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为使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国语文教师在寻求最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的确有所改变。但是,在新理念与旧传统相互碰撞与融合的新的教学背景下,有的语文教师无法从根本上摆脱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对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地贯彻甚至有抵触情绪,致使应试教育时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于课堂之上。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权力。
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逐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仍然需要不断深入。因为通过搜索文献可以发现,专门探讨小学阶段且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展开论述的学位论文较少,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发表的期刊论文则多半在理论概念的阐释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本文力图运用有效教学的理论及其他学者的相关教学观点,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力图从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名师教学案例、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案例等方面入手,提炼出有理可循、便于操作、易于实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1.学生乐学,课堂上师生互动融洽
“乐”与“动”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直观体现。“乐”是指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乐于学习,主动求知,而且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动”是指师生间良性互动有效达成,而并非教师一人“孤军奋战”。一个洋溢着快乐的课堂,一个师生间默契互动的阅读教学课堂,必然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而正是这种生机与活力才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会读,课堂外无师自读
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要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初步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确保他们即使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引导,仍然具备阅读的能力,知道如何阅读,能够轻松自如地通过有效阅读汲取知识的养分。
3. 学生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读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阅读,感悟文本中的种种技巧与方法,咀嚼文本所蕴含的情感、道理,从而将文章读通、读透。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而且要督促学生将阅读中所学到的谋篇行文的技巧与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以读促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三、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所欠缺的。笔者经过分析、总结,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感染力缺失
不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由于其自身对课文的领悟力、教学的技巧以及情感的酝酿、投入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感染力是各不相同的。优秀教师的阅读教学极具感染力,从而令听课者与之产生共鸣。反之,有的教师或者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激情,或者缺少精心细腻的教学设计,因而教学缺乏感染力,无法打动听课者,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无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求变求新。遗憾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而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单一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a.使所有的阅读课变成“千人一面”,缺乏应有的特色。b.教学缺乏与不同文本相应的针对性,难以深入解读文本,缺乏灵活应变性,阻碍教学的顺利推进。c.缺少突破创新,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些弊端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使阅读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3.不同学段的教学缺乏针对性
在阅读教学前没有深入分析各个学段的不同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对低、中、高学段缺乏有针对性的策略,甚至拔高或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之一。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在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我们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1.在教学中凸显感染力
教学需要感染力,感染力会使教学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间展开心与心之间默契的交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前文笔者已经分析过教学感染力缺乏的主要原因,即:教师缺乏过硬的“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因此,总体而言,要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既要在课外勤学:勤奋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拓展阅读视野,提升内涵;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苦练:时时不忘将感染力渗透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时时锻炼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渗透教学感染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在不断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使教学更具感染力。
2.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让阅读教学的课堂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呢?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深入钻研文本,力争找到与文本最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二、抛开预设的束缚,遇突发情况顺势生成。例如:《白杨》记叙了火车上的父亲和孩子们看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白杨所展开的对话,赞扬了白杨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的坚韧品质,歌颂了像白杨一样为边疆建设奉献自己一生的建设者,同时表明了父亲立志扎根边疆的决心。这个文本最突出的特点是恰当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读来令人生出许多感悟。针对这个文本的写作特色,教师应该加深学生对托物言志写法的体会。因此,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在课外接受同类文章的再次熏陶,从而让他们将托物言志这一手法根植于心,最终达到既能读得明白,也能写得出来这一目标。
3.尝试在不同学段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任在肩,作为学生阅读的入门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以知识,给学生以享受,给学生以简便可行的方法,让他们能初步学会阅读,能开心愉悦地进行自主阅读。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细心思索、分析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让每个学段的教学策略更有针对性,让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下面,笔者将对低、中、高三学段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在低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采取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来抓住学生的目光,打动学生的心。相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而言,中学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初步的阅读训练,对知识的接受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采取先课上再课前的策略。先在阅读教学时专门拿出一节课来引导学生,将阅读习惯的教育渗透其间。当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时,则让他们在课前的预习中依照阅读习惯进行预习,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习惯。高学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低中学段的阅读指导,养成了初步的阅读习惯,他们的接受水平、思维水平相对于低中学段的学生来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高学段的阅读教学可以侧重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初步学会阅读,能够进行自主阅读。
【作者单位:盐池县第四小学 宁夏】
为使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国语文教师在寻求最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的确有所改变。但是,在新理念与旧传统相互碰撞与融合的新的教学背景下,有的语文教师无法从根本上摆脱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对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地贯彻甚至有抵触情绪,致使应试教育时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于课堂之上。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权力。
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逐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仍然需要不断深入。因为通过搜索文献可以发现,专门探讨小学阶段且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展开论述的学位论文较少,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发表的期刊论文则多半在理论概念的阐释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本文力图运用有效教学的理论及其他学者的相关教学观点,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力图从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名师教学案例、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案例等方面入手,提炼出有理可循、便于操作、易于实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1.学生乐学,课堂上师生互动融洽
“乐”与“动”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直观体现。“乐”是指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乐于学习,主动求知,而且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动”是指师生间良性互动有效达成,而并非教师一人“孤军奋战”。一个洋溢着快乐的课堂,一个师生间默契互动的阅读教学课堂,必然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而正是这种生机与活力才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会读,课堂外无师自读
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要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初步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确保他们即使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引导,仍然具备阅读的能力,知道如何阅读,能够轻松自如地通过有效阅读汲取知识的养分。
3. 学生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读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阅读,感悟文本中的种种技巧与方法,咀嚼文本所蕴含的情感、道理,从而将文章读通、读透。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而且要督促学生将阅读中所学到的谋篇行文的技巧与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以读促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三、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所欠缺的。笔者经过分析、总结,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感染力缺失
不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由于其自身对课文的领悟力、教学的技巧以及情感的酝酿、投入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感染力是各不相同的。优秀教师的阅读教学极具感染力,从而令听课者与之产生共鸣。反之,有的教师或者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激情,或者缺少精心细腻的教学设计,因而教学缺乏感染力,无法打动听课者,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无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求变求新。遗憾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而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单一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a.使所有的阅读课变成“千人一面”,缺乏应有的特色。b.教学缺乏与不同文本相应的针对性,难以深入解读文本,缺乏灵活应变性,阻碍教学的顺利推进。c.缺少突破创新,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些弊端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使阅读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3.不同学段的教学缺乏针对性
在阅读教学前没有深入分析各个学段的不同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对低、中、高学段缺乏有针对性的策略,甚至拔高或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之一。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在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我们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1.在教学中凸显感染力
教学需要感染力,感染力会使教学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间展开心与心之间默契的交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前文笔者已经分析过教学感染力缺乏的主要原因,即:教师缺乏过硬的“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因此,总体而言,要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既要在课外勤学:勤奋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拓展阅读视野,提升内涵;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苦练:时时不忘将感染力渗透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时时锻炼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渗透教学感染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在不断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使教学更具感染力。
2.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让阅读教学的课堂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呢?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深入钻研文本,力争找到与文本最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二、抛开预设的束缚,遇突发情况顺势生成。例如:《白杨》记叙了火车上的父亲和孩子们看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白杨所展开的对话,赞扬了白杨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的坚韧品质,歌颂了像白杨一样为边疆建设奉献自己一生的建设者,同时表明了父亲立志扎根边疆的决心。这个文本最突出的特点是恰当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读来令人生出许多感悟。针对这个文本的写作特色,教师应该加深学生对托物言志写法的体会。因此,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在课外接受同类文章的再次熏陶,从而让他们将托物言志这一手法根植于心,最终达到既能读得明白,也能写得出来这一目标。
3.尝试在不同学段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任在肩,作为学生阅读的入门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以知识,给学生以享受,给学生以简便可行的方法,让他们能初步学会阅读,能开心愉悦地进行自主阅读。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细心思索、分析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让每个学段的教学策略更有针对性,让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下面,笔者将对低、中、高三学段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在低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采取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来抓住学生的目光,打动学生的心。相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而言,中学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初步的阅读训练,对知识的接受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采取先课上再课前的策略。先在阅读教学时专门拿出一节课来引导学生,将阅读习惯的教育渗透其间。当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时,则让他们在课前的预习中依照阅读习惯进行预习,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习惯。高学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低中学段的阅读指导,养成了初步的阅读习惯,他们的接受水平、思维水平相对于低中学段的学生来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高学段的阅读教学可以侧重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初步学会阅读,能够进行自主阅读。
【作者单位:盐池县第四小学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