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引发了教师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的变革,多媒体机算计技术手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把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苦涩的,难理解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它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感染力强、信息量大等优点,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发挥传统教法和多媒体教法的优势互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认真的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恰当的做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相得益彰,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有效利用
常言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把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难理解的知识,通过制作的课件以及与文本有关的影像资料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讲《变色龙》这一课时,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猎狗的不同态度,设计几幅图画,运用特写、夸张的手法,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课堂中依据相关情节放映。这样奥楚蔑洛夫就丑态毕露,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学生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生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借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讲授《变色龙》时,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很难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有关写作背景,以及有关《变色龙》的影像资料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教师枯燥的讲授要深刻得多,从而利用多媒体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认识比较陌生的,抽象的事物以及一些难理解的自然科学现象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现,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古文《山市》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把海市蜃楼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材料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它的形成,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生动描述,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这样的一种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就把教师难以说清楚的知识给形象展示了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还可以借助音乐,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鲁迅的《故乡》,融合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感情,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离开故乡的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讲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一支歌——《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把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神摇于故乡时,教师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很少回到故乡,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阔别故乡二十年后,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后写下了经过艺术加工的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
四、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用来辅助作文教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仅凭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说上半天,为谈布局谋篇、精彩片断费尽唇舌。但结果却让人感到所费功夫的苍白无力,学生动起笔来,还是海底捞针———无从下手。即使文章写出来了,要么是空洞无物,牵强附会,要么是抄袭瞎编,弄虚作假。这是由于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少,对周围的事物不注意观察,心中缺乏素材;而教师又缺乏具体性的指导,故学生写作文不是有感而发。因此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写作情景,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写作素材。把真实生活的素材摄制、提炼、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具体清楚的认识。如指导学生以乡村生活为内容进行习作训练。学生虽然来自农村,但是对乡村景物熟视无睹,并没有仔细地、有目的地观察过,也谈不上深切的认识。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丰富、生动、形象的乡村见闻、趣事,为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乡村生活创设了情景。人人胸有成竹,个个跃跃欲写。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老师巧用多媒体,精心创设情景进行作文教学,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在各种情景中展开想象,通过图像、色彩、文字、声音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吸收、分析、加工、应用各种信息,通过感官刺激,诱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样的教学手段长期灵活地运用,定能激发兴趣,开启心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不好就会事倍功半。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程要“密切關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而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不断创新,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也应注意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设计,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视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定,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滥用。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图文脱节,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口味,将插图弄得过分夸张、变形,在不该插图的地方插了图,或者插上与授课内容毫不相干的图片,纯粹只是为了点缀画面,求得所谓的美化效果;课堂上播的音乐不经过严格的挑选,与教学内容不融洽和谐。这样就势必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而获取知识。多媒体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课件“统治”课堂,缺少人性化的师生交流,它必将严重妨碍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因此我们在课堂主体性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技术手段作为平台,坚持把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既使教师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又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教学实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发挥传统教法和多媒体教法的优势互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出发,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的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做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相得益彰,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李国强
[4]《关于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邓立言
[5]《引进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付国英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宁县涧口乡初级中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有效利用
常言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把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难理解的知识,通过制作的课件以及与文本有关的影像资料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讲《变色龙》这一课时,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猎狗的不同态度,设计几幅图画,运用特写、夸张的手法,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课堂中依据相关情节放映。这样奥楚蔑洛夫就丑态毕露,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学生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生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借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讲授《变色龙》时,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很难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有关写作背景,以及有关《变色龙》的影像资料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教师枯燥的讲授要深刻得多,从而利用多媒体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认识比较陌生的,抽象的事物以及一些难理解的自然科学现象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现,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古文《山市》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把海市蜃楼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材料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它的形成,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生动描述,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这样的一种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就把教师难以说清楚的知识给形象展示了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还可以借助音乐,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鲁迅的《故乡》,融合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感情,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离开故乡的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讲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一支歌——《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把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神摇于故乡时,教师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很少回到故乡,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阔别故乡二十年后,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后写下了经过艺术加工的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
四、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用来辅助作文教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仅凭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说上半天,为谈布局谋篇、精彩片断费尽唇舌。但结果却让人感到所费功夫的苍白无力,学生动起笔来,还是海底捞针———无从下手。即使文章写出来了,要么是空洞无物,牵强附会,要么是抄袭瞎编,弄虚作假。这是由于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少,对周围的事物不注意观察,心中缺乏素材;而教师又缺乏具体性的指导,故学生写作文不是有感而发。因此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写作情景,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写作素材。把真实生活的素材摄制、提炼、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具体清楚的认识。如指导学生以乡村生活为内容进行习作训练。学生虽然来自农村,但是对乡村景物熟视无睹,并没有仔细地、有目的地观察过,也谈不上深切的认识。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丰富、生动、形象的乡村见闻、趣事,为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乡村生活创设了情景。人人胸有成竹,个个跃跃欲写。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老师巧用多媒体,精心创设情景进行作文教学,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在各种情景中展开想象,通过图像、色彩、文字、声音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吸收、分析、加工、应用各种信息,通过感官刺激,诱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样的教学手段长期灵活地运用,定能激发兴趣,开启心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不好就会事倍功半。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程要“密切關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而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不断创新,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也应注意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设计,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视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定,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滥用。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图文脱节,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口味,将插图弄得过分夸张、变形,在不该插图的地方插了图,或者插上与授课内容毫不相干的图片,纯粹只是为了点缀画面,求得所谓的美化效果;课堂上播的音乐不经过严格的挑选,与教学内容不融洽和谐。这样就势必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而获取知识。多媒体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课件“统治”课堂,缺少人性化的师生交流,它必将严重妨碍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因此我们在课堂主体性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技术手段作为平台,坚持把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既使教师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又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教学实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发挥传统教法和多媒体教法的优势互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出发,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的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做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相得益彰,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李国强
[4]《关于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邓立言
[5]《引进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付国英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宁县涧口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