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潍坊十中牟庚国校长在一次会议上这样说:“每登上一座山峰,就一定会有不同的风景,我们的工作也会因这些风景变得异彩纷呈。”没错,我们一步步执着的攀登,一步步收获不同的风景。如今,我们深入探索“初中思想品德‘体验、探究、感悟、践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一路攀登,一路游览;一路研讨、实践,一路总结、反思,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的成果。
一、 凭借“课例打磨”,推进“四度工程”,强化“践行”
以“体验●探究●感悟●践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主题,首先依据课标把教材进行了整合,降低了“践行”的难度;其次经过多次磨课——观课——评课,挖掘出“践行”的深度;然后科学的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证了“践行”的广度;最后通过等级量化评价,衡量出“践行“的尺度。
(一)整合教材,降低“践行”的难度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但是对于传统的思品课来说,由于教学内容、课时设置及考试方式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没有时间让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为,缺少了“践行”的环节。因而,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落实“践行”,根据思品课的特点,我们首先对政治教材进行了分析,按照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单元编排的顺序,按照主题的形式把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师生追求的是“正确答案”,缺少可以让学生践行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工作室成员在主题整合的基础上,整合了中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矛盾,合理设计了每个主题的践行问题,让课堂中有贴近实际和生活的“践行”内容,保证“践行”在课堂中的落实。
(二)“磨课观课”,挖掘“践行”的深度
1、多次磨课的历练,让我们的专业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本学期光是“磨课”我们就进行了三次,每次磨课活动前我们都做到提前规划,科学安排。在一次次的打磨中,我们对“体验●探究●感悟●践行”的课堂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授课水平和教研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袁丽丽老师讲授的《撑起法律的保护伞》,对“践行”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课内探究环中,在本环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未成年人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经过工作室成员的研讨,修改,改为:你还观察到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未成年人有何危害?针对这些现象,未成年人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避免受到侵害呢?这样的问题设计,挖掘了践行的深度,问法更切合学生实际。
主要环节依次是:(1)在新情境中体验、在情感体验中展示观点,再现知识结构;(2)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观点,在探究中构建知识结构;(3)在体验探究后感悟升华,在价值冲突中提炼观点、内化品德;(4)回归生活主题,扩展社会化情景,让学生提升价值观念,明理践行,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在这样的四环节流程中,每个环节都注重了学生的践行,让学生把思品课知识内化为自身品德,最终转化为实践行动。
2、分环节观课,让细节成就完美。
在袁丽丽老师进行第二次试讲时,为了让我们的课后研讨更有针对性,我们把工作室成员分为四组,分别从“引入情境、创设情景、再现情境、扩展情景”四环节分工观课,每一组成员在听课过程中都要对自己所负责的环节做详细记录,特别要关注本环节中“体验、探究、感悟、践行”等基本理念的体现。在课后评课时,我们工作室成员对袁老师的课分环节解析,分析了一系列影响思品课效率的关键因素(如: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发挥方面存在有时学生即使不听讲授,在死记硬背后亦会通过考试甚至还可以速效拿高分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注意力下降;一旦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与他们眼光中所看到的“事实”相矛盾时,就会造成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等问题。总结了学生对思品课缺乏兴趣的原因,探究了课堂上落实“践行”的策略。从小处、细处入手,这些小问题的解决让我们的课堂更为理想,让我们的研究更靠近完美。
二、 群策群力,你追我赶,风景这边独好
每次活动,我们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并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推进“四度工程”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牟庚国校长,是工作室的主持人,潍坊名师,思品学科的引领者,他统筹工作室的各项工作,高屋建瓴,带领着这个团队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勇攀高峰。他撰写的《对学案导学”的见解》发表在现代教育报上。他总能站在高处,“一览众山小”。袁莉丽老师是“课例打磨”的主备人,她多次被观摩、评课,又多次反思、修改、备课、上课,其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唐瑛老师是工作室的第二主持人,她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金文玉老师是工作室的文书,工作室所有的文案都出自她的智慧,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她原本就扎实的文字功底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桂三新老师是工作室里的“名师”,她是潍坊市教学能手、奎文区学科带头人,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室里她的成长更是“如鱼得水”, 其撰写的《开放教学--让思品课连接大千世界》发表在山东青年报上,还代表全市参加了山东省优质课的评选。丁君老师、谭春华老师、葛连慧老师是来自新华中学和育华学校的精英,在工作室里积极的听课、评课、研课,出谋划策并带头实践各种课外活动,冥思苦想拟定相应的评价量表,可以说,她们是跑在工作室最前沿的先锋军。
在潍坊市思想品德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群策群力、你追我赶,竞相绽放自己的才华,共同熔铸成一支七彩闪亮的画笔,为潍坊市思品课堂改革抹上最浓、最绚烂的一笔。
一、 凭借“课例打磨”,推进“四度工程”,强化“践行”
以“体验●探究●感悟●践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主题,首先依据课标把教材进行了整合,降低了“践行”的难度;其次经过多次磨课——观课——评课,挖掘出“践行”的深度;然后科学的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证了“践行”的广度;最后通过等级量化评价,衡量出“践行“的尺度。
(一)整合教材,降低“践行”的难度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但是对于传统的思品课来说,由于教学内容、课时设置及考试方式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没有时间让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为,缺少了“践行”的环节。因而,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落实“践行”,根据思品课的特点,我们首先对政治教材进行了分析,按照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单元编排的顺序,按照主题的形式把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师生追求的是“正确答案”,缺少可以让学生践行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工作室成员在主题整合的基础上,整合了中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矛盾,合理设计了每个主题的践行问题,让课堂中有贴近实际和生活的“践行”内容,保证“践行”在课堂中的落实。
(二)“磨课观课”,挖掘“践行”的深度
1、多次磨课的历练,让我们的专业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本学期光是“磨课”我们就进行了三次,每次磨课活动前我们都做到提前规划,科学安排。在一次次的打磨中,我们对“体验●探究●感悟●践行”的课堂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授课水平和教研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袁丽丽老师讲授的《撑起法律的保护伞》,对“践行”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课内探究环中,在本环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未成年人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经过工作室成员的研讨,修改,改为:你还观察到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未成年人有何危害?针对这些现象,未成年人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避免受到侵害呢?这样的问题设计,挖掘了践行的深度,问法更切合学生实际。
主要环节依次是:(1)在新情境中体验、在情感体验中展示观点,再现知识结构;(2)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观点,在探究中构建知识结构;(3)在体验探究后感悟升华,在价值冲突中提炼观点、内化品德;(4)回归生活主题,扩展社会化情景,让学生提升价值观念,明理践行,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在这样的四环节流程中,每个环节都注重了学生的践行,让学生把思品课知识内化为自身品德,最终转化为实践行动。
2、分环节观课,让细节成就完美。
在袁丽丽老师进行第二次试讲时,为了让我们的课后研讨更有针对性,我们把工作室成员分为四组,分别从“引入情境、创设情景、再现情境、扩展情景”四环节分工观课,每一组成员在听课过程中都要对自己所负责的环节做详细记录,特别要关注本环节中“体验、探究、感悟、践行”等基本理念的体现。在课后评课时,我们工作室成员对袁老师的课分环节解析,分析了一系列影响思品课效率的关键因素(如: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发挥方面存在有时学生即使不听讲授,在死记硬背后亦会通过考试甚至还可以速效拿高分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注意力下降;一旦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与他们眼光中所看到的“事实”相矛盾时,就会造成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等问题。总结了学生对思品课缺乏兴趣的原因,探究了课堂上落实“践行”的策略。从小处、细处入手,这些小问题的解决让我们的课堂更为理想,让我们的研究更靠近完美。
二、 群策群力,你追我赶,风景这边独好
每次活动,我们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并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推进“四度工程”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牟庚国校长,是工作室的主持人,潍坊名师,思品学科的引领者,他统筹工作室的各项工作,高屋建瓴,带领着这个团队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勇攀高峰。他撰写的《对学案导学”的见解》发表在现代教育报上。他总能站在高处,“一览众山小”。袁莉丽老师是“课例打磨”的主备人,她多次被观摩、评课,又多次反思、修改、备课、上课,其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唐瑛老师是工作室的第二主持人,她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金文玉老师是工作室的文书,工作室所有的文案都出自她的智慧,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她原本就扎实的文字功底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桂三新老师是工作室里的“名师”,她是潍坊市教学能手、奎文区学科带头人,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室里她的成长更是“如鱼得水”, 其撰写的《开放教学--让思品课连接大千世界》发表在山东青年报上,还代表全市参加了山东省优质课的评选。丁君老师、谭春华老师、葛连慧老师是来自新华中学和育华学校的精英,在工作室里积极的听课、评课、研课,出谋划策并带头实践各种课外活动,冥思苦想拟定相应的评价量表,可以说,她们是跑在工作室最前沿的先锋军。
在潍坊市思想品德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群策群力、你追我赶,竞相绽放自己的才华,共同熔铸成一支七彩闪亮的画笔,为潍坊市思品课堂改革抹上最浓、最绚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