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宣造像.私人收藏专拍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31日,香港佳士得7010万港币拍出一尊“大明宣德年施”款宫廷御制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被内地多位知名佛教艺术品研究,收藏人士认为是佛教艺术品行情回暖、重新走强的标志。
  这是继2006年10月7日“大明永乐年施”铭款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在香港苏富比以1.166亿港币成交后。永宜宫廷造像及中国佛教艺术品拍卖的第二高价。时隔仅4年,但中国佛教艺术品在拍场上的行情却在此期间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这两尊佛像的成交价恰好代表了这轮起伏的两个高峰值,而在两个高峰值之间的U型走势,即是4年间佛教艺术品行情的升与降。
  仅据两尊成交的佛像样本,很难判定一个艺术品门类的行情走势,事实上,上述两个数据并不是孤立产生的——2006年,2010年两次成交的情况,除去两尊佛像本身客观所具有的历史、文物、艺术、经济价值外,不同时段内所蕴含着丰富的、变化的市场走向,及投资者、收藏者群体的变动也至关重要。
  明代永、宜宫廷造像集明代造像之大成,历来备受收藏者追捧,能否收藏到这一时期的典型佛像精品,被当前佛像收藏界看作是衡量私人收藏的规模、精与否的重要参照。这种判断是否合乎中国佛教艺术品收藏的评价标准?永宜宫廷造像是否就能代表中国金铜造像的最高成就?就目前而论,尚未成为收藏者的普遍共识。
  当然,如果从佛教造像史的角度看,永、宜造像只是历史长河中若干亮点之一,所反映的仅仅是那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宫廷造像的面貌而已,明代以前,无论藏传佛像体系,还是汉传佛像体系,都曾有相当辉煌的时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永宣宫廷造像的突然流行,以致于成为佛像收藏的经典样本,有着偶然性,这种偶然性的主要承载者就是2006年秋香港苏富比的“佛华普照一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
  凝集着英国古董商斯比尔曼Speel-man数十载心血的这批藏品,代表了拍场上流通的永宜宫廷造像的顶级水平,拍卖时创下了多项佛像拍卖纪录。而这批藏品当年在成为引领市场潮流的样本之前,传说曾到内地寻找买家欲6000万元整体转手,坊间的流传丰富多彩。但当时内地佛像拍卖、收藏初兴,没有收藏者有能力、有意愿对这批藏品进行正确的评估,因此无人接手。很多当初经手的经纪人、收藏者痛失良机。有行家坦言,“如果说这是一次考试的话,当年内地的收藏者都不及格!”
  这场不及格的考试及随后斯比尔曼专拍藏品的热卖——14组成交13组,总成交额3.2434亿港币,“7尊佛像成交额超过千万元——且5件刷新中国金铜佛像的成交纪录”,刺激和加剧了内地收藏者介入佛教艺术品的信心和速度。这场被誉为托起中国佛像收藏进入精品化阶段的杠杆性专拍,促进了光彩夺目的金铜佛像在内地市场遍地开花,2006年秋、2007年春秋内地三季拍卖中,金铜佛像成交价疯狂飙升,动辄上千万元。然而,2008年市场出现调整迹象,高价位的永宜造像时常流拍,许多2007年加入佛像拍卖的公司止步不前,仅一西平措主导的北京翰海坚守阵地,以一贯姿态推介和普及佛教艺术品收藏。
  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
  永宜造像热的短暂降温,却给高古的汉传、藏传佛像、唐卡以及法器等带来市场机遇。
  今年春拍佛像行情再次高涨主要表现在香港,北京以及巴黎的拍场上,这也是继2006年之后,高古佛像、明清佛像的第二次价格普涨,波及范围广。价格高。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首先是永宜廷造像价格冲高,其次是私人收藏专拍再掀高潮。另外是中低档藏品行情向好。
  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时,一尊高36.1厘米的“大明宜德年施”款铜鎏金四面八臂金刚瑜伽女立像引起买家关注,此像原为上世纪70年代欧洲私人藏家所藏,类似风格者见于该公司2006年秋拍斯比尔曼旧藏——上拍一对舞立姿的宜德菩萨像,高26.6厘米,“大明宜德年施”款,估价2000万至3000万港币,以5052万港币成交,创造了佛像拍卖的第二高价。今年上拍的四面八臂金刚瑜伽女立像估1600万至2000万港币,拍至1858万港币,拉开了今年佛像行情高涨的序幕。
  1个多月后,香港佳士得上拍的“大明宜德年施”款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拍至7010万港币,创造了2007年以来佛像拍卖的最高价。这尊坐像高57.1厘米,原为爱尔兰私人收藏,1999年3月25日纽约苏富比拍卖时。成交价达60.75万美元,此像是宣德宫廷汉藏结合铜鎏金造像的典型,“承永乐造像之风,装饰繁琐华丽,制作精美,身躯比例匀称,充分体现了宣德时期宫廷造像的特色。”该公司国际亚洲艺术部学术总监苏玫瑰认为,“应为朝廷赏赐予西藏高僧的礼物,并在皇室中已被供奉”。“无量寿佛是长寿、功德和智慧之佛,应为宣德皇帝或其他皇室成员的庆典,如贺寿而特别制造。”苏玫瑰推测“极有可能是献给宜德帝的生母张氏,在宜德在位期间予他极大的支持”,这一推测是否属实,目前尚无文献明证。
  今春上述两尊造像的高价成交,拉高了永宣造像的市场地位。随后北京翰海“明心见性——陈国恩珍藏重要明代佛像”专拍,以及巴黎佳士得的荷兰藏家Mr.H.J.Da Silva的藏品拍卖,代表了近年来私人收藏佛像的新趋势——尽管缺乏像斯比尔曼旧藏那样的顶级品,但他们的收藏所呈现出来的专题性和丰富性,更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毕竟收藏顶级品的价格和机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多数藏家而言,组建具有个人风格的收藏体系操作性更强,吸引力也较大。
  台湾收藏家陈国恩关注汉传佛教艺术品,持续收藏20年之久,尤其对明代造像情有独钟,他认为“明代造像相当特殊,有著西藏藏传佛教的风格,也将中原传统造像手法融入其中,‘梵像’造像趋于结合,可见藏汉佛教艺术的双向交流,又加上当时的道教造像兴盛,很多佛教的造像也开始加入了道教的色彩,这是明代在内廷梵像转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产物,也是明代成功的造像艺术典范。”六七年前陈国恩就设置了一家小型美术馆,与更多人分享他的收藏,今春陈国恩从其藏品中挑选明代中原造像组成专拍,所呈现的正是明代造像的这种特殊性和丰富性。19件佛像以观音菩萨为多——千手观音、自在观音、男相观音等11件,材质以铜鎏金,青铜为主。木质、瓷质也有3件,专题性强。6月7日下午拍卖时,19件成交15件,成交额2925.44万元。估价40万至50万元的明成化宫廷造铜鎏金观音菩萨,拍至308万元;估价500万至600万元的明代晚期铜鎏金观音菩萨,拍至957.6万元,拍前广受关注的明代宫廷木雕漆金韦驮菩萨立像,估120万至150万元,拍至246.4万元。
  北京翰海的佛教艺术品专场拍卖在一西平措主持下,经过5年的培育,目 前发展成全球范围内成交额、成交量最大的拍卖阵地,今舂另外的“水月禅心——金铜佛像”专场105件拍品成交66.67%,成交额6265.73万元。高37.2厘米的“大清乾隆年敬造”款宫廷铜鎏金成就佛拍出761.6万元,超出估价60万至70万元的10倍。估价550万至650万元的19世纪尼泊尔摩耶夫人,拍至1120万元,高47.5厘米的11世纪具有克什米尔风格的西藏西部莲花手观音,估价130万至160万元,拍出996.8万元。
  石、木、瓷,银等材质的佛像近两年来引起收藏者的关注,价格涨幅惊人。3月25日纽约佳士得上拍的赛克勒旧藏品中,高106.5厘米的10-12世纪石灰石观世音菩萨像就拍到了91.45万美元。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高156厘米的宋代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像估价达580万至650万港币,而成交价高达1018万港币。此像木胎,全身彩绘,经多位收藏名家之手。最早是著名古玩商卢芹斋C.T.Loo旧藏,后经蓝田山房、德馨书屋递藏。1982年、1991年在纽约、香港上拍。1997年参展台北故宫博物院“雕塑别藏”。刊载于《故宫文物月刊》封面,陈国恩旧藏高92厘米的大型明代景德镇素三彩观音瓷像,6月7日在北京拍出了67.2万元。
  6月8日巴黎佳士得上拍荷兰收藏家Mr.H.J.Da Silva的96组金铜造像及法器,成交84组,8组拍品价超10万欧元,其中1组价超百万欧元,部分拍品成交价超过估价数十倍。最典型的是编号378的西藏地区4件一组的铜鎏金财宝天王像(原应12件一组),估价4万至6万欧元,结果拍到了140.9万欧元。编号313的“大清乾隆年敬造”款铜鎏金金刚法佛估价1万至2万欧元,拍至48.1万欧元。编号310的清乾隆铜鎏金吉祥天母像估价6万至8万欧元,以42.1万欧元成交。此场拍卖一度成为北京藏家谈论的焦点,步步走高的成交价及成交率令内地收藏者非常振奋,大部分中低档拍品均拍出相当高的价格。可见佛教艺术品收藏热不仅局限于华人市场,欧美市场也不容忽视。
  高古佛像、汉传佛像的价格走高,逐渐形成与藏传佛像以及明清宫廷造像并驾齐驱的格局。中低档藏品成交率的提升,引导收藏者将视角放宽到各种不同地域、不同材质的造像上,在高价品、私人收藏专拍不断出现的催化下,拓宽了佛教艺品的收藏视野和边界,更促进了市场分层。永宣宫廷造像成交价再次攀升,将进一步夯实市场的价格体系。而私人收藏专拍所呈现出来的专业性、学术性,以及收藏家鲜明的审美情趣、个性风格,对促进佛教艺术品的整体收藏水平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今年舂拍佛教艺术品市场所表现出来的上述特点,可能又将是市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其他文献
9月26日至12月26日故宫博物院将在午门展厅隆重推出“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展览涉及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及与之相关的瓷器、漆器,书画、珐琅、金器、玉器、佛造像、宣德炉等八大类文物,共150多件(套)展品。如此大规模集中展示这一时期的文物,目前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其中展出的30多件御窑瓷器,均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时期瓷器中的精品,堪称展览的亮点之一。  明代的宫廷用瓷主要由朝廷设在景德镇的御器厂专门
期刊
承元而起的明代初期书法    如果从魏晋唐宋一路看下来,由元代再到明代,不由得我们有些泄气。自元代一人而已的赵孟頫“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脱颖而出之后,似乎就是他一个人唱独角戏。我们除了对他的钦佩之外,确实还有一种无奈,那就是后世书家在他这座高山下,只能拾级而上,至于登不登得顶,有目共睹。这个无奈是和尴尬交织在一起的。  无奈是自他以下再也没有能和他比肩的伟大书法家了,尴尬是这个高擎着复古旗帜
期刊
入秋月余,天气仍未有凉意。艺术品市场亦是如此。  春拍余温未退,秋拍还未真正到来,已隐约感觉到市场中蠢蠢欲动的燥热。如期而至的香港苏富比秋拍路演仍然是最早进入人们视野的拍卖行。与以往不同的是,向来崇尚“少而精”的他们,不知是不是受到春天破纪录的22亿港币成交额的鼓舞,秋天上拍规模有所扩大,3200件拍品估价16亿港币以上。    香港苏富比秋拍信息抢先看    中国艺术品拍品估价近8亿港币。香港苏
期刊
康熙皇帝评永宣佛像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时期宫廷制作了大量精美的藏传佛像,赏赐西藏来朝贡的各派宗教领袖,以永乐时期造像为主,少量是宣德佛像。以其汉藏合璧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受到文物收藏界的推重。永宣佛在佛像拍卖场屡拔头筹,稳据高端。大家对永宣佛像似乎都很熟悉,了如指掌,说起来头头是道。其实恰恰相反,由于文献的缺失,考古学的依据难寻,我们对永宣佛像的了解远远不够,云遮雾罩,至今我们连它的产地还找不
期刊
宣德炉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也是个谜。似乎越搞不清楚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争论,越争论也就越是个谜。困扰大家的既不是宣德炉怎么鉴定,也不是有多少样式和款识,而是到底有没有宣德炉。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史料和实物的脉络,探寻一下宣德炉的踪影。    真伪书之争    明代吕震编撰《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书中说,宣德三年(1428年)初,宣宗朱瞻基接受泰国王刺迦霭进贡的数万斤精炼铜,俗称“风磨铜”。宣宗为改
期刊
回顾今年舂拍不难发现,清代御制瓷器仍然以卓尔不凡的品质,成为海内外买家的重点争抢目标,创造出许多天价纪录,同时也拉动了瓷器拍卖市场的整体行情。欣欣向荣的内地瓷器市场,虽未占居潮头,然而经典拍品千万级别纪录频频诞生,正趋于接近国际水准,未来两三年内,内地高端瓷器也许就会迎来亿元时代!  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拉开春拍序幕。其拍卖的行情和走势堪称拍卖市场的晴雨表,内地众多拍卖公司掌门和卖家纷纷光临现场,瓷
期刊
估价400万至600万港币的陈逸飞《弦乐四重奏》,竟然拍至6114万港币!当代写实油画历史性地打破了当代艺术吹气式的暴涨暴炒泡沫,重新引领当代油画的市场潮流。  2008年市场启动调整后,中国当代艺术行情去年秋拍略现趋稳回升迹象,今春除个别艺术家因代表作品创出高价外,多数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回升仍显缓慢。反而是写实油画方面,在陈逸飞多件作品高价成交带动下,声势大有盖过当代艺术之势。  今年注定是陈逸
期刊
文玩杂项的品类繁杂丰富,自明代中期以来,备受宫廷及文人阶层青睐,遗留下了丰富的名家玩物及著述,为后世收藏、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拍卖开启后。此类藏品不仅华人追捧,欧美藏家也推崇,纽约、伦敦,中国香港以及内地市场时有精品创出高价,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收藏门类。  今年春拍,纽约“乘物游心:普孟斐文房清玩珍藏”、香港“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隽物凝思”以及北京“翦淞阁——文房清供”三场文房清玩专拍,生动
期刊
火爆与隐忧    春拍的书画市场火的一塌糊涂。每家拍卖行不弄出个天价,不创个新高,都会自责。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主任张忠义先生认为,今舂是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最红火、有史以来表现最抢眼、最热烈的一季。“毫无疑问,中国书画的话语权已回到了中国内地。”  专场成绩突出。5月14日,北京华辰“集妙萃珍——积翠园基金会珍藏中国书画”专场,47件作品几乎囊括20世纪后半叶称雄画坛的精英,均以高出估价若
期刊
6月27日,一方清代乾隆皇帝的青玉螭龙玉玺在台湾宇珍国际的拍场上,拍出了4.82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0244亿元)!这方玺印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玉器、皇帝玺印拍卖新纪录,也是今年玉器在中国市场上的第二次历史性的跨越——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方乾隆帝御宝题诗白玉圆玺以9586万港币高价拍出。  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成交价在千万元以上的11件中国玉器10件出自中国市场,1件在纽约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