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的良善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18世纪叱咤欧洲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他因为修建王宫挡住了一旁的风车而被磨坊主诉至法庭,最终被判赔偿磨坊主损失,国王竟也乖乖地支付了罚金。直到今天这个风车还伫立在腓特烈大帝的宫殿外,作为德国法治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正是这位皇帝,以奉行“强权即公理”的原则为世人所知,他的一生都和权力、欺诈、杀戮纠缠在一块,曾多次将战火烧到别国的土地上,而他本人也成为德意志军国主义的象征。
  那么我们自然会问,如果法理和權力被摆放在腓特烈大帝的面前,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而与此相关,他选择的结果是不是就能代表他是善还是恶?是非题最难回答,因为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然而,类似的问题在现实世界里每天都在以不同形式被提出着、回答着。“9·11”事件之后,美国率领西方盟友打着“反恐”的大旗,借口阿富汗“支持恐怖主义”和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继出兵入侵两国。一个年度巨额军费开支几十倍于两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国,不远万里挥师两个蕞尔小国,还口口声声称要为世界带来民主与和平,如果有奖励伪善的奖项,当真非他莫属。当美军士兵面对着硝烟中的断壁残垣和皑皑白骨,他们是否依然相信自己在为正义而战?当伊拉克平民面对破败的家园和亲族的尸身,如果真的给他们一次自己选择的机会,他们会选择萨达姆的“独裁”还是小布什的“民主”?当“美式民主”的标准与和平的诉求出现矛盾之时,前者会不会是全人类都愿意做出的选择,抑或只是强者代替弱者做出的回答?
  也正是某些西方国家常常热衷于用善恶二元的骗局来愚弄大众,将民主与和平生硬地捆绑在一起称之为“普世价值”,用自己的标尺来衡量他人,然后带上道德的面具义正词严地宣判别人的罪行,这本身就是非普世性的。现实世界里,在多元价值之间寻找答案,是一个需要耐心、反复讨论和长时间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别人无权替代的过程。用强权话语简单地把他者判定为善恶,是一种对良善公然的绑架,其本身就是一种恶。真正的良善不是用几个动听字眼就能封装的。它可能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美好,也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但起码应该有一个现实、审慎和渐进的实现过程。
  回到腓特烈大帝的故事,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君主,他代表的是普鲁士的国家利益。他真正心系的是当时普鲁士在欧洲的权力。当法治有利于国富民强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屈尊于法治。当侵略有利于扩大自己疆土时,他也会同样坚定地率领铁骑践踏公理。这些是腓特烈大帝作为君主的德性所要求他做的。
  时至今日,在国际舞台上真正的主题仍然是权力和国家利益,所谓“普世价值”光鲜外表的背后却是一个恃强凌弱骗局,无论以何种面目登台亮相,其骨子里都是权力自我存续和扩张的诉求,都是服务于各自国家利益的争斗。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看清那台以和平、正义、民主、人权为名的闹剧中,那一张张道貌岸然的脸谱下,到底念的是哪家的戏词。
其他文献
成熟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中美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的卓越范例,是建立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的伟大创举。  一、适应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要求。其一,这是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2009年4月在伦敦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对话开幕式发表书面致辞,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
经济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系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通读全书,感觉该书结构纵横契合,多而不散;内容精选得体,中心突出;资料新颖丰富,引文规范,是一部在整体结构和思想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力作,其主要特点如下。  
这篇小说写出来有些年头了,现在要回过头说创作缘起,找寻当初点燃创作激情的星星之火,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一点点往回倒带。这是一件考验记忆力的活儿。  小说中有个情节是我从街头捡来的。那年夏天,七八月的样子,中午时分的人行道上好像只有三人,起码在我的记忆里就三人:我,还有一对年轻的情侣。那女的长得很漂亮,身材和脸蛋都无懈可击。男的却比较一般。当时,大暑熏蒸,太阳似乎从四面八方浇下来,能清晰看到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中国和欧洲分处亚欧大陆两端,距离遥远。但广泛的共同利益和迫切的合作愿望使双方跨越千山万水,走到一起。  2015年6月1—10日,应德国社会民主党、比利时法语革新运动和瑞士卢塞恩州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德国、比利时和瑞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翔,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上海市副市长周
应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和捷克社会民主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7月12日至19日访问上述两国,并出席“2017中国—中东欧政党对话会”和“2017中国投资论坛”。  代表团主要随行人员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等。  深化传统友谊,  共推“一带一路”  罗马尼亚首
上海人把接吻叫“香鼻头”。20世纪70年代末,外国电影开始进入中国。有一次,六岁的我跟随父母去看日本电影《追捕》,影片演到杜秋和真由美接吻的桥段,原本寂静的影院内,飘浮起一阵阵克制的轻微喘息。我不明就里,响亮地问父亲:他们干吗要咬嘴巴?却听后排有人悄声说:是“香鼻头”,不是咬嘴巴。黑暗中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笑声。那时候,人们从未有过在大庭广众之下共同见证男女亲密行为的经验,哪怕是在电影中。  几年后,
(Alessandro Golombiewski Teixeira)  幾十年来,经济学家们都在讨论征收企业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税收是一国制定经济政策和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财政来源,其中企业税在国家税收系统中尤为重要,有时甚至是一国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税率问题在多边谈判中多次被提及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对企业税率高低标准存在分歧。一方面,征收企业税或
(《当代世界》2016年8月刊 作者:单朔梦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办公厅)  2016年6月30日,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学教授海因茨·迪特里希应邀出席中联部举办的 “万寿论坛”第六场主题对话活动,就“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及其在拉美的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作主题演讲。  “21世纪社会主义”  的理论内涵及特色  一、理论基础  “21世纪社会主义”诞生于苏联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继续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围绕着一系列改革的设想,中国外交战略的变革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而观念的变革也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观念属于文化,战略观念转变是战略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反应。为了解决中国存在的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谋求观念变革与创新,观念也是生产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的宏愿。  观念变革的必要性  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由观念支配,既有
有一年,我熟悉的几位妇女从种地的老本行转向去做生意。这之前的几十年她们的身份一直是单纯的,只是种地的农民,现在忽然要去做生意,这让我忧心。因为我很熟悉她们,她们除了种地,拉扯孩子,会做家常饭菜,还有什么本事呢,靠什么脱离土地去别的行当里挣钱?  她们毅然离开了老家,到附近街市上开馍馍店。盘店面,购置厨具、面粉,还有煤炭,忙得风风火火。  经营一家馍馍店并且挣到钱,有多辛苦呢,我跑去感受。  半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