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00例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500例自然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500例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类型中以平和质(27.4%)为主,随后依次是阳虚质(13.6%)、气虚质(12.4%)、阴虚质(11.6%)、淤血质(10%)、痰湿质(9.6%)、湿热质(9%)、气郁质(5%),最后是特禀质(1.4%)。结论:我国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受到气候、民族、地理环境、先天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各个区域中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关键词: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痰湿质;阳虚质;地区特色
  中医体质学[1]属于生命科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人体机能为基础,重视个体体质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体体质不仅会影响疾病的发展,而且还对临床疗效与预后产生严重影响,促使中医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转变,有利于我国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压力,改变了饮食结构[2],且环境污染受到重视,导致我国居民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发生极大的变化。笔者随机抽取500例自然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500例自然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70例男性,230例女性,患者年龄均超过15岁,在15—75岁之间,平均(43.2±2.6)岁,包括230例城市居民,160例农村居民,110例城乡结合部人民。排除精神病未治愈,无法对自身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的患者、急诊或是门诊、住院患者等对调查问卷无法准确理解,调查问卷填写不认真,在劝导下依旧无效的患者。50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意参与此次探究。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中医体质等,例如研究对象年龄、婚姻、职业、血型、家族病史、运动习惯、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睡眠习惯、饮食习惯等。而中医体质调查则是通过中医量表进行调查,共60条目,分别包括9个亚量表,分别是: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淤血质、特禀质。中医体质量表是根据中医体质类型概念进行设定的,且每个亚量表中又包括7—9条目。随机选取多个区域中的人群进行调查,包括城市、农村、城乡结合部等。本次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50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先判别中医体质类型,已知中医体质类型,与已知观测结果相配合,从而构建符合某些判别准则的判别方程,工作人员把收集到的样品信息与判别方程进行一一对应,从而完成样品的判别与分类。
  2结果
  对我院治疗的500例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500例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类型中以平和质为主,随后依次是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淤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最后是特禀质。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状况见表一:
  3、讨论
  人类体质的形成严重受到地理区域、季节、气候[3]的影响,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人体机能就会出现不同反应,以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我国居民的中医体质普遍以平和质为主。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人体重指数超重率与均值也随之上升,造成我国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发率的大幅度上升。中医体质也受到研究对象BMI的影响,导致气郁质、血瘀质以及阳虚质中医体质的增加。人们日常生活压力过大,过度劳累、长期用药以及酗酒、户外活动少等因素,对人体阳气造成严重耗伤,就会造成阳虚质[4]所占比例的增加;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劳伤心脾、饮食丰富、缺乏锻炼、能量过剩等会降低人体中内脏的活力,降低肺活量与耐缺氧能力,造成患者体能下降,增加我国气虚质所占比例。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笔者随机抽取500例自然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病史等进行调查,以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500例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类型中以平和质(137/500)为主,随后依次是阳虚质(68/500%)、气虚质(62/500)、阴虚质(58/500)、淤血质(50/500)、痰湿质(48/500)、湿热质(45/500)、气郁质(25/500),最后是特禀质(7/500)。李杰等[5]的参考资料中指出青海省土族人群中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随后依次是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等,与笔者探究结果相差不大。我国中医体质深受地理条件、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的中医体体质也呈区域化分布,且当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中医体质类型受到气候、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形成集聚该区域特点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既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会导致人体体质发生强弱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邸洁,朱燕波,王洋洋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特点对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05):627-630.
  [2]王慧英,李红梅,许晶晶等.141例脂肪肝患者的中医體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4(07):500-502.
  [3]丁键红,黄丹云,王苗娟等.105例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1,05(01):24-25.
  [4]朱燕波,吴玉娥,洪伟丽等.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6(08):676-679.
  [5]李杰,王仁嫒,张发斌.青海地区土族中医体质类型分析研究——附178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0(05):73-7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 目的:探讨经前路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无脊髓损伤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前均先行颅骨牵引,采用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或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9例患者无术中损伤相关并发症,4例术后48h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所有患者资料齐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上世纪有人研究发现,人体在正常的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以外,还有一种不是健康也不是疾病的中间状态,被称作第三状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多存在于35~45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中。对于亚健康的诊断,中医与西医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人体内五脏六腑间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温胆汤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短气悸乏,或自汗,并温胆汤主之”,以二陈汤祛痰湿,加枳实、竹茹降胆胃肺气,合成降浊阴之良方。现在多用于治疗痰气相搏之病。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的压力增大并举,饮食过度与长期紧张焦虑并存,饮食自倍肠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糜烂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选取47例作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另选取47例作观察组,在对照组三联疗法基础上添加参苓白术散,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最终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多,例如颈项板紧、失眠、烦躁、潮热、出汗、心悸、头痛、头晕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对更年期高血压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更年期;高血压;中西医;研究进展  1前言  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重要病因,对患者的肾、脑、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对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辅助诊断隐性脊柱裂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22例孕中晚期正常的胎儿(正常组)以及12例隐性脊柱裂胎儿(异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胎儿脊髓圆锥对应的椎体水平,三维超声法定位脊髓一致性以及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等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观察小青龙汤加减在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内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盐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疗法相结合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予内服中药+止痛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仅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70例患者,显效20例,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研究放射影像学CT以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方面的诊断方法以及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行颌骨肿瘤诊断30例患者,经资料回顾性分析,采用CT和普通平片诊断,研究诊断的方法以及诊断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经过本院的临床诊断,30例颌骨肿瘤患者,其中肿瘤表现较硬者17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预防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本文结合骨科临床医生的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探讨“治未病”理论在骨科临床的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治未病;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