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体育运动领域中存在很多亲社会行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亲社会行为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文章重点阐述了亲社会行为有关理论,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培养模式和培养具体内容。
关键词:体育教学 亲社会行为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212-02
1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1.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及理论解释
亲社会行为(presocial behavior)是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如帮助、分享、捐赠、合作等。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是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而利他行為(altruism)则是指不期待任何奖励或回报的行为。[1~2]
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观点。第一是本能论的观点,认为帮助他人的倾向是我们遗传的一部分,人类先天就有利他行为的素质。第二是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做出有利他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得,并通过强化而得以内化。第三是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社会交换行为中的代价,通过善意之举换取期望之为。[3~4]
1.2 体育运动领域亲社会行为
在体育运动领域,亲社会行为也时常发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花剑决赛,中国著名击剑运动员董兆致一剑击中了法国选手的头部,按照规则董兆致可以继续进攻,并且出现了较大获得冠军的机会,但是董兆致为了避免对方选手伤情加大而选择放弃进攻。[5]足球比赛出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另一方队员就会把球踢出界,让对方获得治疗时间。大型比赛的组织筹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光靠赛事组委会的成员参与赛数的组织运作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赛事的志愿者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没有报酬,为了比赛能够顺利进行,甘心付出,不求回报。在群众体育领域,也有大量的体育义工发挥重大作用。2007年12月28日,杭州体育义工社成立,体育义工社免费提供羽毛球、拳击、高温瑜伽、拉丁舞、健美、肚皮舞、乒乓球、踏板操、跆拳道等一系列培训。[6]体育运动领域的“礼让”、“志愿者”、“义工”所呈现的行为也属于亲社会行为范畴。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和内容
体育教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活动中存在个体之间互动,存在个体与个体合作,存在个体和集体依存,这些交流、互动的存在为发展学生亲社会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法;(2)培养的模式;(3)培养的具体内容。[7]
2.1 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
(1)价值观教育。
人的价值观不仅是人生处世的定向工具,也是道德行为的定向工具。价值观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比较稳定,但研究表明它是可以培养的。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活动进行价值观教育。主题讨论则是一种比较好的价值观教育方法,例如讨论主题可以是“谁是你最喜爱的运动员?”讨论开始由学生发言,说说他们最喜欢的运动员,喜欢他们的理由,以及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等等,教师的作用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言,在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和提炼他们所喜爱运动员身上的优秀品质,倡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向他们的偶像学习。这样的主题还有很多,如体育教学中学生担当“小先生”角色;积极参与社区体育运动,为社区体育做奉献;体育训练中的“陪练”现象;各类运动会的自愿者;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中的义工。
(2)责任心的培养。
社会责任心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动因,研究表明通过责任心的培养可以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当班级的体育委员,协助体育教师负责管理、组织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担当体育委员的责任。在分组练习时,指定小组长负责该组的练习;安排学生轮流负责拿运动器材,监督合理使用和负责器材回收;在体育活动,特别是在做有一定难度动作时,教师要强调同学之间要相互保护和帮助,教授保护和帮助的办法,并在活动中及时指定学生负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设置责任岗位,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3)移情训练。
移情是指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研究表明移情与亲社会行为有高度相关,即移情能力是可以培养提高的,移情能力的提高增加亲社会行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设计“移情训练法”,通过体验他人的处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设计亲社会主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是两人三足接力赛,两个人一组,要求一个同学“搀扶”着一个只能用单脚跳的“残疾”同学,到另一端后角色互换。这个教学案例是通过让学生体会单肢行走的不便,并努力帮助行动不便者行走,同时教师用语言诱导学生体会行动不便者的困难,教育他们要关心、尊重和帮助身体残障或弱势群体。
(4)利用规则教育促进规范内化。
社会规范是指一个社会的全部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助人和利他是我们的社会规范所要求的行为,遵从社会规范可以获得社会正面评价。研究表明遵从社会规范的行为可能因为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需要而发生,也可能是奖励或惩罚强化的结果。可见,规范没有达到内化,在外部控制放松或取消的情况下,人们的遵从行为就会消失。体育教育中的规则教育则有助于强化这种规范的内化过程。体育运动中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完整规则,规则教育的素材很多。通过学习裁判规则,制定裁判规则和实践裁判规则,可以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强化,即一切竞赛均需遵循规则,不遵循规则就要受到处罚;轻微触犯受到轻微处罚,严重触犯则要严厉处罚。通过强化这种意识从而达到遵循社会生活规范目的。
2.2 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部分,以课堂内干预为主。课堂内的干预分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课外以价值观教育主题讨论为主要形式。
2.3 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具体内容
亲社会行为培养的载体是体育课、班级活动课以及课外作业。以体育课和活动课为主。在体育课教学中实施主要是考虑到原有教学的连续性,以改造体育教师教学案例,把提高亲社会行为活动结合到教学中去,作为教学一部分内容为主要方式;而在班级活动课中则是直接设计亲社会行为主题活动为主要方式;课外作业主要是一些亲社会行为情境的思考题目。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活动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检验对提高学生亲社会行为有积极效果,可在体育课程中实施。具体方法有移情训练的活动方法:“盲人搬物”、“营救伤员”、“单脚跳”、“集体定向越野”、“两人三足”等。培养团队意识训练的活动方法:“站立后倒”、“拔河比赛”、“手拉手穿越”、“开火车”、“蜈蚣爬行”、“集体图形造型”等。培养规则意识教育的活动方法:“学做小裁判”、“我来定规则”、“我是裁判员”等。培养责任心的活动方法:“我是小组长”、“我做体育委员”等。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活动方法:主题讨论题目“分球与助攻”、“你最喜欢的运动员”等。
参考文献
[1]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美)霍兰德[著],冯文侣[译].社会心理学原理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 (美)菲尔德[著],赵培,等[译].利他主义倾向[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5.
[4] 李志刚.周汉明被刺伤血染战袍 对比董兆致韩国应感羞愧[EB/OL].北京:搜狐网,http://sports.sohu.com/20061214/n247038884.shtml.
[5] (加)兰伯斯[著],魏明痒[译].社会心理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6] 卢俊和,杨静.杭州体育义工社成立 以志愿者形式从事体育工作[EB/OL].北京:搜狐网,http://sports.sohu.com/20071228/n254346793.shtml.
[7] 季浏,等.体育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1996.
关键词:体育教学 亲社会行为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212-02
1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1.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及理论解释
亲社会行为(presocial behavior)是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如帮助、分享、捐赠、合作等。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是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而利他行為(altruism)则是指不期待任何奖励或回报的行为。[1~2]
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观点。第一是本能论的观点,认为帮助他人的倾向是我们遗传的一部分,人类先天就有利他行为的素质。第二是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做出有利他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得,并通过强化而得以内化。第三是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社会交换行为中的代价,通过善意之举换取期望之为。[3~4]
1.2 体育运动领域亲社会行为
在体育运动领域,亲社会行为也时常发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花剑决赛,中国著名击剑运动员董兆致一剑击中了法国选手的头部,按照规则董兆致可以继续进攻,并且出现了较大获得冠军的机会,但是董兆致为了避免对方选手伤情加大而选择放弃进攻。[5]足球比赛出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另一方队员就会把球踢出界,让对方获得治疗时间。大型比赛的组织筹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光靠赛事组委会的成员参与赛数的组织运作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赛事的志愿者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没有报酬,为了比赛能够顺利进行,甘心付出,不求回报。在群众体育领域,也有大量的体育义工发挥重大作用。2007年12月28日,杭州体育义工社成立,体育义工社免费提供羽毛球、拳击、高温瑜伽、拉丁舞、健美、肚皮舞、乒乓球、踏板操、跆拳道等一系列培训。[6]体育运动领域的“礼让”、“志愿者”、“义工”所呈现的行为也属于亲社会行为范畴。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和内容
体育教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活动中存在个体之间互动,存在个体与个体合作,存在个体和集体依存,这些交流、互动的存在为发展学生亲社会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法;(2)培养的模式;(3)培养的具体内容。[7]
2.1 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
(1)价值观教育。
人的价值观不仅是人生处世的定向工具,也是道德行为的定向工具。价值观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比较稳定,但研究表明它是可以培养的。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活动进行价值观教育。主题讨论则是一种比较好的价值观教育方法,例如讨论主题可以是“谁是你最喜爱的运动员?”讨论开始由学生发言,说说他们最喜欢的运动员,喜欢他们的理由,以及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等等,教师的作用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言,在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和提炼他们所喜爱运动员身上的优秀品质,倡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向他们的偶像学习。这样的主题还有很多,如体育教学中学生担当“小先生”角色;积极参与社区体育运动,为社区体育做奉献;体育训练中的“陪练”现象;各类运动会的自愿者;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中的义工。
(2)责任心的培养。
社会责任心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动因,研究表明通过责任心的培养可以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当班级的体育委员,协助体育教师负责管理、组织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担当体育委员的责任。在分组练习时,指定小组长负责该组的练习;安排学生轮流负责拿运动器材,监督合理使用和负责器材回收;在体育活动,特别是在做有一定难度动作时,教师要强调同学之间要相互保护和帮助,教授保护和帮助的办法,并在活动中及时指定学生负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设置责任岗位,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3)移情训练。
移情是指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研究表明移情与亲社会行为有高度相关,即移情能力是可以培养提高的,移情能力的提高增加亲社会行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设计“移情训练法”,通过体验他人的处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设计亲社会主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是两人三足接力赛,两个人一组,要求一个同学“搀扶”着一个只能用单脚跳的“残疾”同学,到另一端后角色互换。这个教学案例是通过让学生体会单肢行走的不便,并努力帮助行动不便者行走,同时教师用语言诱导学生体会行动不便者的困难,教育他们要关心、尊重和帮助身体残障或弱势群体。
(4)利用规则教育促进规范内化。
社会规范是指一个社会的全部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助人和利他是我们的社会规范所要求的行为,遵从社会规范可以获得社会正面评价。研究表明遵从社会规范的行为可能因为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需要而发生,也可能是奖励或惩罚强化的结果。可见,规范没有达到内化,在外部控制放松或取消的情况下,人们的遵从行为就会消失。体育教育中的规则教育则有助于强化这种规范的内化过程。体育运动中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完整规则,规则教育的素材很多。通过学习裁判规则,制定裁判规则和实践裁判规则,可以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强化,即一切竞赛均需遵循规则,不遵循规则就要受到处罚;轻微触犯受到轻微处罚,严重触犯则要严厉处罚。通过强化这种意识从而达到遵循社会生活规范目的。
2.2 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部分,以课堂内干预为主。课堂内的干预分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课外以价值观教育主题讨论为主要形式。
2.3 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具体内容
亲社会行为培养的载体是体育课、班级活动课以及课外作业。以体育课和活动课为主。在体育课教学中实施主要是考虑到原有教学的连续性,以改造体育教师教学案例,把提高亲社会行为活动结合到教学中去,作为教学一部分内容为主要方式;而在班级活动课中则是直接设计亲社会行为主题活动为主要方式;课外作业主要是一些亲社会行为情境的思考题目。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活动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检验对提高学生亲社会行为有积极效果,可在体育课程中实施。具体方法有移情训练的活动方法:“盲人搬物”、“营救伤员”、“单脚跳”、“集体定向越野”、“两人三足”等。培养团队意识训练的活动方法:“站立后倒”、“拔河比赛”、“手拉手穿越”、“开火车”、“蜈蚣爬行”、“集体图形造型”等。培养规则意识教育的活动方法:“学做小裁判”、“我来定规则”、“我是裁判员”等。培养责任心的活动方法:“我是小组长”、“我做体育委员”等。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活动方法:主题讨论题目“分球与助攻”、“你最喜欢的运动员”等。
参考文献
[1]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美)霍兰德[著],冯文侣[译].社会心理学原理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 (美)菲尔德[著],赵培,等[译].利他主义倾向[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5.
[4] 李志刚.周汉明被刺伤血染战袍 对比董兆致韩国应感羞愧[EB/OL].北京:搜狐网,http://sports.sohu.com/20061214/n247038884.shtml.
[5] (加)兰伯斯[著],魏明痒[译].社会心理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6] 卢俊和,杨静.杭州体育义工社成立 以志愿者形式从事体育工作[EB/OL].北京:搜狐网,http://sports.sohu.com/20071228/n254346793.shtml.
[7] 季浏,等.体育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