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相关网站和大量的图书档案,对16届亚运会的跳远项目,进行了对比研究、综合分析以及对相关数据的结合等方法。对跳远踏跳准确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跳远踏跳准确性的提高,在教学和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跳远;踏跳;准确性;影响因素;助跑节奏;起动方式
前言:
准确踏跳是跳远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跳远,训练中的一个难点 跳远成绩的丈量已经精确到一厘米。一厘米决定运动员名次的实例数不胜数,踏板不准就会吃亏或犯规。另外《2002田径竞赛规则》,已将运动员每次试跳的时限减少到一分钟 就是要运动员每次试跳一次助跑就要成功。不少运动员,甚至世界级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因踏板不准而影响成绩直至造成失败的事例层出不穷。而在对我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时更证明这一点。因此,提高跳远踏跳的准确性,关系到跳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跳远成绩的继续提高。如何提高每次踏跳的准确性,已经成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极为关注的一个课题。[10]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与跳远踏跳准确性有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取得对本次的研究有关的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对跳远踏跳租、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
1.2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获取的资料的分析,进行汇总、分类、综合归纳。
1.3比较法
通过对对国内各种不同观点,不同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对跳远踏跳准确性有帮助的观点。
1.4观察法
通过对珠海市第九中学2013级学生田径队跳远考试情况的走访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比较。
2.跳远踏跳准确性比较分析
随着跳远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踏板的准确性已成为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跳远踏板的准确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级水平的运动员之中。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注意、情绪、意志都还不是很稳定,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比赛中踏跳的准确性。据有关数据测定 ,高水平的跳远运动员比赛的助跑成功率75%左右,而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助跑成功率都不70%。跳远运动员能否准确的踏上跳板,直接影响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成绩,而在跳远踏的教学和训练中,一些教练都只注重了助跑、踏跳、空中技术和落地的训练,从而忽视了踏跳的准确。许多运动员由于不能准确的踏板,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应有的水平发挥。因此,提高跳远踏跳准确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值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去认真的思考。在田径运动员跳远项目赛中,有不少运动员因为踏跳准确性差,导致失去夺冠的良机,更有甚者在及格赛或预赛三次试跳中全部犯规,取消决赛资格,使多年的汗水付之东流。下表是第十六届亚运会上男、女运动员在跳远项目中的综合统计。
表1显示,16届亚运会的高水平运动员11名男子运动员67次试跳中的成功与失败之比为6:5,约每跳2.2次就有一次失败。女运动员64次试跳中的成功失败比为9:4,约每跳2.3次就有一次失败。失败率之高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同时在对我校体育专业组的学生抽样测试结果显示(表2),我国的普通运动员的跳远成功率是如此之低,和高水平的运动员差距之大。这表明,我国不同水平运动员所存在的差距,从而成为影响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夺取好名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加强跳远运动员踏跳准确性是跳远项目取胜的关键之一,也是教练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3.影响跳远踏跳准确性因素
3.1助跑技术
助跑技术是跳远技术各组成部分这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助跑技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影响到踏板成功与否。没有好的助跑技术其他就无从谈起。其实有关助跑的问题,早在1985年民主德国国家队跳远教练来华讲学时就曾说过:“一定要把跳远的助跑练到像家庭主妇做饭时使用厨具一样熟练的程度,才能保证运动员在助跑中充分地发挥速度,并以良好的助跑节奏准确地踏板起跳。”
3.1.1起动方式
助跑的起动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助跑的起动姿势有两种 一种是从静止状态开始,一般采用两腿微屈两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和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半蹲式”的特点是加速有力前三步的步幅和速度变化较小,且步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但所不足的是“半蹲式”起动时运动员肌肉比较紧张而且达到最大速度需要的加速距离相对较长,助跑的距离也相对较长因而消耗的能量也相对多一些,容易造成助跑的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影响助跑的节奏性和踏跳的准确性。另一种方式,从行进间开始的起动即“走动式”,“走动式”助跑的特点是加速自然,助跑的节奏感较强且自我感觉放松加速的距离相对,较短容易发挥速度 能量消耗也相对较少一些,但由于是动态,每次踩上标志的位置和速度不易控制,对准确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长期反复练习才,能奏效由于“走动式”容易发挥速度,多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喜欢采用走动式起动的方法。[4]
3.1.2助跑距离的选择
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 应以保证助跑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依据 助跑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助跑速度的发挥与利用 从而影响起跳的效果 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与加速方式是决定助跑距离长短的主要因素。“对训练程度不高的运动员来说,助跑的距离一般在,10-12步为好,等练到一定的水平,距离可以加长但最多14步就可以了。随着训练能力的不断提高,助跑的距离还可逐渐增加,直到在规则允许的45米助跑距离内找到最佳距离为止。
3.1.3建立良好的助跑节奏
掌握正确合理完善的全程助跑技术,对跳远项目踏板的准确性起重要的作用。跳远助跑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获得可控制的最大水平速度,为准确踏板起跳作好准备。这就是要求助跑中做到动作放松、协调、快速、平稳、直线、连贯而有节奏,助跑节奏的稳定性是助跑技术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助跑节奏是助跑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精细地分配完整动作的时间,合理地掌握动作持续性和连贯性的外在表现 。正确的助跑节奏应是加速均匀一致、步伐准确。如果助跑节奏不稳定、助跑加速不稳、步幅长度不一致,以及在训练和比赛中每次助跑节奏不一样,都会影响踏跳的准确性。
在助跑的加速过程中以及上板前的几步,运动员脑子里只要有那么一点犹豫和迟疑的念头,马上就会下意识地在动作的结构中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助跑速度的发挥与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造成步点错乱而踏跳犯规。较为典型的是 :
(1)害怕踏跳;
(2)信心不足对板有畏缩感,怕犯规,表现出步频下降,步子放不开;
(3)在助跑时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板上,低头看板,害怕踏不上板和犯规,在最后几步拉大步或捣小步。为了做到步频长度 均匀和加速前后一致,助跑必须在同一位置用同样的加速度开始。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改变。这就需要保证助跑的步长一致[3]。在训练中,只要保证开始跑步节奏的稳定性,后程6步的助跑就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但如果开始助跑尤其是第一步节奏不稳定,全程助跑的节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遭到破坏。最后6步助跑就可能出现减速,节奏改变等现象,助跑的最后几步是跳远技术中的重要环节,这几步助跑动作,能够影响起跳前的速度,踏板的准确性和起跳动作的合理性。在助跑的最后阶段,为了准备起跳,助跑节奏稍有变化,主要是倒数第二步的步长稍有增加,身体重心升高进入起跳。助跑节奏的变化,可以缩短缓冲阶段的时间,增加起跳效果,但是最后几步不能过分下蹲或故意拉大步,否则会破坏助跑的节奏,影响速度的发挥和起跳的效果[2]。所以建立良好的助跑节奏,是提高起跳准确性的关键。因此,在训练中,应首先根据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的特点,确定助跑的启动方式和加速感觉,注重开始几步助跑节奏的训练,建立起牢固的动力定型,为全程助跑节奏的稳定奠定基础。
3.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场地、气候、风向等。就场地而言,塑胶跑道与碳渣跑道、松软跑道与坚硬跑道就有着明显的差异;就风向来讲,顺风与逆风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不同的场地应适当调整不同的助跑距离,以便提高踏跳的准确性。
环境因素对跳远踏跳准确性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跑道情况、天气状况和风向风速的不同都会引起助跑动作、速度、节奏发生变化。所以应在不同场地、不同气候等多种条件下进行训练,多参加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测验和比赛,逐步加强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随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跳 远比赛助跑的距离和节奏。另外,在比赛前要尽可能让运动员熟悉和适应比赛的场地,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助跑的准确性。[1]
3.3身体因素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身体状况是有所差别的。当身体状况处于良好阶段时,其踏跳的准确性就高,反之就低,如疲劳期和超量恢复期就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应特别重视调整身体状况,以便在比赛或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所以身体素质好的就有了一定的优势。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功能能力,它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我们知道,良好的运动技术的发挥,需要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做保证。有些运动员虽然掌握了正确的技术,但身体全面素质发展水平落后于技术水平或不适应专项技术的要求,那么专项技术掌握得再好,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专项水平,并且技术不稳定。[9]
避免踏板准确性的下降,力量和速度是每个跳远项目运动员的保证,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力量是相对力量,即爆发力和快速力量。力量素质在体育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速度、耐力、灵敏素质的基础。一般而言,在训练的疲劳期时,踏跳点距起跑点要比平时要近一些;在训练的超量恢复的时期踏跳点距起跑点要比平时要远一些,而在临近比赛时,一定要把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才会更好的把握踏跳点,提高比赛成绩[3]。体育训练中,要想提高运动成绩,大负荷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运动员通过训练获得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就是“训练-疲劳-恢复-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波浪式前进的循环过程,而这种合理训练和疲劳完全恢复是一种超量代偿,人体运动技能在一段时间会达到疲劳前更新的水平,为此周而复始人体运动技能不断得到提高,这就是通过运动训练提高竞技比赛成绩的目的所在。几乎所有的人体运动都是从对抗阻力中产生,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体各部分必须表现出很大的力量,所以力量是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跳远运动员发展速度应以提高短距离快速能力为主并同跳远项目助跑技术结合起来。在积极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途中跑技术,使运动员在助跑中逐步掌握速度的变化规律,培养速度感和可控制能力的助跑,提高踏跳的准确性。[6]
3.4心理因素
心理障碍是影响踏板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踏跳的准确性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基本保证,是当前跳远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飞速发展,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已无秘密可言,在高水平运动员之问,身休素质和技术的差距越来越接近,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选手们的心理素质。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成绩和运动技能的发挥,运动心理学实验证明,感知觉运动表象、情绪化、意志努力过程无不影响着运动员技能的形成和发展。[6]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跳远运动员除具有敢跳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对自己的助跑有坚定的信心,出现踏板不准的情况大致是由以下几种心理状态引起:想取得好成绩而心情 紧张;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害怕犯规,最后及步拉大步或捣小步;助跑时受环境影响,注意力不够集中。心理因素的好坏还要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水平高低,训练水平高的同学,心理因素就好。但也有极少数同学例外,他们往往平时的训练成绩较好,但一到比赛中,就不堪那种紧张气氛的重压,暴露出其脆弱的心理,导致整个技术变形,那就更谈不上踏跳的准确性了。影响运动员比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是多样的。最常见的有技能水平,身体状况、运动经验、气质与性格等。[7]心里因素也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得情绪的好与坏。好的情绪是积极的兴奋型的情绪,不好的情绪则为抑制的消极情绪。不同的情绪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适宜的兴奋型积极情绪能更好地协调肌肉运动。在训练和比赛中情绪体验过度兴奋,易使运动员的活动混乱,注意失调,并破坏已掌握的助跑节奏、步幅与步频。丧失了冷静沉着地正确运用和分配力量与技术的可能性,因而易出现训练时助跑较准但比赛时就不准确的现象。相反,消极的情绪状态时(由于兴奋与抑制不平衡),运动员在考核与比赛中表现为情绪低落、信心不足,心理过程进行得缓慢,出现这种情绪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员过度疲劳或对眼前的不利条件作了不正确的估计而引起的。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就会表现出助跑动作迟钝、思维不敏捷等现象,破坏了原有的正常步频、步幅、节奏,于是出现了助跑不准、上板犯规等现象。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在头脑中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回忆、重视、联想及想象等。如失败的经验、胜利的艰辛、后果的设想、同伴或教师的期待等都会对人的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安慰,都是达到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手段。[8]大脑神经中的交感神经机能亢进,情绪激动,导致技术水平发挥失常。这种现象多在年轻选手缺乏比赛经验、水平比较接近、求胜心情较强或外界异常等条件下出现。预防和纠正的最基本方法是教育运动员以参加比赛的心态对待每次练习,这是最经常、最有效、最方便的心里素质训练手段。此外,还要通过放松训练、念动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模拟训练等训练心理素质的方法,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以适应比赛场上紧张、激烈的竞争气氛,保障技术的正常发挥。 造成跳动助跑踏板不准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运动感知觉、注意力、情绪变化、意志努力等。心理因素是造成跳远助跑踏板不准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和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利用各种心理训练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培养和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意志顽强性和自觉性的培养,使运动员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准确踏上板,创造出最佳成绩。
3.5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指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活动状态,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技能水平,内部环境的平衡及骨骼肌的紧张度等。例如:疲劳、伤病等,都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对于这方面的刺激主要采取心理调节,如精神放松训练等,可防止或减轻由于生理活动失调对于精神的干扰和影响。[5]
激活水平是影响考核和比赛前心理状态的关键。激活又称唤醒,指的是对全身有关器官系统的动员。例如比赛条件、环境气氛、赛事层次以及教练员的队员的言行都会影响参赛者的激活水平。因此,这也增加了赛事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对比赛双方的心理激活与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克林坦思认为:中等激活水平偏上一点对所有的活动任务都是适宜的。在上述几种因素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无论是来自身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如何强烈,只要能正确地对待,对这些传入中枢的信息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管理,就能有效地克服各种干扰。
运动技能是复杂的、连锁的,运动员在助跑获得的感知信号,对助跑准确性影响很大,所以由肌肉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感知的协调活动,我们才能在跳远助跑中固定节奏、步幅、步频,才能准确踏上板,在训练和比赛中免于受外界的干扰,也不会分散注意力,不能全神贯注的进行训练和比赛,这正是踏板不准的重要因素。大脑高级活动规律告诉我们,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注意,所以我们为了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心理训练、可以用自我放松训练法、自我抑制训练法、表象重视法等基本方法,还应结合跳远助跑技术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专门性训练。通过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感受灵敏度、知觉的广度和深度、反应的速度与准确度、运动表象的完整性等,这些都对跳远助跑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2]
3.6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在助跑中,运动员可以通过意志的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紧张,把注意力集 中到训练与比赛中,通过意志行动完成助跑。一些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踏板较准确,但到了比赛,注意力易被外界干扰而分散,情绪也易波动。常出现踏板不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意志不坚强的原因,因此要根据跳远的特点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使运动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准确踏上跳板。
4.结论与建议
造成跳远踏跳不准的因素主要就是有助跑技术中的助跑距离、助跑节奏、起动方式、身体因素、心里因素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在教学点和训练的过程中应多注重一些方法,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与练习。培养学生和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意志顽强性和自觉性的培养,使运动员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准确踏上板,创造出最佳成绩。
让运动员熟悉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习惯性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调节,尽可能使比赛 中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利用天气变化、场地变化等方法使运动员在不同环境状况中进行适应性训练,同时保证踏跳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佟饱华.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
[2] 刘建国等.田径,006.
[3] 戴刚民.跳远过程中踏跳准确性研究与分析,2010.5.
[4] 张琦.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11(21):6.
[5] 郭元奇.关于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研究,2000.
[6] 唐远金.四川体育科学,2002.6(2.)
[7] 王方春.对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2004.
[8] 王洪.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心理与技术分析,2003.
[9] 姜孟春.跳远起跳准确性探讨,1994.
[10] 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田径竞赛规则,2006.
关键词:跳远;踏跳;准确性;影响因素;助跑节奏;起动方式
前言:
准确踏跳是跳远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跳远,训练中的一个难点 跳远成绩的丈量已经精确到一厘米。一厘米决定运动员名次的实例数不胜数,踏板不准就会吃亏或犯规。另外《2002田径竞赛规则》,已将运动员每次试跳的时限减少到一分钟 就是要运动员每次试跳一次助跑就要成功。不少运动员,甚至世界级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因踏板不准而影响成绩直至造成失败的事例层出不穷。而在对我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时更证明这一点。因此,提高跳远踏跳的准确性,关系到跳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跳远成绩的继续提高。如何提高每次踏跳的准确性,已经成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极为关注的一个课题。[10]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与跳远踏跳准确性有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取得对本次的研究有关的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对跳远踏跳租、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
1.2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获取的资料的分析,进行汇总、分类、综合归纳。
1.3比较法
通过对对国内各种不同观点,不同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对跳远踏跳准确性有帮助的观点。
1.4观察法
通过对珠海市第九中学2013级学生田径队跳远考试情况的走访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比较。
2.跳远踏跳准确性比较分析
随着跳远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踏板的准确性已成为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跳远踏板的准确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级水平的运动员之中。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注意、情绪、意志都还不是很稳定,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比赛中踏跳的准确性。据有关数据测定 ,高水平的跳远运动员比赛的助跑成功率75%左右,而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助跑成功率都不70%。跳远运动员能否准确的踏上跳板,直接影响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成绩,而在跳远踏的教学和训练中,一些教练都只注重了助跑、踏跳、空中技术和落地的训练,从而忽视了踏跳的准确。许多运动员由于不能准确的踏板,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应有的水平发挥。因此,提高跳远踏跳准确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值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去认真的思考。在田径运动员跳远项目赛中,有不少运动员因为踏跳准确性差,导致失去夺冠的良机,更有甚者在及格赛或预赛三次试跳中全部犯规,取消决赛资格,使多年的汗水付之东流。下表是第十六届亚运会上男、女运动员在跳远项目中的综合统计。
表1显示,16届亚运会的高水平运动员11名男子运动员67次试跳中的成功与失败之比为6:5,约每跳2.2次就有一次失败。女运动员64次试跳中的成功失败比为9:4,约每跳2.3次就有一次失败。失败率之高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同时在对我校体育专业组的学生抽样测试结果显示(表2),我国的普通运动员的跳远成功率是如此之低,和高水平的运动员差距之大。这表明,我国不同水平运动员所存在的差距,从而成为影响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夺取好名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加强跳远运动员踏跳准确性是跳远项目取胜的关键之一,也是教练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3.影响跳远踏跳准确性因素
3.1助跑技术
助跑技术是跳远技术各组成部分这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助跑技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影响到踏板成功与否。没有好的助跑技术其他就无从谈起。其实有关助跑的问题,早在1985年民主德国国家队跳远教练来华讲学时就曾说过:“一定要把跳远的助跑练到像家庭主妇做饭时使用厨具一样熟练的程度,才能保证运动员在助跑中充分地发挥速度,并以良好的助跑节奏准确地踏板起跳。”
3.1.1起动方式
助跑的起动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助跑的起动姿势有两种 一种是从静止状态开始,一般采用两腿微屈两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和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半蹲式”的特点是加速有力前三步的步幅和速度变化较小,且步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但所不足的是“半蹲式”起动时运动员肌肉比较紧张而且达到最大速度需要的加速距离相对较长,助跑的距离也相对较长因而消耗的能量也相对多一些,容易造成助跑的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影响助跑的节奏性和踏跳的准确性。另一种方式,从行进间开始的起动即“走动式”,“走动式”助跑的特点是加速自然,助跑的节奏感较强且自我感觉放松加速的距离相对,较短容易发挥速度 能量消耗也相对较少一些,但由于是动态,每次踩上标志的位置和速度不易控制,对准确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长期反复练习才,能奏效由于“走动式”容易发挥速度,多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喜欢采用走动式起动的方法。[4]
3.1.2助跑距离的选择
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 应以保证助跑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依据 助跑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助跑速度的发挥与利用 从而影响起跳的效果 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与加速方式是决定助跑距离长短的主要因素。“对训练程度不高的运动员来说,助跑的距离一般在,10-12步为好,等练到一定的水平,距离可以加长但最多14步就可以了。随着训练能力的不断提高,助跑的距离还可逐渐增加,直到在规则允许的45米助跑距离内找到最佳距离为止。
3.1.3建立良好的助跑节奏
掌握正确合理完善的全程助跑技术,对跳远项目踏板的准确性起重要的作用。跳远助跑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获得可控制的最大水平速度,为准确踏板起跳作好准备。这就是要求助跑中做到动作放松、协调、快速、平稳、直线、连贯而有节奏,助跑节奏的稳定性是助跑技术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助跑节奏是助跑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精细地分配完整动作的时间,合理地掌握动作持续性和连贯性的外在表现 。正确的助跑节奏应是加速均匀一致、步伐准确。如果助跑节奏不稳定、助跑加速不稳、步幅长度不一致,以及在训练和比赛中每次助跑节奏不一样,都会影响踏跳的准确性。
在助跑的加速过程中以及上板前的几步,运动员脑子里只要有那么一点犹豫和迟疑的念头,马上就会下意识地在动作的结构中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助跑速度的发挥与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造成步点错乱而踏跳犯规。较为典型的是 :
(1)害怕踏跳;
(2)信心不足对板有畏缩感,怕犯规,表现出步频下降,步子放不开;
(3)在助跑时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板上,低头看板,害怕踏不上板和犯规,在最后几步拉大步或捣小步。为了做到步频长度 均匀和加速前后一致,助跑必须在同一位置用同样的加速度开始。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改变。这就需要保证助跑的步长一致[3]。在训练中,只要保证开始跑步节奏的稳定性,后程6步的助跑就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但如果开始助跑尤其是第一步节奏不稳定,全程助跑的节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遭到破坏。最后6步助跑就可能出现减速,节奏改变等现象,助跑的最后几步是跳远技术中的重要环节,这几步助跑动作,能够影响起跳前的速度,踏板的准确性和起跳动作的合理性。在助跑的最后阶段,为了准备起跳,助跑节奏稍有变化,主要是倒数第二步的步长稍有增加,身体重心升高进入起跳。助跑节奏的变化,可以缩短缓冲阶段的时间,增加起跳效果,但是最后几步不能过分下蹲或故意拉大步,否则会破坏助跑的节奏,影响速度的发挥和起跳的效果[2]。所以建立良好的助跑节奏,是提高起跳准确性的关键。因此,在训练中,应首先根据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的特点,确定助跑的启动方式和加速感觉,注重开始几步助跑节奏的训练,建立起牢固的动力定型,为全程助跑节奏的稳定奠定基础。
3.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场地、气候、风向等。就场地而言,塑胶跑道与碳渣跑道、松软跑道与坚硬跑道就有着明显的差异;就风向来讲,顺风与逆风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不同的场地应适当调整不同的助跑距离,以便提高踏跳的准确性。
环境因素对跳远踏跳准确性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跑道情况、天气状况和风向风速的不同都会引起助跑动作、速度、节奏发生变化。所以应在不同场地、不同气候等多种条件下进行训练,多参加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测验和比赛,逐步加强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随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跳 远比赛助跑的距离和节奏。另外,在比赛前要尽可能让运动员熟悉和适应比赛的场地,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助跑的准确性。[1]
3.3身体因素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身体状况是有所差别的。当身体状况处于良好阶段时,其踏跳的准确性就高,反之就低,如疲劳期和超量恢复期就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应特别重视调整身体状况,以便在比赛或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所以身体素质好的就有了一定的优势。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功能能力,它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我们知道,良好的运动技术的发挥,需要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做保证。有些运动员虽然掌握了正确的技术,但身体全面素质发展水平落后于技术水平或不适应专项技术的要求,那么专项技术掌握得再好,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专项水平,并且技术不稳定。[9]
避免踏板准确性的下降,力量和速度是每个跳远项目运动员的保证,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力量是相对力量,即爆发力和快速力量。力量素质在体育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速度、耐力、灵敏素质的基础。一般而言,在训练的疲劳期时,踏跳点距起跑点要比平时要近一些;在训练的超量恢复的时期踏跳点距起跑点要比平时要远一些,而在临近比赛时,一定要把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才会更好的把握踏跳点,提高比赛成绩[3]。体育训练中,要想提高运动成绩,大负荷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运动员通过训练获得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就是“训练-疲劳-恢复-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波浪式前进的循环过程,而这种合理训练和疲劳完全恢复是一种超量代偿,人体运动技能在一段时间会达到疲劳前更新的水平,为此周而复始人体运动技能不断得到提高,这就是通过运动训练提高竞技比赛成绩的目的所在。几乎所有的人体运动都是从对抗阻力中产生,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体各部分必须表现出很大的力量,所以力量是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跳远运动员发展速度应以提高短距离快速能力为主并同跳远项目助跑技术结合起来。在积极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途中跑技术,使运动员在助跑中逐步掌握速度的变化规律,培养速度感和可控制能力的助跑,提高踏跳的准确性。[6]
3.4心理因素
心理障碍是影响踏板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踏跳的准确性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基本保证,是当前跳远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飞速发展,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已无秘密可言,在高水平运动员之问,身休素质和技术的差距越来越接近,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选手们的心理素质。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成绩和运动技能的发挥,运动心理学实验证明,感知觉运动表象、情绪化、意志努力过程无不影响着运动员技能的形成和发展。[6]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跳远运动员除具有敢跳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对自己的助跑有坚定的信心,出现踏板不准的情况大致是由以下几种心理状态引起:想取得好成绩而心情 紧张;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害怕犯规,最后及步拉大步或捣小步;助跑时受环境影响,注意力不够集中。心理因素的好坏还要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水平高低,训练水平高的同学,心理因素就好。但也有极少数同学例外,他们往往平时的训练成绩较好,但一到比赛中,就不堪那种紧张气氛的重压,暴露出其脆弱的心理,导致整个技术变形,那就更谈不上踏跳的准确性了。影响运动员比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是多样的。最常见的有技能水平,身体状况、运动经验、气质与性格等。[7]心里因素也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得情绪的好与坏。好的情绪是积极的兴奋型的情绪,不好的情绪则为抑制的消极情绪。不同的情绪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适宜的兴奋型积极情绪能更好地协调肌肉运动。在训练和比赛中情绪体验过度兴奋,易使运动员的活动混乱,注意失调,并破坏已掌握的助跑节奏、步幅与步频。丧失了冷静沉着地正确运用和分配力量与技术的可能性,因而易出现训练时助跑较准但比赛时就不准确的现象。相反,消极的情绪状态时(由于兴奋与抑制不平衡),运动员在考核与比赛中表现为情绪低落、信心不足,心理过程进行得缓慢,出现这种情绪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员过度疲劳或对眼前的不利条件作了不正确的估计而引起的。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就会表现出助跑动作迟钝、思维不敏捷等现象,破坏了原有的正常步频、步幅、节奏,于是出现了助跑不准、上板犯规等现象。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在头脑中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回忆、重视、联想及想象等。如失败的经验、胜利的艰辛、后果的设想、同伴或教师的期待等都会对人的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安慰,都是达到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手段。[8]大脑神经中的交感神经机能亢进,情绪激动,导致技术水平发挥失常。这种现象多在年轻选手缺乏比赛经验、水平比较接近、求胜心情较强或外界异常等条件下出现。预防和纠正的最基本方法是教育运动员以参加比赛的心态对待每次练习,这是最经常、最有效、最方便的心里素质训练手段。此外,还要通过放松训练、念动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模拟训练等训练心理素质的方法,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以适应比赛场上紧张、激烈的竞争气氛,保障技术的正常发挥。 造成跳动助跑踏板不准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运动感知觉、注意力、情绪变化、意志努力等。心理因素是造成跳远助跑踏板不准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和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利用各种心理训练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培养和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意志顽强性和自觉性的培养,使运动员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准确踏上板,创造出最佳成绩。
3.5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指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活动状态,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技能水平,内部环境的平衡及骨骼肌的紧张度等。例如:疲劳、伤病等,都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对于这方面的刺激主要采取心理调节,如精神放松训练等,可防止或减轻由于生理活动失调对于精神的干扰和影响。[5]
激活水平是影响考核和比赛前心理状态的关键。激活又称唤醒,指的是对全身有关器官系统的动员。例如比赛条件、环境气氛、赛事层次以及教练员的队员的言行都会影响参赛者的激活水平。因此,这也增加了赛事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对比赛双方的心理激活与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克林坦思认为:中等激活水平偏上一点对所有的活动任务都是适宜的。在上述几种因素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无论是来自身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如何强烈,只要能正确地对待,对这些传入中枢的信息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管理,就能有效地克服各种干扰。
运动技能是复杂的、连锁的,运动员在助跑获得的感知信号,对助跑准确性影响很大,所以由肌肉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感知的协调活动,我们才能在跳远助跑中固定节奏、步幅、步频,才能准确踏上板,在训练和比赛中免于受外界的干扰,也不会分散注意力,不能全神贯注的进行训练和比赛,这正是踏板不准的重要因素。大脑高级活动规律告诉我们,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注意,所以我们为了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心理训练、可以用自我放松训练法、自我抑制训练法、表象重视法等基本方法,还应结合跳远助跑技术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专门性训练。通过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感受灵敏度、知觉的广度和深度、反应的速度与准确度、运动表象的完整性等,这些都对跳远助跑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2]
3.6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在助跑中,运动员可以通过意志的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紧张,把注意力集 中到训练与比赛中,通过意志行动完成助跑。一些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踏板较准确,但到了比赛,注意力易被外界干扰而分散,情绪也易波动。常出现踏板不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意志不坚强的原因,因此要根据跳远的特点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使运动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准确踏上跳板。
4.结论与建议
造成跳远踏跳不准的因素主要就是有助跑技术中的助跑距离、助跑节奏、起动方式、身体因素、心里因素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在教学点和训练的过程中应多注重一些方法,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与练习。培养学生和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意志顽强性和自觉性的培养,使运动员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准确踏上板,创造出最佳成绩。
让运动员熟悉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习惯性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调节,尽可能使比赛 中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利用天气变化、场地变化等方法使运动员在不同环境状况中进行适应性训练,同时保证踏跳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佟饱华.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
[2] 刘建国等.田径,006.
[3] 戴刚民.跳远过程中踏跳准确性研究与分析,2010.5.
[4] 张琦.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11(21):6.
[5] 郭元奇.关于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研究,2000.
[6] 唐远金.四川体育科学,2002.6(2.)
[7] 王方春.对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2004.
[8] 王洪.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心理与技术分析,2003.
[9] 姜孟春.跳远起跳准确性探讨,1994.
[10] 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田径竞赛规则,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