV及以下农村电网建设点多、面广、项目小;设备主人管理不深入、不到位;基层单位上报项目存在投资的盲目性与计划的无序性;基层供电所对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着依赖性,未发挥企业主人翁的作用;现有工程管理人员知识面不广、业务水平不高、工程管理水平低;工程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施工单位的动态;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参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