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作者结合省内几所医学院校的调查和自己工作实际,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学时压缩、教学标本得不到保障、实验人员队伍老化等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 现状 体会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基础性学科,虽然在医学教育中不属主干学科,但对临床、预防和检验专业来说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应用课程[1]。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自己的体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时压缩,实验课不受重视
笔者调查了省内几所医学院校的平均学时,2009年以前实验课教学8周,由于大纲调整等原因,整体课程压缩,寄生虫学实验课也受到影响,2010年6周,2011年5周(包括考试)。教学课时大概减少一半,实验教学压力很大,实验课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里增加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验课难度客观上大大增加了,一些重要内容不得不一减再减,实验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学校甚至把人体寄生虫学由考试课转为考查课,由此很多学生也对寄生虫实验课不再重视,一些实验课老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实验考试走形式,走过场,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经费不足,实验设备、教学标本得不到保障
经费不足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由于教学体制的问题,经费不足在大多数教学部门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十多年的高校扩招,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笔者调查了几所医学院校学生数,2000年以前一届学生600~700人,3~5个实验室,每年的实验教学经费一万元左右,现在经过历年扩招,一届学生2500~3000人,8个实验室,每年实验教学经费2万元左右,实验教学经费并没有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加,经费不足的情况十分突出。
实验设备的更新升级非常缓慢,许多学校的实验室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甚至二十年前的仪器,并且都是离心机、温箱、烤箱等基础设备,已经跟不上当今寄生虫学的发展速度。并且重点实验室和一般的教学实验室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基础实验都无法进行,科研无法展开。实验设备由于经费不足,维护不到位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设备都是带“病”工作,实验数据精确度不够。
教学标本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缺口很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生源素质下降,直接导致标本破损大量增加,笔者根据调查及工作体会,扩招后平均一学期实验课下来2~3个学生损坏一张玻片标本,扩招以前是平均15~20个学生损坏一张标本,一学期差五倍以上。尤其是现在实验课教师不太注重教学生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再加上显微镜更新维护不到位,一些学生责任心不强,更加剧了这一现象。(2)激励体质不完善,一般来说,医学院寄生虫标本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专门的标本制作公司购买,但经费不足始终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寄生虫标本的价格连年上涨和相对稀缺性,每年用于购买标本的资金有限,平均一万元左右,有时还达不到。而现在一张玻片标本的平均价格在15~25元左右,有的在100元以上,每年所购标本的数量在300~500张,只是损坏标本数量的一个零头,缺口非常大,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二是实验老师通过平时搜集材料制作标本,但是实验室教师自己制作标本又存在许多困难,不仅标本采集经费不足,而且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实验教师没有积极性。应该制定比较完善的鼓励政策,比如标本的制作数量和质量同每年的课时数挂钩,在代课费上有所体现。把实验老师制作的标本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按市场价的1/2至1/3由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采购用作教学。以实验室为基础支持实验教师同标本厂合作创收,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这样不但能大量节约实验经费,还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加实验老师的收入。
三、实验人员队伍老化,青黄不接
现在的实验室教师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大多数实验教师学历偏低,工作能力不强,许多实验教师长期从事单科实验,缺乏各学科间的相互交流,知识面相对狭窄[2]。学校对人才培训和梯队建设重视不足,老教师虽然责任心强,但受学识和实验条件等的限制,在科研上明显力不从心,实验教学也是勉强维持。青年教师大多是高校扩招入校的,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还不能承担重要的教学科研任务,35-45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非常少,形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实验教学,特别是寄生虫教学,许多实际的工作都非常基础,并且需要不怕脏不怕累。如需要长时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挑虫,挑选质量差的玻片等。在粪便中淘虫卵,到寄生虫高发区进行寄生虫病调查、采集标本等。因此,加强对实验队伍的培训应该是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3]。
总之,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医学院校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从教学中不断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庆丰.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1001-1002.
[2]李德水,丁小明.高职高专学校形态学科实验整合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5):704-705.
[3]张文桂,李晓宇,郭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2,5.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 现状 体会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基础性学科,虽然在医学教育中不属主干学科,但对临床、预防和检验专业来说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应用课程[1]。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自己的体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时压缩,实验课不受重视
笔者调查了省内几所医学院校的平均学时,2009年以前实验课教学8周,由于大纲调整等原因,整体课程压缩,寄生虫学实验课也受到影响,2010年6周,2011年5周(包括考试)。教学课时大概减少一半,实验教学压力很大,实验课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里增加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验课难度客观上大大增加了,一些重要内容不得不一减再减,实验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学校甚至把人体寄生虫学由考试课转为考查课,由此很多学生也对寄生虫实验课不再重视,一些实验课老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实验考试走形式,走过场,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经费不足,实验设备、教学标本得不到保障
经费不足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由于教学体制的问题,经费不足在大多数教学部门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十多年的高校扩招,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笔者调查了几所医学院校学生数,2000年以前一届学生600~700人,3~5个实验室,每年的实验教学经费一万元左右,现在经过历年扩招,一届学生2500~3000人,8个实验室,每年实验教学经费2万元左右,实验教学经费并没有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加,经费不足的情况十分突出。
实验设备的更新升级非常缓慢,许多学校的实验室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甚至二十年前的仪器,并且都是离心机、温箱、烤箱等基础设备,已经跟不上当今寄生虫学的发展速度。并且重点实验室和一般的教学实验室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基础实验都无法进行,科研无法展开。实验设备由于经费不足,维护不到位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设备都是带“病”工作,实验数据精确度不够。
教学标本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缺口很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生源素质下降,直接导致标本破损大量增加,笔者根据调查及工作体会,扩招后平均一学期实验课下来2~3个学生损坏一张玻片标本,扩招以前是平均15~20个学生损坏一张标本,一学期差五倍以上。尤其是现在实验课教师不太注重教学生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再加上显微镜更新维护不到位,一些学生责任心不强,更加剧了这一现象。(2)激励体质不完善,一般来说,医学院寄生虫标本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专门的标本制作公司购买,但经费不足始终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寄生虫标本的价格连年上涨和相对稀缺性,每年用于购买标本的资金有限,平均一万元左右,有时还达不到。而现在一张玻片标本的平均价格在15~25元左右,有的在100元以上,每年所购标本的数量在300~500张,只是损坏标本数量的一个零头,缺口非常大,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二是实验老师通过平时搜集材料制作标本,但是实验室教师自己制作标本又存在许多困难,不仅标本采集经费不足,而且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实验教师没有积极性。应该制定比较完善的鼓励政策,比如标本的制作数量和质量同每年的课时数挂钩,在代课费上有所体现。把实验老师制作的标本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按市场价的1/2至1/3由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采购用作教学。以实验室为基础支持实验教师同标本厂合作创收,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这样不但能大量节约实验经费,还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加实验老师的收入。
三、实验人员队伍老化,青黄不接
现在的实验室教师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大多数实验教师学历偏低,工作能力不强,许多实验教师长期从事单科实验,缺乏各学科间的相互交流,知识面相对狭窄[2]。学校对人才培训和梯队建设重视不足,老教师虽然责任心强,但受学识和实验条件等的限制,在科研上明显力不从心,实验教学也是勉强维持。青年教师大多是高校扩招入校的,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还不能承担重要的教学科研任务,35-45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非常少,形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实验教学,特别是寄生虫教学,许多实际的工作都非常基础,并且需要不怕脏不怕累。如需要长时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挑虫,挑选质量差的玻片等。在粪便中淘虫卵,到寄生虫高发区进行寄生虫病调查、采集标本等。因此,加强对实验队伍的培训应该是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3]。
总之,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医学院校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从教学中不断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庆丰.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1001-1002.
[2]李德水,丁小明.高职高专学校形态学科实验整合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5):704-705.
[3]张文桂,李晓宇,郭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