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有天地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炎夏日,如何解暑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没有空调的年代,瓷枕是古人所钟爱的解暑神器之一。说起这瓷枕,虽然器形精致小巧,却内涵丰富,可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古语有云:“圣人寒头暖足。”瓷枕枕面施釉,清凉解暑,从中医角度来看,具有保健的作用。宋代诗人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一诗中说:“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除此之外,瓷枕丰富多彩的釉色,以刻、剔、贴、塑、镶嵌、绞胎等多种多样的工艺装饰,或题写格言警句、诗词歌赋,或画上各种传说故事、吉祥图案等,使得瓷枕除了有解暑功效,更兼具了传播文化和抒发情感的双重作用。瓷枕清凉降温、名目益睛,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室贵族,都有使用瓷枕的习惯。乾隆就曾赞曰:“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瓷枕是深受人们所喜爱的。
  纵观瓷枕的发展历史,始于隋,发展于唐,兴盛于宋、金,元、明、清时期逐渐衰落。研究瓷枕,从瓷枕的烧制年代来看,即纵向的时间线考虑,唐代是瓷枕发展时期,宋代是瓷枕兴盛时期,选择唐宋时期较有代表性,而且出土中有纪年的瓷枕较多。从瓷枕烧制的窑口,即横向考虑来分析其特征,文中则选择了寿州窑和吉州窑两大窑口出土的代表性瓷枕。作为唐代七大瓷窑之一的寿州窑,瓷枕是其主要产品之一。其瓷器以中原文化为主,兼含南北方文化,并具有地方特色。而位于江西吉安市永和镇境内的吉州窑亦是唐宋时期著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其以淳厚质朴、优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瓷枕赏析
  文中选择的安徽博物院馆藏的几款瓷枕,造型优美,既不失大气,又注重细节的处理,都属于瓷枕中的精品,为唐代寿州窑和宋、元吉州窑的代表作品。形状、装饰、装饰技术和造型手段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欣赏的同时也可以窥得唐宋时期瓷枕文化变化发展的一角。
  (一)寿州窑黄釉印花瓷枕
  唐代,高8.5厘米,长15厘米,宽11.3厘米。此枕为箱形,上大下小,枕面中部微凹,枕面交接处有脱釉现象。底部有一圆形气孔以防止烧制时炸裂,黄白色胎土上涂有一层化妆土,体表施晶莹透亮的黄釉,底未施釉。枕面中央印有菊花纹,造型典雅(见图1~图3)。《茶经》中有云:“寿州瓷黄,茶色紫。”从形制、釉色和纹饰等方面,该枕都符合唐代寿州窑瓷枕的典型特征。唐代寿州窑多为素面,印有花纹的寿州窑瓷器极为珍贵。
  (二)寿州窑黑釉木叶纹枕
  唐代,高9厘米,长16厘米,宽11厘米。枕面两端微翘,中间微凹,似马鞍状,枕体中空,胎质坚致。满施黑釉,底部刮釉露胎。瓷枕两端贴饰树叶,焙烧后,露胎处即显示树叶纹,别具特色(见图4)。这种烧制手法在唐代各窑场都是比较少见的。该枕亦是寿州窑黑釉瓷枕的代表性器物。寿州窑早期多以烧制黄釉瓷枕为主,中后期则黑釉瓷枕较为多见。一般认为,木叶纹是吉州窑创造的瓷器纹饰。而对寿州窑装饰技法的认识,一般局限在印花、划花、贴花等常见手法上,木叶纹枕的发现以及在寿州窑、长沙窑等窑口发现类似器物,说明唐代寿州窑的贴木叶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开始广泛使用。
  (三)巩县窑绞胎枕
  唐代,高7.1厘米,长15.2厘米,宽10.5厘米。瓷枕呈长方体,四角及边棱修圆,其中一面挖有一个小圆孔。枕面以黄、褐两色绞胎泥制成菱形图案,菱形周边及其他四个面均有纷繁变化的黄、褐绞胎纹理(见图5~图7)。绞胎枕是始于唐代的一种新颖别致的绞胎瓷器,用两种不同的泥料做坯,其中一色深一色浅,两者交叠拧绞再施釉烧成。此枕纹理古朴雅致,自然天成,实属少见。
  (四)吉州窑褐彩水浪纹枕
  南宋,高9.7厘米,长28.2厘米,宽15.1厘米。长方形,束腰,内空。胎米黄色,较致密。薄施白釉,釉色晶莹。一端有一直径为1.5厘米的排气孔,孔位于花蕊处,另一端的四角有支烧痕。枕腰四面呈弧形内凹,六个面相交处均绘褐彩宽边,形成六个开光。枕面、枕侧分别绘白地褐彩水浪纹、卷草纹、折枝兰花,六面三景,各具魅力(见图8~图11)。该瓷枕整体绘画纤细秀丽,布局繁密,造型优美,色彩柔和自然,给人以自然、清新、亮丽的美感,为研究南宋吉州窑瓷器的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四方瓷枕在形體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窑场的烧制风格,也概括了瓷枕的形制发展特征。在大小上,从唐朝到宋朝,瓷枕越来越大,“唐枕以娇小著称,一般在15厘米左右……宋金时期枕的长度在30厘米左右”。因唐代瓷枕较小,造型上多箱形。箱形枕亦是瓷枕最常见的形式,贯穿于瓷枕生产的各个朝代,南北方均有生产。箱形枕枕体中空,枕底无釉,一般都有排气孔,以防止烧制时炸裂。唐代早期瓷枕造型较为中规中矩,方正平坦,明显区别于后期的斜度分明的枕面形体,如图1中的黄釉印花瓷枕。宋代以后,人们出于对瓷枕实用性的追求,瓷枕形体上长度增长,高度增加,枕面由平坦逐渐发展成为凹曲,前壁高于后壁,坡度倾斜以更适宜睡眠。宋代的瓷枕一般将枕面和枕底的棱角都做了处理,使之更为圆滑舒适,与人的颈部更为贴近。束腰形瓷枕最早始于隋唐,受宋人审美观的影响,腰逐渐变细,至金元时期仍比较常见。这种枕造型合理,使用时四面翻转。王安石极为喜爱此式枕:“夏日昼睡,方枕为佳,文气何理?曰睡久起蒸热,则转一方冷处。是则真知睡者也。”
  从装饰手法上来看,唐代早期瓷枕以釉色作为主要装饰,简单质朴。晚唐时期出现的绞胎枕,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以胎土绞制及切削手法不同,形成一种变化万千、浑然天成的美感,风格有别于唐代朴素的单釉色瓷枕,被誉为“花枕”。这反映了晚唐时期人们对瓷枕的关注和不同时期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但这些装饰手法主要是依赖于瓷枕本身。到了宋代,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瓷枕已将诗歌、绘画、书法、雕塑等装饰手法融为一体,其中彩绘的技法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山水、花鸟、人物均能入画,体现了民间艺人生机蓬勃的创造力。水浪纹枕(见图8~图11)就属于釉下褐彩的彩绘瓷枕。彩釉下彩绘瓷枕是吉州窑产品中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类,产量多,纹样丰富。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如水浪纹枕棕褐色和米黄色的瓷胎搭配协调,给人以朴实、庄重的感觉。吉州窑的这种白地酱褐彩绘工艺也影响了景德镇的青花瓷,为青花瓷的成熟和发展开创了道路。   二、瓷枕文化
  枕頭是人们连接现实与梦境的桥梁,瓷枕在某些意义上也表达出古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寄托。从材质上说,古人选择陶瓷制枕,本身就已经带有了浓重的“以瓷比德”的情感寄托。瓷器一旦烧成不易变化,暗含有坚贞高洁之意。唐代诗人唐皎然有诗云:“主人所重重枕德,文章外饰徒相惑。更有坚贞不易心,与君天下为士则。”此外,古人对瓷枕的喜爱,不仅在于材质本身,更在于瓷器上可以承载各种纹饰、诗词等各种民间文化,在审美的同时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性。
  瓷枕属于艺术品,更是日常生活所用的寝具,使用者主要是平民百姓,带有浓浓的市井之气,是古人日常生活及风土人情的最好展示品。唐宋两朝在我国历史上都属于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安康的繁荣时期,手工业出现了极大的繁荣发展。瓷枕的发展受到时代的限制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反映古人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及世态人情等多方面。黄釉印花瓷枕和木叶纹枕,都属于植物类纹饰。植物类纹饰的瓷枕虽然花纹简单,但是含义丰富,“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例如,菊花纹饰取菊花凌寒傲霜的特征和意义,牡丹纹含有富贵之义,石榴花代表多子多福,宝相花和莲花象征佛教境地的圣洁和对吉祥的追求等。水浪纹枕枕面和枕侧分别绘有水浪纹、卷草纹与折枝兰花。其中水浪纹和卷草纹都属于中国传统图案,水浪纹寓意江山稳固,而卷草纹则多含有生机勃勃,祥云之气的意义。侧面的折枝兰花纹属于汉族传统寓意纹样,古人将兰花喻为花中君子,兰花纹因此是淡泊高雅的象征。从整体造型来看,水浪纹和卷草纹都具有连绵不断的特点,花纹整体繁复细密,华丽精致,占据面积广,反应了人们生活中对多子多福、福寿连绵的精神追求,也表现出宋代独特的装饰工艺与技法。
  瓷枕虽小,却如实地记录了古人的生活状态。不仅是一件常用的生活器具,更饱含了艺术美感和人生志趣,展现出古人志向高洁、不尚浮华、知足常乐的人生观。方寸之间,包含了一份雅趣,一份智慧,天地之中,也留下了一份清凉,一份高洁。
  参考文献:
  [1]沈汗青.寿州窑瓷枕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12).
  [2]陈燮君.话说古代瓷枕[J].检察风云,2014(9).
  [3]赵晓芳.中国古代瓷枕初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4]朱匡杰.梦落玉枕 烟霞流芳——中国古代瓷枕概述[J].东方收藏,2013(6).
  [5]刘洁.瓷枕的文化[J].浙江工艺美术,2009(3).
  刘 榴 安徽博物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童小鹏,才华出众,不仅精通机要工作,还堪称“战地摄影师”,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1938年12月,童小鹏跟随周恩来来到桂林,并担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机要科科长。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工作机智、谨慎,生活简朴,完满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情报任务,在特殊的年代里为情报的传递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键词:童小鹏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机要科;摄影师  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里有一位神秘的情报科长,他精通机
期刊
摘 要:代建制模式对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的顺利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博物馆建设中,经常出现忽视博物馆行业特点而造成缺憾的情况。文章通过思考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过程,提出了博物馆代建制模式的一些问题和教训。  关键词:代建制;重庆自然博物馆;施工管理  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
期刊
【摘 要】碾子坡、扶风北吕以及凤翔南指挥西村的墓葬材料丰富,是研究商周时期墓葬特点及变化的重要材料,均被视为探索先周文化的关键节点。然而由于对先周文化的研究普遍集中于陶器形制的辨析,故三处遗迹的墓葬材料尚未曾得到充分地统计与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者先周至西周时期墓葬的墓向、墓具使用情况、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对这些不同时期的墓葬材料所反映出的社会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解读,以求正于
期刊
摘 要:作为北方草原文明的发源地,以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扎赉诺尔地区拥有独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物珍藏。通过多角度分析扎赉诺尔区文物资源优势,来打造精品展览,以铸就扎赉诺尔文化新的辉煌。  关键词:文物展览;文物资源优势  1 认清地区文物资源的优势,突出文物展览的特色  1.1 历史文物的优势  旧石器时期晚期,扎赉诺尔地区就有古人类生存。蘑菇山、小孤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佐证了当
期刊
艺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在沈子琪先生的世界里,竹便是她全部的生活。十多年来,相竹为伴,笔墨侵染,直抒写竹人生。她爱竹成痴、敬竹成魔,十多年如一日,细心观察竹的生长和四季习性,用心感悟竹之风骨和精神。她倾注满腔热情,挥毫泼墨,笔耕不辍,创作了一幅幅意境高远的墨竹作品,终有当今的艺术成就。她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文笔流畅,学养深厚,哲理深刻。常在诸多刊物上论述学术观点,深受艺术界关注,堪称一代才女。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物的经济价值日益关注。藏品不足是困扰中小型博物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从中小型博物馆藏品征集现状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通过民间藏品捐献办展、地域特色藏品捐献办展和地方名人作品捐献建设美术馆等方式丰富藏品,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打造地域特色。并就中小型博物馆藏品捐献的组织与管理在组织运作、依法征集、捐献兑现、打击文物
期刊
摘 要:非国有行业博物馆作为社会变革、发展的产物,在运营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必然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开放性。在对南京地区非国有行业博物馆的运营管理与公共服务研究中,文章以具有行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南京冶山铁矿博物馆为例,在充分肯定该馆对外开放以来取得各项工作成绩以及社会效益明显提升的同时,对以该馆为代表的南京地区非国有行业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如改革运营机制和管
期刊
摘 要:本次展览策划有别于以往的通过相关文献調研确定展览主题的策展思路,而是以可园的庭院生活与园林为方向,针对性地围绕18—19世纪含有园林元素的外销品进行藏品征集,再配合可园特有元素,透过新的角度提炼藏品与可园文化的关联、人与藏品的关联,进行展览设计以及公众教育,即:始于文物征集而终于公众教育。通过综合展示诠释古今中外人们对类似于“可园生活”的闲适典雅生活的共同追求、向往和精神需求,提升公众的共
期刊
【摘 要】徽州木雕植根于深厚的徽州文化,它的题材与内容、创作方法与造型形式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审美品质,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狮子是徽州木雕中的一个常见题材,文章试从材质、造型、雕刻工艺等方面分析明清木雕狮的差异。  【关键词】徽州木雕狮子 社会经济环境 木质 线条 造型 雕刻  “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一首小诗将我们带进了神秘的徽州。
期刊
【摘 要】古玩鉴定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青铜器亦如此。鉴定青铜器要从器形、纹饰、铭文、铸造工艺、锈蚀及皮壳等六个方面来考证。在目前的造假水平下,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锈蚀和皮壳。由于青铜器出土地点的不同,锈蚀和皮壳也会有所差异。不同地域出土的青铜器,由于埋藏环境里水以及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与青铜器发生化学、物理变化的程度不一,导致产生的锈蚀状态和皮壳颜色也各不相同。古玩行把这种不同区域导致青铜器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