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长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这首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焦母的恋子情节,歌颂了刘兰芝身上的女性意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恋子情结;婆媳矛盾;战争
初读《孔雀东南飞》,对焦母摧残儿子婚姻的行为总感到不能理解。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儿子儿媳恩恩爱爱,应该高兴才对啊,怎么反而要强迫他们离婚呢?对于这件事情,我曾经很是痛恨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现在再来读这首诗,对焦母的痛恨逐渐变成了同情。
从全诗来看有人说,焦母所之以逼迫仲卿“出妻”是因为兰芝“无嗣”,我认为此说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兰芝因为不能生育而被休,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刘兰芝不生育的事情早就传开了,县令与太守就不可能接踪来求婚。所以,焦母逼休兰芝,应该不是因为她无嗣。
那么,焦母究竟为什么要逼休刘兰芝呢?我认为应该与焦家的家庭背景和焦母的恋子情结有关。
在《孔雀东南飞》中只提焦母,而没有提焦父,在以男性为主宰的封建社会里,这简直是不可理解的。焦父哪里去了?我们只能作这样的猜想:焦父去世较早,家道中落已久,焦母当然也守寡已久。结合焦仲卿的年龄来推算,焦母是早寡。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形成了心理学上的“恋子情结”。她对仲卿爱之越深,爱之越久,“恋子情结”就越难解开。她全身心地希望儿子长大后就把自己的爱反倾注于她。这就是“爱的报偿”。但是,焦母的错误在于她为仲卿娶了个漂亮又能干的媳妇。小夫妻俩婚后感情笃厚,尽管仲卿对焦母仍很孝顺,但他的爱情业已倾注在兰芝身上,对母亲的爱难免有所减弱。仲卿与兰芝“两情依依”,缠绵悱恻,难免引起寡妇的忌妒心理。焦母试图把“爱”从儿媳手中夺回来,但谈何容易。爱情的力量超过母爱的力量。“爱情是世界上最美的,爱情有着神圣与纯洁,是两个人彼此之间深厚的交流与真诚的信赖,爱心、关心以至于对方心里所想都一清二楚,爱到最深的时候,时时刻刻会想着对方,脑海中会回荡着他的名字,爱情是两个人彼此之间的事情,爱情永远是两个人的事情,爱情很美好;也很苦涩,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两个人也许会彼此分开,但要记住只要心在一起,爱情是永远不会分开的,真正的爱情是你中有他,他中有你。爱情是酸甜苦辣的完美象征。”拥有了完美爱情的焦仲卿无意识中疏远了自己的母亲,这就引起了焦母的极大嫉妒。但焦母不能也不忍心责备自己的儿子,但她可以迁怒于媳妇,何况媳妇“生小出野里”,并无后台,所以焦母对兰芝的嫉妒以至仇恨是肆无忌惮的。“吾意久怀忿”,这是焦母不打自招。当然焦母要把兰芝遣走时,仲卿前来求情,焦母便恼怒了:“何乃太区区!”多么严厉的呵斥啊!其实这不仅是对仲卿的呵斥,而且是对兰芝的指责。她曾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她对兰芝的“敌意”已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了!她甚至对仲卿下令:“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至于因为不得已而过着独身生活者,则无论男女,精神上常不免发生变化,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质者居多。”焦母就是其中之一,焦母早年丧夫,长期寡居,和儿子相依为命。突然家里多了一个女人,并且还夺走了自己深爱的儿子,所以,她一定会想方设法地赶走打破她宁静生活的那个人,刘兰芝的被休那就成为必然,就算兰芝没有一丝一毫的过错,婆婆也会鸡蛋里挑骨头,找出一些理由休掉她。
当然了,焦母的变态心理的形成除了上述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原因,那就是罪恶的封建礼教制度。正如鲁迅所指出的那样“这也是势所必至的事,为社会所逼迫”。汉朝是封建礼教形成的重要时代。前汉刘向的《烈女传》,强调女子要“动作有节”。后汉班昭的《女诫》,提出一系列压抑女子的规范与理论,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从四德”,为整个封建社会压迫女子定下了基调。焦母是大官的妻室,而且有子,改嫁是根本不允许的。所以,她只能守寡,表面上固不能不装作纯洁,但内心却终于逃不掉本能能力的牵掣,不由自主地蠢动着缺憾之感。唯一能补偿这种“缺憾之感”的,那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而造成了“恋子情结”。
再说婆媳矛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个矛盾曾经酿成多少爱情悲剧啊。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不也是婆媳矛盾所形成的吗?而婆媳矛盾的背后却是封建礼教。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兰芝被休的直接原因是寡妇焦母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变态心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婆媳矛盾,而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如果我们能这样理解,那么《孔雀东南飞》的反封建主题非但不会因之削弱,相反能得到更深一层的阐述。
在封建社会,婆婆可以任意压迫媳妇,这也是封建礼教所允许的。更何况焦母和刘兰芝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婆媳矛盾,而是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足以伤至人的性命。焦母为了从兰芝手中夺来本不属于她一个人的儿子,她迫使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焦母“故嫌迟”。兰芝尽管“事事循公姥”,进止不敢自专,但焦母却颠倒黑白,诬蔑兰芝“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最后,终于把兰芝“休”掉了。这个焦母蛮不讲理。但她这样做,是得到封建礼教支持的。如果没有封建礼教,焦母的变态心理也难以形成,由变态心理而产生的逼迫媳妇的目的也难以达到。
其实,焦母本身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的下场也是可悲的,丢了媳妇,死了儿子。当然这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但是,我们与其恨焦母,还不如恨封建礼教。是封建礼教反对夫妻间建立真正的爱情,反对青年追求美满婚姻,是封建礼教迫使美丽善良的刘兰芝和忠厚正直的焦仲卿走上绝路的。
关键词:恋子情结;婆媳矛盾;战争
初读《孔雀东南飞》,对焦母摧残儿子婚姻的行为总感到不能理解。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儿子儿媳恩恩爱爱,应该高兴才对啊,怎么反而要强迫他们离婚呢?对于这件事情,我曾经很是痛恨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现在再来读这首诗,对焦母的痛恨逐渐变成了同情。
从全诗来看有人说,焦母所之以逼迫仲卿“出妻”是因为兰芝“无嗣”,我认为此说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兰芝因为不能生育而被休,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刘兰芝不生育的事情早就传开了,县令与太守就不可能接踪来求婚。所以,焦母逼休兰芝,应该不是因为她无嗣。
那么,焦母究竟为什么要逼休刘兰芝呢?我认为应该与焦家的家庭背景和焦母的恋子情结有关。
在《孔雀东南飞》中只提焦母,而没有提焦父,在以男性为主宰的封建社会里,这简直是不可理解的。焦父哪里去了?我们只能作这样的猜想:焦父去世较早,家道中落已久,焦母当然也守寡已久。结合焦仲卿的年龄来推算,焦母是早寡。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形成了心理学上的“恋子情结”。她对仲卿爱之越深,爱之越久,“恋子情结”就越难解开。她全身心地希望儿子长大后就把自己的爱反倾注于她。这就是“爱的报偿”。但是,焦母的错误在于她为仲卿娶了个漂亮又能干的媳妇。小夫妻俩婚后感情笃厚,尽管仲卿对焦母仍很孝顺,但他的爱情业已倾注在兰芝身上,对母亲的爱难免有所减弱。仲卿与兰芝“两情依依”,缠绵悱恻,难免引起寡妇的忌妒心理。焦母试图把“爱”从儿媳手中夺回来,但谈何容易。爱情的力量超过母爱的力量。“爱情是世界上最美的,爱情有着神圣与纯洁,是两个人彼此之间深厚的交流与真诚的信赖,爱心、关心以至于对方心里所想都一清二楚,爱到最深的时候,时时刻刻会想着对方,脑海中会回荡着他的名字,爱情是两个人彼此之间的事情,爱情永远是两个人的事情,爱情很美好;也很苦涩,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两个人也许会彼此分开,但要记住只要心在一起,爱情是永远不会分开的,真正的爱情是你中有他,他中有你。爱情是酸甜苦辣的完美象征。”拥有了完美爱情的焦仲卿无意识中疏远了自己的母亲,这就引起了焦母的极大嫉妒。但焦母不能也不忍心责备自己的儿子,但她可以迁怒于媳妇,何况媳妇“生小出野里”,并无后台,所以焦母对兰芝的嫉妒以至仇恨是肆无忌惮的。“吾意久怀忿”,这是焦母不打自招。当然焦母要把兰芝遣走时,仲卿前来求情,焦母便恼怒了:“何乃太区区!”多么严厉的呵斥啊!其实这不仅是对仲卿的呵斥,而且是对兰芝的指责。她曾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她对兰芝的“敌意”已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了!她甚至对仲卿下令:“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至于因为不得已而过着独身生活者,则无论男女,精神上常不免发生变化,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质者居多。”焦母就是其中之一,焦母早年丧夫,长期寡居,和儿子相依为命。突然家里多了一个女人,并且还夺走了自己深爱的儿子,所以,她一定会想方设法地赶走打破她宁静生活的那个人,刘兰芝的被休那就成为必然,就算兰芝没有一丝一毫的过错,婆婆也会鸡蛋里挑骨头,找出一些理由休掉她。
当然了,焦母的变态心理的形成除了上述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原因,那就是罪恶的封建礼教制度。正如鲁迅所指出的那样“这也是势所必至的事,为社会所逼迫”。汉朝是封建礼教形成的重要时代。前汉刘向的《烈女传》,强调女子要“动作有节”。后汉班昭的《女诫》,提出一系列压抑女子的规范与理论,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从四德”,为整个封建社会压迫女子定下了基调。焦母是大官的妻室,而且有子,改嫁是根本不允许的。所以,她只能守寡,表面上固不能不装作纯洁,但内心却终于逃不掉本能能力的牵掣,不由自主地蠢动着缺憾之感。唯一能补偿这种“缺憾之感”的,那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而造成了“恋子情结”。
再说婆媳矛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个矛盾曾经酿成多少爱情悲剧啊。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不也是婆媳矛盾所形成的吗?而婆媳矛盾的背后却是封建礼教。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兰芝被休的直接原因是寡妇焦母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变态心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婆媳矛盾,而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如果我们能这样理解,那么《孔雀东南飞》的反封建主题非但不会因之削弱,相反能得到更深一层的阐述。
在封建社会,婆婆可以任意压迫媳妇,这也是封建礼教所允许的。更何况焦母和刘兰芝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婆媳矛盾,而是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足以伤至人的性命。焦母为了从兰芝手中夺来本不属于她一个人的儿子,她迫使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焦母“故嫌迟”。兰芝尽管“事事循公姥”,进止不敢自专,但焦母却颠倒黑白,诬蔑兰芝“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最后,终于把兰芝“休”掉了。这个焦母蛮不讲理。但她这样做,是得到封建礼教支持的。如果没有封建礼教,焦母的变态心理也难以形成,由变态心理而产生的逼迫媳妇的目的也难以达到。
其实,焦母本身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的下场也是可悲的,丢了媳妇,死了儿子。当然这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但是,我们与其恨焦母,还不如恨封建礼教。是封建礼教反对夫妻间建立真正的爱情,反对青年追求美满婚姻,是封建礼教迫使美丽善良的刘兰芝和忠厚正直的焦仲卿走上绝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