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格兰议会于2003年1月通过了《高等教育未来》的白皮书。通过加大政府对高等教 育的投资力度,加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改善高等教育与工商业的联系,以及扩大入学机 会 等措施,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次改革对加强知 识的传播、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研究能力,以及促进公平入学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 些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公平;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9.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3-0094-06
一、背 景
从1963年的《罗宾斯报告》到1998年的《迪尔英报告》,再到2003年的《高等教育未来》 白皮书的颁布施行,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由双轨制走向单轨制,从精英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 、普 及化的高等教育。无论是精英高等教育还是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英国的高等教育并 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出现质量的滑坡,相反,在经费下降[1],学生人数增 多的情 况下却保持着仅次于美国的论文引用名次[2]。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的问题。
要说明教育的转型,还要从社会的转型入手[3]。不论是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 义思想指导下的私有化改革,还是布莱尔政府的“第三条 道路”指引下的政策实施,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20世纪60、70代,为了满足战后民主 化、后工业化、大量入学人口的需要,英国在不触及原有大学体制的情况下建立了另外一 个属于公共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满足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这种要求使英国双 轨制高等教育系统(一是大学系统,二是多科技术学院系统)得以加强并合法化。政策在运作 了30年 后终于在1992年变为单轨制,但这一政策的实施致使一些有实力的多科技术学院在成为大学 后,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科研上,从而导致了“学术漂移”。众多大学都以牛津剑桥为榜 样,重视以科学研究提升自己的形象,而对知识的传播则强调不够。
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面向服务的经济兴起,全球化的发展促使科学技术快速发 展,这 些变化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欧洲国家。”[4](P41)促使英国政府重新考虑其高等 教育政策 ,于1998年颁布了《迪尔英》报告。报告指出:“历史上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较少,要增加对 高等教育的投入。”面对国内工商业对不断增加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劳动力需求,为了抑制越 演越 烈的“学术漂移”,2003年1月英国教育技能部英国教育技能部2007年6月28日已 经更名为儿童、学校和家庭部,但《高等教育未来》的政策继续执行而且并没有更改发行时 的名称,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仍沿用教育技能部的名称。又发布了《高等教 育未来》(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白皮书,标志着英国21世纪最初 十年的高等教育政策 基本成型,这个政策框架将对英国高等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未来》的基本内容
2003年1月由查理斯•克拉克起草的《高等教育未来》白皮书发表,招徕了众多热议,赞 成 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各利益相关者都对政策的实施提出自己的意见,从下议院提交的《高 等教育未来第五次会议》(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Fifth Report of Session 2 002~2003)意见来看,实质内容只作了少量修改,说明该报告反映了英国国内关于高 等教育的看法。
英国政府认为,目前英国的高等教育面临以下挑战:
(1)高等教育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技能要求。
(2) 进入大学的社会阶层的差距正在扩大。
(3) 许多竞争对手对高等教育投入更多。
(4) 大学难以聘用到有才华的学者。
(5) 1989~1997年间,学生平均资助水平下降了36%。
(6) 历史上对于研究和教学的基础设施的欠账高达80亿英镑。
(7) 大学需要加强与工商业的联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研究卓越
为了达到和保持一流的研究水平,政府在2005~2006年增加12.5亿英镑资助研究,这个 数目比2003年度增加了33%,而且主要资助一流大学,特别是在“研究评估活 动” (The R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中排名靠前的大学。政府将2001年“研究评估活动” 中的评价结果作为拨款的主要依据,主要资助达到5级或5*级研究水平的大学,4级以下(包 括4级)大 学将得不到更多的资助,政府把75%的资金资助了前25所学校。对研究的拨款一直在增加,2 004年度拨款24.4亿英镑,2005年度50亿英镑,2006年度12.5亿英镑。这样就加强了对一流 大学的资助,促进英国在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另外,政府鼓励合作研究,4级及以下(包 括4级)研究机构的人员可以在政府的资助下进入具有5级或5*级水平的研究机构研究6个月, 获得5万英镑资助经费。因为哲学博士是未来研究人员的后备力量,所以政府加强了哲学 博士 的资助力度,由2003~2004年度的最少9 000英镑到2005~2006年度最少12 000英镑,紧 缺专业的资助还会更高,比2003~2004年度增长了30%。这种偏向一流研究机构和大学的 资助体系受到了只达到4级以下(包括4级)研究水平的院校的强烈抵制,但政府还是执行了这 个决议。英国的“研究评估活动”(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的指标体系如下:
2.加强高等教育与工商业的联系
政府将建立20个“知识交流中心”(Knowledge Exchanges),每个“知识交换中心”将得 到连续5年每年50万英镑的拨款,在知识交流中心主要是高等教育向工商企业提供咨询、 培训员工技能、促进产品升级,而不是发明创造和申请专利。这样政府就把传播知识和技术 的 重任交给了4级以下(包括4级)的教学型大学,让这些大学发挥传播知识技术的职能。把创新 、发明 的职能交给了像牛津、剑桥那样的大学,从而完成了从整体上改革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功能 定位的问题以及下层愈演愈烈的“学术漂移”问题。
政府为加强大学与工商业的联系提供的资金如下:
3.传播卓越
到2006年,政府将在英格兰建立70个“教学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 in Teach ing),每个中心将连续5年获得每年50万英镑资助,但是这对教学型大学来说只是 重新分配了资金,经费没有像政府允诺的那样增加20%,实际只增长了6%。另外,为了提 高教学质 量,政府准备给予一些教学型单位以大学的称号,有权授予教学型学位,但不具备学术性学 位的授予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府认为大学的教学是具有很高质量的专业。因此,为提 高质 量,英国政府准备从2006年起对所有高等学校新引进的教师进行政府认可的培训。为保持教 师工资具有一定竞争性,政府2001~2002年度拨付5亿英镑,2002~2003年拨付11亿英镑 , 2003~2004年拨付17亿英镑用来实施大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这些支持并没有指定要用于教 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的工资支出,特别是占50%左右的教学辅助人员的工资,教学 辅助人员的工资水准实际上下降了,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抑制。
4.扩张高等教育和公平入学
为了实现到2010年50%的18~30岁的英格兰公民都能进入大学学习,政府实施了一系列 针 对低收入家庭的资助措施。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免除第一年1 100英镑的学费,针对低收入 家庭,政府提供最多2 700英镑的助学金,大学还可提供300英镑的配套补助。取消所有学生 的提 前预交学费的政策,学生可以通过贷款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等学生毕业后收入超过15 000 英镑时,通过公共税收系统偿还贷款。在2006~2007学年度将有30%的大学生得到全额奖 学金补助,50~55%得到部分补助。[5](P11)在职学生也可获得不同程度 的补助,根据选修全日制课程的不同,他们可以得到从590英镑到890英镑不等的助学金,低 收入家庭可以无偿得到250英镑的资助。
5.自由和基金
高等教育对自由和资金的需求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过。从历史上看,大学在资金最匮 乏的时候通常最自由,而当大学很富有时,它所受到的各方面限制也比较严 格。大学需要处理很多内部的事情,学者们再也不能呆在象牙塔里面搞研究和教学了 , 大学越来越需要企业的资助、政府的拨款、学生的贡献和捐赠等。政府不可能全部满足大学 对资金的需求,而且更多资金的投入的监管也 是限制大学自由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英国为了减少官僚控制,给予大学一定限度的自 由权利。
(1)允许大学根据课程经济价值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学费,通过学费收入来提高大学筹措资 金 的能力,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创造一个市场。政府从2006年起允许大学根据课程成本的不同收 取0~3000英镑不等的学费,为此政府成立一个学生贷款公司为学生提供贷款、助学 金等 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统计资料显示,93%的大学收取了政府要求的最高限额即3 000英镑,英 国国内学费总共为大学带来大约40亿英镑的收入,而海外留学生为英国大学带来每年80亿 英镑的收入。
(2)受美国大学的影响,政府提出了新的捐赠政策,无论个人或企业通过任意方式对大学 的捐赠,一律免除税收,而且政府将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捐赠者可以提出对 捐赠资金的具体使用方法。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办公室来处理对大学的捐赠事 宜,目的是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资助基金。
(3)加强大学与工商界的联系,从工商界获得资助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的研究实力,另一 方面可以加快知识的市场化进程,促使大学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英国政府此次改革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慷慨的,英格兰对教育的投入(见表3)已从1997年占G DP的4.5 %到2006年的5.6%,而高等教育占到GDP的1%。2002~2006年具体支出见表3。
三、政策分析与评价
白皮书实际上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注重研究型大学和机构的研究工作;二是重视知识 的传播和应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三是扩大入学机会,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英格兰高等教育已有43%的入学率,苏格兰和威尔士比英格兰还要高。按照马丁•特 罗教 授的观点,他们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个阶段的高等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和具有 永久的特点是高等教育持久的开放和相当的灵活。”[4](P10)可以说英格兰 高等教育正 在走向多样化,而且政府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推动者,当然英国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中 也还有一些值得斟酌的问题没有解决得很好。
1.注重研究型大学和机构的研究工作,但同时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浪 费
要想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强有力的影响,除了重视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外,更要重视基础研究 。因为只有基础研究才能创造出新知识,才能对应用和发展研究提供基础,通过应用 研究和发展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1986年美国对研究的经费资助力度上看,大 学是基础研究投资最多的机构,也是进行基础研究最合适的机构,政府是基础研究的主要 推动者。
英国政府把研究资金的75%投入到前25所大学或研究所,一方面是为了国际竞争的需要,另 一方面也是更好地、高效地使用有限的公共资源的办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基础研究的质量, 继续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又能抑制英国大学在原来的拨款体系下形成的愈演愈烈的“ 学术漂移”,从这方面看是对原来政策的一个修正。[6]英国大学的“学术漂移” 实际上是双轨制高等教育制度产生的结果。虽然双轨制在1992年已经结束,但大学拨款委员 会的评价 制度没有变,拨款体制依然如故,而且又增加了“研究评估活动”的研究级别的评价,这些 评估措施是导致大学“学术漂移”的主要因素。加上英国的金本位教育文化传统的影响,结 果很多大学把重要资源都投向了研究领域,以提高知名度,获得高级学位授予权和研究经 费。虽然政府鼓励4级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到更高层次的研究机构去工作,但有限的名额和 制度限制使这些研究机构和人员得不到根本性资助,建立几十年的研究机构和人 员毁于一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重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加强与工商业的联系
根据美国学者兰格菲特的产品模型,大学的研究要想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就必须对知识和 技术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传播,“只有基础研究创新知识还不够,知识必须市场化才能对经济 有所贡献”[7]。为了加快知识的传播和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加速知识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 ,政府建立了“知识传播中心”和“教学卓越中心”,以促进知识的市场化。目前英国就业 市场中存在一种悖论:一方面工商界渴望招聘合适的、能胜任工作的职员,另一方面他们固 执地 坚持要具有学术性学位的学生,导致目前具有基础学位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多大的竞争 力,人们倾向于获得学术性学位。这也是政府把50%的入学率与基础学位的扩张联系起来, 而遭到大学反对的一个主要原因。
政府主要是基于到2010年新增的1 700 000劳动力中,有80%的劳动力需要 受过高等教育这一经济发展趋势来做出这一决策的,根据这一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发 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种决策从整体上来讲是适切的。
3.扩大入学机会和公平入学
由于1960~2000年以来的社会阶层差别的扩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 稳定发展,政府继《高等教育未来》之后又颁布了《扩大入学机会》的报告,以加强对非传 统学生的补助,促进社会阶层差别的缩小,在这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就。
政府在促进社会阶层缩小的同时,对学生的资助却不很理想。尽管受资助学生要在毕业后 ,挣到15 000英镑时开始偿还贷款,但是根据英国现在的工资标准,大学毕业一年 至少能挣到20 000英镑左右[5](P20)(见图3),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 就要还 款。这 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就学意愿降低,另外,由于政府只限于扩大基础学位并把它与50%的入 学 率联系起来,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只能进入职业教育,从而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再生产, 加强而不是减缓了不断扩大的社会分层,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下层阶级向上流动。 英国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后英国的18岁人口呈下降趋势,劳动力的短缺会使政府 调整政策[5](P32),面对劳动力减少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英国政府可能会加大 对非传统学生和部分时间制学生的补助力度,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实践终身教育理念。
四、结论及启示
(1)英国政府在对大学慷慨资助之时,也建立了各种委员会,评估资金使用的效 益,虽然政府宣称要降低官僚政治的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却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
(2)英国政府通过比较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做出了把资金投入少数重点大学 的决策,值得借鉴。目前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具有战略意 义的决 策。因为有些知识是靠技术引进政策引进不了的,特别是在敏感的技术领域,而且现在我国 在很多尖端科技的核心技术上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能靠自主创新来 解决。因此应 继续加大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高资助力度,满足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 求。
(3)英国政府加大对大学生资助的力度,虽然不够慷慨,但为下层阶级的学生进入社会 职 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对我国目前对大学生的各种资助方式的改革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rtin Trow.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un der Thatcher and Major[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998,24(1):111-129.
[2]Charles Clarke.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 .dfes.gov.uk/hegateway/strategy/hestrategy/pdfs/DfES-HigherEducation.pdf,2008-0 4-14.
[3][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 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78.
[4]Peter Scott. The Meaning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M].The Society for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Open University ,1995.41.
[5]Alan Langlands. The Gateways to the Professions Report[R].Department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Publications, July,2005.11.
[6]杨晓波.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4):7 2-78.
[7]David.R.Powers,etc. Higher Education in Partnership with Industry-Opport unities and Strategies[M]. Josser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London,1988 .65.
(责任编辑 徐 丹)
On the Strategic Plan of Great Britain
——The Policy of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XU Lai-qun, LI Jun-yi, WANG Fu-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China)Abstract:The parliament of England passed the white paper ,Future of higher ed ucation, in January 2003.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soci ety and much more competition in the world, they have improved the research fundto built the international reseach university, improved therelationship betwe 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business, and widen the participation etc. The impor tant characterristics of the policy are strengthen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el evating the capability of the reseaach university and promoting fire-acces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research;justice; freedom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公平;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9.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3-0094-06
一、背 景
从1963年的《罗宾斯报告》到1998年的《迪尔英报告》,再到2003年的《高等教育未来》 白皮书的颁布施行,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由双轨制走向单轨制,从精英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 、普 及化的高等教育。无论是精英高等教育还是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英国的高等教育并 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出现质量的滑坡,相反,在经费下降[1],学生人数增 多的情 况下却保持着仅次于美国的论文引用名次[2]。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的问题。
要说明教育的转型,还要从社会的转型入手[3]。不论是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 义思想指导下的私有化改革,还是布莱尔政府的“第三条 道路”指引下的政策实施,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20世纪60、70代,为了满足战后民主 化、后工业化、大量入学人口的需要,英国在不触及原有大学体制的情况下建立了另外一 个属于公共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满足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这种要求使英国双 轨制高等教育系统(一是大学系统,二是多科技术学院系统)得以加强并合法化。政策在运作 了30年 后终于在1992年变为单轨制,但这一政策的实施致使一些有实力的多科技术学院在成为大学 后,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科研上,从而导致了“学术漂移”。众多大学都以牛津剑桥为榜 样,重视以科学研究提升自己的形象,而对知识的传播则强调不够。
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面向服务的经济兴起,全球化的发展促使科学技术快速发 展,这 些变化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欧洲国家。”[4](P41)促使英国政府重新考虑其高等 教育政策 ,于1998年颁布了《迪尔英》报告。报告指出:“历史上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较少,要增加对 高等教育的投入。”面对国内工商业对不断增加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劳动力需求,为了抑制越 演越 烈的“学术漂移”,2003年1月英国教育技能部英国教育技能部2007年6月28日已 经更名为儿童、学校和家庭部,但《高等教育未来》的政策继续执行而且并没有更改发行时 的名称,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仍沿用教育技能部的名称。又发布了《高等教 育未来》(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白皮书,标志着英国21世纪最初 十年的高等教育政策 基本成型,这个政策框架将对英国高等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未来》的基本内容
2003年1月由查理斯•克拉克起草的《高等教育未来》白皮书发表,招徕了众多热议,赞 成 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各利益相关者都对政策的实施提出自己的意见,从下议院提交的《高 等教育未来第五次会议》(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Fifth Report of Session 2 002~2003)意见来看,实质内容只作了少量修改,说明该报告反映了英国国内关于高 等教育的看法。
英国政府认为,目前英国的高等教育面临以下挑战:
(1)高等教育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技能要求。
(2) 进入大学的社会阶层的差距正在扩大。
(3) 许多竞争对手对高等教育投入更多。
(4) 大学难以聘用到有才华的学者。
(5) 1989~1997年间,学生平均资助水平下降了36%。
(6) 历史上对于研究和教学的基础设施的欠账高达80亿英镑。
(7) 大学需要加强与工商业的联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研究卓越
为了达到和保持一流的研究水平,政府在2005~2006年增加12.5亿英镑资助研究,这个 数目比2003年度增加了33%,而且主要资助一流大学,特别是在“研究评估活 动” (The R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中排名靠前的大学。政府将2001年“研究评估活动” 中的评价结果作为拨款的主要依据,主要资助达到5级或5*级研究水平的大学,4级以下(包 括4级)大 学将得不到更多的资助,政府把75%的资金资助了前25所学校。对研究的拨款一直在增加,2 004年度拨款24.4亿英镑,2005年度50亿英镑,2006年度12.5亿英镑。这样就加强了对一流 大学的资助,促进英国在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另外,政府鼓励合作研究,4级及以下(包 括4级)研究机构的人员可以在政府的资助下进入具有5级或5*级水平的研究机构研究6个月, 获得5万英镑资助经费。因为哲学博士是未来研究人员的后备力量,所以政府加强了哲学 博士 的资助力度,由2003~2004年度的最少9 000英镑到2005~2006年度最少12 000英镑,紧 缺专业的资助还会更高,比2003~2004年度增长了30%。这种偏向一流研究机构和大学的 资助体系受到了只达到4级以下(包括4级)研究水平的院校的强烈抵制,但政府还是执行了这 个决议。英国的“研究评估活动”(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的指标体系如下:
2.加强高等教育与工商业的联系
政府将建立20个“知识交流中心”(Knowledge Exchanges),每个“知识交换中心”将得 到连续5年每年50万英镑的拨款,在知识交流中心主要是高等教育向工商企业提供咨询、 培训员工技能、促进产品升级,而不是发明创造和申请专利。这样政府就把传播知识和技术 的 重任交给了4级以下(包括4级)的教学型大学,让这些大学发挥传播知识技术的职能。把创新 、发明 的职能交给了像牛津、剑桥那样的大学,从而完成了从整体上改革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功能 定位的问题以及下层愈演愈烈的“学术漂移”问题。
政府为加强大学与工商业的联系提供的资金如下:
3.传播卓越
到2006年,政府将在英格兰建立70个“教学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 in Teach ing),每个中心将连续5年获得每年50万英镑资助,但是这对教学型大学来说只是 重新分配了资金,经费没有像政府允诺的那样增加20%,实际只增长了6%。另外,为了提 高教学质 量,政府准备给予一些教学型单位以大学的称号,有权授予教学型学位,但不具备学术性学 位的授予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府认为大学的教学是具有很高质量的专业。因此,为提 高质 量,英国政府准备从2006年起对所有高等学校新引进的教师进行政府认可的培训。为保持教 师工资具有一定竞争性,政府2001~2002年度拨付5亿英镑,2002~2003年拨付11亿英镑 , 2003~2004年拨付17亿英镑用来实施大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这些支持并没有指定要用于教 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的工资支出,特别是占50%左右的教学辅助人员的工资,教学 辅助人员的工资水准实际上下降了,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抑制。
4.扩张高等教育和公平入学
为了实现到2010年50%的18~30岁的英格兰公民都能进入大学学习,政府实施了一系列 针 对低收入家庭的资助措施。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免除第一年1 100英镑的学费,针对低收入 家庭,政府提供最多2 700英镑的助学金,大学还可提供300英镑的配套补助。取消所有学生 的提 前预交学费的政策,学生可以通过贷款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等学生毕业后收入超过15 000 英镑时,通过公共税收系统偿还贷款。在2006~2007学年度将有30%的大学生得到全额奖 学金补助,50~55%得到部分补助。[5](P11)在职学生也可获得不同程度 的补助,根据选修全日制课程的不同,他们可以得到从590英镑到890英镑不等的助学金,低 收入家庭可以无偿得到250英镑的资助。
5.自由和基金
高等教育对自由和资金的需求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过。从历史上看,大学在资金最匮 乏的时候通常最自由,而当大学很富有时,它所受到的各方面限制也比较严 格。大学需要处理很多内部的事情,学者们再也不能呆在象牙塔里面搞研究和教学了 , 大学越来越需要企业的资助、政府的拨款、学生的贡献和捐赠等。政府不可能全部满足大学 对资金的需求,而且更多资金的投入的监管也 是限制大学自由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英国为了减少官僚控制,给予大学一定限度的自 由权利。
(1)允许大学根据课程经济价值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学费,通过学费收入来提高大学筹措资 金 的能力,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创造一个市场。政府从2006年起允许大学根据课程成本的不同收 取0~3000英镑不等的学费,为此政府成立一个学生贷款公司为学生提供贷款、助学 金等 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统计资料显示,93%的大学收取了政府要求的最高限额即3 000英镑,英 国国内学费总共为大学带来大约40亿英镑的收入,而海外留学生为英国大学带来每年80亿 英镑的收入。
(2)受美国大学的影响,政府提出了新的捐赠政策,无论个人或企业通过任意方式对大学 的捐赠,一律免除税收,而且政府将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捐赠者可以提出对 捐赠资金的具体使用方法。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办公室来处理对大学的捐赠事 宜,目的是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资助基金。
(3)加强大学与工商界的联系,从工商界获得资助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的研究实力,另一 方面可以加快知识的市场化进程,促使大学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英国政府此次改革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慷慨的,英格兰对教育的投入(见表3)已从1997年占G DP的4.5 %到2006年的5.6%,而高等教育占到GDP的1%。2002~2006年具体支出见表3。
三、政策分析与评价
白皮书实际上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注重研究型大学和机构的研究工作;二是重视知识 的传播和应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三是扩大入学机会,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英格兰高等教育已有43%的入学率,苏格兰和威尔士比英格兰还要高。按照马丁•特 罗教 授的观点,他们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个阶段的高等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和具有 永久的特点是高等教育持久的开放和相当的灵活。”[4](P10)可以说英格兰 高等教育正 在走向多样化,而且政府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推动者,当然英国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中 也还有一些值得斟酌的问题没有解决得很好。
1.注重研究型大学和机构的研究工作,但同时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浪 费
要想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强有力的影响,除了重视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外,更要重视基础研究 。因为只有基础研究才能创造出新知识,才能对应用和发展研究提供基础,通过应用 研究和发展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1986年美国对研究的经费资助力度上看,大 学是基础研究投资最多的机构,也是进行基础研究最合适的机构,政府是基础研究的主要 推动者。
英国政府把研究资金的75%投入到前25所大学或研究所,一方面是为了国际竞争的需要,另 一方面也是更好地、高效地使用有限的公共资源的办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基础研究的质量, 继续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又能抑制英国大学在原来的拨款体系下形成的愈演愈烈的“ 学术漂移”,从这方面看是对原来政策的一个修正。[6]英国大学的“学术漂移” 实际上是双轨制高等教育制度产生的结果。虽然双轨制在1992年已经结束,但大学拨款委员 会的评价 制度没有变,拨款体制依然如故,而且又增加了“研究评估活动”的研究级别的评价,这些 评估措施是导致大学“学术漂移”的主要因素。加上英国的金本位教育文化传统的影响,结 果很多大学把重要资源都投向了研究领域,以提高知名度,获得高级学位授予权和研究经 费。虽然政府鼓励4级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到更高层次的研究机构去工作,但有限的名额和 制度限制使这些研究机构和人员得不到根本性资助,建立几十年的研究机构和人 员毁于一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重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加强与工商业的联系
根据美国学者兰格菲特的产品模型,大学的研究要想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就必须对知识和 技术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传播,“只有基础研究创新知识还不够,知识必须市场化才能对经济 有所贡献”[7]。为了加快知识的传播和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加速知识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 ,政府建立了“知识传播中心”和“教学卓越中心”,以促进知识的市场化。目前英国就业 市场中存在一种悖论:一方面工商界渴望招聘合适的、能胜任工作的职员,另一方面他们固 执地 坚持要具有学术性学位的学生,导致目前具有基础学位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多大的竞争 力,人们倾向于获得学术性学位。这也是政府把50%的入学率与基础学位的扩张联系起来, 而遭到大学反对的一个主要原因。
政府主要是基于到2010年新增的1 700 000劳动力中,有80%的劳动力需要 受过高等教育这一经济发展趋势来做出这一决策的,根据这一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发 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种决策从整体上来讲是适切的。
3.扩大入学机会和公平入学
由于1960~2000年以来的社会阶层差别的扩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 稳定发展,政府继《高等教育未来》之后又颁布了《扩大入学机会》的报告,以加强对非传 统学生的补助,促进社会阶层差别的缩小,在这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就。
政府在促进社会阶层缩小的同时,对学生的资助却不很理想。尽管受资助学生要在毕业后 ,挣到15 000英镑时开始偿还贷款,但是根据英国现在的工资标准,大学毕业一年 至少能挣到20 000英镑左右[5](P20)(见图3),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 就要还 款。这 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就学意愿降低,另外,由于政府只限于扩大基础学位并把它与50%的入 学 率联系起来,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只能进入职业教育,从而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再生产, 加强而不是减缓了不断扩大的社会分层,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下层阶级向上流动。 英国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后英国的18岁人口呈下降趋势,劳动力的短缺会使政府 调整政策[5](P32),面对劳动力减少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英国政府可能会加大 对非传统学生和部分时间制学生的补助力度,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实践终身教育理念。
四、结论及启示
(1)英国政府在对大学慷慨资助之时,也建立了各种委员会,评估资金使用的效 益,虽然政府宣称要降低官僚政治的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却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
(2)英国政府通过比较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做出了把资金投入少数重点大学 的决策,值得借鉴。目前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具有战略意 义的决 策。因为有些知识是靠技术引进政策引进不了的,特别是在敏感的技术领域,而且现在我国 在很多尖端科技的核心技术上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能靠自主创新来 解决。因此应 继续加大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高资助力度,满足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 求。
(3)英国政府加大对大学生资助的力度,虽然不够慷慨,但为下层阶级的学生进入社会 职 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对我国目前对大学生的各种资助方式的改革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rtin Trow.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un der Thatcher and Major[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998,24(1):111-129.
[2]Charles Clarke.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 .dfes.gov.uk/hegateway/strategy/hestrategy/pdfs/DfES-HigherEducation.pdf,2008-0 4-14.
[3][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 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78.
[4]Peter Scott. The Meaning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M].The Society for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Open University ,1995.41.
[5]Alan Langlands. The Gateways to the Professions Report[R].Department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Publications, July,2005.11.
[6]杨晓波.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4):7 2-78.
[7]David.R.Powers,etc. Higher Education in Partnership with Industry-Opport unities and Strategies[M]. Josser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London,1988 .65.
(责任编辑 徐 丹)
On the Strategic Plan of Great Britain
——The Policy of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XU Lai-qun, LI Jun-yi, WANG Fu-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China)Abstract:The parliament of England passed the white paper ,Future of higher ed ucation, in January 2003.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soci ety and much more competition in the world, they have improved the research fundto built the international reseach university, improved therelationship betwe 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business, and widen the participation etc. The impor tant characterristics of the policy are strengthen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el evating the capability of the reseaach university and promoting fire-acces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research;justice; 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