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跟小朋友说“千万不要做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入”,但“五谷”到底是哪些粮食谷物,可能不少家长都回答不出。作为一个中国人,历史悠久的农业常识与文化,是不允许被遗忘的。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就是四肢,四体不勤就是说某人大懒惰。古时大多数人都从事农业劳作,不去劳动的人,到了农田也就不认识各种农作物了。《周礼·天官·疾医)说:“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孟子·滕文公上》有言:“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梁的痕迹。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像稻、稷、黍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其实,在我国早先的古籍作品中只有“百谷”,没有“五谷”的说法。据史料记载,最早种植“五谷”的情况出现于我国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人们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增多,并且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井田制实行集体劳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完整的排水灌溉系统,人们开始使用粪肥、绿肥,以及草木灰。这些条件使得商周時期的农业进一步发展。而“五谷”之说现于文字,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限于当时的书写环境,并未明确指出五谷是哪五谷。现今能够看到关于“五谷”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但流传下来关于五谷的主流的说法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u,俗称黄米)。稷(ji,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shu,俗称大豆)。与汉朝人解释的麻(俗称麻子)、黍、稷、麦、菽的说法存在差别,两者的在于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毕竟在多数时候,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那么问题来了。首先,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非也,古时候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起上一个专门的名称。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后来“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古籍中关于“百谷”“六谷”和“九谷”说法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也是各地的作物种类存在差异所致。
而关于“五谷”说法的差异,可以从地域和时代环境来解释,汉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并不常见,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史记·天官书》“巩候岁美恶”后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不过将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就得出了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作物,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稷)、黍、稻、麻、菽、麦这六种作物的情况,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
另外,也曾有关于“五谷”划分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和“水谷”的说法。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含诸如稻、谷、高梁、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含诸如花生、番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含诸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这些知识看看就好,顺带佩服一下古代中国农业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许有人会问了,《三字经》中有言“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不管是“五谷”的哪种解释,似乎均未提到“六谷”中的“粱”。这一点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就不必深究了只需要知道目前最主流的解释是,说“五谷”时“稷”为“粱”(同“粟”),说“六谷”时“稷”为高梁,更关键的还是在于,“五谷”们到底分别是指的哪些作物。
稻——通称水稻,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种下主要分为两个亚种:籼稻与粳稻。籼米和粳米就来源于此,粳米多是椭圆形,呈短宽状,如水晶米、珍珠米、东北米等都属于粳米,粳米多种植于北方,蛋白质含量只有7%但黏稠度大于70.因此适合煮粥,黏稠滋养,籼米的外形则为细长,如长粒香米、泰国香米等。籼米多种植在南方,其黏稠度只要求超过60.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大于8%,适合煮米饭,松软可口。
麦——人们常说的“麦”就是小麦,当然了还有其他麦类,比如说大麦、燕麦,古代欧洲人吃麦主要还是吃大麦,直到16世纪后被小麦代替。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质燃料。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菽——豆类的总称,豆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蚕豆、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豇豆、豌豆、刀豆、扁豆、芸豆、木豆等。不过五谷中的菽一般指大豆,大豆起源于中国,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且不说豆浆、腐竹,现代社会中的甘油、油漆、汽车喷漆中都有大豆的影子。黍——黍去壳,就是黄米,又称糜子、黄米、夏小米、黄小米,其子实煮熟后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我们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在《诗经·魏风》中有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可见黍的栽培在先秦时期的重要意义。
稷——又称为粟,北方称谷子,谷子脱壳为小米。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主一,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黏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就是用小米酿造的。 麻——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黃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去皮后的茎,可以当柴烧,可以盖房子:皮与杆经提炼纤维,可以做宣纸等各种高档纸。
梁——俗称高梁,高梁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梁米,用来煮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黏糕等。除食用外,高梁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稷、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決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逼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一,并与粟相提并论,汉代关中人口的增加与麦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这正是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此后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此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麻己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
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人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也是如今大家所理解的“五谷杂粮”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这些,你终于明白五谷都是哪些粮食了吧,千万别再做一个五谷不分的人了哦。
关于粮食的一些冷知识
1.古人怎么煮饭?先秦时期“最上档次”的是“蒸饭”,但先把米下锅中煮一下,等到半熱时再捞出来放进蒸锅(甑)中的箪子上蒸熟。秦汉时期,人们喜欢吃的是一种“干饭”,制作方法也特别简单,就是把将做熟的米饭晒成“干饭”。现代米饭的吃法,到魏晋南北朝之后才逐步成为主流。
2.毛豆和黄豆是同一种植物,只不过是不同的时间段。简单来说,毛豆就是黄豆的小时候。毛豆继续生长,将豆子取出晒干,就是我们熟悉的黄豆啦。
3.韭黄其实就是韭菜。在韭菜成长过程中,经过人工控制其光合作用,致使绿叶变黄,就培育出我们常吃的韭黄了。
4.莴苣和生菜最初是一个品种,由于有些人喜欢吃根茎,有些人喜欢吃叶子,于是就有了分枝,生菜就是由莴苣衍生而来的叶用莴苣。它们的英文名字都叫lettuce哦。
5.与莴苣和生菜的关系一样,荷兰豆和豌豆也同根同源。荷兰豆就是培育出来的专门吃豆荚的一种豌豆。
6.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辣椒、大蒜、番茄、南瓜等,都是农作物中的舶来品。
7.胡萝卜其实不是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和芹菜、茴香倒是亲戚关系。
8.在秘鲁首都利马郊区有一个专门研究马铃薯的地方,叫做“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权威的马铃薯研究机构。另外,马铃薯有很多种颜色:紫色、红色、黑色、黄色乃至七彩色等。
9.吃完豆子为什么想放屁?豆类的糖分主要是大量的低聚糖,可是这种糖无法被人类消化系统消化吸收,于是它完好无损地穿过小肠,到达大肠,经过细菌分解产生难闻的硫和甲烷,被当作废气排出。
10.早餐玉米片被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抑制人的性欲,发明者认为谷物及坚果类有遏止性欲的效用,于是就发明了片状谷物早餐食品“玉米片”。
11.忘忧草就是黄花菜。玉米粒都是偶数行的。
12.西兰花是胡萝卜素之王,大白菜维生素仁含量比柠檬高。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就是四肢,四体不勤就是说某人大懒惰。古时大多数人都从事农业劳作,不去劳动的人,到了农田也就不认识各种农作物了。《周礼·天官·疾医)说:“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孟子·滕文公上》有言:“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梁的痕迹。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像稻、稷、黍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其实,在我国早先的古籍作品中只有“百谷”,没有“五谷”的说法。据史料记载,最早种植“五谷”的情况出现于我国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人们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增多,并且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井田制实行集体劳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完整的排水灌溉系统,人们开始使用粪肥、绿肥,以及草木灰。这些条件使得商周時期的农业进一步发展。而“五谷”之说现于文字,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限于当时的书写环境,并未明确指出五谷是哪五谷。现今能够看到关于“五谷”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但流传下来关于五谷的主流的说法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u,俗称黄米)。稷(ji,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shu,俗称大豆)。与汉朝人解释的麻(俗称麻子)、黍、稷、麦、菽的说法存在差别,两者的在于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毕竟在多数时候,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那么问题来了。首先,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非也,古时候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起上一个专门的名称。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后来“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古籍中关于“百谷”“六谷”和“九谷”说法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也是各地的作物种类存在差异所致。
而关于“五谷”说法的差异,可以从地域和时代环境来解释,汉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并不常见,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史记·天官书》“巩候岁美恶”后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不过将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就得出了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作物,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稷)、黍、稻、麻、菽、麦这六种作物的情况,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
另外,也曾有关于“五谷”划分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和“水谷”的说法。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含诸如稻、谷、高梁、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含诸如花生、番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含诸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这些知识看看就好,顺带佩服一下古代中国农业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许有人会问了,《三字经》中有言“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不管是“五谷”的哪种解释,似乎均未提到“六谷”中的“粱”。这一点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就不必深究了只需要知道目前最主流的解释是,说“五谷”时“稷”为“粱”(同“粟”),说“六谷”时“稷”为高梁,更关键的还是在于,“五谷”们到底分别是指的哪些作物。
稻——通称水稻,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种下主要分为两个亚种:籼稻与粳稻。籼米和粳米就来源于此,粳米多是椭圆形,呈短宽状,如水晶米、珍珠米、东北米等都属于粳米,粳米多种植于北方,蛋白质含量只有7%但黏稠度大于70.因此适合煮粥,黏稠滋养,籼米的外形则为细长,如长粒香米、泰国香米等。籼米多种植在南方,其黏稠度只要求超过60.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大于8%,适合煮米饭,松软可口。
麦——人们常说的“麦”就是小麦,当然了还有其他麦类,比如说大麦、燕麦,古代欧洲人吃麦主要还是吃大麦,直到16世纪后被小麦代替。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质燃料。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菽——豆类的总称,豆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蚕豆、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豇豆、豌豆、刀豆、扁豆、芸豆、木豆等。不过五谷中的菽一般指大豆,大豆起源于中国,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且不说豆浆、腐竹,现代社会中的甘油、油漆、汽车喷漆中都有大豆的影子。黍——黍去壳,就是黄米,又称糜子、黄米、夏小米、黄小米,其子实煮熟后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我们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在《诗经·魏风》中有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可见黍的栽培在先秦时期的重要意义。
稷——又称为粟,北方称谷子,谷子脱壳为小米。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主一,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黏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就是用小米酿造的。 麻——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黃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去皮后的茎,可以当柴烧,可以盖房子:皮与杆经提炼纤维,可以做宣纸等各种高档纸。
梁——俗称高梁,高梁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梁米,用来煮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黏糕等。除食用外,高梁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稷、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決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逼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一,并与粟相提并论,汉代关中人口的增加与麦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这正是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此后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此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麻己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
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人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也是如今大家所理解的“五谷杂粮”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这些,你终于明白五谷都是哪些粮食了吧,千万别再做一个五谷不分的人了哦。
关于粮食的一些冷知识
1.古人怎么煮饭?先秦时期“最上档次”的是“蒸饭”,但先把米下锅中煮一下,等到半熱时再捞出来放进蒸锅(甑)中的箪子上蒸熟。秦汉时期,人们喜欢吃的是一种“干饭”,制作方法也特别简单,就是把将做熟的米饭晒成“干饭”。现代米饭的吃法,到魏晋南北朝之后才逐步成为主流。
2.毛豆和黄豆是同一种植物,只不过是不同的时间段。简单来说,毛豆就是黄豆的小时候。毛豆继续生长,将豆子取出晒干,就是我们熟悉的黄豆啦。
3.韭黄其实就是韭菜。在韭菜成长过程中,经过人工控制其光合作用,致使绿叶变黄,就培育出我们常吃的韭黄了。
4.莴苣和生菜最初是一个品种,由于有些人喜欢吃根茎,有些人喜欢吃叶子,于是就有了分枝,生菜就是由莴苣衍生而来的叶用莴苣。它们的英文名字都叫lettuce哦。
5.与莴苣和生菜的关系一样,荷兰豆和豌豆也同根同源。荷兰豆就是培育出来的专门吃豆荚的一种豌豆。
6.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辣椒、大蒜、番茄、南瓜等,都是农作物中的舶来品。
7.胡萝卜其实不是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和芹菜、茴香倒是亲戚关系。
8.在秘鲁首都利马郊区有一个专门研究马铃薯的地方,叫做“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权威的马铃薯研究机构。另外,马铃薯有很多种颜色:紫色、红色、黑色、黄色乃至七彩色等。
9.吃完豆子为什么想放屁?豆类的糖分主要是大量的低聚糖,可是这种糖无法被人类消化系统消化吸收,于是它完好无损地穿过小肠,到达大肠,经过细菌分解产生难闻的硫和甲烷,被当作废气排出。
10.早餐玉米片被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抑制人的性欲,发明者认为谷物及坚果类有遏止性欲的效用,于是就发明了片状谷物早餐食品“玉米片”。
11.忘忧草就是黄花菜。玉米粒都是偶数行的。
12.西兰花是胡萝卜素之王,大白菜维生素仁含量比柠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