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在中学里盛行“整本书阅读”,其实《论语》就是比较适合的阅读对象.其内容博大精深不说,短小的篇章、自由的形式,也易于为中学生所接受.学生读《论语》,有不少简明的读本,比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徐志刚的《论语通译》等,都在基础层面做了很好的释读.rn学生要读《论语》,教师当然更要读.对教师来说,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是本不错的读本.著者另辟蹊径,跳出了传统经学的读法,以哲学家的视角,站在现代人的立场,读出了别样的《论语》,能给人带来多方面的启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中学里盛行“整本书阅读”,其实《论语》就是比较适合的阅读对象.其内容博大精深不说,短小的篇章、自由的形式,也易于为中学生所接受.学生读《论语》,有不少简明的读本,比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徐志刚的《论语通译》等,都在基础层面做了很好的释读.rn学生要读《论语》,教师当然更要读.对教师来说,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是本不错的读本.著者另辟蹊径,跳出了传统经学的读法,以哲学家的视角,站在现代人的立场,读出了别样的《论语》,能给人带来多方面的启发.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教育“素养”研究的深入,语文教学把项目学习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已得到广泛认同.语文项目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态,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语文核心概念统整学习内容,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和挑战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可迁移的语文概念性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在语文项目学习中,项目目标以及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任务设计和实施是重点,但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涉及“学习资源”的建构和运用.
翻开《红星照耀中国》,我搭乘斯诺在1936年西去的慢车,与他共历四个月的红色旅程,走进重重“围剿”中的“禁区”——西北红色根据地.rn入眼是大片的黄沙土地面和无穷无尽陡峭破碎的山丘,农田多半是夹在地缝和小溪间的条状土地.人们在山岩里掘“窑洞”而居.战士都穿灰色土布军装,戴着有红星的灰色土布帽,手里的枪支驳杂,甚至有大刀.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以独立板块的形式呈现,足见其重要性.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应对”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教材教学要求提出,要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训练基本能够达成辨别对方态度,并在情境中运用一些技巧应对的学习目标.但笔者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应对”不仅需要我们关注对方表达的内容和态度,而且要了解并坚定自己的需求.正如课标所要求的,初中学段的学生要能够
一、引论rn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共编有3课6篇作品,即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2篇为第1课,夏衍《包身工》为独立的第2课,孙犁《荷花淀》、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节选)和王愿坚《党费》3篇作品组合成第3课.如果从文体角度看,鲁迅的2篇作品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包身工》为报告文学,最后3篇作品都是小说.这样,虽然可以把6篇作品归入文学大类中,但从文学特性看,散文和小说的文学性没有引起过多少争议,倒恰恰是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特别是如何理解这种文体文学性的特殊含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可见“东家之子”身材不高不矮,恰到好处.读到这里,笔者不禁想到,汉语中的用字也应如此,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必须力求简明、准确.而当今一些杂志所刊发的文章中,在用字上有时会出现“非多即少”的现象,很是影响语意的表达.
近年来,笔者在网络平台上购物的时候发现一个新兴的量词“入”,用于商家对商品的介绍中.比如:rn(1)婚礼伴手礼牛轧糖2入.rn(2)多功能防滑衣撑子10入.rn(3)端午粽子礼盒8入/盒.rn(4)抽取式便利贴100入.rn(5)玻尿酸黑面膜4入.rn(6)玫瑰花茶乌龙冷泡茶10入.rn以上几例中的“入”是量词,用在数词后,构成数量短语.“入”表示包装内的物体数量的单位,属于物量词.“入”作为量词,使用范围较广泛,可以代替其他量词.比如(1)中的“入”相当于“块”,(2)中的“入”相当于“只”,(3)中的
奇怪的说法“排名不分先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并且风行一时.当年,《语文学习》和许多语文刊物都发表过批评文章.但是到现在,仍有人爱用“排名不分先后”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再议一议“排名不分先后”.rn2021年5月6日的《解放日报》刊有一份题为“2020年度上海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名单,在标题的下方用括号特地注明“排名不分先后”.rn2020年10月26日的《解放日报》公布了“2020年度十佳城市美容师”和“2020年度十佳爱心接力站”名单,其中“十佳城市美容师”名单注明“按姓氏笔画排
概述对“读思达”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结合教学实例,通过对“读思达”教学模式的说明,探究其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帮助和提升.提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核心素养的指导,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实施优化、可行的教学步骤,充分展开“读”“思”“达”三个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升,除了“读思达”教学模式的框架基础外,教学方式多元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接触多维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也十分有意义.
跨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迅猛,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政策背后的驱动力,探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在跨国高等教育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为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我们是怎样学语文的rn语文应该怎样学?语文课应该怎么教?语文人见仁见智,理论界百家争鸣.如果撇开各种成见,反思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自己是怎样学习语文的,或许以上两个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rn就我个人体会而言,能在课堂上、在工作与生活的各种场合清晰得体且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作能够满足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里面有从小学到大学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功劳,但是核心能力是自己在实践中逐渐获得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不得不说话、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