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培养,党政先行。没有一支党性纯洁、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党员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青年教师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着力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素质,已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三所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调研,深入思考新形势下强化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管理路径,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党建生态。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调研
长期以来,各大高校一直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党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引导其长期坚持做一名爱党敬业、潜心育人的好老师、好青年,对于高校持续发展,优质人才培养意义非凡。
近期,笔者通过对辽宁科技学院、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三所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开展了广泛调研取证,并对存在问题作出分析,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作了一些思考。
一、十八大以来青年教师党员队伍情况及教育现状
近年来,三所高校均不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活动,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党员定期集体学习、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提升了青年教师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强化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风廉政教育得到有效开展,先进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各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但通过调研,仍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个别党员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党务工作者反思。
二、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管理体制尚待健全,监督评价不力
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虽然制度明确,但相比长效规范的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同时监督评价、考核检查等机制亦不健全,责任到人,违规必究等机制仍待深入细化。调研中发现,教研室与党支部之间缺少紧密合作、造成工作持续推进速度有拖延或推诿现象,配套制度还不够成熟。给党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媒体信息持续冲击,信念摇摆不定
近年来,新媒体的普及,多元的文化观念在高校集中体现。新媒体以其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受到广泛的欢迎与认可。但调研中发现,新媒体平台也正成为不实信息和谣言滋生的温室,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因缺少主观能动性的分析与判断,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进而对党和事业的发展以及理想信念产生扭曲。
(三)教育方式缺乏创新,参与热情不高
调查中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及时地探索创新教育形式,没有精准把握青年教师党员思想动态,宣传的吸引力不强,内容存在居高临下、生搬硬套的空洞说教,没有在思想上达到认知的共同点、情感交汇的切入点,缺少吸引力与感染力,无法产生共鸣。
(四)制度执行不严不实,党性意识不强
有的青年教师党员,只注重个人素质发展,专业教学提升,认为职称评定,做好教学工作才是关键,认为理论学习存在假、大、空思想,在需提出意见时随大流,在严格执行组织纪律时钻空子、打擦边球,由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忽略了对制度的从严从实要求,对党的服务宗旨产生疑虑,导致党性意识原地踏步甚至是下降的趋势[1]。
三、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的四点思考
(一)“制度党建”,落实工作责任制
应通过加强统筹,健全责任体系,严明责任内容,严格责任考核,严肃追责问责,及时汇报党员自身的思想和个人事项,加强对党员的规范化管理;开展日常督查和不定期抽查,以全方位、强有力的检查手段强化对党员的日常监督。如沈阳药科大学实行不定期的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强化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二)“信息党建”,搭建教育新平台
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搭建教育管理新平台。以“微学习”、网络直播等形式,定期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活动的文件精神、学习资料、先模事迹、活动动态等内容推送到党员干部手机上。如辽宁科技学院通过公众平台,推送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30余篇,工作动态20余篇, “两学一做”等学习活动动态百余篇。
(三)“活动党建”,打造精品促先锋
可通过带领青年教师党员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常态化活动,如个人成长导航营,私人订制培训计划、“结对子”、“争做育人先锋”年度之星活动,从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借助团队的力量引领青年教师党员主动参与,互帮互助,交流分享,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让思想教育接地气,促进其心灵的成长、专业的发展,党性的培养。[2]
(四)“生态党建”,推动命运共同体
即通过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共同的价值引领人、共同的成就感染人,推动“命运共同体”,营造党员使命感、荣誉感、幸福感,将高校、社会、家庭、党员和群众联系在一起,实现信仰、使命、思想、文化、行为的融合,加强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地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打造高校与党建工作的共荣共生、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四、下一步措施
新形势,新思想,新征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任重而道远,未来工作需进一步突出时代性,推动党员教育与时俱进;突出政治性,推动党员教育触及灵魂。突出有效性,推动党员教育有的放矢。突出长效性,推动党员教育融入日常。通过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体系,推动青年教师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高校各地生根发芽。
參考文献:
[1]赖泽源.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5):242-243.
[2]吴起明.构建高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548-1549.
作者简介:张明东(1985—),男,辽宁本溪人,工学硕士,助教。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青年研究课题(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实证研究)编号(2016GXDJ-D005),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 (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机制研究)编号(2016GXDJ-B026)。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调研
长期以来,各大高校一直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党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引导其长期坚持做一名爱党敬业、潜心育人的好老师、好青年,对于高校持续发展,优质人才培养意义非凡。
近期,笔者通过对辽宁科技学院、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三所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开展了广泛调研取证,并对存在问题作出分析,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作了一些思考。
一、十八大以来青年教师党员队伍情况及教育现状
近年来,三所高校均不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活动,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党员定期集体学习、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提升了青年教师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强化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风廉政教育得到有效开展,先进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各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但通过调研,仍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个别党员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党务工作者反思。
二、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管理体制尚待健全,监督评价不力
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虽然制度明确,但相比长效规范的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同时监督评价、考核检查等机制亦不健全,责任到人,违规必究等机制仍待深入细化。调研中发现,教研室与党支部之间缺少紧密合作、造成工作持续推进速度有拖延或推诿现象,配套制度还不够成熟。给党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媒体信息持续冲击,信念摇摆不定
近年来,新媒体的普及,多元的文化观念在高校集中体现。新媒体以其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受到广泛的欢迎与认可。但调研中发现,新媒体平台也正成为不实信息和谣言滋生的温室,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因缺少主观能动性的分析与判断,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进而对党和事业的发展以及理想信念产生扭曲。
(三)教育方式缺乏创新,参与热情不高
调查中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及时地探索创新教育形式,没有精准把握青年教师党员思想动态,宣传的吸引力不强,内容存在居高临下、生搬硬套的空洞说教,没有在思想上达到认知的共同点、情感交汇的切入点,缺少吸引力与感染力,无法产生共鸣。
(四)制度执行不严不实,党性意识不强
有的青年教师党员,只注重个人素质发展,专业教学提升,认为职称评定,做好教学工作才是关键,认为理论学习存在假、大、空思想,在需提出意见时随大流,在严格执行组织纪律时钻空子、打擦边球,由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忽略了对制度的从严从实要求,对党的服务宗旨产生疑虑,导致党性意识原地踏步甚至是下降的趋势[1]。
三、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的四点思考
(一)“制度党建”,落实工作责任制
应通过加强统筹,健全责任体系,严明责任内容,严格责任考核,严肃追责问责,及时汇报党员自身的思想和个人事项,加强对党员的规范化管理;开展日常督查和不定期抽查,以全方位、强有力的检查手段强化对党员的日常监督。如沈阳药科大学实行不定期的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强化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二)“信息党建”,搭建教育新平台
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搭建教育管理新平台。以“微学习”、网络直播等形式,定期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活动的文件精神、学习资料、先模事迹、活动动态等内容推送到党员干部手机上。如辽宁科技学院通过公众平台,推送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30余篇,工作动态20余篇, “两学一做”等学习活动动态百余篇。
(三)“活动党建”,打造精品促先锋
可通过带领青年教师党员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常态化活动,如个人成长导航营,私人订制培训计划、“结对子”、“争做育人先锋”年度之星活动,从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借助团队的力量引领青年教师党员主动参与,互帮互助,交流分享,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让思想教育接地气,促进其心灵的成长、专业的发展,党性的培养。[2]
(四)“生态党建”,推动命运共同体
即通过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共同的价值引领人、共同的成就感染人,推动“命运共同体”,营造党员使命感、荣誉感、幸福感,将高校、社会、家庭、党员和群众联系在一起,实现信仰、使命、思想、文化、行为的融合,加强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地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打造高校与党建工作的共荣共生、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四、下一步措施
新形势,新思想,新征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任重而道远,未来工作需进一步突出时代性,推动党员教育与时俱进;突出政治性,推动党员教育触及灵魂。突出有效性,推动党员教育有的放矢。突出长效性,推动党员教育融入日常。通过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体系,推动青年教师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高校各地生根发芽。
參考文献:
[1]赖泽源.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5):242-243.
[2]吴起明.构建高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548-1549.
作者简介:张明东(1985—),男,辽宁本溪人,工学硕士,助教。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青年研究课题(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实证研究)编号(2016GXDJ-D005),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 (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机制研究)编号(2016GXDJ-B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