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文教学的探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写作水平与平时的语文教学分不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势与渠道。
  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加强小练笔,提高习作水平。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及时练笔。如学习《灯光》一文,让学生对课文第二段内容进行缩写;学习了《詹天佑》,让学生也写一篇记人的记叙文。通过练笔,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必须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老师在生活中要经常指导学生观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观察同学、老师各方面的变化;观察社会上的一些变化。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每天把观察到的新鲜事物写下来,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互相交流,这样会使学生养成写作的好习惯。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写的好素材并表扬,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写出好的文章。
  二、加强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要规范学生的口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平时教学中,我除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外,还在课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向家人复述故事。每天中午利用课前十分钟在班里进行“谈天说地十分钟”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或从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中了解到的中外新闻讲给大家听。还利用每个周五早晨第一节课前十分钟进行:“赏识教育”,就是把学生认为在班里谁是自己的学习榜样讲给大家听,要说明为什么赏识他。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积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次提高。常言道“作文是改出来的”是很有道理的。在讲评作文时,我经常找几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然后让同学们说说这篇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同学们各抒己见,这种形式的评议可以使同学们取长补短。全班同学的作文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四、习作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基地。语文教师还要结合写作有意识的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学生写作前必须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要反映怎样的思想。例如:六册语文习作一,看图写话,共三幅图,展示的是小猴子在公园的凉亭柱子上乱写乱画,被熊猫教育的内容,通过这次看图写话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果偏离了这个主题思想,习作便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由此可见,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
  五、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文知识。阅读是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积累写作素材,提倡多阅读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才能大量储存知识,储存写作素材,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同时,对所读之书还要精思、融会贯通、迁移运用。这样,才能让他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学中注意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本学年,我校进行读书活动,每周四下午,两节阅读课。我选了11篇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不仅领略了内容鲜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风格多样的美文佳作,还感悟了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使人文、情感、审美有机结合与统一,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定向阅读名人传记,使学生胸有“大气”。引导学生多读古今中外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的传记,学生心中有了一尊尊高大的形象,有了榜样,写作文时,“大气”当然会自然流泻。
  六、要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风云。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看报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老师也要经常选一些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写成文章。经常练习,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七、要求学生背诵诗词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多背诵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苏轼“大江东去”,李清照“生当作人杰”,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辛弃疾“沙场秋点兵”,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让学生胸中充盈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总之,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是学生平时多读、多练的结果。
其他文献
语文课是很多学生颇感头疼和伤脑的事情,对多数语文教师而言,也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收效,甚至从教多年,越教越无头绪,没有好的方法。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有重要影响;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也影响颇深。为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继续发展,必须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及进行相关的研究,认
期刊
最近两年来,在“轻负高效”成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也在积极地探索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经过两年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渐渐明白: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而追问又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可以通过“追问”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以“追问”引路搭桥,突破重难点  虽然对“有效课堂”的评价指标有
期刊
教学反思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批判性地考虑自己教学行为,表现、效果,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评价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批判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有效性的过程。它实质上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教学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
期刊
我,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倍感教师责任的重大。当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向我袭来时,我就像一条可怜的小鱼,在茫茫的大海里不知何去何从。刚摸着点语文教学思路的我,只好又借阅相关的杂志图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我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反思中不断的摸索尝试。下面是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那就是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教材当天空,让学生的思维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也都非常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朗读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病,如朗读时“多字、漏字”; “一字一顿”速度过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出发,一上课就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形成进攻型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
期刊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面对这样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我们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领略小石潭的美景,体会柳宗元的感情呢?我在教学中尝试从“读——画——写——音乐”这几个环节入手,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让学生在赏景品情中“走”进了小石潭。  一、在“读”中走进小石潭  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文
期刊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各种面貌,从而写出一篇感人的家乡美文,我将此次写作公开课变成了一次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并给这次活动定名为:“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美丽家乡,美丽益阳。  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到自己熟悉的家乡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拍下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看一看家乡有多美,增强对家乡的感情。再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形式,从历史、地理、文化、民俗、传说、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寻找跟家乡有关的各种知识,
期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语感的训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语文素质提高的过程。笔者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  一、读  中学语文主体是文学作品,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它们是以语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感知作文教学就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理念!  感知作文,是中语会田玉博士首创,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眼、耳、口、鼻、手五大外感知器官和内部感知器官,对人、事、物、景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动态感知,强调感同身受的一种作文理念。  经过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