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道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前采取何种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来恢复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关键。针对存在问题,杭州市拱墅区大力实施辖区内的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项目,积极推进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为重点,搞好河道的生态建设和治理。沿着河道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恢复河道生态面貌的主要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恢复河道水、土壤以及生物三者的生态循环。
关键词:浅议;河道;生态建设;河道治理;
1、河道污染现状及治理迫切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厚。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沿河居住的市民失去了另一种财富,那就是小桥下流过的不再是清澈见底的绿水,而是颜色黑重、散发着异味的臭水浊流。河水经历了由饮用水变化成了浑水再变成污水。可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的水生态尤其是河道,产生了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区的所有河道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道被占、河床淤积、河水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河道面貌遭到严重破坏,几乎丧失了应有的功能;
(2)各种水面漂浮物和水生植物,几乎覆盖了河道一半以上水面;河道内设置网簖等渔具随处可见,阻水严重。
(3)河水基本成了死水、脏水、臭水,河道成了天然垃圾场。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河道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与当前河道水环境的状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恶化趋势,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点与焦点。
2、半山地区河道项目概况
半山地区是杭州市的老工业基地,河网较密,且区域内的工业企业众多,化工、钢铁、热电等重污染企业集聚程度高。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根据生态市建设的要求,把水环境治理和河道综保工程作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秀美拱墅”的重要工作。全面落实“以河(道)带整治、带保护、带开发、带管理、带改造、带建设,加快城市更新”的要求,将河道综保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生态工程,努力把拱墅建设成为亲水型宜居城区。以电厂热水河、电厂河—沿山港、杭钢河等“一纵两横”主干河道为重点,同步实施石前港河、康桥河、北马桥港河、姚潭洋、管家漾二期、李佛桥河、界河整治,实现水系建线成网,成片保护开发,初步形成半山地区河网景观带。
3、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日益恶化的水环境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寻找河道的“病因”和治病的“药方”。河道的治理,特别是水污染的治理,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甚至在十公里以外的岸上。因此决不能就河而治河。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上可以划定绿线、蓝线,但在河道治理的指导思想上不能人为的划界线,应系统考虑区块的截污纳管、垃圾处理、管网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在制定河道治理远、中、近期计划时,必须将污水处理厂、企业搬迁、地块开发、污水干管、垃圾处理、截污纳管等建设计划一并考虑。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水污染治理不等同于河道整治工程,更多的时候需要结合其他非工程措施的支持和配合。
城区要恢复河道生态面貌,必须彻底摈弃“只要金山银山,忽视绿水青山”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主动地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自律,尽力避免和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不良影响和破坏,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说,从过去“只要金山银山,忽视绿水青山”到现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是对河道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4、水体“活动”起来
认识到水在城市的自然生态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就必须要对河道水采取治理措施,让水能真正地“清洁”并“活动”起来。为此,对半山地区的所有河道进行全面的疏浚和整治。采取的工程措施有:(1)河道清淤: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消除底泥污染。(2)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沿河建设垃圾收集点、中转站,促进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3)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雨污同步、厂网同步,坚持污水管道和泵站建设超前,尤其重视污水支管的实施。(4)河道生态建设:采用生态式驳坎,沿河设置慢性系统、休息亲水平台,种植绿化,并实施水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工程。(5)成网连片建设:把半山地区河道“串”成网“连”成片,打通“断头河”,组织实施拆坝建桥(涵)工程,使城北的河道水体真正活起来、流动起来。
另外,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碧水工程”,把生态当作投资环境来抓,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河水污染的源头抓起,切断污染源,正本清源,还河水清澈的本来面目。杭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集中对该区域水质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或搬迁。作出这样的决策,对身处经济发展热潮之中的城市决策者来说,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更需要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子孙后代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5、建立长效河道治理管理机制
城市河道的“碧水工程”绝不能成为追求一时功效的“面子工程”,必须保证其功效是永久牌的。因此,必须在重视河道疏浚和整治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河道的长效管理,建立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才能巩固河道疏浚和整治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河道的面貌。
(1)加强组织领导。为此,拱墅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区长为首的区河道综保工程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区有关部门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优质高效地完成河道综保工程。
(2)强化共建机制。认真汲取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有益經验,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联动平台,深化共建机制,为河道综保工程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群众保障。通过公开展示整治方案等方式,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加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根据河道综保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引配水工作,并做好工程实施期间城市河道的防汛指导工作;加强建管衔接,及时做好各河道综保工程的接收界定、图纸会审、沟通协调、竣工验收等工作。对沿山港等6条已移交河道开展了长效管理试点,通过在认真总结河道实施长效管理取得实效的基础上,结合区级河道特点,制定了《城区河道管理办法》,由市、区两级财政提供专项经费,建立健全了市、区两级河道管理网络,强化检查考核,对各条河道的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规定,定职责、定任务、定人员、定经费、定期考核,使河道的长效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6、河水治理管理
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河道监管队伍,才是河道长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成立了拱墅区河道监管中心,对所移交河道实行统一管理。之前,各镇(街道)河道管理责任单位不统一,曾出现过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队伍兼职过多等问题,管理上互相扯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全区河道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2009年,将农业(林水)局的河道管理职能划归给区河道监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有效避免了以往的种种现象。建立并强化了市、区两级考核制度,监管中心每季度对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定期考核,从而促进了河道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了提高已移交河道的长效养护水平,面向社会实行了河道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公开选择养护队伍,实行竞争上岗。
7、结论
针对河道生态建设和治理是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为根本,本文结合半山地区的项目实施,沿着河道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恢复河道生态面貌的主要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实现“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文化丰富、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整治目标,从而恢复河道水、土壤以及生物三者的生态循环。
关键词:浅议;河道;生态建设;河道治理;
1、河道污染现状及治理迫切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厚。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沿河居住的市民失去了另一种财富,那就是小桥下流过的不再是清澈见底的绿水,而是颜色黑重、散发着异味的臭水浊流。河水经历了由饮用水变化成了浑水再变成污水。可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的水生态尤其是河道,产生了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区的所有河道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道被占、河床淤积、河水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河道面貌遭到严重破坏,几乎丧失了应有的功能;
(2)各种水面漂浮物和水生植物,几乎覆盖了河道一半以上水面;河道内设置网簖等渔具随处可见,阻水严重。
(3)河水基本成了死水、脏水、臭水,河道成了天然垃圾场。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河道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与当前河道水环境的状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恶化趋势,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点与焦点。
2、半山地区河道项目概况
半山地区是杭州市的老工业基地,河网较密,且区域内的工业企业众多,化工、钢铁、热电等重污染企业集聚程度高。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根据生态市建设的要求,把水环境治理和河道综保工程作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秀美拱墅”的重要工作。全面落实“以河(道)带整治、带保护、带开发、带管理、带改造、带建设,加快城市更新”的要求,将河道综保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生态工程,努力把拱墅建设成为亲水型宜居城区。以电厂热水河、电厂河—沿山港、杭钢河等“一纵两横”主干河道为重点,同步实施石前港河、康桥河、北马桥港河、姚潭洋、管家漾二期、李佛桥河、界河整治,实现水系建线成网,成片保护开发,初步形成半山地区河网景观带。
3、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日益恶化的水环境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寻找河道的“病因”和治病的“药方”。河道的治理,特别是水污染的治理,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甚至在十公里以外的岸上。因此决不能就河而治河。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上可以划定绿线、蓝线,但在河道治理的指导思想上不能人为的划界线,应系统考虑区块的截污纳管、垃圾处理、管网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在制定河道治理远、中、近期计划时,必须将污水处理厂、企业搬迁、地块开发、污水干管、垃圾处理、截污纳管等建设计划一并考虑。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水污染治理不等同于河道整治工程,更多的时候需要结合其他非工程措施的支持和配合。
城区要恢复河道生态面貌,必须彻底摈弃“只要金山银山,忽视绿水青山”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主动地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自律,尽力避免和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不良影响和破坏,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说,从过去“只要金山银山,忽视绿水青山”到现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是对河道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4、水体“活动”起来
认识到水在城市的自然生态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就必须要对河道水采取治理措施,让水能真正地“清洁”并“活动”起来。为此,对半山地区的所有河道进行全面的疏浚和整治。采取的工程措施有:(1)河道清淤: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消除底泥污染。(2)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沿河建设垃圾收集点、中转站,促进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3)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雨污同步、厂网同步,坚持污水管道和泵站建设超前,尤其重视污水支管的实施。(4)河道生态建设:采用生态式驳坎,沿河设置慢性系统、休息亲水平台,种植绿化,并实施水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工程。(5)成网连片建设:把半山地区河道“串”成网“连”成片,打通“断头河”,组织实施拆坝建桥(涵)工程,使城北的河道水体真正活起来、流动起来。
另外,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碧水工程”,把生态当作投资环境来抓,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河水污染的源头抓起,切断污染源,正本清源,还河水清澈的本来面目。杭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集中对该区域水质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或搬迁。作出这样的决策,对身处经济发展热潮之中的城市决策者来说,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更需要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子孙后代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5、建立长效河道治理管理机制
城市河道的“碧水工程”绝不能成为追求一时功效的“面子工程”,必须保证其功效是永久牌的。因此,必须在重视河道疏浚和整治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河道的长效管理,建立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才能巩固河道疏浚和整治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河道的面貌。
(1)加强组织领导。为此,拱墅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区长为首的区河道综保工程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区有关部门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优质高效地完成河道综保工程。
(2)强化共建机制。认真汲取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有益經验,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联动平台,深化共建机制,为河道综保工程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群众保障。通过公开展示整治方案等方式,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加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根据河道综保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引配水工作,并做好工程实施期间城市河道的防汛指导工作;加强建管衔接,及时做好各河道综保工程的接收界定、图纸会审、沟通协调、竣工验收等工作。对沿山港等6条已移交河道开展了长效管理试点,通过在认真总结河道实施长效管理取得实效的基础上,结合区级河道特点,制定了《城区河道管理办法》,由市、区两级财政提供专项经费,建立健全了市、区两级河道管理网络,强化检查考核,对各条河道的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规定,定职责、定任务、定人员、定经费、定期考核,使河道的长效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6、河水治理管理
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河道监管队伍,才是河道长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成立了拱墅区河道监管中心,对所移交河道实行统一管理。之前,各镇(街道)河道管理责任单位不统一,曾出现过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队伍兼职过多等问题,管理上互相扯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全区河道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2009年,将农业(林水)局的河道管理职能划归给区河道监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有效避免了以往的种种现象。建立并强化了市、区两级考核制度,监管中心每季度对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定期考核,从而促进了河道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了提高已移交河道的长效养护水平,面向社会实行了河道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公开选择养护队伍,实行竞争上岗。
7、结论
针对河道生态建设和治理是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为根本,本文结合半山地区的项目实施,沿着河道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恢复河道生态面貌的主要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实现“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文化丰富、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整治目标,从而恢复河道水、土壤以及生物三者的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