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不能只是忠实的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应对教材作灵活的优化处理,把课外知识补充到课内,不仅拓宽教材知识,而且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青少年学习和了解武器与战争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激发持续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开拓学习视野,提高能力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挖掘教材 激发兴趣 拓宽视野 提高能力
在化学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有一个基本理念是: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老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去充分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事件,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1】。我们以往对课程的理解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造成了教学和课程相分离的现象。教学不能只是忠实的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应对教材作灵活的优化处理,把课外知识补充到课内,不仅拓宽教材知识,而且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我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其中有一点是针对初中化学与军事武器的密切联系,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增加军事科学知识,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我在初中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挖掘化学与军事科学的关系。
1.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就明确指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现象和过程就是过去战争中制造烟幕弹的原理(当然也指明是运动会上发令枪利用的原理)。
2.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把学生看到的镁条燃烧的现象提出一个问题:这种现象和军事上什么武器有关?经过学生的想象和交流明确这就是照明弹的原理之一,同时指出还利用了铝粉燃烧,它们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的热量硝酸盐分解放出氧气,氧气又促使镁、铝更剧烈燃烧。
3.在学习“爆炸”时,联系美国在侵略南联盟时使用了一种燃烧弹,它不仅会炸死对方,而且还会使对方因缺氧造成窒息死亡,从而使学生对燃烧和爆炸的原理、条件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4.在学习“碳的几种单质时”,联系美国在侵略南联盟时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造成输电线路短路,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通过引导,经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得出是因为石墨纤维能导电的结论,从而加深学生石墨具有“导电性”的理解。同样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使学生清楚军事上防化兵使用的“滤毒罐”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原理。在学习木炭时使学生知道木炭是黑火药的成分之一,它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武器的灵魂。
5.在认识酚酞时,我就联系在战争年代地下党或特务所使用的密写墨水,密写墨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瓶盛放的是一种无色溶液,这种溶液的成分就是无色的酚酞溶液,用它写好字晾干,再用碱性溶液涂抹,原先写的字就复显出来。同样,在学习淀粉时,补充用米泔水写密信,再涂抹常用的碘酒,字迹就会复现出来,这是利用了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并且可以事先准备,而后拿到课堂上演示,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增加一些军事知识,而且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6.在学习氢气时,我就出示了如下小资料:氢气虽轻,但在军事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氢气在纯O2里燃烧,火焰温度达3000摄氏度。液氢是火箭、导弹的高能燃料。液氢在液氧中剧烈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火箭拔地而起。氢气球曾在战争中屡建奇功。在飞机出世之前,军事家巧妙地将炸弹!燃烧弹系在氢气球下,然后点燃经计算的导火线,当氢气球飘至敌区时,大火、弹片就会从天而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和欧洲一些城市的上空,经常飘放着成千上万只氢气球,别小看这些手指都能捏破的氢气球,它却能使德国侵略军的飞机谈虎色变。然后,我就给学生提出问题:在上述资料里,利用了氢气的哪些性质?这样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7.在学习化肥时,可以补充硝铵是一种很好的氮肥,同时也是一种烈性炸药,当受到突然加热至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NH4NO3 2N2↑+O2↑+4H2O国内外都发生过硝铵(用作肥料)仓库爆炸事故,也有的用于军事作炸药。
8.在学习纤维素时,可以补充以下资料:棉花是天然的纤维素,看上去软绵绵的没有什么力量,但是它和硝酸反应得到的产物却威力特别大,若将火药棉压缩至一块肥皂大小,引爆时,足以将一座5层大楼炸平!燃烧时,在十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即可完全燃烧,并同时将体积扩大到一千万倍!可见,其爆炸的威力非同小可,所以可以说棉花也是一种军事物资,军事上用它可以制成炸药。
9.在学习橡胶时,除了常用用途外,我补充了武警战士使用的橡胶子弹的有关知识,以前,警察使用的军用手枪一般都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警察在出警时,即使在危险情况下也不一定会开枪,导致部分警察在抓捕罪犯途中受到伤害。一般来说,使用橡皮子弹射击时,在5米(含5米)内可将目标杀伤(致死);如只需致伤,则必须将射距保持在5米之外,轻伤会导致被击中部位发紫,重者则会让对方疼痛休克。
化学知识与军事及军事武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初中教材中还有不少与军事有关的内容,青少年学习和了解武器与战争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激发持续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开拓学习视野,提高能力等都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应该去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只是教教材,要学会创造性的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设计出活生生、丰富多彩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大,2003.153页
关键词:挖掘教材 激发兴趣 拓宽视野 提高能力
在化学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有一个基本理念是: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老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去充分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事件,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1】。我们以往对课程的理解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造成了教学和课程相分离的现象。教学不能只是忠实的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应对教材作灵活的优化处理,把课外知识补充到课内,不仅拓宽教材知识,而且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我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其中有一点是针对初中化学与军事武器的密切联系,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增加军事科学知识,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我在初中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挖掘化学与军事科学的关系。
1.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就明确指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现象和过程就是过去战争中制造烟幕弹的原理(当然也指明是运动会上发令枪利用的原理)。
2.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把学生看到的镁条燃烧的现象提出一个问题:这种现象和军事上什么武器有关?经过学生的想象和交流明确这就是照明弹的原理之一,同时指出还利用了铝粉燃烧,它们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的热量硝酸盐分解放出氧气,氧气又促使镁、铝更剧烈燃烧。
3.在学习“爆炸”时,联系美国在侵略南联盟时使用了一种燃烧弹,它不仅会炸死对方,而且还会使对方因缺氧造成窒息死亡,从而使学生对燃烧和爆炸的原理、条件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4.在学习“碳的几种单质时”,联系美国在侵略南联盟时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造成输电线路短路,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通过引导,经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得出是因为石墨纤维能导电的结论,从而加深学生石墨具有“导电性”的理解。同样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使学生清楚军事上防化兵使用的“滤毒罐”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原理。在学习木炭时使学生知道木炭是黑火药的成分之一,它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武器的灵魂。
5.在认识酚酞时,我就联系在战争年代地下党或特务所使用的密写墨水,密写墨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瓶盛放的是一种无色溶液,这种溶液的成分就是无色的酚酞溶液,用它写好字晾干,再用碱性溶液涂抹,原先写的字就复显出来。同样,在学习淀粉时,补充用米泔水写密信,再涂抹常用的碘酒,字迹就会复现出来,这是利用了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并且可以事先准备,而后拿到课堂上演示,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增加一些军事知识,而且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6.在学习氢气时,我就出示了如下小资料:氢气虽轻,但在军事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氢气在纯O2里燃烧,火焰温度达3000摄氏度。液氢是火箭、导弹的高能燃料。液氢在液氧中剧烈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火箭拔地而起。氢气球曾在战争中屡建奇功。在飞机出世之前,军事家巧妙地将炸弹!燃烧弹系在氢气球下,然后点燃经计算的导火线,当氢气球飘至敌区时,大火、弹片就会从天而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和欧洲一些城市的上空,经常飘放着成千上万只氢气球,别小看这些手指都能捏破的氢气球,它却能使德国侵略军的飞机谈虎色变。然后,我就给学生提出问题:在上述资料里,利用了氢气的哪些性质?这样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7.在学习化肥时,可以补充硝铵是一种很好的氮肥,同时也是一种烈性炸药,当受到突然加热至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NH4NO3 2N2↑+O2↑+4H2O国内外都发生过硝铵(用作肥料)仓库爆炸事故,也有的用于军事作炸药。
8.在学习纤维素时,可以补充以下资料:棉花是天然的纤维素,看上去软绵绵的没有什么力量,但是它和硝酸反应得到的产物却威力特别大,若将火药棉压缩至一块肥皂大小,引爆时,足以将一座5层大楼炸平!燃烧时,在十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即可完全燃烧,并同时将体积扩大到一千万倍!可见,其爆炸的威力非同小可,所以可以说棉花也是一种军事物资,军事上用它可以制成炸药。
9.在学习橡胶时,除了常用用途外,我补充了武警战士使用的橡胶子弹的有关知识,以前,警察使用的军用手枪一般都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警察在出警时,即使在危险情况下也不一定会开枪,导致部分警察在抓捕罪犯途中受到伤害。一般来说,使用橡皮子弹射击时,在5米(含5米)内可将目标杀伤(致死);如只需致伤,则必须将射距保持在5米之外,轻伤会导致被击中部位发紫,重者则会让对方疼痛休克。
化学知识与军事及军事武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初中教材中还有不少与军事有关的内容,青少年学习和了解武器与战争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激发持续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开拓学习视野,提高能力等都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应该去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只是教教材,要学会创造性的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设计出活生生、丰富多彩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大,2003.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