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V54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本文对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原理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其施工准备、具体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并提出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耐磨混凝土地面 ,施工工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arge area abrasion-resistant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nd principle of a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wear-resisting concrete grou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耐磨混凝土地面是指混凝土地面施工成型后在初凝階段时,向混凝土表面撒布耐磨材料并进行专门的机械压光作业,是耐磨材料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以获得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地面。同时,这类地面还具有一定的防渗、防油和洁净美观的效果,且易于清理。现多用于工业厂房、地下车库等地面耐磨损要求较高的部位。因其仅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增加一道撒布耐磨材料的工序,即可与混凝土地面同时成活,简化了工序,也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传统的分开施工导致的地面空鼓等的质量通病,近年来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耐磨地面施工,成为一种新兴的地面施工工艺。
一、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原理
耐磨混凝土地面是利用耐磨材料如金刚砂等的特性与耐磨骨料共同作用来提高混凝土表面强度、耐磨性能以及抗冲击性能。施工中采用随浇捣随撒布随抹平的施工工艺,将混凝土按设计厚度铺平并振捣密实,表面施工平整后,撒布耐磨材料进行压光,一次性施工完成,进行养护直至其强度符合要求。
二、施工准备
2.1、依据实际施工工程施工面积、平面形状以及周边环境情况确定专项施工方案。因混凝土地面施工面积大,为有效保证地面施工成型后的观感质量,应视整个平面形状进行规则网格设置与划分,尽量将不规则形状安排在边角部位,网格最大尺寸不应大于6m×6m。设置网格不仅可以在浇筑混凝土时得以分块同时进行,以更快的保证施工速度,同时,也可以减少后期对地面进行切割伸缩缝的工序,从而能够很好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2、地面基层应进行清理,浇水湿润12小时以上,经验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同时,无法及时移走的施工临时设施应尽量改为吊挂式脱离地面,以保证地面施工的整体性,出入口做临时封闭,并设警示标志。
2.3、按照划分的地面界线,划分施工区段,安装地面分区的边界模板。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标高,并尽量使模板高度与混凝土面层厚度一致。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建议使用槽钢做模板,既可以满足模板刚度要求,还可以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2.4、施工原材料应提前进行原材料检验均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提前进行试配并取得正式的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原材料中严禁使用细砂,砂、石含泥量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工艺
3.1、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流程为:混凝土拌制、运输、摊铺→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用振动横梁振动刮平→静停4h 左右(视气温、混凝土坍落度等具体情况而定)→抹面机表面提浆、搓毛、压实→压光机数遍压光→割缝→混凝土浇水养护→填缝→成品保护。
3.2、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及终凝时间,混凝土铺设应从一端向另一端铺展,一个界格铺摊完毕后,大致找平,用平板振动器来回拖动振动密实,振捣后用钢管滚筒进行碾压直至表面泛浆,再用长铝合金直尺来回刮抹并检查,以达到地面平整度要求。
3.3、在混凝土初凝前撒布耐磨材料,注意撒布前混凝土表面应无积水。耐磨材料应撒布均匀,一般需分两次撒布。第一次撒布的耐磨材料吸收水分变得均匀并变深时,用抹平机进行粗光磨平并进行检查,然后进行第二次撒料,在大面积均匀适量的同时,对泛色、边角、界格等部位进行手工补撒,并对有缺陷的部位进行重点修补,略干后进行第二次粗光抹平,再次进行局部修正后,使用机械压光机进行大面积精抹压光,最终达到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光滑、颜色均匀一致的要求。
3.4、耐磨面施工完成,混凝土达到终凝(铁器才能划出划痕)后5-6小时,在地面覆盖一层薄膜,并适当浇水,进行养护。薄膜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其间不得上人,上物。注意混凝土养护其间不得上人,严禁锐器与混凝土面受力。
四、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并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4.1、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小的水灰比,可以考虑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以利于提高混凝土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40-180mm;混凝土中砂石含泥量不大于1%;混凝土随浇随抹平,平整度控制2M范围内不得大于5mm。
4.2、耐磨料的投料施工时机掌握及全局控制是施工控制和施工质量的关键。
(1)投料施工时必须掌握提前了解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及外加剂品种性能等,耐磨材料的撒布应及时,撒布过早会使耐磨材料沉入混凝土而失去效果,撒布时机过晚会造成耐磨材料与混凝土结合不好,引起起皮空鼓,严重时会导致地面无法正常施工。简易的判断方法是:脚踩约下沉5mm,即可开始第一次撒布。
(2)应根据混凝土地面基层情况确定混凝土浇筑后的凝结时间,基层的密度及含水率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进程。同时,应注意墙根、柱根等边角部位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变化,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观察检查。
(3)耐磨料分两次撒料,撒料方向应相互垂直,做到撒料均匀,厚薄一致。
4.3、首次机抹地面平整度控制在4mm,二次机抹地面平整度控制在3mm。
4.4、室外施工时,风力应在小于3级的情况进行撒料作业,以免影响撒料效果,也避免粉尘造成环境污染。
4.5、施工时,应注意耐磨材料的颜色分布,先施工深色,后施工浅色,避免各色之间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
五、成品保护措施
5.1、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灰车不得碰坏门框及铺设在基层的各种管线。
5.2、面层抹压过程中随时将脚印抹平,并封闭通过操作房间的一切通路。
5.3、面层压光交活后在养护过程中,封闭门口和通道,不得有其他工种进入操作,避免造成表面起砂现象。
5.4、面层养护时间符合要求可以上人操作时,防止硬器划伤地面,在油漆刷浆过程中防止污染面层。
六、安全措施
6.1施工现场电线路和各级配电箱均架空。电动施工机械必须实行一闸、一机、一漏、一箱。现场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灯具必须由电工负责保管、检修。用电人员每班用好交回。
6.2现场机操工操作前,必须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并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检查机械的安全、防护装置及技术性能等,并进行试运转。
七、结语
实践证明,综合考虑工程实际环境条件,提前进行必要的施工组织安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及加强管理等方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控制混凝土耐磨地面一次成型,并有效的保证其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从而最终保证其施工质量,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本文对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原理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其施工准备、具体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并提出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耐磨混凝土地面 ,施工工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arge area abrasion-resistant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nd principle of a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wear-resisting concrete grou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耐磨混凝土地面是指混凝土地面施工成型后在初凝階段时,向混凝土表面撒布耐磨材料并进行专门的机械压光作业,是耐磨材料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以获得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地面。同时,这类地面还具有一定的防渗、防油和洁净美观的效果,且易于清理。现多用于工业厂房、地下车库等地面耐磨损要求较高的部位。因其仅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增加一道撒布耐磨材料的工序,即可与混凝土地面同时成活,简化了工序,也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传统的分开施工导致的地面空鼓等的质量通病,近年来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耐磨地面施工,成为一种新兴的地面施工工艺。
一、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原理
耐磨混凝土地面是利用耐磨材料如金刚砂等的特性与耐磨骨料共同作用来提高混凝土表面强度、耐磨性能以及抗冲击性能。施工中采用随浇捣随撒布随抹平的施工工艺,将混凝土按设计厚度铺平并振捣密实,表面施工平整后,撒布耐磨材料进行压光,一次性施工完成,进行养护直至其强度符合要求。
二、施工准备
2.1、依据实际施工工程施工面积、平面形状以及周边环境情况确定专项施工方案。因混凝土地面施工面积大,为有效保证地面施工成型后的观感质量,应视整个平面形状进行规则网格设置与划分,尽量将不规则形状安排在边角部位,网格最大尺寸不应大于6m×6m。设置网格不仅可以在浇筑混凝土时得以分块同时进行,以更快的保证施工速度,同时,也可以减少后期对地面进行切割伸缩缝的工序,从而能够很好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2、地面基层应进行清理,浇水湿润12小时以上,经验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同时,无法及时移走的施工临时设施应尽量改为吊挂式脱离地面,以保证地面施工的整体性,出入口做临时封闭,并设警示标志。
2.3、按照划分的地面界线,划分施工区段,安装地面分区的边界模板。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标高,并尽量使模板高度与混凝土面层厚度一致。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建议使用槽钢做模板,既可以满足模板刚度要求,还可以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2.4、施工原材料应提前进行原材料检验均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提前进行试配并取得正式的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原材料中严禁使用细砂,砂、石含泥量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工艺
3.1、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流程为:混凝土拌制、运输、摊铺→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用振动横梁振动刮平→静停4h 左右(视气温、混凝土坍落度等具体情况而定)→抹面机表面提浆、搓毛、压实→压光机数遍压光→割缝→混凝土浇水养护→填缝→成品保护。
3.2、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及终凝时间,混凝土铺设应从一端向另一端铺展,一个界格铺摊完毕后,大致找平,用平板振动器来回拖动振动密实,振捣后用钢管滚筒进行碾压直至表面泛浆,再用长铝合金直尺来回刮抹并检查,以达到地面平整度要求。
3.3、在混凝土初凝前撒布耐磨材料,注意撒布前混凝土表面应无积水。耐磨材料应撒布均匀,一般需分两次撒布。第一次撒布的耐磨材料吸收水分变得均匀并变深时,用抹平机进行粗光磨平并进行检查,然后进行第二次撒料,在大面积均匀适量的同时,对泛色、边角、界格等部位进行手工补撒,并对有缺陷的部位进行重点修补,略干后进行第二次粗光抹平,再次进行局部修正后,使用机械压光机进行大面积精抹压光,最终达到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光滑、颜色均匀一致的要求。
3.4、耐磨面施工完成,混凝土达到终凝(铁器才能划出划痕)后5-6小时,在地面覆盖一层薄膜,并适当浇水,进行养护。薄膜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其间不得上人,上物。注意混凝土养护其间不得上人,严禁锐器与混凝土面受力。
四、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并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4.1、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小的水灰比,可以考虑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以利于提高混凝土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40-180mm;混凝土中砂石含泥量不大于1%;混凝土随浇随抹平,平整度控制2M范围内不得大于5mm。
4.2、耐磨料的投料施工时机掌握及全局控制是施工控制和施工质量的关键。
(1)投料施工时必须掌握提前了解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及外加剂品种性能等,耐磨材料的撒布应及时,撒布过早会使耐磨材料沉入混凝土而失去效果,撒布时机过晚会造成耐磨材料与混凝土结合不好,引起起皮空鼓,严重时会导致地面无法正常施工。简易的判断方法是:脚踩约下沉5mm,即可开始第一次撒布。
(2)应根据混凝土地面基层情况确定混凝土浇筑后的凝结时间,基层的密度及含水率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进程。同时,应注意墙根、柱根等边角部位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变化,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观察检查。
(3)耐磨料分两次撒料,撒料方向应相互垂直,做到撒料均匀,厚薄一致。
4.3、首次机抹地面平整度控制在4mm,二次机抹地面平整度控制在3mm。
4.4、室外施工时,风力应在小于3级的情况进行撒料作业,以免影响撒料效果,也避免粉尘造成环境污染。
4.5、施工时,应注意耐磨材料的颜色分布,先施工深色,后施工浅色,避免各色之间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
五、成品保护措施
5.1、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灰车不得碰坏门框及铺设在基层的各种管线。
5.2、面层抹压过程中随时将脚印抹平,并封闭通过操作房间的一切通路。
5.3、面层压光交活后在养护过程中,封闭门口和通道,不得有其他工种进入操作,避免造成表面起砂现象。
5.4、面层养护时间符合要求可以上人操作时,防止硬器划伤地面,在油漆刷浆过程中防止污染面层。
六、安全措施
6.1施工现场电线路和各级配电箱均架空。电动施工机械必须实行一闸、一机、一漏、一箱。现场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灯具必须由电工负责保管、检修。用电人员每班用好交回。
6.2现场机操工操作前,必须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并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检查机械的安全、防护装置及技术性能等,并进行试运转。
七、结语
实践证明,综合考虑工程实际环境条件,提前进行必要的施工组织安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及加强管理等方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控制混凝土耐磨地面一次成型,并有效的保证其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从而最终保证其施工质量,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