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新品种桂斛1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述了铁皮石斛新品种桂斛1号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并从基质选择、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其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铁皮石斛;桂斛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R2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18-02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Variety Guihu No. 1
  ZHANG Xiang-jun YU Wei-hua * MENG Ping JIANG Hui-ping PAN Ying-nan WEI Shao-long CHEN Li-juan
  DENG Hai-yan LI Ting LIN Gui-mei ZOU Yu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yield,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new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variety Guihu No.1 were summariz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variety Guihu No.1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matrix selection,planting density,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and harvest processing etc.,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Guihu No.1;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现代研究发现铁皮石斛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治疗慢性胃病、抑制肿瘤及其放化疗后的体能恢复等药理功效,疗效十分明显。广西具有适合铁皮石斛生长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但目前95%左右的种苗为种子杂合后代群体,群体出现严重的分离现象,参差不齐,产量也不稳定。因此,种性不纯,种苗混乱,是当前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1-2]。从2004年开始,广西农科院生物所铁皮石斛研究小组开展铁皮石斛种质资源收集、筛选、以芽繁芽组培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等研究,先后到广西西林、桂平、容县、乐业、荔浦、永福等县及云南、浙江、湖南、贵州等省进行调研及种质资源收集,收集铁皮石斛种质资源40多份,建立了一个种质资源圃,并从野生种子实生苗后代群体中的筛选出优良单株,结合“以芽繁芽”快繁技术,经过4~5年田间植物学和生物学性状观察,选育出一个适合广西种植的多糖含量高、茎叶带有紫(红)色斑点(块)的新品种——桂斛1号,审定编号为桂审药2012001号,也是广西首个通过审定的铁皮石斛新品种,对解决广西铁皮石斛产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种植户提供性状一致、品质相对稳定的种苗,提高铁皮石斛种植效益有重要意义。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
  桂斛1号铁皮石斛为须根系,根发于肉质茎基,埋入基质中的为白色,外露根常为绿色,无根毛,常跟某些菌根真菌共生。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茎直径3~8 mm,大部分节间留有1个黑色环套,形成黑节,剥开叶鞘,茎壁上具有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叶2列,叶片长椭圆形,叶长2~7 cm,宽0.5~2.5 cm,叶墨绿色,叶背及叶鞘带有紫红色斑点(块),叶鞘环抱茎,叶鞘上伴有7~8条线状条纹。花总状花序着生于茎段,花苞片干膜质,萼片和花瓣淡黄绿色,披针形,唇瓣明显散裂,唇盘具紫色斑块,合蕊柱,花粉粒结合为花粉块,药帽黄色,长卵状三角形。花期3~5个月。果实蒴果纵裂,每个果实中含有上万颗粉状种子,多数无胚乳,成熟时种子为黄色。
  1.2 产量
  通过桂平、容县、南宁3个地区的不同农户试种观察,种植地为气候荫凉、早晚温差大的临山地方,种苗移栽种植18~20个月后可第1次采收,采收产量在2 250~6 300 kg/hm2,而后每隔12~14个月采收1次,正常管理均可采收4次或以上,第2、3次采收产量可达到3 750~7 500 kg/hm2。
  1.3 品质
  桂斛1号人工种植第2年与第3年采收鲜条,经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检测鲜条多糖成分,报告结果分别为35.2%、35.9%,比2010年版《中国药典》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临界值25%高出10%以上[3]。
  1.4 抗病性
  桂斛1号耐根腐病,耐旱不耐涝。广西7—8月属高温高湿季节,是发病高峰期,要提前做好控温、控湿和控肥管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 栽培技术
  2.1 种植环境及栽培模式
  桂斛1号喜欢荫凉、湿润、有充足散射光的环境。以年平均气温在16~19 ℃,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海拔在300~800 m为最佳生长区。桂斛1号以大棚苗床或盆栽为主,要求配备遮阳网、薄膜、喷雾设施。   2.2 基质的选择与处理
  基质要求保湿透水、透气,可选用松树皮(适当打碎,粗细混合)、花生壳、苔藓及碎砖片等,使用前可通过蒸煮、日晒、堆沤和浸泡等处理进行消毒,种苗前将浸泡好的基质铺在种植苗床上,厚度为6~10 cm,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视植株长势而定每年补充适量的基质。
  2.3 种植季节和密度
  桂斛1号在广西每年3月中旬至11月底均可移栽,移栽时气温最好不要低于15 ℃,最佳栽种时间为3—5月。种植密度株行距为(8~10)cm×(10~13)cm,栽45万~60万丛/hm2种苗,每丛为2~4株苗。
  2.4 栽培管理
  在生长期,采用遮光率为70%~90%的遮阳网降低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4 000~20 000 lx,随着季节和生长期变化来调节其光照强度。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栽培棚内温度超过32 ℃必须降温。
  基质以湿润为好,每天喷水量和次数要根据天气和生长期变化而调整,切勿在阳光曝晒下进行,雨季要及时盖膜防雨。栽种成活1个月后,可喷施叶面肥,以腐殖酸类、农家肥水等有机肥为主,坚持“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夏天温度高,须适当控制水肥浓度,喷淋水肥次数视植株长势而定。
  2.5 病虫害防治
  加强农业防治,主要措施有:保持环境清洁;加强通风透光和适当控制水肥;及时移除病株残体及病株处的基质;做好防虫工作等。软腐病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最易发生,且发病快。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101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同时适当控水控肥。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及肉质茎,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大量发生时可导致落叶,初发时可用65%代森锌600倍液,较严重时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疫病主要危害当年移栽苗,在温度高、浇水过多、通透性差的情况下,叶梢中积有大量水分,最容易引发此病,可用58%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防治。软体动物主要是蜗牛、蛞蝓和某些螺类。防治方法:晚间活动时人工捕杀;在畦四周撒施生石灰、茶麸,防止其爬入畦内危害;严重时使用密达等药剂防治[4]。
  2.6 采收与加工
  桂斛1号种植18~20个月后可进行第1次采收,采收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4月开花前,此时茎杆顶端已停止生长,体内多糖含量有效成分最高。采收时,用剪刀在离基部2~3节处剪断,采收的鲜条及时摘除叶子包扎好待售或烘干加工成铁皮枫斗进行贮藏。
  3 参考文献
  [1] 柳莲芳.铁皮石斛的最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26-6428,6430.
  [2] 吴韵琴,斯金平.铁皮石解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5):2033-2037.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 蒙平,庾韦花,张向军,等.广西铁皮石斛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45-47.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浙西南种质资源保育的实际,论述了浙西南森林种质资源的保育与创新的形式及其涵义,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社会人文条件与政府保障等方面说明了浙西南创建森林种质保育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并说明在浙西南开展种质资源保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森林种质资源;种质保育;条件;意义;浙西南  中图分类号 S7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23-02  
摘要 K326烟叶品种对氮素营养较敏感。为了准确把握郴州市烟区栽培K326适宜的施肥水平,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及施肥水平的增加,烟叶大田前期生长加快,生长势增强,产量增加;郴州市烟区栽培K326,施氮量以施纯N 157.5 kg/hm2,N∶P2O5∶K2O=1.0∶1.0∶2.5的处理最优。施纯N量低于157.5 kg/hm2,产量和产值随之下降,高于157.5 k
摘要 以中稻品种太湖糯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中稻直播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直播中稻经济性状、产量和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以播种量45.0 kg/hm2的处理表现最好;太湖糯直播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播种量变化而不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也增加,当到达一定量的时候不升反降;单位面积太湖糯直播产量和播种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7.9139x2 785.0
摘要 通过对沂沭河流域银杏古树资源进行调研,从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方面分析了该区域银杏古树资源的特点,探讨了银杏古树复壮保护和健康生长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银杏古树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复壮保护;沂沭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S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88-01  沂沭河流域银杏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银杏种质汇集中心、栽培种植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区域内
摘要 从药用植物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和新型园林特色植物出发,分析药用植物对于丰富园林景观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药用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药用植物;园林绿化;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11-02  我国自古就有栽培、改良药用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除了药用价值之外,还为人们提供食用、衣用、药用、
摘要 总结分析了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的背景及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种业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75-01  1 种业产业背景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
摘要 论述了国内淡水珍珠养殖技术问题及现有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对自动化生产模式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实现我国珍珠产业的可持續发展。  关键词 淡水珍珠;生产模式;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288-02
摘要 以洞庭湖区莲藕种植大户调查为依据,结合大面积生产实际,介绍了莲藕种植的效益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对种植莲藕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莲藕;效益;高产栽培;洞庭湖区  中图分类号 S645.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5-02  莲藕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蔬菜。洞庭湖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特别适宜莲藕的生长发育。
摘要 阐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即要树立战略性观念,不宜操之过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关键词 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97-01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摘要 土壤样品检测中,质量控制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是能否提供准确、可信数据的前提。在日常批次样品检测过程中,通过编号为GBW07413a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2012年29批次样品及2013年13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均在上下控制限范围内,最小值12.1 g/kg,最大值14.6 g/kg。42批次检测结果平均值为13.2 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54%,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