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分析环境、教育和人的能动性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其中,环境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可调控和推进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人的能动性是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环境;教育;能动性;成长发展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母三迁”这个典故讲的是孟母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孟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本文以“孟母三迁”为例,来分析环境、教育和人的能动性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即环境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可调控和推进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人的能动性是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环境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环境的影响下,儿童不断获得生活经验、知识和语言能力,不断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此外,就环境对儿童成长发展影响的性质而言,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好的环境对儿童有积极影响,会促使儿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反之,不好的环境对儿童有消极影响,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阻碍。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善于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同时保护儿童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
“孟母三迁”这个典故提到,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跟着老师念书、学习。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显然,孟母清楚地明白环境对孟子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不断寻找良好的居住环境,以保护孟子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促进孟子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这对于他日后成为一代圣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
遗传和环境是决定儿童发展的两种基本力量。其中,教育以其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科学性成为调控和影响儿童发展方向和水平的主导性力量。特别地,由于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因此,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孟母三迁”这个典故还提到,小时候的孟子很贪玩,经常逃学。有一次,等孟子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孟子愣住了。这次,孟子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小时候的孟子还处于儿童发展期,其成长包含着很多不确定性,需要孟母在旁引导、教育。当孟母发现孟子逃课后,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动,扼杀住孟子思想上一些不好的苗头,教育他明白: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这样的教育唤醒了孟子内心的求知欲望,使他从此明白了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促进了孟子的成长发展。
三、人的能动性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儿童有目的学习、锻炼和构建的过程,也是教师、家长等教育者引导、培养的过程。其中,需要儿童自身的能动性和教育者能动性的帮助。
1.儿童自身能动性是决定儿童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因
环境、教育和他人能动性的帮助终归是外界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他自身的能动性。也就是说,儿童自身的能动性是决定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因。孟母断布后的一席话对孟子是有教育引导作用的,但孟母的话终究需要孟子内心的认同,这才能真正促进孟子的成长发展。事实上,正因为孟子自己的认真思考,他才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学习,刻苦钻研,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2.教育者能动性的帮助是决定儿童成长发展的外因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生活,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的发展。此外,还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利用环境条件与资源来为年轻一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正如孟母一样,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这样,当她发现不利于孟子发展的因素后,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发挥了她的能动性,主动搬家,为孟子寻找良好的环境。可以说,孟子能有如此的成就与其母亲的主动教育是分不开的,他身心的发展是他母亲能动参与促成的。
参考文献:
[1]李旭.论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15):227-228.
[2]张华伟.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辽宁经济,2010(11):95.
关键词:环境;教育;能动性;成长发展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母三迁”这个典故讲的是孟母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孟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本文以“孟母三迁”为例,来分析环境、教育和人的能动性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即环境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可调控和推进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人的能动性是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环境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环境的影响下,儿童不断获得生活经验、知识和语言能力,不断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此外,就环境对儿童成长发展影响的性质而言,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好的环境对儿童有积极影响,会促使儿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反之,不好的环境对儿童有消极影响,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阻碍。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善于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同时保护儿童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
“孟母三迁”这个典故提到,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跟着老师念书、学习。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显然,孟母清楚地明白环境对孟子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不断寻找良好的居住环境,以保护孟子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促进孟子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这对于他日后成为一代圣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
遗传和环境是决定儿童发展的两种基本力量。其中,教育以其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科学性成为调控和影响儿童发展方向和水平的主导性力量。特别地,由于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因此,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孟母三迁”这个典故还提到,小时候的孟子很贪玩,经常逃学。有一次,等孟子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孟子愣住了。这次,孟子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小时候的孟子还处于儿童发展期,其成长包含着很多不确定性,需要孟母在旁引导、教育。当孟母发现孟子逃课后,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动,扼杀住孟子思想上一些不好的苗头,教育他明白: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这样的教育唤醒了孟子内心的求知欲望,使他从此明白了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促进了孟子的成长发展。
三、人的能动性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儿童有目的学习、锻炼和构建的过程,也是教师、家长等教育者引导、培养的过程。其中,需要儿童自身的能动性和教育者能动性的帮助。
1.儿童自身能动性是决定儿童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因
环境、教育和他人能动性的帮助终归是外界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他自身的能动性。也就是说,儿童自身的能动性是决定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因。孟母断布后的一席话对孟子是有教育引导作用的,但孟母的话终究需要孟子内心的认同,这才能真正促进孟子的成长发展。事实上,正因为孟子自己的认真思考,他才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学习,刻苦钻研,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2.教育者能动性的帮助是决定儿童成长发展的外因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生活,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的发展。此外,还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利用环境条件与资源来为年轻一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正如孟母一样,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这样,当她发现不利于孟子发展的因素后,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发挥了她的能动性,主动搬家,为孟子寻找良好的环境。可以说,孟子能有如此的成就与其母亲的主动教育是分不开的,他身心的发展是他母亲能动参与促成的。
参考文献:
[1]李旭.论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15):227-228.
[2]张华伟.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辽宁经济,201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