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工作中股神经损伤的治疗仍有许多的难点,特别是高位股神经损伤的治疗手段有限,由于其解剖位置较深,直接修复非常困难。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盆腔肿瘤术后、高位股神经鞘瘤、股神经严重缺损导致神经近端无法寻找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针对股神经损伤后的诸多困惑及近年来的手术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游离静脉串联皮瓣修复伴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掌、背侧皮肤软组织2个缺损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采用前臂静脉串联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伴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同一手指掌、背侧2个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2例12指,缺损面积:2.1 cm×1.2 cm~4.0 cm×3.0 cm。在伤侧前臂掌侧以2条平行且距离较近、口径与待吻合的指掌侧固有动脉相仿的静脉为皮瓣设计轴
期刊
目的分析完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266例行血管减压术的脑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内镜组141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在神经内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检查相关区域有无异常血管或其他病灶压迫情况,对责任血管进行推移减压、垫片、分解粘连等治疗,显微镜组125例按照传统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所有手术均由同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6年10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21例,其中伴有股骨头坏死7例(根据CT分型股骨头坏死II期2例,III期3例,IV期2例)。均切开复位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联合3枚加压空心螺钉进行二次手术重建,股骨头坏死病例加做股骨头内坏死骨刮除、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对13例手或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股内侧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中手部8例,足部5例。皮瓣切取面积3.5 cm×5.0 cm~6.0 cm×11.0 cm,血管蒂长6.0~8.5 cm,皮瓣的股内侧肌穿支动脉与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端端吻合,伴行静脉对应吻合,股前内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cSF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策略,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14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中,首次报道了发生于枕骨大孔区1例,丰富了对本疾病的认识。肿瘤全切除者12例,未全切除者2例;病理学诊断良性肿瘤
目的探讨肩背部任意穿支皮瓣修复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肩背部皮肤软组织肿瘤患者12例,其中皮肤隆突纤维肉瘤8例,皮肤基底细胞癌3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术前借助多普勒超声探查设计穿支皮瓣,术中扩大切除,并行切缘基底标记冰冻病理检查无肿瘤侵犯后,根据创面以及穿支血管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切取螺旋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及供区。定期进行随访。随访观察局部肿瘤有无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侧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滑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椎间孔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滑椎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51~75岁,平均61岁,L4/5间隙16例,L5/S1间隙2例。手术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入路,均行椎间孔成型,术中采用骨刀及咬骨钳进行硬膜囊背侧的减压;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对患者临床症状采用VAS、O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7年3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及MRI检查,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出院后间隔6~12个月复查MRI及评估神经功能情况。结果22例全切除病灶,1例大部分切除。出院时17例症状好转甚至完全消失,4例无明显改善,2例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