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几个优点进行分析,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若能将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效果更好一些。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学生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体系庞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上课时对知识的讲解一般以设疑,提问,解答,总结的方式来完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把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同时运用肢体语言、眼神,面部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进行板书的时间比较长,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相对较短;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来源是课本,知识面比较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进入了课堂,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的单一教学,适时的运用图像、声音、表格等,课堂容量大,信息来源广,节省教师部分内容的板书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效果的多元化,让数学课堂不再单调、枯燥,变的“生动”起来。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根据课型,在数学导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能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让枯燥的公式学习变的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先演示了日出的情景,在此情境中提问:我们把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把太阳看作圆,在太阳升起时与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创设的情境,从运动变化的观点让学生感知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从而展开三种位置关系的讨论。日出的景象模拟显示,渲染了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点突出,呈现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不易觉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时,画椭圆用一条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定点上,用笔尖勾直绳子,使笔尖移动,得到的轨迹就是一个椭圆,教师在作图时,若在桌面上演示,部分学生会看不到演示的过程,若在黑板上作图,会使得画出的线不够光滑,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画椭圆的基本步骤,动态的过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演示结束后,让学生独立画椭圆,然后继续演示若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定点间的距离,观察所画椭圆的形状的变化;若保持两定点间的距离不变,改变绳长,观察所画椭圆的形状的变化。动态的演示使知识得到延伸,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课堂活跃了起来,教学效果好。
  三、巧设问题,梯度训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设计相对多的题目,可以分三个层次设计问题。基础部分,结合课本,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初步运用;提高部分,设置能力型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拔高部分,从网上下载有关高考的题目,让学生体会本节的知识与高考的联系。梯度训练能让优秀生从中感到具有挑战性,一般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容量大,信息丰富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大量的书写,耗时较多,课堂容量小,而多媒体课件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学习《统计》一章时,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插入生活中常见的统计问题,图片信息来源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一节时,要求学生掌握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师先要求导,再解方程,列表,计算,比较得出最值,板书内容多,师生一问一答,耗时较多,而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基本步骤给出,每一步的结果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填出求导,解方程,表格,计算得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纠正问题,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思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根据课型而定,具体的一节课,要看哪些地方能用,这都要根据授课者自己的思路,可以是某个问题的引入,可以是某个问题的延伸,该用的时候用,不能一节课都是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不用的时候,可以按键盘上的w,显示白屏,按键盘上的b,则显示黑屏。行之有效的是,认真研读教材,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有机的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图画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的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根据需要,适时地运用音像信息,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重点难点的突破,注重呈现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内容的演示,节省了教师部分板书的书写,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课堂容量大,信息来源广,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等。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让高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百良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根据实际需求巧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对实现有效教学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加深体会文本内涵,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历史责任感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责任感  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法的外在表现,是课堂组织者教师根据教材需要、课堂需要、学生需要等组织安排一系列有目的、有层次、有效果的教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中,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形成技能、技巧。因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思维方式不一,所以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也是异彩纷呈。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导入方法。  一、话题导入法  在特定情况下,师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交谈中自然进入课题。如Mod
提出一种能够精确计算异步电机等值电路参数及其稳态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场路耦合的伪静止复数涡流有限元模型,铁芯饱和以及集肤效应直接在场中计及,不须考虑转子的转动,利用不
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天然气改革的政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绩效考核管理的完善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对外竞争力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
【摘 要】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提高观察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提高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
【摘 要】数学习题蕴藏着强化双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巨大潜在功能,在教学中若能充分的挖掘,即可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潜能;发散思维;挖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当今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以研究和实施呢?笔者认为深入研究习题的内涵,充分挖掘习题的潜在功能,以求达到举一反三之作用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笔者就以一堂作业讲评课中对一道习题的多解、多变等方面的处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