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是打造学校校园文化精神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多方面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以学生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校园文化朝着正规化、人文化、多样化、艺术化方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俞永虎认为学校教育要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从而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担负着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使。怎样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是目前摆在朝鲜族教育面前的重要历史任务。朝鲜族应该怎样认识和把握本民族文化,如何解决当前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的困难是目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为此,对于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其提出对策与研究。
关键词: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现状与策略
序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遗存,也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在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和热爱本民族文化,充分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这是所有中小学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要研究出提高和弘扬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很多学校发展的战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校园精神品格,也是很多教育者和管理者达成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对学校文化重建的研究掀起了新的高潮。从中国知网检索主题“学校文化”,结果检索出6253篇,并含“建设” 的结果2568篇,其中博士学位文章有83篇,硕士学位文章有782篇。从检索结果中选取了来源于杂志上的百余篇文章,并参照了若干本著作和数十篇学位论文,在此基础上从学校文化的概念界定、结构构成、建设途径与策略等方面进行评析和总结,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及以后的研究提供建议和思路。的研究中,通过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朝鲜族教育》等相关的资料50篇,通过已搜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民族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朝鲜族学校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朝鲜族学校民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
二、相关内容的概述与意义
(1)民族文化建设的概念:3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Tylor,E.B.)在1871年首次定义文化,将“文化” 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信仰、艺术、知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民族文化是人们对一定时期一定群体的生活进行总体认识和概括的结果,其范围广泛、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4史华楠等人认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教师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全体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生 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5侯长林校园文化是指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总和。
(2)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民族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要从自己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文化条件下发展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民族文化的任何发展都是以既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前提,都以民族心理结构特定的文化模式为基础。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也不可能有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6
(3)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民族文化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民族文化在我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攒了厚重的人类生存方式和民族繁衍、积淀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丰富营养,其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7程雯认为上下几千年中华民族史,不论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通过教化,内化为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们的民族获得持续提高不断的精神力量。借审美艺术化的教育形式,萃取厚重的历史文化营养之精华,这样的文化教育应该是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发挥作用的。它将把学生带入丰富厚实、充满张力的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整合人文和科学素质的美丽的内心世界。
(4)国内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综述:我国把学校文化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在理论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成果都越来越丰富。8顾明远先生借鉴张岱年对“文化”概念的阐述,将“学校文化”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他把学校文化分为四部分,将学校文化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四类,并且指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群体的心理意识等。9谈松华强调,在不同层面上,学校文化也有其独特性,比如,物质层面,“学校建设不是城市的公共建筑,不要豪华建设要注重标志性。学校建设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校园建设重在为学生营造便于学习,并不是追求高档豪华的建筑和实施;学生们的生活设施重在身心健康成长,而不是享受。”10张云鹰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因素、教育力量的集合,为影响教育精神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11郭元祥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品质决定了学校的质量和形象,学校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活力,要创造这种活力必须先要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和增强学生的素质。总体来说,我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进展不大,目前中小学学校文化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三.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朝鲜族本民族文化还不够了解 12秦世荣(2012)认为对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朝鲜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使朝鲜族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脱节。有很多显性的朝鲜族传统民族文化,应该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来营造浓厚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氛围,但各中小学校对朝鲜族传统的文化却未挖掘、展现出来,学校的研究氛围不浓。
3.2学校教师因素
13郭云丽(2012)认为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形象都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涵养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最终体现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才可以说,学校文化初步形成了。”而在强调教师的作用时,人们把名师的作为学校有没有文化传统的重要标志:“一所学校有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没有名,最基本评价的是这所学校有没有‘名师’。所以说提高老师的素质是小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3.3制度文化建设不系统不完善
14张小利(2011)认为学校管理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又要体现教育规律,并且还要切合实际"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还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且制定制度的时候大多数是领导闭门炮制,用早己过时陈旧制度,没有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愿。
3.4朝鲜族民族文化课程还不完善
15金香花(2013)认为课程开发还停留在浅层面,民族文化的完整性缺失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立足本地实际,将有教育价值、趣味性强的朝鲜族文化引进课堂,突出朝鲜族教育的民族特色。然而,朝鲜族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往往表现为一种表层面事实的传承,而这些文化背后的价值层面往往被忽略。以朝鲜族小学高年级“民俗礼仪”课堂教学为例,学习礼仪时,教师在简单介绍朝鲜族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基础上,先教学生行大礼的规范动作。朝鲜族民俗礼仪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关系关注与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外部的热闹,往往会忽略那种大礼本身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
3.5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内容形式单一
网络给人类带来了飞速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内容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带来的革命性的发展。目前,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已初始规模,然而在朝鲜族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网站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所刊载的民族文化内容多局限于朝鲜族文化中的某些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内容,而与民族语言、音乐、体育、美术等相关的内容却深度有余、广度不足,且受众范围较小。16
建设民族文化建设途径
4.117朴婷姬(2013)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教育课程资源,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建立在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挖掘基础之上。民族学校民族文化课程开发,要考虑到学校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的特点如,历史民族文化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找到适合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在实际体验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之情。
4.1.2课程实现
18仲秋月(2011)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课程不能仅仅是学科,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质是一种实践状态的教育。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课程的开发者、知识的建构者,在师生平等对话、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指导,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究,自主地建构。
4.2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19骆兰(2008)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群众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保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加上特定的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民族心理,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4.3创建主题活动、突显民族特色
20金红仙(2012)认为应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朝鲜族是至今能完整的保留着传统的文化、体育、艺术、礼仪、饮食、服饰、节日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中,朝鲜族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传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4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
21程雯(2008)认为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教师的民族文化自意识,使教师真正具有基于理性的强烈民族文化责任心。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民族文化责任感,才能在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真正扮演好民族文化历史继承者,才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当代诠释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决定着其教学的民族文化品质。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不仅对学生起着引导、激励的作用,也对学校民族文化建设有着导向、规范等重要影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本民族语言学习、使用和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力和社会竞争22。
结论
随着我们时代的进步,学校文化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当前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大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我们认为教育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完善、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取向。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决定学校文化的建设。目前现代主义是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23俞永虎认为:一是坚持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学习、吸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充分挖掘和保持朝鲜族独特的文化,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二是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三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施民族文化教育要遵循教育。四是坚持知行统一。五是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六是坚持文化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目前现代主义是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当今社会中,教育更不应该被蒙蔽,应该回到原点,体现出教育真正的价值。我们应该务实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完善制度,努力创新。
参考文献:
[1]俞永虎、金明钟:《开展朝鲜族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目标》2012.5
[2]唐君明:《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2
[3]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 1871年
[4]史华楠,周文建,张成铭.校园文化学[M].北京:
[5]侯长林.校园文化略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6]程雯:《传承民族文化-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责 》2008年
[7]程雯:《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
[8]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 2006 年第 5 期
[9]谈松华:《学校管理:效率与质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 页
[10]张云鹰:《中国教育学刊》2004 年第 8 期。
[11]郭元祥:《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2008 年第 4 期
[12]秦世荣:《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 6 期
[13]郭云丽:《小学文化建设的与对策研究》 2012
[14]张小利:《基于学校精神重建的民族地区小学教育 》2011年,第 31 页
[15]金香花:《民族聚居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研究》2013年
[16]赵国宏:《 朝鲜族文化的网络传承研究》[J]. 科教文汇,2011(10):202 - 203.
[17]朴婷姬:《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
[18]仲秋月:《小学文化建设的研究》2011年
[19]骆 兰:《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2008年
[20]金红仙:《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研宄》2012年
[21]程雯:《传承民族文化--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责 》2008年,第 6期
[22]王军. 民族教育学[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84.
[23]俞永虎、金明钟:《开展朝鲜族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目标 》 2012年
关键词: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现状与策略
序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遗存,也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在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和热爱本民族文化,充分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这是所有中小学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要研究出提高和弘扬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很多学校发展的战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校园精神品格,也是很多教育者和管理者达成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对学校文化重建的研究掀起了新的高潮。从中国知网检索主题“学校文化”,结果检索出6253篇,并含“建设” 的结果2568篇,其中博士学位文章有83篇,硕士学位文章有782篇。从检索结果中选取了来源于杂志上的百余篇文章,并参照了若干本著作和数十篇学位论文,在此基础上从学校文化的概念界定、结构构成、建设途径与策略等方面进行评析和总结,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及以后的研究提供建议和思路。的研究中,通过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朝鲜族教育》等相关的资料50篇,通过已搜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民族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朝鲜族学校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朝鲜族学校民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
二、相关内容的概述与意义
(1)民族文化建设的概念:3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Tylor,E.B.)在1871年首次定义文化,将“文化” 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信仰、艺术、知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民族文化是人们对一定时期一定群体的生活进行总体认识和概括的结果,其范围广泛、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4史华楠等人认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教师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全体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生 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5侯长林校园文化是指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总和。
(2)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民族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要从自己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文化条件下发展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民族文化的任何发展都是以既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前提,都以民族心理结构特定的文化模式为基础。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也不可能有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6
(3)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民族文化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民族文化在我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攒了厚重的人类生存方式和民族繁衍、积淀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丰富营养,其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7程雯认为上下几千年中华民族史,不论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通过教化,内化为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们的民族获得持续提高不断的精神力量。借审美艺术化的教育形式,萃取厚重的历史文化营养之精华,这样的文化教育应该是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发挥作用的。它将把学生带入丰富厚实、充满张力的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整合人文和科学素质的美丽的内心世界。
(4)国内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综述:我国把学校文化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在理论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成果都越来越丰富。8顾明远先生借鉴张岱年对“文化”概念的阐述,将“学校文化”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他把学校文化分为四部分,将学校文化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四类,并且指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群体的心理意识等。9谈松华强调,在不同层面上,学校文化也有其独特性,比如,物质层面,“学校建设不是城市的公共建筑,不要豪华建设要注重标志性。学校建设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校园建设重在为学生营造便于学习,并不是追求高档豪华的建筑和实施;学生们的生活设施重在身心健康成长,而不是享受。”10张云鹰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因素、教育力量的集合,为影响教育精神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11郭元祥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品质决定了学校的质量和形象,学校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活力,要创造这种活力必须先要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和增强学生的素质。总体来说,我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进展不大,目前中小学学校文化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三.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朝鲜族本民族文化还不够了解 12秦世荣(2012)认为对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朝鲜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使朝鲜族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脱节。有很多显性的朝鲜族传统民族文化,应该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来营造浓厚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氛围,但各中小学校对朝鲜族传统的文化却未挖掘、展现出来,学校的研究氛围不浓。
3.2学校教师因素
13郭云丽(2012)认为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形象都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涵养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最终体现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才可以说,学校文化初步形成了。”而在强调教师的作用时,人们把名师的作为学校有没有文化传统的重要标志:“一所学校有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没有名,最基本评价的是这所学校有没有‘名师’。所以说提高老师的素质是小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3.3制度文化建设不系统不完善
14张小利(2011)认为学校管理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又要体现教育规律,并且还要切合实际"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还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且制定制度的时候大多数是领导闭门炮制,用早己过时陈旧制度,没有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愿。
3.4朝鲜族民族文化课程还不完善
15金香花(2013)认为课程开发还停留在浅层面,民族文化的完整性缺失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立足本地实际,将有教育价值、趣味性强的朝鲜族文化引进课堂,突出朝鲜族教育的民族特色。然而,朝鲜族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往往表现为一种表层面事实的传承,而这些文化背后的价值层面往往被忽略。以朝鲜族小学高年级“民俗礼仪”课堂教学为例,学习礼仪时,教师在简单介绍朝鲜族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基础上,先教学生行大礼的规范动作。朝鲜族民俗礼仪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关系关注与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外部的热闹,往往会忽略那种大礼本身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
3.5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内容形式单一
网络给人类带来了飞速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内容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带来的革命性的发展。目前,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已初始规模,然而在朝鲜族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网站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所刊载的民族文化内容多局限于朝鲜族文化中的某些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内容,而与民族语言、音乐、体育、美术等相关的内容却深度有余、广度不足,且受众范围较小。16
建设民族文化建设途径
4.117朴婷姬(2013)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教育课程资源,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建立在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挖掘基础之上。民族学校民族文化课程开发,要考虑到学校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的特点如,历史民族文化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找到适合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在实际体验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之情。
4.1.2课程实现
18仲秋月(2011)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课程不能仅仅是学科,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质是一种实践状态的教育。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课程的开发者、知识的建构者,在师生平等对话、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指导,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究,自主地建构。
4.2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19骆兰(2008)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群众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保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加上特定的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民族心理,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4.3创建主题活动、突显民族特色
20金红仙(2012)认为应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朝鲜族是至今能完整的保留着传统的文化、体育、艺术、礼仪、饮食、服饰、节日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中,朝鲜族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传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4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
21程雯(2008)认为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教师的民族文化自意识,使教师真正具有基于理性的强烈民族文化责任心。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民族文化责任感,才能在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真正扮演好民族文化历史继承者,才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当代诠释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决定着其教学的民族文化品质。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不仅对学生起着引导、激励的作用,也对学校民族文化建设有着导向、规范等重要影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本民族语言学习、使用和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力和社会竞争22。
结论
随着我们时代的进步,学校文化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当前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大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我们认为教育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完善、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取向。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决定学校文化的建设。目前现代主义是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23俞永虎认为:一是坚持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学习、吸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充分挖掘和保持朝鲜族独特的文化,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二是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三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施民族文化教育要遵循教育。四是坚持知行统一。五是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六是坚持文化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目前现代主义是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当今社会中,教育更不应该被蒙蔽,应该回到原点,体现出教育真正的价值。我们应该务实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完善制度,努力创新。
参考文献:
[1]俞永虎、金明钟:《开展朝鲜族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目标》2012.5
[2]唐君明:《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2
[3]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 1871年
[4]史华楠,周文建,张成铭.校园文化学[M].北京:
[5]侯长林.校园文化略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6]程雯:《传承民族文化-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责 》2008年
[7]程雯:《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
[8]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 2006 年第 5 期
[9]谈松华:《学校管理:效率与质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 页
[10]张云鹰:《中国教育学刊》2004 年第 8 期。
[11]郭元祥:《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2008 年第 4 期
[12]秦世荣:《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 6 期
[13]郭云丽:《小学文化建设的与对策研究》 2012
[14]张小利:《基于学校精神重建的民族地区小学教育 》2011年,第 31 页
[15]金香花:《民族聚居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研究》2013年
[16]赵国宏:《 朝鲜族文化的网络传承研究》[J]. 科教文汇,2011(10):202 - 203.
[17]朴婷姬:《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
[18]仲秋月:《小学文化建设的研究》2011年
[19]骆 兰:《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2008年
[20]金红仙:《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研宄》2012年
[21]程雯:《传承民族文化--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责 》2008年,第 6期
[22]王军. 民族教育学[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84.
[23]俞永虎、金明钟:《开展朝鲜族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目标 》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