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备课的体会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wei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应该是立足于精彩的备课。初中历史教师有很多是非专业教师,教学中很容易平铺直叙、主次不分,一堂课上完,只留下一些故事,根本没有历史的观念和印象。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在此,我从自身的体会,根据初中现实教学状况,谈一谈如何处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备课;体会
  我以为在组织和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兼顾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一般了解,做到详略得当
  从目前客观条件来看,初中历史教师有很多是非专业教师,教学中很容易平铺直叙、主次不分,一堂课上完,只留下一些故事,根本没有历史的观念和印象。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备课中考虑教材内容时,应该首先研究确定一堂课的重点,这是贯彻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那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呢?我以为重点的确定应围绕新课标的课程标准作为根本依据。为使研究问题时更有把握起见,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为考虑重点的着眼点。
  第一,历史专业发展角度讲,重点即是组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主要环节。对一堂课来说,一节教材往往叙述几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时这几个历史事件和现象相互密切联系,构成一条发展线索,其中必有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是这条线索中的中心环节,这个成为中心环节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就是课的重点。例如,《“秦王扫六合”》一课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才可能采取的,而这些措施的实行,又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应是该节的重点。、
  第二,从教学活动的要求来看,重点是指教学中的关键。有的内容,它不一定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主要环节,但它却是讲授过程中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立足点,或是学生掌握知识时困难所在,着重讲好这一部分教材,其他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豁然贯通。具有这种意义的教材也应当确定为重点。北师大版八上《辛亥革命》中,关于中国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三民主义),这对于学生了解同盟会的性质及目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部分是教材的关键所在,应该作为重点看待。此外,“大凡关于历史上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以及中国历史上民族间的战争和疆域的变迁等较复杂的史实往往是中学生知识上的难点所在”,一般我们也可以把它考虑为重点。
  第三,从思想教育方面看,重点也可以是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特别重要意义的那部分教材。如《开放与交流》一课中,唐时期的开放和对外的频繁交往,进一步促进唐的繁荣,在授课中就应该开放与交流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兼容并蓄的胸怀。
  以上三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在确定重点时应该根据具体教材作具体分析。
  确定了重点以后,如何保证重点得以突出。我认为要做到下面几点:
  (1)围绕主线索,组织教材内容,必要时可更动教材顺序。
  (2)为更清楚讲清重点,可以围绕重点作必要的补充。
  (3)对重点问题的阐述要集中和透彻,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材料分析、讨论交流等。
  历史知识具有系统性、联系性和全面性。一般了解的内容也是对重点内容的补充,因此组织教材时注意重点与一般了解相互贯穿起来,使整个的教材形成有机的联系,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一般,做到详略得当。
  二、正确处理教材中的合理补充内容和合理精简
  根据各地区的客观条件、当地的人文沉淀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认为,教材可以作一定的合理补充内容和合理精简。
  怎样才是正确的合理补充内容和合理精简呢?
  新课改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我以为应该合理补充:
  (1)在处理重点时,可以补充典型的事例和材料,有利于学生充分透彻地理解。如讲述经济全球化时,为使学生充分理解,我们可以引用很多跨国公司的材料。
  (2)解释教科书上过分抽象的概念时,我们有必要补充生动具体、浅显易懂的材料来使它具体化。如近代化概念时,必须补充相关的解析。
  (3)为更好的服务于新课改,加强与现实的联系,我们有必要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史料、影像资料、文字资料等。
  关于合理精简方面,一般我们不提倡精简。每一课内容专家都进行过论证,内容之间相互联系,除非出现下面一些情况可以进行合理精简:
  (1)与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关联性不大的材料或内容,为优化课堂教学而精简。
  (2)与其他学科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这里,应该强调是合理的进行补充和精简,目的是围绕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当然,初中历史的备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内容,但新课标下,一切是为了课堂,一切是为了学生,课堂教学本不需拘泥,它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实验比较韭菜、洋葱、胡萝卜等八种常见蔬菜催化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结果表明胡萝卜催化H2O2分解时反应速度最适中,气体放出最均匀。同时综合考虑了H2O2浓度、用量以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得出胡萝卜催化H2O2分解的最佳条件为胡萝卜5 g,10%的H2O210 ml,反应温度35℃。  关键词: 生物催化剂;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蔬菜   Different v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的灵魂。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关键词:数学思想;教学;渗透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的目的
期刊
摘 要:提起陶渊明,人们会自然地想起他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容易想起他的著名散文《桃花源记》。在人们的印象中,陶渊明似乎是一个极为“静穆”的人。但如果细读其作品,就会发现陶渊明的诗文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悲郁之情。这种情感与他身上的种种矛盾密不可分。  关键词:陶渊明;悲郁;原因  近年来,陶渊明的悲郁之情已经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对这一特点的研究和探索,能让我们对陶渊明有更深切的认识。
期刊
教学语言是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依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语文教师不但要借助语言来对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操,还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技巧的楷模。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语言修养。  1.了解学生对教师语言的需求心理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劳动的最主要的特殊工具。无论是简单的直观教具
期刊
摘 要: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就会都变成泡影。”一个好的导入过程能酝酿学习情绪
期刊
摘 要:传统观念认为,中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只要达到识字词、流畅读完全文、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要求即可。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学生语文阅读提出了新标准,要求对中学生语文阅读不但要掌握字词、整体感知全文、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并且还能够对语言进行运用,同时还要求在阅读中兴趣得到培养、性情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创新。因此,我们老师,应当转变观念,因势利导,采用多样化式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阅读;培
期刊
摘 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目前的一个特殊群体,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承载着家长的期望,社会的重托。然而,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父母的有效监督,良好的家庭教育完全缺失,与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之间形成自然代沟,对他们的发展必然产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他们的成长中也必然产生种种不健康的因素。这些小学时期的留守儿童,正值各种心理认识发育时期,他们需要的是呵护、关爱。然而,父母亲情远离他们,良好的家
期刊
摘 要:利用语文教材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德育渗透;课堂教学;习作练习  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认为德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构建和谐德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确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书,
期刊
摘 要: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做到每节课都要有重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在讨论交流中学习。  关键词:多元化;重点;课堂氛围;讨论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
期刊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要“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俗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然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导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导说,依说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