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与原教材相比在阅读要求、阅读内容、阅读篇目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就使阅读教学成为新的课题,要求教师们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能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要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以下就新教材在阅读方面的教学与大家切磋。
一、开启阅读目标,明晰阅读方法
(一)明确阅读目标
一部书或一篇文章,可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主旨,可以揣摩结构,可以品味语言,也可以分析表达等。如果阅读目标不明确,就可能不知所措,兴味索然,望而生畏;相反,如果目标明确,就能激发阅读欲望,就能产生阅读冲动,克服阅读困难。因此,阅读之前应先确立一个目标,阅读兴趣就会随之强烈起来,浓厚起来。初中语文新教材取消了原有的训练重点,并不是不要阅读目标,而是为了防止教师教学的单一化、片面化,更好的向全面性、综合性尤其是创新性方面发展。教师应根据单元提示,结合该文章的文体、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特征,确立阅读目标。
(二)明晰阅读方法
不同文体的文章,表达方式和性质、功能各不相同,因而阅读方法也不可能相同。常用文体具有客观反映生活的直观性,主旨较鲜明,宜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从而把握文意。文学作品具有艺术反映生活的间接性,文学意蕴相对隐蔽,其阅读方法一般为“认知语言、感受形象、理解形象、再现形象、情感共鸣、审美怡情”这一过程。因此,要明确不同的文体特征,增强文体意识,根据不同文体的构成要素和艺术特征去确定阅读的思路和重点,去理解揣摩作品中艺术形式及语言文字所载的内容信息,就会感到真知多多,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整体感知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注重整体感知,不要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地,《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规定: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这充分表明整体感知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做好这一步呢?
首先,整体感知课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全文朗读,初领大意
通读课文,知其大意,是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一步。否则,“整体感知”便成了空中楼阁。要读通课文,须要扫清阅读障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的生字、词语、典故以及背景材料等,达到知其大略的程度。再说,通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语感积淀、发展的过程,在反复阅读之中,逐步形成的语感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二)在语境中领会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语文教学中,要揣摩文中的语言,积累语感,最终要提高语文的能力。因此,对语言的理解,语感的积累,是对课文整体感知的重要体现。再者,重视对文中语言表现力的理解,不但是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重要内容。因此,领会词句的意义和作用,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具体表现。
当然,应该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句作恰如其分的理解,切忌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三)理清思路,归纳大意
理清思路,归纳大意是整体感知具体课文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根据文章的语言表述,在略知课文大意后,必须思考作者在课文中的思维痕迹,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需要说明的是,理清思路,是指对文章的宏观把握,不是单纯地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归纳大意,也不是让学生死记对文章结构分析的结论,而是在整体感知课文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阅读教学要认识创新性课型
废除陈旧的串讲式、讲析式、问答式等,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式、活动式、导学式等,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立即转变的一种观念。在课型创新的研究中,我们要注意:
第一、要结合实际。不离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高效阅读教学等诸方面的“大背景”,不离开初中语文教材这个重要的载体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设计要求,不离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诵读、品析、积累”的学科要素等。
第二、要突出重点。一是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语言积累、方法形成、能力训练、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得到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二是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创新课型更有效、更科学、更容易操作性,同时又具有美感。
总之,初中语文新教材阅读教学要明确阅读目标、阅读方法,注重整体式教学和准确把握阅读课型。彻底改变过去教学旧教材的一些不适应新时期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一、开启阅读目标,明晰阅读方法
(一)明确阅读目标
一部书或一篇文章,可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主旨,可以揣摩结构,可以品味语言,也可以分析表达等。如果阅读目标不明确,就可能不知所措,兴味索然,望而生畏;相反,如果目标明确,就能激发阅读欲望,就能产生阅读冲动,克服阅读困难。因此,阅读之前应先确立一个目标,阅读兴趣就会随之强烈起来,浓厚起来。初中语文新教材取消了原有的训练重点,并不是不要阅读目标,而是为了防止教师教学的单一化、片面化,更好的向全面性、综合性尤其是创新性方面发展。教师应根据单元提示,结合该文章的文体、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特征,确立阅读目标。
(二)明晰阅读方法
不同文体的文章,表达方式和性质、功能各不相同,因而阅读方法也不可能相同。常用文体具有客观反映生活的直观性,主旨较鲜明,宜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从而把握文意。文学作品具有艺术反映生活的间接性,文学意蕴相对隐蔽,其阅读方法一般为“认知语言、感受形象、理解形象、再现形象、情感共鸣、审美怡情”这一过程。因此,要明确不同的文体特征,增强文体意识,根据不同文体的构成要素和艺术特征去确定阅读的思路和重点,去理解揣摩作品中艺术形式及语言文字所载的内容信息,就会感到真知多多,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整体感知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注重整体感知,不要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地,《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规定: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这充分表明整体感知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做好这一步呢?
首先,整体感知课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全文朗读,初领大意
通读课文,知其大意,是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一步。否则,“整体感知”便成了空中楼阁。要读通课文,须要扫清阅读障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的生字、词语、典故以及背景材料等,达到知其大略的程度。再说,通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语感积淀、发展的过程,在反复阅读之中,逐步形成的语感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二)在语境中领会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语文教学中,要揣摩文中的语言,积累语感,最终要提高语文的能力。因此,对语言的理解,语感的积累,是对课文整体感知的重要体现。再者,重视对文中语言表现力的理解,不但是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重要内容。因此,领会词句的意义和作用,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具体表现。
当然,应该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句作恰如其分的理解,切忌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三)理清思路,归纳大意
理清思路,归纳大意是整体感知具体课文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根据文章的语言表述,在略知课文大意后,必须思考作者在课文中的思维痕迹,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需要说明的是,理清思路,是指对文章的宏观把握,不是单纯地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归纳大意,也不是让学生死记对文章结构分析的结论,而是在整体感知课文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阅读教学要认识创新性课型
废除陈旧的串讲式、讲析式、问答式等,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式、活动式、导学式等,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立即转变的一种观念。在课型创新的研究中,我们要注意:
第一、要结合实际。不离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高效阅读教学等诸方面的“大背景”,不离开初中语文教材这个重要的载体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设计要求,不离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诵读、品析、积累”的学科要素等。
第二、要突出重点。一是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语言积累、方法形成、能力训练、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得到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二是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创新课型更有效、更科学、更容易操作性,同时又具有美感。
总之,初中语文新教材阅读教学要明确阅读目标、阅读方法,注重整体式教学和准确把握阅读课型。彻底改变过去教学旧教材的一些不适应新时期新教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