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驾驶一架时速接近1000千米的超高速飞机时,一个有效的弹射救生装置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有了这套装置,倘若你的飞机不幸遭遇事故,只需0.3秒你就能逃出生天。
今天,2月24日,我的飞行员带我出来兜兜风,享受一下难得美好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我倍感愉悦。正当飞行员准备让我乖乖着陆时,我的胳膊不幸突然断裂,继而撞向了地面,我好像不能再坚持了。我是米格-29。
2月24日,我驾驶飞机进行常规飞行训练,当我完成训练并准备降落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机场时,飞机的左翼突然断裂,它开始像脱缰的野马直扑地面。就在飞机离地面仅有3米的千钧一发之际,我紧急弹出机舱,幸免于难。我是卡恰耶夫,那年是2008年。
发生在5年前的这起飞行事故,被认为是航空安全史上的一大奇迹。
奇迹为什么会发生的呢?这全靠一种现代高科技产物——战机逃生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弹射座椅、伞降系统、防护设备、供氧系统和救生物品等。其工作原理是,在飞机遇险时,依靠飞行员座椅下的火箭动力装置,将飞行员弹射出机舱,然后打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安全降落。
飞机失事时,飞行员只要一按机上的弹射装置,飞机座舱罩立刻就会像一个充气的弹射器,在0.3秒内把飞行员连同其座椅一起抛出飞机。例如俄罗斯的K-37系统,可以保证飞行员在时速350千米、高度6000米的情况下安全离机,甚至可不受任何飞行状态的限制。该系统的座椅结构新颖别致,能保证飞行员在弹射跳伞时,保持正确稳定的姿势。它既可用于被迫离机,也可用于主动离机。被迫离机时,飞行员只需拉一下座椅的扶手即可,其余的动作均自动完成;主动离机时,降落伞与座椅自动脱离,飞行员可主动跳出机舱,安全降落。又如俄罗斯K-36D系统,在座椅上配备了一个“带孔气浪冲击致偏器”和一对确保座椅垂直下落的稳定惯性杆,能在弹射时速高达1400千米时,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当飞行员被弹出飞机后,一种供紧急使用的“环境测定装置”便开始工作,它不停地测定弹射座椅的高度和速度。如果飞机的下降速度不到250节,一个张开后达8米宽的降落伞就会从座位上弹出,然后该装置将座椅和飞行员分离,飞行员可借助降落伞缓慢下落;当下降速度超过250节时,拖靶降落伞就会在1秒钟内从座椅背面自动打开。当飞行员离开机舱向下坠落4秒钟后,一个充满气的救生筏和救生装备包就会自动从降落伞的背带上落下去。包内装有各种救生物品,包括小型无线电台、罗盘、闪光灯、火柴、小刀、海水染色标记和生存手册等,借助“归航设备”,飞行员可准确报告自己所在的具体位置,以便有关方面及时组织营救。
以上介绍的是世界各国目前普遍采用的单座战机逃生系统,它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技术性能比较成熟,救生的成功率也相当高。例如K-36D系统,近40年来共挽救了500多名飞行员的生命,其中97%的人不仅成功逃生,而且健康状况良好。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双座逃生系统,主要安装在双座战机上。
不同型号的双座战机的弹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是依靠动能破坏飞机的座舱盖,还有些则是在弹射之前将座舱盖抛掉。并列式座舱战机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弹射,也可以选择整体弹射。串列式战机则一般由后舱飞行员先行弹出,大约1秒钟之后前舱飞行员才弹出,为的是使双方能始终保持一个安全的高度差(几十米)。因此,前舱飞行员在弃机逃生时往往冒着极大的风险。2011年10月14日,在西安举行的通航大会上,一架国产“飞豹”战机坠毁,两名驾驶员中一人成功逃生,一人不幸牺牲。据资料介绍,“飞豹”座舱为串列式双人全密封座舱,装有两台HTY-2C型双座指令程序弹射座椅,弹射速度范围为0~1000千米/小时,弹射高度范围为0~21000米。按此技术标准,“飞豹”应该完全能保障飞行员的安全,本不应出现弹射座椅一个打开、一个未能打开的情况。事后,军事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坠毁前飞机是在俯冲,它适用的安全弹射高度范围不断改变,加之飞行高度实在太低,只有200米左右,所以前舱飞行员才失去了操作弹射的最佳机会,导致了这次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满足双座战机安全逃生的要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研发了指令弹射系统和座椅轨迹发射火箭,并将弹射速度提高到0~1000千米/时。目前第三代弹射座椅已经装备部队,并多次在紧急情况下挽救了飞行员的生命。我国已成为继俄罗斯、美国、英国之后,第四个能独立研制、生产和试验弹射救生装备的国家。最近我国又启动了第四代弹射救生装备的研制规划,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先进的战机逃生系统满足第四代战机的需要。
相关链接
节:1节=1海里/小时=1.852千米/小时。目前常作为速度标准应用于航空领域。
米格-29:是前苏联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设计局推出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它是超音速、高性能、有单双座型的双发战斗机。
飞豹:是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的全天候多用途歼击轰炸机,由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共同研制。目前该机的改型歼轰-7A已具备全天候的精确对地攻击能力,随着解放军对其不断改进,多种型号的飞豹变型机也不断出现,大幅提升了飞豹的战斗能力。
今天,2月24日,我的飞行员带我出来兜兜风,享受一下难得美好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我倍感愉悦。正当飞行员准备让我乖乖着陆时,我的胳膊不幸突然断裂,继而撞向了地面,我好像不能再坚持了。我是米格-29。
2月24日,我驾驶飞机进行常规飞行训练,当我完成训练并准备降落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机场时,飞机的左翼突然断裂,它开始像脱缰的野马直扑地面。就在飞机离地面仅有3米的千钧一发之际,我紧急弹出机舱,幸免于难。我是卡恰耶夫,那年是2008年。
发生在5年前的这起飞行事故,被认为是航空安全史上的一大奇迹。
奇迹为什么会发生的呢?这全靠一种现代高科技产物——战机逃生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弹射座椅、伞降系统、防护设备、供氧系统和救生物品等。其工作原理是,在飞机遇险时,依靠飞行员座椅下的火箭动力装置,将飞行员弹射出机舱,然后打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安全降落。
飞机失事时,飞行员只要一按机上的弹射装置,飞机座舱罩立刻就会像一个充气的弹射器,在0.3秒内把飞行员连同其座椅一起抛出飞机。例如俄罗斯的K-37系统,可以保证飞行员在时速350千米、高度6000米的情况下安全离机,甚至可不受任何飞行状态的限制。该系统的座椅结构新颖别致,能保证飞行员在弹射跳伞时,保持正确稳定的姿势。它既可用于被迫离机,也可用于主动离机。被迫离机时,飞行员只需拉一下座椅的扶手即可,其余的动作均自动完成;主动离机时,降落伞与座椅自动脱离,飞行员可主动跳出机舱,安全降落。又如俄罗斯K-36D系统,在座椅上配备了一个“带孔气浪冲击致偏器”和一对确保座椅垂直下落的稳定惯性杆,能在弹射时速高达1400千米时,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当飞行员被弹出飞机后,一种供紧急使用的“环境测定装置”便开始工作,它不停地测定弹射座椅的高度和速度。如果飞机的下降速度不到250节,一个张开后达8米宽的降落伞就会从座位上弹出,然后该装置将座椅和飞行员分离,飞行员可借助降落伞缓慢下落;当下降速度超过250节时,拖靶降落伞就会在1秒钟内从座椅背面自动打开。当飞行员离开机舱向下坠落4秒钟后,一个充满气的救生筏和救生装备包就会自动从降落伞的背带上落下去。包内装有各种救生物品,包括小型无线电台、罗盘、闪光灯、火柴、小刀、海水染色标记和生存手册等,借助“归航设备”,飞行员可准确报告自己所在的具体位置,以便有关方面及时组织营救。
以上介绍的是世界各国目前普遍采用的单座战机逃生系统,它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技术性能比较成熟,救生的成功率也相当高。例如K-36D系统,近40年来共挽救了500多名飞行员的生命,其中97%的人不仅成功逃生,而且健康状况良好。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双座逃生系统,主要安装在双座战机上。
不同型号的双座战机的弹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是依靠动能破坏飞机的座舱盖,还有些则是在弹射之前将座舱盖抛掉。并列式座舱战机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弹射,也可以选择整体弹射。串列式战机则一般由后舱飞行员先行弹出,大约1秒钟之后前舱飞行员才弹出,为的是使双方能始终保持一个安全的高度差(几十米)。因此,前舱飞行员在弃机逃生时往往冒着极大的风险。2011年10月14日,在西安举行的通航大会上,一架国产“飞豹”战机坠毁,两名驾驶员中一人成功逃生,一人不幸牺牲。据资料介绍,“飞豹”座舱为串列式双人全密封座舱,装有两台HTY-2C型双座指令程序弹射座椅,弹射速度范围为0~1000千米/小时,弹射高度范围为0~21000米。按此技术标准,“飞豹”应该完全能保障飞行员的安全,本不应出现弹射座椅一个打开、一个未能打开的情况。事后,军事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坠毁前飞机是在俯冲,它适用的安全弹射高度范围不断改变,加之飞行高度实在太低,只有200米左右,所以前舱飞行员才失去了操作弹射的最佳机会,导致了这次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满足双座战机安全逃生的要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研发了指令弹射系统和座椅轨迹发射火箭,并将弹射速度提高到0~1000千米/时。目前第三代弹射座椅已经装备部队,并多次在紧急情况下挽救了飞行员的生命。我国已成为继俄罗斯、美国、英国之后,第四个能独立研制、生产和试验弹射救生装备的国家。最近我国又启动了第四代弹射救生装备的研制规划,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先进的战机逃生系统满足第四代战机的需要。
相关链接
节:1节=1海里/小时=1.852千米/小时。目前常作为速度标准应用于航空领域。
米格-29:是前苏联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设计局推出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它是超音速、高性能、有单双座型的双发战斗机。
飞豹:是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的全天候多用途歼击轰炸机,由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共同研制。目前该机的改型歼轰-7A已具备全天候的精确对地攻击能力,随着解放军对其不断改进,多种型号的飞豹变型机也不断出现,大幅提升了飞豹的战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