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糜烂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选取47例作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另选取47例作观察组,在对照组三联疗法基础上添加参苓白术散,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最终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顯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西医基础上辅以中医治疗,降低了复发率,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约有4亿人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且多发于中青年。可见,找出可行的疾病治疗方案已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院临床通过多次用药试验发现,中西医结合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现对我院临床用药治疗该疾病全过程展开回顾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22-43岁,平均(39.2±1.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7.2±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2001年编制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1]中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者;(2)精神正常,并可协助完成本次临床研究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消化道大出血者;(2)内镜显示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者;(3)心功能不全,肝、肾异常者;
1.3方法
对照组:三联疗法。主要药物包括:雷贝拉唑(国药准字H20080699、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mg/次,一日一次;克拉霉素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52746、莱阳市江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5g/次,一日一次;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22020115、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0.2g/次,一日二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三联疗法基础上添加参苓白术散。基本方包括:甘草6克、太子参12克、薏苡仁18克、白术10克、瓦楞子45克、大枣5枚、茯苓15克、白扁豆10克、生姜3片、莲子10克、山药12克;此后在针对患者病情对症下药,胃反酸者,在基本方上添加海螵蛸15克、佛手15克;胃胀痛者:加川楠子15克、元胡24g、丹参15克;胃出血者:在基本方上加炒蒲黄10克、白芨18g;对症配药后,加水煎熬,一日二次,分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7d,7d为一疗程。
1.4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2001年编制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针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即(1)患者多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有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暖气腹胀、上腹深压痛等症状;(2)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受寒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依照第7版《内科学》[2]教材中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即(1)食欲不振,反酸、恶心、消化不良;(2)中上腹不是、钝痛、烧灼痛,用餐后病情加重;胃镜检查依照《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与治疗试行意见》[3]制定:(1)平坦糜烂型:可见5-12mm圆形或卵圆形、平坦糜烂,粘膜缺损,呈黄色或白色;(2)杵状糜烂型:粘膜皱壁粗大隆起,表现为杵状,表面糜烂。
1.5疗效判定标准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胃脘部疼痛、恶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胃脘部疼痛、恶心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了2/3以上;有效:胃脘部疼痛、恶心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了1/2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未见任何变化或病情加重。
2结果
从下表中各数据值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在三联疗法基础上辅以参苓白术散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一年。观察组中1例患者因过度饮酒、吸烟而复发,复发率为2.12%;对照组中7例复发,复发率为14.89%。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未作出明确定论。现代药理认为,克拉霉素缓释片的化学名称为6-O-甲基红霉素,可治疗因克拉霉素敏感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治疗中效果显著。雷贝拉唑具有较强的抑制性,是苯并咪唑的替代药物,可依附于人体胃壁细胞表面,并通过抑制H+/K+-ATP酶来达到抑制胃酸分泌量的目的,进而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甲硝唑片的化学名称是2-甲基-5-硝基咪唑-1-乙醇,是硝基咪唑衍生物,可杀灭细菌,将其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中疗效好。
而从中医角度来看,慢性糜烂性胃炎属“痞证”、“胃脘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多与情志失调及饮食所伤相关,原因可为饮食不节、横逆犯胃,治疗的关键还在于健脾养胃、疏肝理气,散结止痛。而参苓白术散中的甘草可养阴血、补脾胃、除邪热、缓正气;白术主归脾胃经,可补气健脾,在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中效果显著;太子参可补肺阴、清火、生津液;香附可理气疏肝;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此外,在基本方上辨证施治,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显著。而本文作者在研究中进一步论证了此观点。由此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中效果好,是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李乾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贺力山,翁孝刚.《内科学》[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3]于中麟.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与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糜烂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选取47例作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另选取47例作观察组,在对照组三联疗法基础上添加参苓白术散,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最终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顯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西医基础上辅以中医治疗,降低了复发率,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约有4亿人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且多发于中青年。可见,找出可行的疾病治疗方案已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院临床通过多次用药试验发现,中西医结合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现对我院临床用药治疗该疾病全过程展开回顾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22-43岁,平均(39.2±1.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7.2±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2001年编制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1]中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者;(2)精神正常,并可协助完成本次临床研究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消化道大出血者;(2)内镜显示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者;(3)心功能不全,肝、肾异常者;
1.3方法
对照组:三联疗法。主要药物包括:雷贝拉唑(国药准字H20080699、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mg/次,一日一次;克拉霉素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52746、莱阳市江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5g/次,一日一次;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22020115、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0.2g/次,一日二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三联疗法基础上添加参苓白术散。基本方包括:甘草6克、太子参12克、薏苡仁18克、白术10克、瓦楞子45克、大枣5枚、茯苓15克、白扁豆10克、生姜3片、莲子10克、山药12克;此后在针对患者病情对症下药,胃反酸者,在基本方上添加海螵蛸15克、佛手15克;胃胀痛者:加川楠子15克、元胡24g、丹参15克;胃出血者:在基本方上加炒蒲黄10克、白芨18g;对症配药后,加水煎熬,一日二次,分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7d,7d为一疗程。
1.4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2001年编制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针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即(1)患者多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有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暖气腹胀、上腹深压痛等症状;(2)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受寒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依照第7版《内科学》[2]教材中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即(1)食欲不振,反酸、恶心、消化不良;(2)中上腹不是、钝痛、烧灼痛,用餐后病情加重;胃镜检查依照《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与治疗试行意见》[3]制定:(1)平坦糜烂型:可见5-12mm圆形或卵圆形、平坦糜烂,粘膜缺损,呈黄色或白色;(2)杵状糜烂型:粘膜皱壁粗大隆起,表现为杵状,表面糜烂。
1.5疗效判定标准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胃脘部疼痛、恶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胃脘部疼痛、恶心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了2/3以上;有效:胃脘部疼痛、恶心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了1/2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未见任何变化或病情加重。
2结果
从下表中各数据值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在三联疗法基础上辅以参苓白术散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一年。观察组中1例患者因过度饮酒、吸烟而复发,复发率为2.12%;对照组中7例复发,复发率为14.89%。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未作出明确定论。现代药理认为,克拉霉素缓释片的化学名称为6-O-甲基红霉素,可治疗因克拉霉素敏感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治疗中效果显著。雷贝拉唑具有较强的抑制性,是苯并咪唑的替代药物,可依附于人体胃壁细胞表面,并通过抑制H+/K+-ATP酶来达到抑制胃酸分泌量的目的,进而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甲硝唑片的化学名称是2-甲基-5-硝基咪唑-1-乙醇,是硝基咪唑衍生物,可杀灭细菌,将其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中疗效好。
而从中医角度来看,慢性糜烂性胃炎属“痞证”、“胃脘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多与情志失调及饮食所伤相关,原因可为饮食不节、横逆犯胃,治疗的关键还在于健脾养胃、疏肝理气,散结止痛。而参苓白术散中的甘草可养阴血、补脾胃、除邪热、缓正气;白术主归脾胃经,可补气健脾,在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中效果显著;太子参可补肺阴、清火、生津液;香附可理气疏肝;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此外,在基本方上辨证施治,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显著。而本文作者在研究中进一步论证了此观点。由此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中效果好,是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李乾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贺力山,翁孝刚.《内科学》[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3]于中麟.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与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