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可再生利用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在工作中与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相接触,如在回收器械的经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几率很高,在工作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时刻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因此,加强防护管理,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在我防护意识,以减少危害,保护健康。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1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7-02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可再生利用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在工作中与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相接触,如在回收器械的经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几率很高,在工作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时刻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因此,加强防护管理,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在我防护意识,以减少危害,保护健康。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锐器伤。任何可刺透人体组织的物品都可称为锐器。任何损伤人体的锐器都有可能传播血行性播放疾病,例如HIV、乙肝、丙肝病毒等。在工作人员回收、清洗被污染过的玻璃用品,针头、手术器械时,拿取锐器或清洗方法不当时,稍有不慎就有刺伤的危险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成为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
1.1.2 环境因素。消毒供应室通常使用热力的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如脉动真空灭菌器,干燥柜、全自动清洗机在使用过程中温度高,并发出不同程度噪音,造成工作人员极易被烫伤和听力的下降。长期处于高温、潮湿及噪音环境中,使工作人员心情烦躁。
1.2 化学因素。供应室常用消毒剂对人体都有一定危害,如含氯消毒剂,人体长期接触会有灼痛、过敏等反应。化学类消毒剂使用过程产生的气溶胶可刺激皮肤及呼吸道粘膜,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严重时可引起眼睛有烧灼感。等离子灭菌过程中使用的过氧化氢、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时的气体残留或渗漏,可影响人体造血系统。
2 防护措施
2.1 物理性因素防护。
2.1.1 防止锐器损伤皮肤。采取措施预防工作中被针头、刀片等锐器损伤,保护皮肤完整性。脱掉手套应立即洗手,手套撕裂、破裂或刺穿后立即更换,彻底洗手,更换手套后继续操作。各种穿刺针处理时小心刺伤皮肤。为防止溅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及酶洗液的污染,应戴上口罩,护目镜,穿上隔离衣、裤高筒靴,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暴露程序应急处理流程。
2.1.2 烫伤及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包括:①防止烫伤。设计醒目防烫伤提示标语,使用防烫手套。②加强设备不定期的检修,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定人管理,定期、定时进行维护和保养,超声波清洗时要加隔音,工作中不要大声喧哗,操作中轻拿轻放避免异常噪声产生。
2.2 化学性因素预防措施。工作人员在使用各类化学消毒剂要按说明书操作,配制剂接触原液要戴手套,裸手不可直接接触原液,润滑剂、多酶清洗剂、除锈剂溅入眼睛,立即用洗眼器冲洗,然后送专科处理,对每一操作流程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规范的程序即保障了工作质量,也减少和制约了各种职业危害的侵袭。
2.3 制定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危害,很大程度是处于意外状态下发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危害的发生,建立与掌握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建立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及风险预案,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建立切实有效的检查管理机制,及时调整防护对策,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工作人员应具备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正确掌握各类器械的清洗灭菌方法,不断的加强学习,规范各项操作,及时更新知识,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在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同时安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冯季兰,彭刚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5
[2] 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8
[3] 张正焘.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科学化管理[Z],成都.四川省继续教育医学教育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11:52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1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7-02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可再生利用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在工作中与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相接触,如在回收器械的经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几率很高,在工作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时刻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因此,加强防护管理,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在我防护意识,以减少危害,保护健康。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锐器伤。任何可刺透人体组织的物品都可称为锐器。任何损伤人体的锐器都有可能传播血行性播放疾病,例如HIV、乙肝、丙肝病毒等。在工作人员回收、清洗被污染过的玻璃用品,针头、手术器械时,拿取锐器或清洗方法不当时,稍有不慎就有刺伤的危险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成为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
1.1.2 环境因素。消毒供应室通常使用热力的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如脉动真空灭菌器,干燥柜、全自动清洗机在使用过程中温度高,并发出不同程度噪音,造成工作人员极易被烫伤和听力的下降。长期处于高温、潮湿及噪音环境中,使工作人员心情烦躁。
1.2 化学因素。供应室常用消毒剂对人体都有一定危害,如含氯消毒剂,人体长期接触会有灼痛、过敏等反应。化学类消毒剂使用过程产生的气溶胶可刺激皮肤及呼吸道粘膜,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严重时可引起眼睛有烧灼感。等离子灭菌过程中使用的过氧化氢、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时的气体残留或渗漏,可影响人体造血系统。
2 防护措施
2.1 物理性因素防护。
2.1.1 防止锐器损伤皮肤。采取措施预防工作中被针头、刀片等锐器损伤,保护皮肤完整性。脱掉手套应立即洗手,手套撕裂、破裂或刺穿后立即更换,彻底洗手,更换手套后继续操作。各种穿刺针处理时小心刺伤皮肤。为防止溅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及酶洗液的污染,应戴上口罩,护目镜,穿上隔离衣、裤高筒靴,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暴露程序应急处理流程。
2.1.2 烫伤及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包括:①防止烫伤。设计醒目防烫伤提示标语,使用防烫手套。②加强设备不定期的检修,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定人管理,定期、定时进行维护和保养,超声波清洗时要加隔音,工作中不要大声喧哗,操作中轻拿轻放避免异常噪声产生。
2.2 化学性因素预防措施。工作人员在使用各类化学消毒剂要按说明书操作,配制剂接触原液要戴手套,裸手不可直接接触原液,润滑剂、多酶清洗剂、除锈剂溅入眼睛,立即用洗眼器冲洗,然后送专科处理,对每一操作流程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规范的程序即保障了工作质量,也减少和制约了各种职业危害的侵袭。
2.3 制定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危害,很大程度是处于意外状态下发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危害的发生,建立与掌握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建立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及风险预案,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建立切实有效的检查管理机制,及时调整防护对策,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工作人员应具备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正确掌握各类器械的清洗灭菌方法,不断的加强学习,规范各项操作,及时更新知识,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在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同时安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冯季兰,彭刚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5
[2] 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8
[3] 张正焘.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科学化管理[Z],成都.四川省继续教育医学教育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