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骄纵、不打骂就能使孩子拥有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良好的品格,近年来风靡国内的正面管教究竟有何神之处?它所推崇的各种育儿“工具”又是否放諸四海而皆准呢?
要命的亲子问题
原本就生长于改革开放和国际化年代的80、90后,在成为新一代的年轻家长后,越来越排斥老一辈“典型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理念,而更乐于学习西方文化中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从《育儿百科》到《斯波克育儿经》,从素质教育到个性教育,但依然无法避免在这个超长“假期”中,亲子关系和教育问题升级成为无数家庭的核心矛盾之一。
不知不觉中,在妈妈因操心而变老的过程中,昔日乖巧听话的小宝贝却变成了让人日渐吃不消的“小皮球”:他和妈妈顶嘴;他不守约定;他冲着姥姥大喊大叫;他总是唧唧歪歪;他不喜欢按时睡觉:他一点儿小事就求助于
父母……父母的困惑接踵而至:
1.到底该严格管教还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2.吃饭、睡觉、写作业怎么就毫无预兆地演变成如今的困难局面?
3.不停地“鼓励”,为什么孩子却变得越来越不坚持、越来越容易放弃?
4.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自信,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哭闹不休?
5.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真应了老话讲的“在家一条龙、出门一条虫”?
6.也看了不少育儿的书,为什么到自己家孩子身上就不那么管用?
家长日常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就演变成一些流传甚广的短视频那样:爸爸吐槽妈妈带孩子不够耐心,妈妈发话“你行你上”,而后就发生了“刚开始信心满满,10分钟后逐渐崩溃,半小时后怀疑人生”的家庭喜剧。于是乎,家庭教育(尤其是吃饭、睡觉、辅导功课)就重新恢复到了老一辈“典型中国式家长”的老路上。曾有人做过统计,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使用过以下至少2种以上的办法。贿赂一“你要是乖乖把药喝了,妈妈就给你个棒棒糖。”
恐吓一“你要是再不回家,大灰狼就出来把你叼走了。”
惩罚一“你要是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你看《熊出没》了。”
喊叫一“你听不听话啊?!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推搡一“你走不走你?!快走!”
父母都期望孩子具备自信、坚韧、有责任慼、积极等好的品格,可这些好品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教”出来的,是孩子通过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体验”和“感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父母也都甘愿为孩子付出:而孩子的教育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父母”这样一个最需要专业培训的职业却大都“无证上岗”,因此出现上述孩子教育的挑战是必然的结果。有没有方法可以代替对孩子的恐吓、贿赂、喊叫和推搡?
美国舶来的正面管教
OK,答案显而易见,文章标题已经告诉各位看官了,那就是“正面管教”。以上种种当前大多数家长面临的困境,而实际上也是正面管教系统课程的老师们(也是各种类似培训机构)常用的“起手式”。正面管教的英文是Positive Discipline,简称PD,是美国的简,尼尔森于40年前创办的,而后简又与琳·洛特联手开发了一系列的书籍以及课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它号称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建立一种和善而坚定、平等而尊重的养育态度,通过启发、鼓励、连接、关注解决方案等方法,来培养自律、自信、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孩子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良好的品格”。
先来说说这位美国正面管教体系的创始人简·尼尔森(Jane Nelsen)女士,她一方面是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以及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另一方面她还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独立或参与著作的书籍达18本,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她所创立的正面管教教育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心理学家阿德勒以及阿德勒的追随者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的目的是获得归属慼和价值慼:行为来源于对于如何获得归属慼和价值慼的信念:客观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们都是依据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主观感受来做决定的:而当人们用错误的方法去获得安全感和价值感,阿德勒称之为错误目的。那么推及到未成年人,阿德勒认为,孩子天生具有社会兴趣,也就是“社会责任慼”,正是因为如此,孩子才能完成社会自我价值部分。
所以,在现实中孩子所有的行为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慼,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因此,正面管教的基础理念就是: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慼、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教育方式也正是正面管教的独特之处。
正面管教实战方法
以上关于正面管教的概念我们说了很多,下面不如一起来看看其具体应用于实践的方式方法。美国正面管教育儿机构创始人正面管教理念主要发起人之一的艾米·麦克瑞所著的《正面管教魔法书》,近来在国内也十分流行。《正面管教魔法书》主要介绍了32个“良好行为养成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如何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书中提供了5个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让孩子承担合乎理性的自然结果
熊孩子犯事的典型态度之一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实际上,孩子总会犯错,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直面这些错误,为他提供指导,从而把这些错误变成最佳的学习机会。“合乎理性”这四个字很重要,面对“我一定要让孩子自行担责吗”这个问题,父母首先还是要在一旁守护孩子的安全,不去伤害或羞辱孩子,这样才可以大胆让孩子自行承担后果”书中重点强调了,说到“羞辱孩子”,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有点夸张,但其实家长们常常会不自觉说出“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样的话,还有其他如嘲笑、吼叫、冷漠、对孩子表示失望等都诸如此类的行为。所以,管教孩子时请尊重孩子,这是正面管教强调的第一原则。 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在图书馆讲话太大声就限制他在家中看电视的时间,孩子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而如果家长能以他认为公正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良行为与应承担的后果之间的联系,他就更容易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下次去图书馆之前,你可以事先告诉孩子,如果他在图书馆里讲话大声,你会不借任何书就离开并说到做到。这样一两次下来,孩子再去图书馆就会知道守规矩,还有一点是可以请孩子自己重复一逼规矩。等孩子完全明白这些规矩之后,你就可以放心地督促他,如若不遵守规则,后果也只能自己承担了。
2.“要么……要么……”二选一
有些不断重复的不良行为,家长可以用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来纠正他:而面对那些出乎意料又让我们头疼不已的不良行为,“二选一”是个很好的应急手段,如孩子在客厅里乱扔球,你可以对孩子说:“要么你把球放好,要么就去外面玩球”。
为什么平淡的一句话能使孩子乖乖做正确的事?因为你为他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让孩子停止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把球放好)二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合适的方式可以继续自己的行为(去外面玩)。如果他依然对你不理不睬,你可以替他做出选择,如“你现在似乎很难自己选择,那么我替你选吧”,直接把球拿到TA够不着的地方。几次下来,孩子就会知道你是认真的。
3.用特定的方式回应孩子的不良行为阿德勒心理学派认为:我们无法真正控制另一人: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是的,我们家长无法真正控制孩子,但以选择自己的行为,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我们可以采取特定的方式来回应,比如,孩子总是不知道打扫自己的房间,等着你来打扫,下次你就可以提前告诉他:“每周六晚上我会拖地,如果你的房间地板上没有杂物,那我会一并拖好,不然你就要在周日晚上自己把地板清理干净,”
唠叨或大吼大叫地强制孩子整理房间效果并不一定好,而让他自己去面对不整理房间的后果——不得不做更多的家务时,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别人,而积极的行为会带来积极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这对教会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很重要。
4.家长适时“冷跟旁观”“不予救援”这个方法的实践有一些注意点,首先是家长们需要事先告知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有能力照料自己的生活了,从现在起,如果你把什么东西忘在家里了我不会为你特意送到学校了。”然后和孩子确认下他是否明白了你的意思,让他重复一逼,接下来可以和孩子一起预演,在不依靠家长的情况下,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你觉得怎么样才能带上上学所需的一切东西?”先听听他的想法,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比如共同列一张备忘清单,睡觉前核对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等等,两到三次演习后,告诉孩子,这个规矩正式实行,而我们要做的是“冷眼旁观”。可能对我们而言,眼睁睁看着孩子犯错而不管不顾,其实并非易事,但请相信,一旦孩子意识到父母将不再对自己制造的糟糕后果施以援手,以后再做决定时孩子会谨慎很多。据不少接触过正面管教的老师和家长反馈,在帮助克服孩子的健忘症、胡乱决定的习惯和明显的恶劣行为等方面,“冷眼旁观”加“不予救援”的方法有神奇的效果,孩子“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心理将得到纠正,而家长将因此更轻松、更快乐。
5.认识错误,让道歉更有意义
世人皆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对待的错误的态度以及是否有改正它的行为,如果孩子不习惯承担责任,那么犯错时就很可能将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以怒气来回应别人,否认事实或心不在焉地道个歉,但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正面管教提出让道歉更有意义的方法,让孩子更有效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也能让他的道歉对双方而言更有意义。
首先,教孩子体会他人的感受。坐下来和孩子聊一聊,帮助孩子试着去体会被TA的行为冒犯的人的感受,唤起孩子的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接着,教导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道歉,并请求原谅,简单的一句“你能原谅我吗”就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原谅与否是对方的选择,但请求原谅是继续前进的重要一步。最重要的是需要伴以善意的行动。行为比语言更有力,比如如果他在饮料泼洒到地上后,能自己坚持把地板擦干净,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
超丰富的工具
通过以上案例,你是否对正面教育有子一定的了解了呢?很明显,它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骄纵不打骂,强调更平等、正面和积极地对待亲子问题。不过这并不是正面管教的全部,它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很多中国家长的欢迎,还因为正面管教体系提供了超级丰富的应用工具。
以“积极暂停”来说,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约定一个固定的手势来发起积极暂停。当情绪激动时,可以出示这个手勢,那么大家就要暂停失控的局面,先调整情绪再来解决事情。我们和孩子可以创设一个冷静角,请孩子赋予它特殊的名字,比如“太空”“温暖房”,当情绪不佳时,家长和孩子都可以选择先去冷静,然后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的方法其实有很多育儿专家或者是明星妈妈都曾有分享,叫做“太空时间”或是别的什么,作用都是一样的。再比如“选择轮”这个工具,家长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列出每日冲突或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清单,在一个圆形图表上的每部分写下一个解决办法,让孩子画图或者标注,当再次出现相关问题时,建议他可以尝试用“选择轮”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孩子會跟小朋友或者兄弟姐妹争抢玩具,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出“选择轮”,当再次出现抢玩具状况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解决,也可以每次使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思考总结哪一种最有效,或者哪一种方法什么情况下最有效。这种工具的关键是孩子自己做而不是由家长告诉他,不管孩子选择的是什么,我们帮助他培养的是责任慼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自己想的自己决定的,因此执行的效果就会偏好。
类似的工具在正面教育体系中有很多,比如《正面管教》系列的多数图书或是家长课程中都会着重提及,比如35个表情图的情感脸谱,可以让孩子与家长在发生矛盾时用表情图来说出心中的感受:用于提升夫妻关系的夫妻工具卡与关系地图;以及日常頃例表、情绪撤出、玩具日、错误目的表等工具,正面管教体系会将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归为三种类型: 1.孩子总说“不”、爱打人、抢玩具、认死理、怕生人、爱逞强——这是提醒家长: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处于最佳发展的敏感期;
2.不爱看书、电视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难——这是因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引导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3.照镜子、过家家、涂鸦、自言自语、喜欢夸奖——这其实是孩子某项能力进入敏感期的标志。
针对这些问题的类型,基于各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正面管教还提出了五个有效管教的标准:
1.是否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归属感和价值感);
2.是否同时做到了和善与坚定并行(基于尊重和鼓励);
3.是否看起来长期有效(惩罚和奖励只在短期有效,且长期使用会有负面效果);
4.是否教会孩子有价值的社交和生活技能,以形成良好的品格(尊重、关心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是否有助于孩子自我能力的开发(激励他们建设性的运用个人力量和自主性)。它被神化了吗?
虽然正面管教系统课程正是为解决家长对孩子管教的各种挑战而设,但它被认为是针对所有孩子群体的,并不是仅是针对有问题的孩子,这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的教养方式,以和善而坚定为理念,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为目的的管教体系,实际上重点在于营造和善和积极的家庭氛围,
正面管教的所有工具都不是用来改变孩子的行为的,而是通过为孩子创造一个持续鼓励的环境来支持他们成长,在正面管教理念中,这种鼓励的环境带来一个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孩子的行为改变了。鼓励会给孩子带来变化,只有当他们经常感受到充满关爱的支持和帮助时,才能够改变他们关于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信念。鼓励使孩子获得两种重要的人生技能一是能够主宰自己生活的力量二是获得享受贡献他人的乐趣。
相比起传统的“负面”管教的方式,即老师或者家长没有能力或者懒得去找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只看到了负面的表象,就简单粗暴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从理论上来讲的确更加注重孩子的自尊,用句俗语来说也就是更加人性化,但以上种种在实际操作时,却并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最典型的问题莫过于,正面管教几乎都是对于家长的要求,一方面不仅需要家长专门进行研习甚至是参加课程、沙龙、读书会或是工作坊,另一方面更是需要家长付出长期的坚持、逆天的耐心与恐怖的情绪管理。毕竟“神兽”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例如就有一些家长反映,“(实施正面管教)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家庭会议流于形式,甚至开成了批斗大会,孩子越来越没兴趣参与:鼓励和表扬又傻傻分不清了:自然后果呢让人提心吊胆”,“头几次还行,后面就失灵了。这里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原因,也有文化差异,孩子与家庭特性的问题。至于为什么头几次能用,孩子还需要段时间熟悉一下你的新招数不是?”
而最大的问题往往在于,沉迷于寻找各种方式方法或者说工具去解决亲子问题的家长,往往耐心并不那么好,所以才迷信一些能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捷徑,兼之全球社会上在亲子教育领域都存在贩卖焦虑的现象,创造概念是各类专家们最乐于干的事,仿佛按照某种方法、某些理论套用,就可以达到理想中的成功,然而事实远非这么简单,最终,迷信“捷徑”的家长们就很容易迷失在不断变换招数上面,所有的“捷徑”最终都只能流于表面,很多家长在尝试正面教育一段时间后,又因为“神兽”们摸清了套路和底线,使得亲子问题又回到了起点,或者是变得更为复杂。所以,最终家长们往往又回归到了传统中国式的管教办法上来。也有的家长开始反思,几千年生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管教的优点,比如树立家长的威严,教导孩子的服从性和敬畏心,使孩子知道犯错就会带来惩罚,让孩子认清某些事情的底限等等,他们也在反思是否一味正面,光靠鼓励,是否也可能造成孩子在面对心理挫折方面的脆弱与逃避。
其实就正面管教是否被神化来说,这个话题其实展开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涉及社会整体氛围与育儿环境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一代的家长不甘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兼之如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种种复杂生态,那么总有一种理论或者是技术会被热捧,這是需求决定的,正面管教不管是层出不穷的图书也好,课程也好。或者是认证也好,虽然是有一些被“神化”的意味,但就算没有它,也可能会有另外一些理论体系被供需关系和商业运营推到这种位置。
所以总体来看,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因情、因材、因境去综合考虑。孩子不是有个模型就能捏成一个样儿的橡皮泥,家长也并不是所有花草都靠修剪就能速成统一样板的园丁。正面管教最有价值的,还是在于能让家长更加平等和正面的对待亲子问题,尤其适合用来让家长对自身的审视,至于那些工具,网络上有太多经验可以参考,倒也不用迷信。
要命的亲子问题
原本就生长于改革开放和国际化年代的80、90后,在成为新一代的年轻家长后,越来越排斥老一辈“典型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理念,而更乐于学习西方文化中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从《育儿百科》到《斯波克育儿经》,从素质教育到个性教育,但依然无法避免在这个超长“假期”中,亲子关系和教育问题升级成为无数家庭的核心矛盾之一。
不知不觉中,在妈妈因操心而变老的过程中,昔日乖巧听话的小宝贝却变成了让人日渐吃不消的“小皮球”:他和妈妈顶嘴;他不守约定;他冲着姥姥大喊大叫;他总是唧唧歪歪;他不喜欢按时睡觉:他一点儿小事就求助于
父母……父母的困惑接踵而至:
1.到底该严格管教还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2.吃饭、睡觉、写作业怎么就毫无预兆地演变成如今的困难局面?
3.不停地“鼓励”,为什么孩子却变得越来越不坚持、越来越容易放弃?
4.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自信,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哭闹不休?
5.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真应了老话讲的“在家一条龙、出门一条虫”?
6.也看了不少育儿的书,为什么到自己家孩子身上就不那么管用?
家长日常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就演变成一些流传甚广的短视频那样:爸爸吐槽妈妈带孩子不够耐心,妈妈发话“你行你上”,而后就发生了“刚开始信心满满,10分钟后逐渐崩溃,半小时后怀疑人生”的家庭喜剧。于是乎,家庭教育(尤其是吃饭、睡觉、辅导功课)就重新恢复到了老一辈“典型中国式家长”的老路上。曾有人做过统计,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使用过以下至少2种以上的办法。贿赂一“你要是乖乖把药喝了,妈妈就给你个棒棒糖。”
恐吓一“你要是再不回家,大灰狼就出来把你叼走了。”
惩罚一“你要是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你看《熊出没》了。”
喊叫一“你听不听话啊?!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推搡一“你走不走你?!快走!”
父母都期望孩子具备自信、坚韧、有责任慼、积极等好的品格,可这些好品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教”出来的,是孩子通过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体验”和“感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父母也都甘愿为孩子付出:而孩子的教育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父母”这样一个最需要专业培训的职业却大都“无证上岗”,因此出现上述孩子教育的挑战是必然的结果。有没有方法可以代替对孩子的恐吓、贿赂、喊叫和推搡?
美国舶来的正面管教
OK,答案显而易见,文章标题已经告诉各位看官了,那就是“正面管教”。以上种种当前大多数家长面临的困境,而实际上也是正面管教系统课程的老师们(也是各种类似培训机构)常用的“起手式”。正面管教的英文是Positive Discipline,简称PD,是美国的简,尼尔森于40年前创办的,而后简又与琳·洛特联手开发了一系列的书籍以及课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它号称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建立一种和善而坚定、平等而尊重的养育态度,通过启发、鼓励、连接、关注解决方案等方法,来培养自律、自信、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孩子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良好的品格”。
先来说说这位美国正面管教体系的创始人简·尼尔森(Jane Nelsen)女士,她一方面是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以及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另一方面她还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独立或参与著作的书籍达18本,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她所创立的正面管教教育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心理学家阿德勒以及阿德勒的追随者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的目的是获得归属慼和价值慼:行为来源于对于如何获得归属慼和价值慼的信念:客观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们都是依据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主观感受来做决定的:而当人们用错误的方法去获得安全感和价值感,阿德勒称之为错误目的。那么推及到未成年人,阿德勒认为,孩子天生具有社会兴趣,也就是“社会责任慼”,正是因为如此,孩子才能完成社会自我价值部分。
所以,在现实中孩子所有的行为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慼,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因此,正面管教的基础理念就是: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慼、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教育方式也正是正面管教的独特之处。
正面管教实战方法
以上关于正面管教的概念我们说了很多,下面不如一起来看看其具体应用于实践的方式方法。美国正面管教育儿机构创始人正面管教理念主要发起人之一的艾米·麦克瑞所著的《正面管教魔法书》,近来在国内也十分流行。《正面管教魔法书》主要介绍了32个“良好行为养成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如何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书中提供了5个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让孩子承担合乎理性的自然结果
熊孩子犯事的典型态度之一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实际上,孩子总会犯错,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直面这些错误,为他提供指导,从而把这些错误变成最佳的学习机会。“合乎理性”这四个字很重要,面对“我一定要让孩子自行担责吗”这个问题,父母首先还是要在一旁守护孩子的安全,不去伤害或羞辱孩子,这样才可以大胆让孩子自行承担后果”书中重点强调了,说到“羞辱孩子”,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有点夸张,但其实家长们常常会不自觉说出“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样的话,还有其他如嘲笑、吼叫、冷漠、对孩子表示失望等都诸如此类的行为。所以,管教孩子时请尊重孩子,这是正面管教强调的第一原则。 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在图书馆讲话太大声就限制他在家中看电视的时间,孩子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而如果家长能以他认为公正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良行为与应承担的后果之间的联系,他就更容易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下次去图书馆之前,你可以事先告诉孩子,如果他在图书馆里讲话大声,你会不借任何书就离开并说到做到。这样一两次下来,孩子再去图书馆就会知道守规矩,还有一点是可以请孩子自己重复一逼规矩。等孩子完全明白这些规矩之后,你就可以放心地督促他,如若不遵守规则,后果也只能自己承担了。
2.“要么……要么……”二选一
有些不断重复的不良行为,家长可以用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来纠正他:而面对那些出乎意料又让我们头疼不已的不良行为,“二选一”是个很好的应急手段,如孩子在客厅里乱扔球,你可以对孩子说:“要么你把球放好,要么就去外面玩球”。
为什么平淡的一句话能使孩子乖乖做正确的事?因为你为他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让孩子停止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把球放好)二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合适的方式可以继续自己的行为(去外面玩)。如果他依然对你不理不睬,你可以替他做出选择,如“你现在似乎很难自己选择,那么我替你选吧”,直接把球拿到TA够不着的地方。几次下来,孩子就会知道你是认真的。
3.用特定的方式回应孩子的不良行为阿德勒心理学派认为:我们无法真正控制另一人: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是的,我们家长无法真正控制孩子,但以选择自己的行为,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我们可以采取特定的方式来回应,比如,孩子总是不知道打扫自己的房间,等着你来打扫,下次你就可以提前告诉他:“每周六晚上我会拖地,如果你的房间地板上没有杂物,那我会一并拖好,不然你就要在周日晚上自己把地板清理干净,”
唠叨或大吼大叫地强制孩子整理房间效果并不一定好,而让他自己去面对不整理房间的后果——不得不做更多的家务时,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别人,而积极的行为会带来积极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这对教会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很重要。
4.家长适时“冷跟旁观”“不予救援”这个方法的实践有一些注意点,首先是家长们需要事先告知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有能力照料自己的生活了,从现在起,如果你把什么东西忘在家里了我不会为你特意送到学校了。”然后和孩子确认下他是否明白了你的意思,让他重复一逼,接下来可以和孩子一起预演,在不依靠家长的情况下,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你觉得怎么样才能带上上学所需的一切东西?”先听听他的想法,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比如共同列一张备忘清单,睡觉前核对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等等,两到三次演习后,告诉孩子,这个规矩正式实行,而我们要做的是“冷眼旁观”。可能对我们而言,眼睁睁看着孩子犯错而不管不顾,其实并非易事,但请相信,一旦孩子意识到父母将不再对自己制造的糟糕后果施以援手,以后再做决定时孩子会谨慎很多。据不少接触过正面管教的老师和家长反馈,在帮助克服孩子的健忘症、胡乱决定的习惯和明显的恶劣行为等方面,“冷眼旁观”加“不予救援”的方法有神奇的效果,孩子“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心理将得到纠正,而家长将因此更轻松、更快乐。
5.认识错误,让道歉更有意义
世人皆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对待的错误的态度以及是否有改正它的行为,如果孩子不习惯承担责任,那么犯错时就很可能将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以怒气来回应别人,否认事实或心不在焉地道个歉,但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正面管教提出让道歉更有意义的方法,让孩子更有效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也能让他的道歉对双方而言更有意义。
首先,教孩子体会他人的感受。坐下来和孩子聊一聊,帮助孩子试着去体会被TA的行为冒犯的人的感受,唤起孩子的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接着,教导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道歉,并请求原谅,简单的一句“你能原谅我吗”就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原谅与否是对方的选择,但请求原谅是继续前进的重要一步。最重要的是需要伴以善意的行动。行为比语言更有力,比如如果他在饮料泼洒到地上后,能自己坚持把地板擦干净,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
超丰富的工具
通过以上案例,你是否对正面教育有子一定的了解了呢?很明显,它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骄纵不打骂,强调更平等、正面和积极地对待亲子问题。不过这并不是正面管教的全部,它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很多中国家长的欢迎,还因为正面管教体系提供了超级丰富的应用工具。
以“积极暂停”来说,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约定一个固定的手势来发起积极暂停。当情绪激动时,可以出示这个手勢,那么大家就要暂停失控的局面,先调整情绪再来解决事情。我们和孩子可以创设一个冷静角,请孩子赋予它特殊的名字,比如“太空”“温暖房”,当情绪不佳时,家长和孩子都可以选择先去冷静,然后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的方法其实有很多育儿专家或者是明星妈妈都曾有分享,叫做“太空时间”或是别的什么,作用都是一样的。再比如“选择轮”这个工具,家长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列出每日冲突或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清单,在一个圆形图表上的每部分写下一个解决办法,让孩子画图或者标注,当再次出现相关问题时,建议他可以尝试用“选择轮”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孩子會跟小朋友或者兄弟姐妹争抢玩具,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出“选择轮”,当再次出现抢玩具状况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解决,也可以每次使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思考总结哪一种最有效,或者哪一种方法什么情况下最有效。这种工具的关键是孩子自己做而不是由家长告诉他,不管孩子选择的是什么,我们帮助他培养的是责任慼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自己想的自己决定的,因此执行的效果就会偏好。
类似的工具在正面教育体系中有很多,比如《正面管教》系列的多数图书或是家长课程中都会着重提及,比如35个表情图的情感脸谱,可以让孩子与家长在发生矛盾时用表情图来说出心中的感受:用于提升夫妻关系的夫妻工具卡与关系地图;以及日常頃例表、情绪撤出、玩具日、错误目的表等工具,正面管教体系会将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归为三种类型: 1.孩子总说“不”、爱打人、抢玩具、认死理、怕生人、爱逞强——这是提醒家长: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处于最佳发展的敏感期;
2.不爱看书、电视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难——这是因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引导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3.照镜子、过家家、涂鸦、自言自语、喜欢夸奖——这其实是孩子某项能力进入敏感期的标志。
针对这些问题的类型,基于各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正面管教还提出了五个有效管教的标准:
1.是否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归属感和价值感);
2.是否同时做到了和善与坚定并行(基于尊重和鼓励);
3.是否看起来长期有效(惩罚和奖励只在短期有效,且长期使用会有负面效果);
4.是否教会孩子有价值的社交和生活技能,以形成良好的品格(尊重、关心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是否有助于孩子自我能力的开发(激励他们建设性的运用个人力量和自主性)。它被神化了吗?
虽然正面管教系统课程正是为解决家长对孩子管教的各种挑战而设,但它被认为是针对所有孩子群体的,并不是仅是针对有问题的孩子,这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的教养方式,以和善而坚定为理念,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为目的的管教体系,实际上重点在于营造和善和积极的家庭氛围,
正面管教的所有工具都不是用来改变孩子的行为的,而是通过为孩子创造一个持续鼓励的环境来支持他们成长,在正面管教理念中,这种鼓励的环境带来一个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孩子的行为改变了。鼓励会给孩子带来变化,只有当他们经常感受到充满关爱的支持和帮助时,才能够改变他们关于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信念。鼓励使孩子获得两种重要的人生技能一是能够主宰自己生活的力量二是获得享受贡献他人的乐趣。
相比起传统的“负面”管教的方式,即老师或者家长没有能力或者懒得去找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只看到了负面的表象,就简单粗暴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从理论上来讲的确更加注重孩子的自尊,用句俗语来说也就是更加人性化,但以上种种在实际操作时,却并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最典型的问题莫过于,正面管教几乎都是对于家长的要求,一方面不仅需要家长专门进行研习甚至是参加课程、沙龙、读书会或是工作坊,另一方面更是需要家长付出长期的坚持、逆天的耐心与恐怖的情绪管理。毕竟“神兽”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例如就有一些家长反映,“(实施正面管教)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家庭会议流于形式,甚至开成了批斗大会,孩子越来越没兴趣参与:鼓励和表扬又傻傻分不清了:自然后果呢让人提心吊胆”,“头几次还行,后面就失灵了。这里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原因,也有文化差异,孩子与家庭特性的问题。至于为什么头几次能用,孩子还需要段时间熟悉一下你的新招数不是?”
而最大的问题往往在于,沉迷于寻找各种方式方法或者说工具去解决亲子问题的家长,往往耐心并不那么好,所以才迷信一些能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捷徑,兼之全球社会上在亲子教育领域都存在贩卖焦虑的现象,创造概念是各类专家们最乐于干的事,仿佛按照某种方法、某些理论套用,就可以达到理想中的成功,然而事实远非这么简单,最终,迷信“捷徑”的家长们就很容易迷失在不断变换招数上面,所有的“捷徑”最终都只能流于表面,很多家长在尝试正面教育一段时间后,又因为“神兽”们摸清了套路和底线,使得亲子问题又回到了起点,或者是变得更为复杂。所以,最终家长们往往又回归到了传统中国式的管教办法上来。也有的家长开始反思,几千年生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管教的优点,比如树立家长的威严,教导孩子的服从性和敬畏心,使孩子知道犯错就会带来惩罚,让孩子认清某些事情的底限等等,他们也在反思是否一味正面,光靠鼓励,是否也可能造成孩子在面对心理挫折方面的脆弱与逃避。
其实就正面管教是否被神化来说,这个话题其实展开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涉及社会整体氛围与育儿环境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一代的家长不甘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兼之如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种种复杂生态,那么总有一种理论或者是技术会被热捧,這是需求决定的,正面管教不管是层出不穷的图书也好,课程也好。或者是认证也好,虽然是有一些被“神化”的意味,但就算没有它,也可能会有另外一些理论体系被供需关系和商业运营推到这种位置。
所以总体来看,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因情、因材、因境去综合考虑。孩子不是有个模型就能捏成一个样儿的橡皮泥,家长也并不是所有花草都靠修剪就能速成统一样板的园丁。正面管教最有价值的,还是在于能让家长更加平等和正面的对待亲子问题,尤其适合用来让家长对自身的审视,至于那些工具,网络上有太多经验可以参考,倒也不用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