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与艺术:疫情下的当代艺术回顾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灾难为主的注重社会道德、人文内涵的艺术既不能太难,将人推向虚无,也不能太简单,沦为说教。必须引导自己思考。文章的第二部分以近现代艺术的具体案例分析艺术回应灾难的模式,给艺术关注社会自然政治问题提供了几个范例,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艺术的“作为”。
  关键词:灾难与艺术;疫情下;当代艺术
  序言
  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演变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之前,世界各地频发的危机早已向人类发出警示。面对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森林大火、难民危机,抑或日本大地震和核电站泄漏事件,——不论是火山爆发、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还是恐怖袭击、战争等人为悲剧。危机感和焦虑感充斥在21世纪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撞到了这堵墙,从美好的幻像里醒来开始思考个人的命运和未来的道路。艺术家们也在以越发直接的方式对此作出回应,并试图警醒那些认为灾难遥不可及或选择沉睡的人们。
  一、面对灾难题材,艺术家们的创作困境
  艺术批评家说艺术的滞后性造成了灾难中艺术的无可作为,他们认为艺术过多地依赖于展览的空间,稳定富足的社会环境。因此在灾难来临时,一部分艺术家无法消化这一宏大叙事的题材选择闭门造车或是视而不见,一部分热衷于创作有关社会问题的艺术家,也丧失了支持艺术创作和展出的物质土壤。
  为了避免艺术沦为某种“说教”,它只表明了作者本人或其所在团体、流派关于某一类社会政治问题的意识形态,给予观众一个太明确的答案和思考过程而不是深入的讨论。观众在这个已设定和起点和终点的跑道里思考,误以为自己在思考,实际上是在叫好。意识形态本身毫无任何艺术价值,一些作品甚至完全抛弃了艺术的形式载体,因而饱受诟病,如何取舍和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创作者所面临的难题。
  第二个困境则是由新的审美体验和转化方式带来的挑战,旧的视觉体验无法再吸引新的审美观念。每当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出现时,人们对“形式”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那些在过去被认为是“无形式”的作品,在今天看来可能已经变成了形式。(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小野洋子、阿孔齐、博伊斯、诺莱斯、罗斯勒、博顿和哈克、等人为代表的激浪、行为、涂鸦等艺术流派被认为在美学范畴上与强调艺术的社会性最为接近),可是在今天当时这些最为先锋且惊人的艺术流派也已经变成了过去的范式,不再贴合现在的社会问题和创作方式,艺术的发展不断地要求我们做出新的探索和面对挑战。
  一、无声唤起有声的抗议
  这幅反法西斯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在1936年至1939年多次展出。取材于二战时期,西班牙与德国法西斯分子联合轰炸格尔尼卡的事件。这幅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题和背景,充满了人道主义和社会关注意识。二战期间大大小小的教室挂满了这副画的复制品,直到美国轰炸越南、柬埔寨、老挝的时候,它依然作为反战的标志传达出反战的信号。
  二、不容忽视的艺术实用性
  很有趣的是早在1815年欧洲的冲突期间就出现了大量的战争中医学插图,绘制的草图和照片用于诊断病理,帮助外科手术实践以及评估疾病及其治疗进展,有点类似于今天的x光片和B超的作用,其作品旨在描绘伤口和图示手术技术。这一类的战争医学绘画作品依然具有它的艺术传统,既强调它的艺术价值,又强调其医学用途。这一传统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了医学插画,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高清显微镜彩照即由病毒研究员,显微镜学家费舍尔和RML医学艺术办公室合作完成。
  三、群体聚集式地反思——“灾难与艺术的力量”展览
  2018年在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的“灾难与艺术的力量” 展览,以全球化的视野探讨并回应了在当代发生的种种“灾难”下,何为艺术所能及之事? 这个展览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举办,意义尤为深刻。它的影响从社会经历向本国的当代艺术波及。
  展览的第一部分,【艺术如何表现灾难——记录、再现、想象】展示给观者艺术家是如何记录、想象和再现这些当代社会基底上的疤痕。展览的第二个部分以【从毁灭到创造——艺术的力量】为主题,围绕着面对大灾难和个人惨剧,艺术如何帮助我们重燃希望之光?灾难之后,“艺术”如何介入社会?如何缔结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他们发表针砭时弊的作品,通过艺术项目协助不同时代之间记忆的传承和灾区社区的重建,通过拍卖其作品为受灾群众提供经济支援,以各种方式介入社会。
  摄影师武田慎平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采样于核辐射区的土壤,把带有放射性的物质显影在底片上,制成了核辐射“星云”,他认为肉眼看见的真实并不是绝对的真实,他选择了用这样一种转换的方式,将核辐射灾难的遗体——核辐射物质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让观者认识到福岛核电废墟带来的持久性地灾难以及灾区重建等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一道参与社会讨论。
  四、对个人内心的疗愈和人文精神的警醒
  在关注社会问题的艺术家中,安塞姆·基弗的作品经常以战争以及人类永恒的苦难为主题,他的作品以个人对战争的强烈感受为眼,试图再现一片战后的文明废墟景象。基弗常以综合材料作为绘画工具,作画时用火烧用水枪用钢筋泥土,每每从大的宏观景象入手,作品的细节则是一遍遍像炼金般在画面中打磨出来的。基弗认为他的绘画过程即是建立-摧毁-重建的过程,作者虽然是以架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但是其创作的过程也成为了作品本身的一部分,代表了基弗对于经历战争目睹战争的内心感受以及他的艺术主张,他坚定地画着他的废墟,实际上是对内心和人类文明的重建。一部分艺术家选择像纪念碑式地宣告我们无法避免灾难以及后续的恐惧与痛苦,一部分艺术家则选择了更加温和的方式。重新燃起了对形式美学的追求,如前文所提及的武田慎平的作品,他通过美的形式感来转换这一灾难的沉重,用美丽的“星云”吸引住观众的视线,以展开他所关注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我们无可否认的是美的感受对心灵慰藉永恒的力量。
  结语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寫道,“同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感情。它需要被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枯竭。”作为艺术工作者,如何关注社会问题,并以此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面对内心的拷问,如何对待被激发起的情感,如何消化处理这一题材,以上是我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艺术的慰藉》 作者Alain de botton
  《人类的图像》克拉克(the image of the People)
  《艺术社会学》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
  《关于他人的痛苦》 苏珊·桑塔格
  《战争与艺术:现代冲突的视觉历史》乔安娜·伯克(Joanna Bourke)
  作者简介:
  许晨欣(1995—),女:汉族,籍贯:江西庐山人,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教师,本硕均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代水墨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湖北省传统民居的艺术风格独特性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本文以鄂东地区的黄冈丫头山为例,走进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追寻历史的脚印。从对丫头山的概况,历史背景,建筑布局和结构规划等方面来分析,以此引申出对传统民居的风水美学理论的思考,结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规划发展总体方向,从风水美学方面给我们的乡村规划提出新的建议。“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可见如今我们新时代的新农村发展建设也要“抛砖引玉”,“古为
期刊
摘要:在融合媒体时代,当地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电视强劲崛起,有限的电视用户流失加剧,传统媒体的声音不断减弱,媒体整合至关重要。转型与复制无关,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来消除资源障碍并重建业务流程,从而转换和升级内容格式。广播和电视媒体通过发挥强大的内容创建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并制作短视频,已成为媒体整合方面的突破。  关键词:融合媒体愿景;短片制作  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期刊
摘要: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县,发祥于上海。戏曲特点以唱为主,擅于抒情,声腔清悠婉丽,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班越剧到纯女子越剧,又由纯女子越剧到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同时存在的演变,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百余年的越剧进程中,男女合演作为越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虽说未能成为如今越剧界的主流,但同样在越剧发
期刊
摘要: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是城市语言生活的直接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语言风貌和文明建设程度。边境城市会因其所处地理位置和经贸往来而产生一些双语现象,这其中用字规范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边境城市;社会用字;规范化  我国公共场合的社会用字一直是语言规范关注的重点,边境城市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会有一些双语的现象出现。在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当中,地方城市的公共用字情况已经得到了
期刊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壮大中,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渐渐健全,变成人们获得信息内容的主要是来源,新闻采访做为信息收集的主要是形式,在电视新闻中也拥有了主要是的影响力,因而电视新闻在良好的效应要上专业,新闻记者的采访方法是必需的,此文主要是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环节中的提出问题方法实行具体的解析。新闻采访以可以直接提出问题的形式实行采访,画面中的提出问题方法的操作灵活性是可以直接应用与新闻报道有关的
期刊
摘要:《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是马克思法律思想从新理性批判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转变的转折点。其中所体现的最核心的法律思想是法律与事物本质的关系、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关系以及他对于贫民阶级自然权利的论述,这些法律思想都与无主物先占制度存在天然的理论印证和联系,足以为无主物先占制度理论提供支撑。  关键词: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马克思法律思想;无主物先占  一、前言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卡尔
期刊
摘要:本文从追溯贵阳卷烟厂历史文化入手,结合工厂当前的发展实际,分析了打造贵烟“工匠文化”的时代要义和现实意义,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层面,提出了厚植贵烟“工匠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为贵阳卷烟厂特色子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厚植;贵烟;工匠文化  继2016年“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之后,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网络的快速发展,当前新闻媒体行业受到了大量信息快速传播带来的影响,因此新闻媒体行业需要根据当前市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便使得新闻记者在当下的工作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记者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学会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寻找发展机会。本文主要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探讨了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及新闻记者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尋找工作出路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新闻记者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改变,尤其是人们对信息的接收方面,目前通过电子产品对信息进行了解的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这对传统媒体工作人无疑是很大的冲击,新闻工作者要想新闻报社可以永垂不朽,就应该使新闻报社适应时代的发展,并跟随时代的潮流对新闻传播的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将针对新闻报社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对传统媒体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期刊
摘要:在网络游戏直播市场日益火爆的当下,无数资本竞相逐利,带来了直播市场的繁荣。然而,在知识产权法的领域,对游戏直播行为的规定还是空白。游戏直播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主播直播游戏的行为侵犯了游戏开发商的权利吗?本文将系统阐述著作权法与游戏直播的联系,研究游戏开发商、主播与平台三者的关系,最后针对著作权法中的游戏直播领域给出相关的立法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游戏直播行为  一、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