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评析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ool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府同市场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各学科的关注。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和功能都不尽相同。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青海藏区被认为是经济尤为落后的少数民族区域,所处地位仍是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政府日常职能的行使,对于青海藏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青海藏区 地方政府职能
  青海藏区生存环境恶劣,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宗教文化相当浓厚,由于其特殊的生态位置,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地理和区域单元。现如今,青海藏区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现状必将影响和制约着青海省甚至与其相关的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已成为青海藏区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遵循自然规律,脱离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但不能实现最初的预想,而且人民生活环境还会被日趋破坏,城乡贫困化程度还会加剧,经济结构发展也会失衡。
  青海藏区政府职能现状
  探讨政府的经济职能,实际上探讨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问题。青海藏区生态环境一直处于退化之中,人们为追求眼前利益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而高原环境的退化,严重制约了藏区经济的发展。青海藏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发生以后,青海藏区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关系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青海藏区,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大部分是通过自身管辖区域活动过程予以贯彻执行,这严重地限制了政府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很明显,经济落后的地区尽管政府可行使的权力份额较小,却时常面临着许多复杂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问题经常涉及自身管理职责以外的因素,诸如文化、宗教、民族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地区发生不稳定事件,从而使得政府在这些地区难以很好地发挥自身职能。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在青海藏区实施各项制度过程中,其现实情况与理想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有效进行,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扶植政策,但地方政府在响应号召的同时,片面追求经济的过度增长,一些无序开发,粗放经营,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屡屡出现,在区域范围内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政府主导、促进经济的政绩表现。政府的目标是尽可能发挥财力、物力、人力的优势,集中发展几个具有战略竞争优势、有发展潜力、具有规模经济的工业部门,而这些部门仍旧采用了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牺牲了周围环境。
  地方政府对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集体行动逻辑”的悖论。青海藏区为减少制度供给的成本,建立了部分属于区域自治范围的制度设施。政府渐进而连续地对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等制度供给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政策不仅需要时间和资金的大量投入,而且转变现有规则的成本也可能非常昂贵。
  近些年,随着青海藏区的虫草价格不断攀升,由于利益驱动,每年都会有大量民众想尽各种办法到藏区采挖虫草,为杜绝滥挖虫草现象的发生,当地政府部门多次出台一系列措施加以制止。例如:政府规定在旅客乘车买票过程中实行实名制,杜绝滥挖现象的发生。个人通过乘坐客车的方式进入藏区是不现实的,但是有些政府人员利用私人轿车或单位用车,以高价运费将民众载入藏区,通过收取高额草场费的形式让人们进行虫草的挖掘。其实,当地藏民也了解滥挖虫草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他们也有能力遵守当地政府的制度,但原来的做法早已深入人心,一时难以改变。尽管当地政府曾多次出台相应的限制滥挖政策,却始终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长此以往,政府部门不再强调先前出台的限制政策,对私自进入藏区滥挖的人不再限制,并从中得到大量物质财富,这便阻碍了限制政策的有效实施。在阻止新进入的任何努力中,都有一些参与者或潜在参与者非常希望在对其他人进行限制时能搭上便车;而且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不被排除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作贡献,他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
  城市“贫民窟”现象。国家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政府职能不到位的现状,降低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近些年,党中央包括地方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各地政府纷纷加大财政投资,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财政支农等形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手段,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但在青海藏区,政府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庇护下,大量的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由于政府部门有时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更加乐于帮助那些“经济条件好”、“有背景”(指在政府部门里有熟人)的人套取财政扶持,真正贫困的、确实需要政府帮助的农牧民由于经济收益少、资源有限、利益双方很难达成一致,所以不能享受到惠农政策的扶持与帮助。惠农政策的下乡导致了部分农牧区贫富分化的进一步加大,违背了中央政府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初衷。甚至可能还会有人认为,鉴于政府所执行的“有害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比起善于治理的政府更为可取。
  就青海藏区政府来说,重点工作要放在做好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以及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工作。藏区教育的落后是众所周知的,第一,农牧区落后的教育水平直接促使大量农牧民移居县城或省城。目前,青海藏区的基层小学还没有配备英语老师,许多小学设施条件很差,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农牧区小学基本以老教师(临近退休)或代课老师为主,这种特殊的教师队伍结构对义务教育非常不利,因此更多的农牧民选择进入县城或省城就读。第二,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广大农牧民失去了土地,而政府对农牧民的财政补贴不到位,离开土地的农牧民不得不进入城市重新寻找谋生手段。据调查了解,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行的最初几年,政府基本上能按时提供补助,但近几年,连续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拖延甚至直接拒绝补贴失地农牧民。部分藏区的退耕还林的具体做法是,各乡镇政府提供还林或还草的树苗或草籽,由退耕的农牧民负责植树或种草,到年底政府根据成活率来补贴现金,令人遗憾的是,政府总会以种种理由扣发或减少补贴,例如,某个乡镇政府以农牧民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种植树、草为借口,拒绝提供补贴,其实树苗和草籽都是由乡政府具体提供的。何况,对不在城市边缘的青海藏区的农牧民来说,由于失去土地而得到的补偿金没有任何意义。
  “公共地的悲剧”。对于公共地的说法,亚里士多德很早就阐明:“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心着自己的东西,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其后,加勒特·哈丁在1968年提到“公地悲剧”,“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以青海藏区为例,当地虫草资源相当丰富,比如海北、黄南等地区也是虫草的主产地,由于这些地方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约束政策,为了挖到尽可能多的虫草,每年都有大量的异地人员进入产草区,他们没有等到虫草发芽就开始采挖,并采取开荒式的滥挖,由于青海藏区属于高寒地区,生态恢复功能相对较差,如果洛等地生态恢复需近百年的时间,所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
  对于这些“公共地悲剧”,青海藏区政府仍然延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目标性不强,行政能力也不强,不同阶段提出的支持措施都是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做出的应急性反应。比如,面对草场严重退化问题,政府采取“生态移民”政策,这是一个战线长、耗资多、任务艰巨的工程,将大批藏民搬迁到政府出资修建的固定区域内,这项政策不仅打破了藏族依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而且也结束了藏民的世代游牧生活。从政策实行之初开始,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藏族不习惯住政府修建的砖瓦房,更不习惯过定居生活,所以他们将房子卖给别人,然后将卖房所得的钱捐给寺院,又开始恢复游牧生活;更为严重的是,放弃了世代沿袭的游牧生活,大量藏民失去了生活的根本,就像农民失去了土地一样,他们无所事事。藏族同胞因语言、生活习惯等的独特性,很少有外出务工的习惯,这样使得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出现了问题,但这些又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而且政府也没有能力为农牧民的生存问题买单。所以许多针对藏区的政策缺乏严格的考证,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政府若缺乏相应的机制解决处理这些问题,社会上就容易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此,政府出台一项政策、措施,必须着眼长远,如果只考虑眼前利益,就会使最开始的问题严重化复杂化,到那时再去处理这些后续反应,不仅会加大政府的行政成本,更甚者会使政府力不从心、无力解决。
  青海藏区的矿产资源实行自我保护政策,他们只允许一些私营企业进入藏区开发矿产,不允许外资企业介入,这就造成了这些私营企业同地方政府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迫于税收压力,经常对这些企业过于放纵,同时私营企业也通过各种手段(如物质手段等)得到地方政府支持,满足自身利益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作者为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
其他文献
眼睛干涩吃芝麻  李惠明    防止眼睛干涩、缓解眼部疲劳,除了需要适宜的光线和充足的休息外,给眼睛“补充营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使眼睛得到充分的“补给”,首先要注意营养平衡,平时多吃些粗粮、杂粮、红绿蔬菜、豆类、水果等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其次,应该吃些对眼睛有保健功能的食物,如芝麻,它就能缓解眼睛疲劳、防止干涩。  眼睛干涩属于中医“内燥”,又称为“津亏”或“血燥”,是一种因视物过
非洲东部辽阔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波巴布树。  波巴布树的树皮、叶子、果实都可供药用,树高只有10~20米,可是树干却粗得出奇,一般的直径超过10米,最粗的一株树干基部直径竟有16米,要30个成年人手挽着手才能把它围一周。  一棵棵粗大的波巴布树远看像坐落在热带草原上的一幢幢楼房,当地有的人家真的把这种树的树洞當房子住。这种树洞又是狮子、斑马等动物避雨或休眠的场所,有趣的是,这种树最招引猴子,因
我每年让学生写一篇作业,题目是《不忘初心:不要忽视你身边的清华人》。我要求学生采访学生宿舍扫厕所的阿姨、教學楼的保安大哥、食堂蒸馒头的师傅、校园里修自行车的师傅、实验室里的合同工、没有编制的兼职教师、各个研究机构的合同工研究员。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像尊重教授一样尊重他们。
人们常说:“源清流自洁,身直行始正。”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与最初的原因。而党員干部的初心,就是其为民服务的纯正之心。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当守为民服务之初心:一是从政不改入党之“愿心”,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为政不改公仆之“丹心”,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三是执政不改担当之“决心”,切实增强人民群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首要的意义就是通过主题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在思想武装上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我们党还将迎来百年诞辰。新中国
[摘要]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着应试教育制约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滑坡,高校育人环境需要改变的问题。高校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可行性措施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在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开展的一项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政治灵魂的重要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每一名党员的信念和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宣誓和诺言,激励着九千万党员为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要学习党史、国史,从昨天的苦难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多民族多国家决定了其文明文化的多样性,民心相通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实现民心相通的目标只有借助于信息传播,必须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国家战略的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要通过传播先行、整合传播、在地化传播、差异化传播等传播策略来解决民心相通的问题,增进各国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关
北宋理学大师张载曾提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后世奉为治世理政的经典,同样也深刻表达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群体,知识分子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拯救国家与民族危亡、推动社会进步与谋求人民福祉的历程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历经磨难而矢志不移,这已成为知识分子的一种宿命。历史证明,知识分子只有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使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北宋诗人欧阳修的咏鸟诗《画眉鸟》,情文并茂,名垂诗史,显示了一位思想先行者的深邃思考与卓绝才情。而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王安石的咏鸟诗《见鹦鹉戏作四句》,在思想的高度和吟咏的深邃方面,和欧阳修有惊人相似,息息相通,两首诗堪称宋代咏鸟诗的双璧。不过,王安石之诗,重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