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地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上海版)虽已编入实验内容与要求,但还有一定的拓展需求.
【机 构】
:
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 上海 2013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地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上海版)虽已编入实验内容与要求,但还有一定的拓展需求.本文以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为例,提出了拓展性实验的设计方案,同时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拓地理课堂以外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的需求、发挥选修地理实验课学生的辐射作用 、大胆将拓展型实验的评价权还给学生、注重地理实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交融等五个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提升.
其他文献
本文依托江苏省减灾教育课程基地,以“海啸灾害”主题学习为例,通过多情境、多课程、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探究灾害地理教育校本化的实践策略,链接学生经验和新技术,让学生经
本文提出培养以心理地图和思维导图等各类图示有机整合的地理绘本式笔记,并给出“五步两循环”的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表明:地理绘本式笔记受到学生欢迎,并且对成绩中下的学生有辅助作用。今后的培养应注重知识间的关联性,鼓励学生基于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表达知识。
环境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呼吸、出行等.就我国而言,目前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遏制环境污染情况加重.环境监测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扶持下我国的农村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现行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对农村的设计规划已经成为当今重点研究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身即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组成部分之间有或强或弱的关联,可进行两两整合、部分整合或全部整合。厘清它们之间的整合关系是难题,也是重点。人地关系和区域系统分别作为彼此的探究主题和载体,联系极为密切。因而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存在必然的整合关系。本文基于素养整合视角,探寻其中的逻辑要点,通过课例分析,凝练共通和具体路径,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采用“前探·中建·后迁”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水循环中下渗环节的影响因素,通过课前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相关原理的建构、课后让学生设计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本文以地理实践活动为切入点,设计月相观测与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观月亮—绘月相—归成因—做模型—展成果”的顺序展开学习,并依据活动成果进行反思,提出四点改进建议,以此推动相关地理实践活动长远发展。
青少年科学精神培育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培育科学精神可以将科学探究过程转化成一个个问题,层层推进,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内化。指向科学精神培育的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四个阶段:创设情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迁移。“问题探究”阶段是本设计的核心,其关键在于如何通过问题设计将科学精神浸润其中。
分析并提出了众源路网融合的关键技术流程,设计并实现了众源矢量路网融合系统。实验证明,融合后数据完整度和可用性明显提升。系统已在全球测图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地理高考改革与地理课程改革相互促进,这是中学地理研究和实施深度教学的切入点。文章以高考地理热点“交通区位”为例开展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利用高考试题设计“交通区位”深度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和过程,阐释深度教学实践研究的一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