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市昌邑区虹园村党委书记叶云海当选为昌邑区十七届人大代表以来,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履职尽责,展现了新时期人大代表的风采。
提出在新建住宅区内建小学校的建议
“当年修建教学楼时,没有水泥,用窑灰砌墙,导致墙体裂缝,虽经修理,仍存在安全隐患。”虹园小学张伟校长边说边用手指戳教室墙壁,上面的白灰纷纷脱落。“教室面积小,数量少,几个校领导挤在一起办公。”前来调研的叶云海面对眼前的情景,更加坚定了解决校舍问题的决心。
虹园村小学校始建于1946年,占地1.7万平方米,1985年修建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现有教师88人,小学部12个班300学生,幼儿部16个班400孩子。近年来,随着吉林市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校园周边相继开发了绿地、卢瓦尔、万利城等几个大型住宅小区,生源增多,老旧校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叶云海调研后提议,将解决村小学发展问题列入党委班子议事日程。按管理权限,村小学虽然归属区教育局,但是作为学校所在地,经济繁荣的虹园村也应为教育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研究,决定将一幢1400平方米办公楼维修后无偿借给学校,并赞助1万元,鼓励村小学发展体育特色教育。此后,解决村小学校舍问题,一直萦绕在叶云海脑际,成了一道待解的命题。
2011年11月,叶云海当选为昌邑区十七届人大代表后,决心发挥作用,向政府提出建议,解决村小学校舍问题。他先后两次来到学校召开教师座谈会,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研究解决办法。
在昌邑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叶云海提出了“关于虹园小学易地重建的建议”,被列为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纳入昌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叶云海代表的建议切合我区社会发展实际,是我们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区教育局邹洪华局长说,区政府计划投资3500万元,在绿地集团与卢瓦尔小镇之间建设占地面积3.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九年制学校。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虹园小学易地重建项目立项、选址、环评等前期手续已经办理完毕,目前正在办理建设用地手续,预计明年国庆节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提出治理教育“三乱”的建议
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教育“三乱”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愈演愈烈。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利用课后、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学生休息时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有偿补课,收取高额补课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全面了解情况,叶云海深入学校、工厂、社区群众中,进行认真调查研究。
经过几天的调查,叶云海了解到,在教育“三乱”现象中,一些公办学校教师为谋取不义之财,与社会培训机构相互串通,为其推荐学生,到培训机构上课,并形成了利益链条。有家长反映,补课费收取高得惊人,一个假期要拿出1-2万元,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补习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知识不讲,留在补习班上讲;学生不参加补习班,就会落下课程。某重点中学一名成绩优秀学生因没有参加课外补习班而有的题不会,课堂上向教师请教,教师讽刺说:“你不是能行吗?”言外之意:这就是不参加补习的下场。许多家长怕教师报复,只好忍气吞声,违心让学生参加补习班。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为教师增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我们教师要懂得感恩,以甘于奉献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回报社会。”许多公办学校教师对教育“三乱”现象,表示鄙视和反感。
“参与‘三乱’的教师是少数,可是影响却是极其恶劣。”叶云海认为,教育“三乱”是腐败现象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侵蚀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加重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离间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广大学生和家长深恶痛绝,成为当今中国整个社会之痛。
“治理教育‘三乱’,还教育界一个风清气正的好环境,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是老百姓深深的期盼。”经过认真分析和整理,叶云海撰写出了“加大治理教育‘三乱’力度的建议”,刊登在2013年10月24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声》第138期上,为省政府治理教育“三乱”,提供了参考意见。
叶云海在建议中提出: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向45分钟要效益,禁止课堂上不讲必要知识,逼迫学生到补习班上课的有损师德现象发生;要依法对社会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提高准入门槛,进行重新登记,加强监管,规范培训内容和办学行为,严禁举办与全日制学历教育有关的文化课补习班;要在严肃查处违规教师的同时,树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典型,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提出推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民营经济迅猛崛起并不罕见,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并不太多。由此说来,虹园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值得在全省总结和推广。”一位人大代表视察该村工作后,在2013年8月5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声》第109期上,提出了上述建议。
虹园村地处吉林市城乡结合部,前几年是个穷村,村民多以种菜、打零工为生,人心焕散,上访告状的多,村集体凝聚力不强。2007年,上任不久的叶云海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政府收储村集体土地的几千万元补偿款如何处置?是把钱分掉,还是用来发展集体经济?
“党委书记是全村发展的掌舵人,关键时刻要把握住方向,带领全体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党委班子统一思想: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活保障,全村近3000人的“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用这笔钱发展集体经济,走商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谋求全体村民共同富裕,才能避免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
在叶云海的带领下,虹园村抓住吉林市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机会,投入300多万元,成立了第一个集体企业——吉林市虹园村新型机械免烧砖厂,当年创产值175万元,盈利35万元,安置了40多名村民就业。接下来,该村陆续兴办了物业公司、木材市场、农资农机综合市场、3.7万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和宾馆等5个集体企业,建设了幼儿园和66个商业网点,形成了以“三产为主、二产助推”的发展格局。目前,该村有固定资产8600多万元,总资产达1亿元,年收入750万元。
“人大代表要做发展集体经济带头人,更要做改善民生的实践者。”叶云海领导虹园村,积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兴建41栋楼房,80%村民搬入新居,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建设了436平方米的物业服务楼、1417平方米的幼儿园、2307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和7407平方米的商业网点;投入260万元完成了小区道路铺设、绿化、景观、照明、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虹园村筹资2400万元,建设了虹园新村二期工程,实施了包括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给老年人发放补助金、村民享受免费新农合待遇等10项惠民政策。
几年来,叶云海团结“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以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小城镇,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凝聚了群众的力量。
三项建议写民生,履职尽责展风采。“为民代言,不辱使命;发展经济,服务民生。今后,我要沿着这条路坚定走下去。”叶云海展望未来,感到信心满满的。
提出在新建住宅区内建小学校的建议
“当年修建教学楼时,没有水泥,用窑灰砌墙,导致墙体裂缝,虽经修理,仍存在安全隐患。”虹园小学张伟校长边说边用手指戳教室墙壁,上面的白灰纷纷脱落。“教室面积小,数量少,几个校领导挤在一起办公。”前来调研的叶云海面对眼前的情景,更加坚定了解决校舍问题的决心。
虹园村小学校始建于1946年,占地1.7万平方米,1985年修建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现有教师88人,小学部12个班300学生,幼儿部16个班400孩子。近年来,随着吉林市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校园周边相继开发了绿地、卢瓦尔、万利城等几个大型住宅小区,生源增多,老旧校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叶云海调研后提议,将解决村小学发展问题列入党委班子议事日程。按管理权限,村小学虽然归属区教育局,但是作为学校所在地,经济繁荣的虹园村也应为教育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研究,决定将一幢1400平方米办公楼维修后无偿借给学校,并赞助1万元,鼓励村小学发展体育特色教育。此后,解决村小学校舍问题,一直萦绕在叶云海脑际,成了一道待解的命题。
2011年11月,叶云海当选为昌邑区十七届人大代表后,决心发挥作用,向政府提出建议,解决村小学校舍问题。他先后两次来到学校召开教师座谈会,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研究解决办法。
在昌邑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叶云海提出了“关于虹园小学易地重建的建议”,被列为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纳入昌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叶云海代表的建议切合我区社会发展实际,是我们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区教育局邹洪华局长说,区政府计划投资3500万元,在绿地集团与卢瓦尔小镇之间建设占地面积3.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九年制学校。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虹园小学易地重建项目立项、选址、环评等前期手续已经办理完毕,目前正在办理建设用地手续,预计明年国庆节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提出治理教育“三乱”的建议
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教育“三乱”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愈演愈烈。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利用课后、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学生休息时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有偿补课,收取高额补课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全面了解情况,叶云海深入学校、工厂、社区群众中,进行认真调查研究。
经过几天的调查,叶云海了解到,在教育“三乱”现象中,一些公办学校教师为谋取不义之财,与社会培训机构相互串通,为其推荐学生,到培训机构上课,并形成了利益链条。有家长反映,补课费收取高得惊人,一个假期要拿出1-2万元,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补习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知识不讲,留在补习班上讲;学生不参加补习班,就会落下课程。某重点中学一名成绩优秀学生因没有参加课外补习班而有的题不会,课堂上向教师请教,教师讽刺说:“你不是能行吗?”言外之意:这就是不参加补习的下场。许多家长怕教师报复,只好忍气吞声,违心让学生参加补习班。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为教师增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我们教师要懂得感恩,以甘于奉献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回报社会。”许多公办学校教师对教育“三乱”现象,表示鄙视和反感。
“参与‘三乱’的教师是少数,可是影响却是极其恶劣。”叶云海认为,教育“三乱”是腐败现象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侵蚀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加重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离间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广大学生和家长深恶痛绝,成为当今中国整个社会之痛。
“治理教育‘三乱’,还教育界一个风清气正的好环境,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是老百姓深深的期盼。”经过认真分析和整理,叶云海撰写出了“加大治理教育‘三乱’力度的建议”,刊登在2013年10月24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声》第138期上,为省政府治理教育“三乱”,提供了参考意见。
叶云海在建议中提出: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向45分钟要效益,禁止课堂上不讲必要知识,逼迫学生到补习班上课的有损师德现象发生;要依法对社会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提高准入门槛,进行重新登记,加强监管,规范培训内容和办学行为,严禁举办与全日制学历教育有关的文化课补习班;要在严肃查处违规教师的同时,树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典型,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提出推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民营经济迅猛崛起并不罕见,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并不太多。由此说来,虹园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值得在全省总结和推广。”一位人大代表视察该村工作后,在2013年8月5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声》第109期上,提出了上述建议。
虹园村地处吉林市城乡结合部,前几年是个穷村,村民多以种菜、打零工为生,人心焕散,上访告状的多,村集体凝聚力不强。2007年,上任不久的叶云海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政府收储村集体土地的几千万元补偿款如何处置?是把钱分掉,还是用来发展集体经济?
“党委书记是全村发展的掌舵人,关键时刻要把握住方向,带领全体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党委班子统一思想: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活保障,全村近3000人的“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用这笔钱发展集体经济,走商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谋求全体村民共同富裕,才能避免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
在叶云海的带领下,虹园村抓住吉林市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机会,投入300多万元,成立了第一个集体企业——吉林市虹园村新型机械免烧砖厂,当年创产值175万元,盈利35万元,安置了40多名村民就业。接下来,该村陆续兴办了物业公司、木材市场、农资农机综合市场、3.7万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和宾馆等5个集体企业,建设了幼儿园和66个商业网点,形成了以“三产为主、二产助推”的发展格局。目前,该村有固定资产8600多万元,总资产达1亿元,年收入750万元。
“人大代表要做发展集体经济带头人,更要做改善民生的实践者。”叶云海领导虹园村,积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兴建41栋楼房,80%村民搬入新居,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建设了436平方米的物业服务楼、1417平方米的幼儿园、2307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和7407平方米的商业网点;投入260万元完成了小区道路铺设、绿化、景观、照明、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虹园村筹资2400万元,建设了虹园新村二期工程,实施了包括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给老年人发放补助金、村民享受免费新农合待遇等10项惠民政策。
几年来,叶云海团结“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以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小城镇,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凝聚了群众的力量。
三项建议写民生,履职尽责展风采。“为民代言,不辱使命;发展经济,服务民生。今后,我要沿着这条路坚定走下去。”叶云海展望未来,感到信心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