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马里没有去过那不勒斯,但对她而言,这座位于意大利南部、毗邻地中海的陌生城市,有着故乡般的意义。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所创作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以下简称《四部曲》)是建构这种情愫的桥梁。2011年至2014年,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了4本小说,统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故事发生在两个成长于二战后破败的那不勒斯郊区的女主人公埃萊娜和莉拉之间,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和战争贯穿了她们的童年、少年、青年和老年4个阶 段。
“现在回忆起书中人物的结局,我还是会涌现出巨大的悲痛感。”索马里是“99读书人”出版社的出版编辑,2016年年初,她开始负责这套书在中国地区的出版业务。此前,《四部曲》在全球其他地区已经相继掀起了“费兰特热”,作者本人更是在2016年被《时代》周刊列入“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
在中国,前3本同样成为“爆款”。打开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第2册《新名字的故事》以9.0的高分获得“高分图书榜”第一名,第1册《我的天才女友》以8.4分获得“最受关注图书”第3名,第3册《离开的,留下的》以8.9分获得外国文学(小说类)第2名。而最先出版的两本单本销售均已超过10万册。
今年6月1日,全套最后一册上市,宣告索马里的编辑工作全部完结,“之前没有想过会在中国取得现在的热度。很多人都将我视为这套书的代言人,其实我只是对它有出版的责任。因为这不是一本在咖啡馆里打发时间的小说,而是真的很有力量。我希望通过在中国的运作,让它成为真正的经典。”索马里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复盘两年漫长的编辑过程,索马里说,“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一刻都没有轻松过。”在图书出版行业,几乎没有一夜成名的故事。在接到出版任务后,索马里把自己看作一名产品经理,从对书籍文本质量的把控,到与设计师共同敲定封面,再到最后营销推广的落地,环环相扣—她始终都是全局的把关人和决策者。
在成为出版编辑之前,索马里在时尚杂志《GQ》做了4年编辑,潘爱娟是她的本名,但很少有人提及,更多人认识她,是从她的笔名“索马里”开始。
在《GQ》工作期间,索马里的工作量是每两个月出一篇特写,其余的时间她会拿出一部分投入在英文阅读中。当时99读书人的副总编彭伦让她尝试翻译小说《一个自杀者的传说》,尽管题材极度阴郁,但“开心又专注”的状态让她开始考虑转型。“接近30岁了,对自己想要什么会更清醒。”她最终选择了整日与书籍打交道的图书出版行业。
在出版社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校对和翻译英文原版书籍,两年时间的训练让她的英文阅读能力大大提升,“之前只是看一些英文相关内容,但变成工作后,每天沉浸在原著、译文和后续制作中,接受了更加全面的锻炼。”她说。
4年时间里,她编辑过20多本小说,除了翁达杰和普里莫·莱维这类经典作家的作品,多数是题材偏小众、口味偏严肃的的纯文学类作品,传播阻力可想而知。《四部曲》则给了她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她笃定这套书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和思想共鸣,这套书之前在其他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落地中国,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状况,要想把它成功推入公众视野,索马里需要做一系列缜密的策划和营销。
根据《四部曲》的内容和背景,索马里先锁定了这套书在中国市场推广可能遇到的3个挑战:首先,这是一部女性题材小说,并不是一个主流方向;其次,作者本身的高曝光度通常容易获得关注,然而费兰特是一位身份为谜的匿名作家;还有一个始终贯穿在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推广单册书时,也能带动整套书籍的推广。
“所有的担心都是有必要的,我要把一切可能出现的误区都规避掉,”索马里选择以4到6个月一本书的节奏来推广,让这套书在市场上慢慢发酵,“对读者的耐心也是很大的考 验。”
在她的认知中,中国读者更能接受女性之间“争吵、友好和相互帮助”的单纯关系,而《四部曲》讲述的是从童年时期开始,两位女孩之间贯穿一生的嫉妒、羡慕、共生和仇恨等情绪的集合体,所以当读者从第一本开始读时,很可能会主观形成“这是一本童年小说”的刻板印象。
索马里的应对方法是,“从编辑的角度,我要将书籍的定调和评论,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包括宣传语以及后期市场上流行的书评,都要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来走,以此避免后期出现大量读者或自媒体用玛丽苏等说辞来阐释这个小说的可能。”
读者在接触文本前,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封面。在索马里看来,“封面的重要性几乎决定了这本书的生死,是作品风格的准确体现。”拿到译稿后,她花了一段时间寻找封面设计师,她对这套书的设计期望是不受任何流行设计元素的影响,是独特、无畏而大胆的。
经朋友引荐,她选择了一位在国内顶级画廊工作的设计师,这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因为在此之前,这位设计师从未做过书籍封面的设计。索马里提供了一些她想要在封面中映射出的关键词,比如“成长的破碎”“界限消失”……她很清楚,第一本书虽然展现的是童年阶段,但无法简单地用儿童的形象来做封面,“这等于是在拒绝市场。”每隔两个月,索马里都会与设计师打电话沟通进展,“设计师也需要一个打破自己的时间。”
冒险常常会带来惊喜。历经一年,当看到设计师最终定下的一版设计时,索马里觉得“就是它了!”封面选用偏沉稳的粉色来预示童年的主题,主体展现了一张欧美女性的正脸,她微微垂头抿紧嘴巴闭着眼,点睛之处在于边角使用菱形对面部做了切割,也刚好契合了书中情节的调性。
2016年11月,第1册的发行进入最后一个月的预热。索马里开始汇总所有的信息输出渠道,为书籍发售做铺垫。
社交媒体是首先能想到且繞不开的方式。她开通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官方微博,有意识地制造读者的预期—这会分摊后续宣传的难度。在微博上,她有节奏地更新一些书评和作者信息,也不忘将费兰特那些堪称犀利的句子传达给读者—她相信,读者能从这些话里大概知道这个匿名作家是什么样的人。
受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Suhrkamp Notizbuch)旗下的笔记本的启发,她决定也为《四部曲》系列制作一批9.5厘米×15.5厘米大小的笔记本,封面是每一本小说的意大利语书名,封底除了放上《四部曲》的中文标题,她还放上了费兰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即使我们无数次被诱惑卸下我们的防卫—出于爱,出于疲惫,出于同情或好意—我们女性都不应该这么做。我们会一寸寸地失去我们已经争取到的东 西。”
随书附赠手册的做法可以让读者对作者以及整个系列有更深的了解。在推第一本书时,索马里还没有后面几本的封面设计,她唯一能确定的只有书名。为了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她翻遍了经纪人提供的400多页国外媒体的评论合集,并翻译了《纽约书评》的长篇书评,放进8页的附赠手册里,“这篇书评难度适中,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费兰特的既往写作史,是一篇综述,但又非常深刻。”后来,系列中每一本新书的出版,她都确保每次翻译一篇书评,让国内读者对费兰特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媒体传播资源,是媒体出身的索马里的强项。利用在媒体行业积攒下来的人脉资源,索马里常常在朋友圈中“强势安利”。她深知如果有男性媒体人能为书籍发声,女性题材的壁垒则不攻自破。于是在第一册上市前,她有意识地将试读版发给一些男性读者,她希望在书上市前,就有读者加入讨论,而男性读者的发言往往能够消除某种偏见,证明这部小说的受众并不仅限于女性。
从媒体名单中,她筛选出二十几家需要重点维护的媒体,将自己整理的所有宣传素材提前发给它们,包括花费一个月时间撰写的编辑手记、翻译的评论等,“在传达信息时,需要仔细地将书的定位和意义传达清楚。准备足够多的素材也是为了将所有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选择哪个平台首发?索马里经过反复考量,最终放弃了亚马逊等三大售书网站,而选择了豆瓣读书。豆瓣入口视频配合图文宣传的方式吸引了她,“我能在这个页面上,通过一个视频将这本书说清楚,给小说一个立体展示的空间,尤其是以编辑的身份,这点也特别重要。”
经过前期一整套递进式的策划,第1册书发售后很快收到了来自市场的正向反馈,上市3个月内就加印了3次。在后续几本书的推广中,索马里又加入了一些线下活动,比如邀请在年轻人中颇有影响力的《单读》主编吴琦、自媒体人“乌云装扮者”等受年轻人欢迎的公众人物作为论坛主讲人,进一步解读深度内容并传播。在全套出版落幕时,她争取到了费兰特面向亚洲读者的首次专访,“宣传要有层次感,这时候大家对作者都不陌生了,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具有很大的意义。”
可以说索马里成就了《四部曲》在中国的落地,反过来这套书也为她带来了一些知名度,但索马里从没把这套书当作工作的业绩来考量,“最大的价值可能在于这本书最终找到了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力,也让它没有被淹没。这是我的责任。”本质上,她相信,这套小说和中文出版市场上某些“爆款书”还隔着一段安全的距离,作为编辑她更希望这套书一直保持严肃的低调。
尽管《四部曲》已经获得成功,索马里并不认为这种成功的路径可以复制,入行4年,她一直记得贾森·爱泼斯坦的名言:“对任何一本书的成败作出预测都是不可能的……不要犯任何错误—这是赌博。”
个人档案
姓名:潘爱娟(笔名:索马里)
星座:处女座
学历:华东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 硕士
职业:99读书人 出版编辑 译者
职业关键线
2011年至
2015年《GQ》杂志编辑
2015年至今
99读书人 出版编辑
2016年至2018年
完成《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出版工作
C=CBNweekly S=索马里
C: 作为出版编辑,对个人能力要求最高的是什么部分?
S: 专业。其实现在的出版编辑挺像一位产品经理,目的都是如何让一本书,拥有最合适的外形或气质,每本书都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每个作品都是特别完整的生命,通过作品了解作家,产生的接触和结果都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
C: 你如何评价这个职业?
S: 相比媒体,这份工作不会让我那么容易厌倦。这是一个特别不浪费时间的职业,每天能和作品亲密相处,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而且可以让自己做到全心阅读和思考,也可以写作。
C: 用什么方法保持自己对出版的敏感度和创意?
S: 阅读和运动。我会定期看一些打鸡血的内容,比如最近即将出版的《作家和出版人》,看德国人怎么做出版,会发现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所创作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以下简称《四部曲》)是建构这种情愫的桥梁。2011年至2014年,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了4本小说,统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故事发生在两个成长于二战后破败的那不勒斯郊区的女主人公埃萊娜和莉拉之间,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和战争贯穿了她们的童年、少年、青年和老年4个阶 段。
“现在回忆起书中人物的结局,我还是会涌现出巨大的悲痛感。”索马里是“99读书人”出版社的出版编辑,2016年年初,她开始负责这套书在中国地区的出版业务。此前,《四部曲》在全球其他地区已经相继掀起了“费兰特热”,作者本人更是在2016年被《时代》周刊列入“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
在中国,前3本同样成为“爆款”。打开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第2册《新名字的故事》以9.0的高分获得“高分图书榜”第一名,第1册《我的天才女友》以8.4分获得“最受关注图书”第3名,第3册《离开的,留下的》以8.9分获得外国文学(小说类)第2名。而最先出版的两本单本销售均已超过10万册。
今年6月1日,全套最后一册上市,宣告索马里的编辑工作全部完结,“之前没有想过会在中国取得现在的热度。很多人都将我视为这套书的代言人,其实我只是对它有出版的责任。因为这不是一本在咖啡馆里打发时间的小说,而是真的很有力量。我希望通过在中国的运作,让它成为真正的经典。”索马里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复盘两年漫长的编辑过程,索马里说,“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一刻都没有轻松过。”在图书出版行业,几乎没有一夜成名的故事。在接到出版任务后,索马里把自己看作一名产品经理,从对书籍文本质量的把控,到与设计师共同敲定封面,再到最后营销推广的落地,环环相扣—她始终都是全局的把关人和决策者。
在成为出版编辑之前,索马里在时尚杂志《GQ》做了4年编辑,潘爱娟是她的本名,但很少有人提及,更多人认识她,是从她的笔名“索马里”开始。
在《GQ》工作期间,索马里的工作量是每两个月出一篇特写,其余的时间她会拿出一部分投入在英文阅读中。当时99读书人的副总编彭伦让她尝试翻译小说《一个自杀者的传说》,尽管题材极度阴郁,但“开心又专注”的状态让她开始考虑转型。“接近30岁了,对自己想要什么会更清醒。”她最终选择了整日与书籍打交道的图书出版行业。
在出版社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校对和翻译英文原版书籍,两年时间的训练让她的英文阅读能力大大提升,“之前只是看一些英文相关内容,但变成工作后,每天沉浸在原著、译文和后续制作中,接受了更加全面的锻炼。”她说。
4年时间里,她编辑过20多本小说,除了翁达杰和普里莫·莱维这类经典作家的作品,多数是题材偏小众、口味偏严肃的的纯文学类作品,传播阻力可想而知。《四部曲》则给了她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她笃定这套书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和思想共鸣,这套书之前在其他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落地中国,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状况,要想把它成功推入公众视野,索马里需要做一系列缜密的策划和营销。
根据《四部曲》的内容和背景,索马里先锁定了这套书在中国市场推广可能遇到的3个挑战:首先,这是一部女性题材小说,并不是一个主流方向;其次,作者本身的高曝光度通常容易获得关注,然而费兰特是一位身份为谜的匿名作家;还有一个始终贯穿在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推广单册书时,也能带动整套书籍的推广。
“所有的担心都是有必要的,我要把一切可能出现的误区都规避掉,”索马里选择以4到6个月一本书的节奏来推广,让这套书在市场上慢慢发酵,“对读者的耐心也是很大的考 验。”
在她的认知中,中国读者更能接受女性之间“争吵、友好和相互帮助”的单纯关系,而《四部曲》讲述的是从童年时期开始,两位女孩之间贯穿一生的嫉妒、羡慕、共生和仇恨等情绪的集合体,所以当读者从第一本开始读时,很可能会主观形成“这是一本童年小说”的刻板印象。
索马里的应对方法是,“从编辑的角度,我要将书籍的定调和评论,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包括宣传语以及后期市场上流行的书评,都要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来走,以此避免后期出现大量读者或自媒体用玛丽苏等说辞来阐释这个小说的可能。”
读者在接触文本前,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封面。在索马里看来,“封面的重要性几乎决定了这本书的生死,是作品风格的准确体现。”拿到译稿后,她花了一段时间寻找封面设计师,她对这套书的设计期望是不受任何流行设计元素的影响,是独特、无畏而大胆的。
经朋友引荐,她选择了一位在国内顶级画廊工作的设计师,这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因为在此之前,这位设计师从未做过书籍封面的设计。索马里提供了一些她想要在封面中映射出的关键词,比如“成长的破碎”“界限消失”……她很清楚,第一本书虽然展现的是童年阶段,但无法简单地用儿童的形象来做封面,“这等于是在拒绝市场。”每隔两个月,索马里都会与设计师打电话沟通进展,“设计师也需要一个打破自己的时间。”
冒险常常会带来惊喜。历经一年,当看到设计师最终定下的一版设计时,索马里觉得“就是它了!”封面选用偏沉稳的粉色来预示童年的主题,主体展现了一张欧美女性的正脸,她微微垂头抿紧嘴巴闭着眼,点睛之处在于边角使用菱形对面部做了切割,也刚好契合了书中情节的调性。
2016年11月,第1册的发行进入最后一个月的预热。索马里开始汇总所有的信息输出渠道,为书籍发售做铺垫。
社交媒体是首先能想到且繞不开的方式。她开通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官方微博,有意识地制造读者的预期—这会分摊后续宣传的难度。在微博上,她有节奏地更新一些书评和作者信息,也不忘将费兰特那些堪称犀利的句子传达给读者—她相信,读者能从这些话里大概知道这个匿名作家是什么样的人。
受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Suhrkamp Notizbuch)旗下的笔记本的启发,她决定也为《四部曲》系列制作一批9.5厘米×15.5厘米大小的笔记本,封面是每一本小说的意大利语书名,封底除了放上《四部曲》的中文标题,她还放上了费兰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即使我们无数次被诱惑卸下我们的防卫—出于爱,出于疲惫,出于同情或好意—我们女性都不应该这么做。我们会一寸寸地失去我们已经争取到的东 西。”
随书附赠手册的做法可以让读者对作者以及整个系列有更深的了解。在推第一本书时,索马里还没有后面几本的封面设计,她唯一能确定的只有书名。为了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她翻遍了经纪人提供的400多页国外媒体的评论合集,并翻译了《纽约书评》的长篇书评,放进8页的附赠手册里,“这篇书评难度适中,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费兰特的既往写作史,是一篇综述,但又非常深刻。”后来,系列中每一本新书的出版,她都确保每次翻译一篇书评,让国内读者对费兰特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媒体传播资源,是媒体出身的索马里的强项。利用在媒体行业积攒下来的人脉资源,索马里常常在朋友圈中“强势安利”。她深知如果有男性媒体人能为书籍发声,女性题材的壁垒则不攻自破。于是在第一册上市前,她有意识地将试读版发给一些男性读者,她希望在书上市前,就有读者加入讨论,而男性读者的发言往往能够消除某种偏见,证明这部小说的受众并不仅限于女性。
从媒体名单中,她筛选出二十几家需要重点维护的媒体,将自己整理的所有宣传素材提前发给它们,包括花费一个月时间撰写的编辑手记、翻译的评论等,“在传达信息时,需要仔细地将书的定位和意义传达清楚。准备足够多的素材也是为了将所有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选择哪个平台首发?索马里经过反复考量,最终放弃了亚马逊等三大售书网站,而选择了豆瓣读书。豆瓣入口视频配合图文宣传的方式吸引了她,“我能在这个页面上,通过一个视频将这本书说清楚,给小说一个立体展示的空间,尤其是以编辑的身份,这点也特别重要。”
经过前期一整套递进式的策划,第1册书发售后很快收到了来自市场的正向反馈,上市3个月内就加印了3次。在后续几本书的推广中,索马里又加入了一些线下活动,比如邀请在年轻人中颇有影响力的《单读》主编吴琦、自媒体人“乌云装扮者”等受年轻人欢迎的公众人物作为论坛主讲人,进一步解读深度内容并传播。在全套出版落幕时,她争取到了费兰特面向亚洲读者的首次专访,“宣传要有层次感,这时候大家对作者都不陌生了,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具有很大的意义。”
可以说索马里成就了《四部曲》在中国的落地,反过来这套书也为她带来了一些知名度,但索马里从没把这套书当作工作的业绩来考量,“最大的价值可能在于这本书最终找到了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力,也让它没有被淹没。这是我的责任。”本质上,她相信,这套小说和中文出版市场上某些“爆款书”还隔着一段安全的距离,作为编辑她更希望这套书一直保持严肃的低调。
尽管《四部曲》已经获得成功,索马里并不认为这种成功的路径可以复制,入行4年,她一直记得贾森·爱泼斯坦的名言:“对任何一本书的成败作出预测都是不可能的……不要犯任何错误—这是赌博。”
个人档案
姓名:潘爱娟(笔名:索马里)
星座:处女座
学历:华东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 硕士
职业:99读书人 出版编辑 译者
职业关键线
2011年至
2015年《GQ》杂志编辑
2015年至今
99读书人 出版编辑
2016年至2018年
完成《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出版工作
C=CBNweekly S=索马里
C: 作为出版编辑,对个人能力要求最高的是什么部分?
S: 专业。其实现在的出版编辑挺像一位产品经理,目的都是如何让一本书,拥有最合适的外形或气质,每本书都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每个作品都是特别完整的生命,通过作品了解作家,产生的接触和结果都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
C: 你如何评价这个职业?
S: 相比媒体,这份工作不会让我那么容易厌倦。这是一个特别不浪费时间的职业,每天能和作品亲密相处,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而且可以让自己做到全心阅读和思考,也可以写作。
C: 用什么方法保持自己对出版的敏感度和创意?
S: 阅读和运动。我会定期看一些打鸡血的内容,比如最近即将出版的《作家和出版人》,看德国人怎么做出版,会发现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