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肠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学术会议通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国际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学术会议于2008年1月1913在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国际著名的消化内镜专家,最早研发和致力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研究的德国Mainz大学Martin Goetz教授以及在亚洲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何克裕(Khek YuHo)教授作学术报告和现场演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李延青教授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浅表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联合应用超声内镜和超声微探头对121例共124处早期浅表型食管癌病灶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及黏膜切除后病理分期相比较。结果 内镜超声检查对早期食管癌术前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3%(102/124)。本组早期食管癌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5.0%(6/121),其中原位癌无一例淋巴结转移,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
患者男,53岁,因左下腹隐痛不适,间断性便血20余年入院。患者二十余前无诱因下出现左下腹隐痛不适,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大便较细,吴颗粒状。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格检查左下腹深压痛。余检查无特殊发现。肠镜检查发现距肛口30-35cm乙状结肠有多个大小不等巨大静脉瘤,多数为蓝色,少数静脉菲蒲,呈红色(图1)。后在外科切除有巨大静脉瘤病变的乙状结肠7cm。病理示乙状结肠血管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小肠疾病的诊断受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和病变部位深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非常困难。传统的各种检查手段因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均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双气囊内镜不仅还可直视整段小肠的黏膜变化,对小肠病灶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对于小肠息肉还可通过特定的器械进行内镜下治疗。从2005年12月9日至2007年1月23日,本内镜中心对88例小肠疾病患者施行了107例次的双气囊内镜检查。现报
2008年1月26日,“华东地区ERCP内镜专家沙龙”在上海举行,众多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聚集一堂,对ERCP及相关消化内镜领域在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展望2008年的发展前景。大会由徐肇敏教授、吴云林教授和方道连主任主持。
消化内镜是目前诊断消化道病变的最常用的工具,内镜活栓病理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们们希望在内镜下即可对活体组织细胞结构进行类似于休外显微镜下的实时观察,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增加内镜下诊断的准确性,并减少诊断步骤。1979年Hamou最先用高倍显微宫腔镜观察到子宫黏膜的的显笥结构,随即有人用显微内镜技术观察咽喉部黏膜,并成功地进行了皮细胞染色及病变细胞肜态结构的描述。
患者男,83岁。因自觉腹部条状硬块3个月来诊,自述硬块位置不固定,呈游走性,于腹部多处均曾扪及,平时无发热、腹痛、腹胀、脓血便。3个月来饮食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减轻。曾于多家医院行B超、CT、全消化道钡透等检查多次,均未能查明原因。来我院求诊,经口服硫酸镁肠道准备后,行大肠镜检查。进镜约22cm见乙状结肠腔内有较多积粪,并见一粪块堵于肠腔,粪块黏稠。因粪污较重,视野较差,本拟放弃检查,并嘱其再行灌肠
胃肠内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食管静脉曲张以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敏感手段,但是,传统的内镜检查是以白色光为光源,难以观察小的食管静脉曲张及黏膜下血管,而这对于指导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后的估计颇为重要。红外线内镜(infrared endoscopy,IRE)已广泛用于临床,有报道其有助于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等血管病变。
患者男,60岁,主诉“食欲减退伴消瘦3个月”入院。查体:消瘦、轻度贫血貌,右上腹轻度压痛,未及包块。上腹增强CT显示十二指肠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胆囊、胰腺未见异常,考虑:肝内转移癌?胸片示支气管扩张。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肝功能正常。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小弯、大弯、前壁可见一隆起浸润性病变,表面凸凹不平,覆少量食物残渣和陈旧性血痂,质硬,易出血,降段无异常。病理诊断: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