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游醉白池,枉称来松江
不游醉白池,枉称来松江。
醉白池,起于明清时期,是江南著名的苏州式古典园林。“醉白池”之匾,飘逸空灵,若得仙气,为松江籍书画大师程十发手书。
醉白池,有小桥流水,有庭院楼阁,有奇石柔坡,有曲廊迂回……凡古典园林之精华,已尽入其中。在我看来,醉白池实在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史书,在不同时段不同心境中每读一遍,都会领略一番不同的意境。近来重游醉白池,竟觉有三处佳境必看,戏曰“三看”。
一看“十鹿九回头”。此乃醉白池内一块石碑。石碑雕刻着十头动态各异的梅花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九只鹿都是回头鹿,仅一只鹿的头勉强地朝外伸。“十鹿九回头”的传说,这一带的百姓都知道,这石雕上的鹿就是人的化身。古时松江(今上海地区)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外出做官或行商的松江人,往往因痴痴地留恋家乡,十人中有九人都会回返故乡。此碑最初置于宋代松江普照寺前的石桥上,桥毁后,移至“云间第一楼”上(现松江二中校门口),1949年以后才送至醉白池。虽然在“文革”中该石碑遭破坏而图像已显不完整,有几处还修补过。但在松江人的心目中,“十鹿九回头”仍是引以为豪的完美形象。已故国画大师程十发多次以此为题材作画,当今活跃的松江画家唐西林也对“十鹿九回头”爱不释手。
二看“云间邦彦画像”。步入醉白池东南方向的内园长廊壁间,镶嵌着数十块墨色的画像石碑,上面的人物生动而传神,简炼而老到,这就是被画坛史界称奇不已的文史精品“云间邦彦画像”。“云间”为松江别称,“邦彦”一词则来自《诗经》“邦之彦兮”之句,云间邦彦是指松江地区的人杰贤士。“云间邦彦画像”置于一池荷花、半圆廊壁之上,共有30块刻石组成,每方宽67厘米,高29厘米。石刻画像中共有91人,其间状元3人,进士55名,还有不少是当时松江书画界的名人。浏览画像,有官至礼部尚书的书画家董其昌,有被郭沫若写进《南冠草》的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父子,有宰相徐阶,有状元钱福、唐文献、张以诚等,线条流畅,形神兼备,画像旁还刻着各位人物的名字和简历。画像为清代乾隆年间松江人徐璋的得意之作。抗战时期,“云间邦彦画像”的栖身地明伦堂被日机炸毁,幸存画像石刻,于1941年安置醉白池至今。“文革”中,文物工作人员在画像石刻上抹以石灰,并以宣传画廊为遮蔽,躲过了横扫“四旧”的红卫兵的手下之劫。“云间邦彦画像”不仅以其刻划惟妙惟肖、人物个性鲜明、布局结构严谨而为世人所观赏,更是了解松江史,尤其是上海人物史的典籍瑰宝。
三看“半山半水半书窗”。醉白池的池西南隅,浮着一座六角攒尖亭,一半悬空于绿波之上,一半倚于岸边。水波之上的半座亭又绽开着半面窗。小憩于六角攒尖亭,一抬眼,悬挂着的“半山半水半书窗”之匾映入眼帘,潇洒遒劲的行书为沪上书法大家胡问遂先生墨宝。在亭中静坐,更如置身仙境。池东岸半面窗影里,悄然伫立着几株舞姿优雅的芭蕉,宛如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西面是临水的半亭,抬眼眺望,蜿蜒的青瓦龙墙隐约在幽篁古树之中;垂目凝视,窗含池中千朵粉荷,暗香阵阵袭来,令人神不守舍。倚着半面书窗,更能体验到“鱼跳密藻深无影,燕掠平鞠静自香”的情趣。一边是岸上的实在,一边是湖中的灵气,浑然一体,若不是“三半”的造化,是绝对享受不到这份魅力的。
不游醉白池,枉称来松江。
醉白池,起于明清时期,是江南著名的苏州式古典园林。“醉白池”之匾,飘逸空灵,若得仙气,为松江籍书画大师程十发手书。
醉白池,有小桥流水,有庭院楼阁,有奇石柔坡,有曲廊迂回……凡古典园林之精华,已尽入其中。在我看来,醉白池实在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史书,在不同时段不同心境中每读一遍,都会领略一番不同的意境。近来重游醉白池,竟觉有三处佳境必看,戏曰“三看”。
一看“十鹿九回头”。此乃醉白池内一块石碑。石碑雕刻着十头动态各异的梅花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九只鹿都是回头鹿,仅一只鹿的头勉强地朝外伸。“十鹿九回头”的传说,这一带的百姓都知道,这石雕上的鹿就是人的化身。古时松江(今上海地区)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外出做官或行商的松江人,往往因痴痴地留恋家乡,十人中有九人都会回返故乡。此碑最初置于宋代松江普照寺前的石桥上,桥毁后,移至“云间第一楼”上(现松江二中校门口),1949年以后才送至醉白池。虽然在“文革”中该石碑遭破坏而图像已显不完整,有几处还修补过。但在松江人的心目中,“十鹿九回头”仍是引以为豪的完美形象。已故国画大师程十发多次以此为题材作画,当今活跃的松江画家唐西林也对“十鹿九回头”爱不释手。
二看“云间邦彦画像”。步入醉白池东南方向的内园长廊壁间,镶嵌着数十块墨色的画像石碑,上面的人物生动而传神,简炼而老到,这就是被画坛史界称奇不已的文史精品“云间邦彦画像”。“云间”为松江别称,“邦彦”一词则来自《诗经》“邦之彦兮”之句,云间邦彦是指松江地区的人杰贤士。“云间邦彦画像”置于一池荷花、半圆廊壁之上,共有30块刻石组成,每方宽67厘米,高29厘米。石刻画像中共有91人,其间状元3人,进士55名,还有不少是当时松江书画界的名人。浏览画像,有官至礼部尚书的书画家董其昌,有被郭沫若写进《南冠草》的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父子,有宰相徐阶,有状元钱福、唐文献、张以诚等,线条流畅,形神兼备,画像旁还刻着各位人物的名字和简历。画像为清代乾隆年间松江人徐璋的得意之作。抗战时期,“云间邦彦画像”的栖身地明伦堂被日机炸毁,幸存画像石刻,于1941年安置醉白池至今。“文革”中,文物工作人员在画像石刻上抹以石灰,并以宣传画廊为遮蔽,躲过了横扫“四旧”的红卫兵的手下之劫。“云间邦彦画像”不仅以其刻划惟妙惟肖、人物个性鲜明、布局结构严谨而为世人所观赏,更是了解松江史,尤其是上海人物史的典籍瑰宝。
三看“半山半水半书窗”。醉白池的池西南隅,浮着一座六角攒尖亭,一半悬空于绿波之上,一半倚于岸边。水波之上的半座亭又绽开着半面窗。小憩于六角攒尖亭,一抬眼,悬挂着的“半山半水半书窗”之匾映入眼帘,潇洒遒劲的行书为沪上书法大家胡问遂先生墨宝。在亭中静坐,更如置身仙境。池东岸半面窗影里,悄然伫立着几株舞姿优雅的芭蕉,宛如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西面是临水的半亭,抬眼眺望,蜿蜒的青瓦龙墙隐约在幽篁古树之中;垂目凝视,窗含池中千朵粉荷,暗香阵阵袭来,令人神不守舍。倚着半面书窗,更能体验到“鱼跳密藻深无影,燕掠平鞠静自香”的情趣。一边是岸上的实在,一边是湖中的灵气,浑然一体,若不是“三半”的造化,是绝对享受不到这份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