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幼儿园了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和孩子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爸爸妈妈又有一丝焦虑,还有许多期盼。究竟孩子在幼儿园做些什么?和家里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会学到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儿园,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的生活是怎样的
  
  宝宝妈妈:宝宝在没有上幼儿园前,一直是由外婆带的,每天在家的活动就是吃吃喝喝、看电视、玩玩具、滑滑梯、睡觉,也没有教他什么技能和知识。我很想知道: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是怎么样的?孩子会适应吗?会教给孩子些什么呢?
  
  幼儿园的一天
  8:00~9:15区域活动
  9:15~10:00户外运动
  10:00~10:15生活活动(小便、喝水)
  10:15~10:25集体学习
  10 25~10:45自由活动(小便、谈话、玩玩具)
  10:45~11:45生活活动、午餐
  11:45~12:00自由活动
  (玩玩具、看动画片、谈话、午睡准备)
  12:00~14:45午睡
  14:45~15:15生活活动(穿衣、小便)
  15:15~15:30户外运动
  15:30~16:00午点
  16 OO~离园活动
  8:00~9:00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游戏)
  9:00~9:20生活活动
  (小便、洗手、喝水、吃点心)
  9:20~9:40集体学习
  9:40—10:00自由活动(玩玩具、谈话)
  10:00~10:50户外运动(做操、运动器械)
  10:50~11:40生活活动、午餐
  11:40—12:00 自由活动(玩玩具、看电视)
  12:00~14:45午睡
  14:45~15:30生活活动
  15:30~15:50户外运动
  15:50~16:00离园活动
  
  专家点评
  从以上托班和小班的生活作息时间安排可以看出,孩子在幼儿园还是挺“忙”的。小年龄的幼儿主要以生活、游戏、运动为主,集体学习活动时间所占比例还较小。生活活动围绕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展,如厕、喝水、洗手、穿脱衣服、吃饭等。游戏活动则以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和区角活动为主,如“娃娃家”中简单物品的操作,撕贴、拼搭等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运动主要是孩子的走路、奔跑、跳跃等一些基本的大动作技能的练习,通常会借助一些大型的运动器械或者体育游戏开展。即使是集体学习活动,也多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保证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积极参与、情绪愉快。
  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吃喝喝吗?为什么没有学知识?”细心的家长从以上托班和小班的作息时间安排中可以发现,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注意力水平低,“好动”和“好奇”的特点决定了让他们长时间从事一件事情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且也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小年龄幼儿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因而如吃饭、喝水、如厕、简单的自我保护等,这些内容是托班、小班年龄段幼儿需要反复学习和掌握的。
  
  家长的难题
  俊俊奶奶我家宝宝以前没有午睡的习惯,现在开始逐步让她养成这个习惯,但是睡觉时间往往都是下午2点以后,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早点睡?
  拉拉妈妈:宝宝在家里非常活跃,我们和她的交流也很多,但是一到外面碰到陌生人,她就不开口了,也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我非常担心上幼儿园以后她人缘不好。
  乐乐妈妈:我家儿子快上托班了,但到现在还在用纸尿裤,尤其睡觉的时候,很容易尿床,而且换一个地方就不愿意大便,去幼儿园以后,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帮他弄吗?
  元元妈妈宝宝从小都没有离开过我们,我担心他到幼儿园会不适应,尤其是中午午休,估计他会哭得很厉害的。我可以让孩子只上半天幼儿园吗?
  
  老师的建议
  不愿睡午觉: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而且也会影响下午的活动,所以午睡非常重要。宝宝中午不睡觉的原因可能是上午的活动量不够,或者屋内光线太亮,周围太吵闹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宝宝上午的活动量,去公园散步、骑三轮车、滑滑梯都可以。午饭一般安排在11点半左右,孩子吃完午饭稍微活动一会自然就困了。让宝宝睡午觉的另一个办法是让卧室保持较暗的光线,大人陪孩子一起躺着,孩子玩耍一会之后会入睡的。
  不愿与他人交往:如果孩子在家里是“老虎”,在外面是“老鼠”,这是因为3岁之前的幼儿还不太会与同伴交往。现在独生子女较多,老人照顾的多,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少,也没有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一下子遇到许多小朋友他会无所适从,产生排斥感。因而,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与各种人交往,学着与小朋友分享。
  不主动大小便:如果家长有意识地训练并坚持让孩子拿掉纸尿裤,一般2岁半左右的幼儿就能完全脱离纸尿裤。但是,如果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譬如,哭闹、过分依恋、大小便障碍等,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上幼儿园以后逐步脱离依赖,通过同伴的榜样示范、故事启发等途径完成。
  是否可以上半天:可以的。因为幼儿园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午。如果家长考虑到孩子的体质较弱、适应力差等原因,可以让孩子来园半天。
  
  爸爸妈妈该做哪些准备
  
  豆豆妈妈2岁以后,豆豆越来越叛逆了,我说东,他往西。现在他进托班了,我真希望他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着做事有规律~些,安心一些。但是他这么调皮,我又很担心老师一时照顾不过来。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小班和托班的培养目标
  托班走、跑、跳等动作自然,会双脚交替上下楼。
  会自己用调羹吃饭,会饭前便后洗手,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会整理物品。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知道自己的全名,用“我”来表示自己。
  会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同伴一起玩,不独占玩具,会用语言与同伴交流。使用七八个词组成的句子简单叙述。注意力集中,能坚持完成一件事情。
  小班
  走、跑、跳、钻、爬等各类技能良好,会听信号走、跑交替,能跳过障碍物。
  会自己用调羹吃饭,会饭前便后洗手,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会整理物品,会学做值日生。
  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和性别。
  会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同伴一起玩,不独占玩具,会进行简单的协商。
  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回答问题。
  注意力集中,能够坚持完成一件事情。
  
  专家点评
  以上是托班和小班幼儿培养目标的部分内容,可以看出,对于低龄幼儿,幼儿园主要的培养内容集中于幼儿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喜爱幼儿园,和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服务能力(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物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自己吃饭和如厕)和学习习惯(尤其是注意力的培养),以及简单的数概念和语词、语句等方面。通过游戏、运动、生活、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有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勇于表达、表现的个性特征,循序渐进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新小班或托班是幼 儿踏入社会的起始,家长切不可过分追求知识的灌输,良好的习惯、较强的自我服务能力、开放的个性培养等是最为关键的。
  
  老师的建议
  生活作息方面主要是按时起床吃早饭,午休两个半小时左右,让孩子养成喝水的习惯。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即使吃得乱七八糟也不要紧。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让孩子自己整理,放在固定的区域,不能经常变换地方。不要让孩子过度依赖纸尿裤,大人要先掌握孩子大小便的规律和时间,从提醒孩子开始,逐步养成他主动大小便的习惯。2岁以后的幼儿有迫切的交往意识了,喜欢和同年龄的孩子玩,因此,不能把孩子整天关在家里看电视,要带他去公园玩,学着讲简单的礼貌用语。外出游戏会增加与同年龄孩子交往的机会,还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爸爸妈妈的牵挂
  
  尽管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做足了功课,但是,当孩子真正进入幼儿园之后,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会接踵而至。
  
  家长担心什么
  成成妈妈: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很少感冒、咳嗽、发烧,自从上了幼儿园,就开始生病,大概孩子多,难免发生交叉感染。
  力力妈妈:听老师说,一到中午吃饭时间,力力就开始哭,一哭就没办法吃饭了。有时吃到一半开始哭,又把吃的东西呕出来。君君爸爸女儿在幼儿园虽然哭的次数不多,但她似乎不是很高兴。家长开放日我去幼儿园,看到她总是一个人独自玩,和小朋友的交流不多。玩的时候也有点心不在焉,总是用余光看我们。
  囡囡妈妈囡囡看到陌生人就会大哭,看到人多也会哭,我一直认为可能是她性格比较内向、比较胆小造成的,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带她去人多的陌生环境。后来与老师交谈,老师认为也许是她小时候的环境太单一、对她太保护造成的,我回想了下,的确如此。
  尧尧外婆有一天,宝宝的脸上被小朋友抓了一道印子,虽然不严重,但是我们心里总是不舒服,孩子太小太调皮,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是希望尽量少发生这样的事情。
  总体来讲,家长最感到担心的是以下几类问题
  
  营养不好
  幼儿园的餐点一般都是由保健老师经过科学配比安排的,一般上午9点左右有点0和牛奶,11点开始吃午饭,下午3点左右有午点、但是,如果孩子有很严重的挑食习惯,家长应尽早着手改善,否则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会非常有挫折感、
  新入园的孩子因为饮食和环境的变化,会表现出种种不适,过度伤心造成呕吐的情况也有,但是,如上所述力力表现出的一见到食物就呕吐,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沟通,考虑是否请专业医生化验,看看孩子的胃肠道是否有细菌感染。
  
  交叉感冒
  刚刚开始集体生活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会感冒或不舒服,一般来说这是孩子刚刚开始适应外界的正常表现之一。经验丰富的教师,会通过观察孩子的脸色、情绪、眼神,摸孩子的后颈等途径判断孩子是否有不适或发烧症状,幼儿园也有专门的保健医生进行晨检,如有发现都会在第一时间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发生传染病或交叉感染几率降到最低。
  
  安全问题
  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向孩子传递一些信息:“与他人友好相处”、“不做危险动作”、“有问题,和别人商量一下”、“奔跑时,注意自己的安全”……从老师的监督到孩子的自律,需要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家长应从小给孩子渗透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让孩子知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把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情绪不好
  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开_心应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实际情况是,低年龄幼儿的注意力极容易转移,家长在时容易撒娇哭闹:家长离开,孩子会很快被教室里的同伴或玩具吸引,并且乐在其中、老师通常的做法是不失时机地拍下孩子游戏的照片与家长分享这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家长紧张情绪的方法。
  除了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教孩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是老师在新学期重点做的事情。要学会“说”,学着说礼貌用语,学着与别人商量,学着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学会“听”,听老师的要求,听游戏的规则,听同伴的请求。还要学会“接纳”和“理解”,接纳共同生活和游戏的规则,理解别人的语言。踏八幼儿园,是孩子走出父母保护,开始社会化的第一步。
  
  会有啥变化,听听过来人
  
  孩子上幼儿园(托班)两个月以后,会有哪些变化?
  小羽妈妈:孩子虽然口齿不是很清楚,但自从上幼儿园以后很喜欢说话。
  小毅爸爸:最大变化是比以往更活泼了,会的儿歌也更多了,懂的东西也多了,会自己讲故事了。
  东东妈妈个性活泼多了,还能教其他小朋友拼小汽车拼图呢!
  小妮妈妈:最大的进步是自理能力增强了,会自己扣纽扣,也会自己大小便。另外她不再怕生,会主动打招呼和说再见,话明显比以前多,词汇量也增加了许多。
  小韦爸爸:性格更加外向了,碰到熟悉的人会主动打招呼,要是不熟悉的人,会主动自我介绍。
  涵涵妈妈:词汇量增加了很多,也懂得表扬别人,懂得分享,以前的他可“小气”了。还会帮我干活,做起事情也挺有条理的。有好多好多的变化。
  集体生活的最大益处就是让孩子与同伴的相互模仿、学习,在共同解决一些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在父母眼里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游戏,在孩子眼里也许就是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任务,它需要孩子专心地投入和探索,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谦让和帮助,需要孩子小心地摆弄与整理,还需要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正是这样一个个细节,使孩子逐步发生变化。
  
  1.家长眼里的好老师是这样的
  ●阳光、健康,性格活泼;
  ●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
  ●温柔,不会对孩子发脾气:
  ●宽容,能够接纳孩子的缺点:
  ●能和孩子打成一片:
  ●能照顾好孩子生活起居。
  以下这些是家长不喜欢的
  ●孩子在幼儿园不愉快,老师不加解释:
  ●孩子与同伴之间有矛盾,老师的处理不公平:
  ●一直没有请自己的孩子回答问题:
  ●很少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给孩子少穿衣服了:
  ●孩子被小朋友欺负了。
  
  2.老师心目中的好家长是这样的
  ●尊重幼教,理解幼教;
  ●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主动向老师获取孩子在园的情况:
  ●教育方法能尽量向老师靠拢;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家长综合素质较高。
  以下这些是老师不喜欢的
  ●老师请孩子带玩具配合教学,家长不放心:
  ●当着老师的面,批评数落孩子:
  ●从来不在班级论坛发言,甚至没有登录过:
  ●搂送孩子,来去匆匆:
  ●平时不沟通,出现问题斤斤计较:
  ●父母从来不露面。
  
  3.家长如何与老师无障碍沟通
  ●平等,尊重,多理解
  对一些情况较为特殊的幼儿,尤其是在能力、智力方面较弱的孩子,老师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其次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照料这些孩子,但是,家长不同的反应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效果。
  迪迪自控能力非常差,因此老师在他身上花费了更多的心思。家长每次来接送孩子的时候都很真诚对老师表示感谢,孩子和同伴有冲突时,家长表现得非常大度。
  来来的综合能力在班级中属于较弱的,虽然老师尽可能引导班级里的小朋友帮助来来,个别学习中也给予更多的指导,但是家长不理解,反而时常质问:为什么我们来来的作品没有完成々他在家里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啊!怎么来来会经常摔跤啊……
  可见,平等、尊重、谦虚、大度、理解,这是家园双方能够取得良好合作效果的法宝,并最终使孩子受益。
  ●多听,勤问,常沟通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成长的有关活动,包括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班级论坛等,关注幼儿园和班级中的各种信息,包括幼儿园网页、班级家园之窗等。同样,老师主动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也会使家长感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支持,帮助,重合作
  给孩子必要的材料支持,譬如,收集废旧材料。绐孩子必要的体验,以协助幼儿园相关活动的开展。   给老师必要的心理支持,譬如,老师花费了很多心思制作的宣传材
  料、精心设计的家园论坛、认真筹备组织的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都应该尽可能地参与、点击、观摩。
  孩子如果有特殊情况或需求,家长应尽可能详细全面告知老师。如,对某些事物过敏的孩子需要特别关照,孩子体质较弱需要多一点保护,孩子性格内向,需要老师多一点鼓励,等等。家长合理、具体的需求,老师都会予以配合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