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从具有倾向性、倾斜、变形、频闪等方面解释了在视知觉中张力的种种表现,把力的表现由物理力转换成了视觉力。在这些方面的论述不论阿恩海姆本人还是后来的学者都做了详尽的工作,做了大量的论述,但是,艺术作品在极简或者死寂状态下的张力内涵,是一个被忽略的话题。本文就张力的内涵,在极简或者死寂方面的张力表现做相关的论述,并阐释中国画中的张力表现。
  关键词:张力;阿恩海姆;死寂
  艺术家们认为“不动之动”在艺术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阿恩海姆在解释“不动之动”时,以希腊雕塑中的褶皱和巴洛克建筑中的正面漩涡来举例,并引用了达芬奇的说法“如果在一幅画的形象中见不到这种性质,它的僵死性就会加倍。由于它是一个虚构的东西,本来就是死的,如果其中连灵魂的运动和肉体的运动都看不到,它的僵死性就会成倍增加。”①这里所说的“运动”不是电影或者舞蹈的物理力的“运动”,而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内在的张力,也就是“不动之动”。在绘画和雕塑中既看不到由物理力驱动的动作的力,又看不到这些物理动作造成的“幻觉”,我们从中看到的,仅仅是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上的集聚或倾斜,他们传递的是一种事件,而不是一种存在。或者如康定斯基所说“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所谓“张力”,也可以解读为:“表现在艺术作品内的不动之动”或者说“具有倾向性的张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上的力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用物理上的作用力作分析,是小球碰撞之后的反作用力,也是当你控制运动的小球的时候,小球前进的作用力传递给你手的反作用力,当你握住小球的那一秒,你会明显的感觉小球有撑出你手的倾向。或者是放在倾斜板上的小车,受到向下的重力的作用而又撑脱了摩擦力的束缚而呈现向下滑的运动方向。我们分析这个力的时候,一定不会忽视与运动相反的摩擦力,这种力我觉得和艺术中的张力就有点类似,如果把张力和物理力结合才一起,我觉得或许更好理解一点。只是,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只是一个方面,或者只是其中的一种,并不是它的全部。知觉式样的这种“动”,并不是以往的运动经验向知觉对象的投射,而是一种独立的知觉现象,它直接地或客观地存在于我们所观看到的物体中。②
  关于“张力”的论述,在书中阿恩海姆从不动之动、能够创造“运动”的式样、倾斜、变形、频闪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但是我们在分析艺术作品的时候会发现:在一幅优秀的绘画或者雕塑作品中,人的身体看上去总是按照一种自由的节律在运动着;而在一幅低劣的作品中,身体就显得呆板和僵硬。这就需要注意,在艺术创作中,尽量避免“静止”的出现。阿恩海姆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在本章的最后一节论述了张力与简化的关系。关于提出的二者之间的矛盾,阿恩海姆说:“假如向简化生成的趋势自始至终无休止地持续存在,那么,任何形式的视知觉也将不复存在。”③他用熵的增加趋势的反抗性来说明力与力之间的相互“生存竞争”说是与此同时,又存在着一种使现有的力的式样保持在条件所许可的最简单的水平上的趋向。这个解释虽然拗口,但是不难理解为:艺术作品在呈现简化的同时张力在其中表现为与之相反的式样,或者说存在一种张力,让这种简化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持赞同的观点?或许我们应该找相关的例子做一个分析更能清晰明了。
  在一幅表现隐士得中国画中,往往出现很多留白得画面,来显示隐士们内心的平静,我们似乎知觉不到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更知觉不到运动的节律。似乎不太符合力的任何一种解释,我们知觉到的刚好与之相反,它看上去似乎更具有吸引力。看上去极为简单的画面,似乎想要表现的只是一种空旷,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想表达的是一个人的空阔,一种“无”的境界。这种境界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老、庄思想,求的就是一种清净、无为。我想如果想要牵强附会的用张力来解释的话,我个人可能会感觉:正是这一种极简,让观者在无限的空间里只是知觉到了凸起的沙洲和模糊不清的人似乎是在静立远望。它的张力表现在像黑洞一样的所有的力被中心吸引,向中心聚集。把扩散的视觉力换成了内聚的视觉力,近处的石头和远处的沙洲保持一种画面的平衡,抵消了远处沙洲飘摇不定的视觉效果……这种解释看似很有内涵,可是,牵强的成分占了很大一部分,这类作品有它本身的内涵,不是这种解释都能够使读者信服的。
  阿恩海姆说:“一幅作品,仅仅描写一种内在的和谐、平衡和秩序是不够的,正如只描写出有机体那喜欢简化和喜欢最小的紧张的力的那一面也是不够的一样。人们之所以习惯于以这样一种片面的态度去衡量艺术品,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强调作品形状的简化性时,忘记了联系它的内容和境界。④如果以这种解释否定极简主义或者中国画中体现的清净、简约、放达、虚无显然是行不通的。在中国画中,尤其是山水画,除去用笔方面的灵动,实际上最多的表现是精神方面的“放空”,一种神游,可以称之为畅想,或者说“神之所畅”,这一类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一种持久,一种和谐、一种平衡、一种秩序感。它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表现的是一种精神的畅游,一种宁静。它的重点不是视知觉中张力的表现,它所追求的平衡不是短暂,而是永恒。这一种永恒不需要张力的扩展或者吸引,是一种永恒的力的固定,是一种简化,一种波澜不惊的永恒的平静。
  倪瓒⑤的山水画大抵都体现了一种简淡疏远的感觉,是中国文人式绘画的典型代表,也是有关张力能否解释这一类艺术作品的一个佐证。这一类作品在中国人的审美里是一种孤寂的高洁,是一种不愿沾染尘烟的士气,是一种“神之所畅”的精神放空。这一类的作品表现的是内心的清净,一种没有欲望的真正意义上的无欲、无为。若真要以视知觉中的张力去分析,这一类作品,看似写真,更多是内心的一种写照,中国画大都符合了这种现实。但是虽然是逸笔草草,你却不能说他胡乱涂画,没有构图可言。山水画,甚至是中国画的每个构图、每个用笔、每一个精心的布局都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千锤百炼的总结而得出的最完美的程式,这种程式是为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服务的。它从大处,从精神入手,忽略了或者淡化了细节方面的完美,它的这种包容性使得视知觉这种微观角度的细节在中国的表现里面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地位,但是中国画会把这种张力表现在组成这种程式的每一笔力,是一种书法方面的张力表现,而不能以宏观的角度用视知觉的方法来解读中国画艺术。
  用阿恩海姆的话说,如果我们想要通过知觉的关照能力或是通过清晰的分析步骤去理解一件艺术品,就必须首先分析那种将作品的主题建立起来、并指出作品存在的理由的紧张力式样。⑥不是所有的艺术都是按照相同的模式去分析,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注意。
  【注释】
  ①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第56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②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第5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第60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第60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⑤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擅画,擅书法、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四家”。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⑥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第60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参考文献】
  [1]安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2]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3]郑昶《中国画学全史》.岳麓书社,2010年.
  作者简介:张银丹,女,1987,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研究生,美术学专业。
其他文献
随着开放教育事业不断深入发展,如何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构建适宜于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符合终身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管理模式,成为教务管理人员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平面设计的旧方法旧思路不断地被电脑制作所替代。为了适应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需要,中职学校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也应当与时俱进。本文就如何使计算
中的孙绰,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出色,对文学的评论见解独到,却因其“秽行”而遭到世人的鄙视.通过分析,其遭到鄙视的原因,是他改变志向出世,自负才高而好讥讽
期刊
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的分析对现代设计领域的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的角度来反视现代陶艺的艺术张力,对形体的塑造只是载体,而应上升到艺术表现力的高度
摘要: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近年来,从传播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逐渐增多,理清翻译与传播的关系必要条件。本文从翻译的目的,翻译对传播的作用等方面阐释了翻译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翻译本质;传播学;翻译与传播关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交流速度,东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相互交流渗透。在这些国际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翻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左右,他是信息交流的的
死亡不仅是对肉体的考验,更是对精神的摧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死的注解是“死,澌也,人所离也”,“澌”,一般辞书多解为“尽”即水流到尽头。“亡”与“死”同解。孔子在回答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一项基本教育政策,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引起远程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素质教育的内涵
窦婴作为西汉中期的重要人物,曾在景武两帝时期的朝政中起到了重要影响,其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但最终因为得罪武帝舅舅丞相田蚡而被弃市。后世论者多从窦婴自身性格以及田蚡
摘要:关于“贼”字,大家的解释多不会超出《汉语大词典》所罗列的几种。但这些解释无论是何种,放在吴简中去理解“贼某某”似乎都讲不通。本文就吴简中的贼字,做一简单论述。  关键词:吴简;贼;黄勋  “贼”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字形为,从结构分析,象是人在拿贝的时候被戈所伤,其本意为“杀害、伤害”。如汉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而《说文》:“贼,败也。”即毁坏之意。从字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