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社会下青秒年价值观的重塑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理论界对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的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从已有的研究成果透析,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发展呈现出前进与后退、创新与守旧、传统与未来的演变态势。其一,青少年随着全球化的彰显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悄然来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分化的发展态势和新的价值取向;其二,在网络虚拟社会新语境下,青少年的價值观念呈现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现象,青少年在不断地自我调适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离传统价值观的现象,并对现有价值体系形成挑战。但已有的研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片面地套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忽视中国国情,使研究的实效性降低:二是理论研究脱离实践,使一些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支撑;三是问题罗列多,对策研究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路径,创新性对策少。可见,网络时代的教育需要重新诠释,网络教育中的人则需要重新定位,该问题视阂还有较大的研究和实践提升空间,本文试图在方面做些尝试和突破。
  一、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的价值观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4年经历了重要变化,朝一个更强调个人取向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个人取向的价值观正在由雄心壮志、奋斗进取逐渐向追求个人自我的舒适与快乐价值观转变,但这种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客观地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网络的普及,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为青少年提供了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增加交流、培养个性的新平台,满足了他们对休闲娱乐和查阅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为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会意识、树立价值观提供了便利条件。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至当晚23时,新浪微博上关于“青海”、“玉树”、“地震”、“祈福”的话题就超过了31万条。2011年春节的微博打拐行动,都不乏青少年网民的身影,他们在网络上积极参与转发和评论,在现实中积极捐款捐物,表现出应有的爱心、奉献、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价值观在行动中得到洗礼与提升。根据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有45.7%的青少年经常浏览官方新闻网站,关注国内外大事;85.3%的青少年能参与网上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英雄人物的评选与投票,一些榜样对青少年价值观的选择有较大影响;在清明节有83.6%的青少年参与网上祭扫先烈、缅怀先辈的活动:有56.8%的青少年认为网络信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影响,能帮助自己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方面都会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敏锐的感知而树立爱国、爱家、奉献、责任、正直、诚实等价值观念,以特有的参与方式改造和变革社会,有助于青少年在相应价值观的形成中实现社会角色扮演。可见,青少年价值观既受制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又带有自身特点。
  可见,泛滥在网络中的各类低俗、不健康事件,在网络道德规范还未发展成熟的今天,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更容易诱使其失去道德规范的引导与约束,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导致道德责任感的削弱、价值观的倾斜,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根源
  网络中不健康的信息导致青少年产生不良的网络行为,并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这已经成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认真分析所存在问题的根源,积极寻求对策,对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青少年自身主观原因的分析共产主义的理想疏远、隔离,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上错失方向。
  2.青少年所处外部环境的分析
  家庭对价值观的塑造放松。家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子女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家长的言行、品性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有的家长注重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长期不和、甚至离异,疏于对子女的照管;也有的家长忙于工作而很少监管子女的上网行为;还有的家长在教导子女上网方面缺乏经验等,整个家庭教育上都看不到价值观塑造的影子,不能为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保驾护航。
  3.互联网与青少年群体的相互关系分析
  (1)互联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是现实的。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自由平等、交互多维的交流平台,正契合了青少年乐于幻想、追求自由、渴望独立的个性特点,对丰富青少年知识、增长见识、进行社会交往、掌握最新学习动态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影响。在此意义上,互联网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帮助青少年与世界息息相通,也使他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的重压之外获得了较自由、广泛的空间。长期在网上与网下扮演双重角色,则有可能在现实中迷失方向,造成人格的分裂。尤其是在生活中感到无助或面临危机时,将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投入到随心所欲的网络空间, 以找回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依托,从而会最终丧失在人性化世界中的生活能力,使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得的价值认知出现偏差、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无约束性和不规范性,甚至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分自恋、孤僻、自弃、厌世等价值观迷失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关注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带来的双重影响
  (2)青少年价值观在网络的影响下偏移或缺失。其一,网络的跨文化特性,造成青少年价值观的迷失与混乱。网络的全球化淡化了民族与国家意识,不同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形态、价值取向,对青少年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冲击思想阵地,逐步产生“西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情怀。其二,网络信息的复杂性,逐步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网络上信息泛滥,学术的、经济的、娱乐的、黄色的、暴力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青少年热衷于对热点事件的“网络围观”,使青少年的社会规范性不断弱化,价值观逐渐偏移,造成道德的败坏和精神的沦丧。其三, 网络角色的虚拟性,悄然扭曲了青少年的交往情感。网络虚拟条件下青少年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规则,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负什么责任。网上交往难以建立稳定的交往关系,影响人际关系朝纵深方向发展,让人产生信任感危机,对现实中的人漠不关心或做出粗暴、无理的行为。其四,网络的迷恋成瘾性,无形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长时间的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虚拟的网络空间,形成“网瘾”,会导致行为变异、错位,生活规律紊乱、学习成绩下滑, 身体素质下降,情感冷漠,脱离现实,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价值观形成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三、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如何重塑青少年的价值观
  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文化浪潮,青少年既成为网络上的主力军、 “弄潮儿”,同时也成了网络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在数量上的强势,也难以抵挡在心理承受、危机应对方面的弱势。立足于现实社会本身,青少年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主力军, 国家、社会赋予青少年以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没有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就很难承担这一重任。因此,当下的网络虚拟社会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该对大众传媒商业化环境下的道德认知多元化、价值观念虚拟化、人格发展真空化等诸多表象进行积极探源,寻求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促进青少年的价值观向积极方向顺利发展。
  1.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完成正确价值观的重塑
  青少年的价值观处于成长期,必须加以适当的行为约束和道德制约,才能使其朝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在网络这一具有个性化、匿名化、无地域、无控制的虚拟环境中,他们随心所欲地谋求个体需要的实现,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因此,要引导青少年自身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塑。其一,要强化批判式德育。通过加强上网指导,推荐一些适合青少年、又富有吸引力的优秀网站,因材施教,通过手把手教会上网、举办网络知识讲座、专题讨论会和法制报告会等形式,提高他们道德评价、批判能力,学会选择、学会鉴别,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其二,要加强自律式德育。从培养青少年理性的网络价值观入手,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引导,让青少年深入了解网络的利弊关系,学会自律,强化青少年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其三,确立开放的现代德育观。从“单面人”关怀转向“全面发展的人”的关怀,把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主动转变为发展型德育观,引导青少年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主选择高尚道德和健康人生道路;建立“主动选择”德育模式,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让青少年具备识别优劣的能力,形成道德自律和“慎独”的意识,努力做到理性上网,自尊自重,严格遵守网络秩序。
  2.注重家庭心理沟通,完善青少年价值观的重塑
  价值观的变迁,往往从心理的认同开始。家庭又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结合家庭教育从心理沟通入手,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一,加强亲子沟通交流。家长应随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动态、心理变化和对心理健康的诉求,针对青少年学习、生活、上网中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等提供辅导。让青少年子女倾吐烦恼,消除困惑、焦虑,解决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等问题,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其工,对上网行为进行引导。父母需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对子女的上网行为要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明确上网的目的、内容,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上网,并对上网的时间加以严格限制,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科学的上网习惯。其三,建立民主型家庭。民主型家庭的青少年具有独立性、自信心,性格乐观,情绪稳定,对人亲切,能与人合作,有进取精神,也能较好地控制上网的行为。其四,主动利用社会资源,积极预防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偏差。主动向心理专家、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热线电话进行咨询,和青少年一起参与网络和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大力宣传网络成瘾的危害,普及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3.拓展学校教育资源,推进青少年价值观的重塑
  加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加强日常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建构长效机制。其一,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开辟更多更好的核心价值体系专题教育网站,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网络文化。采取积极的姿态,创办有关主页或网站, 以引人入胜、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地宣传正确的、健康的内容, 占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文化阵地,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交流网络系统。其二,充分利用校园德育网络,加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利用网络媒体开放性和多样性,在校园网相关栏目内,将党的政策方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广泛宣传,并提供各种在线交流与指导,帮助青少年解决思想、心理、学习等问题。组织学生成立网上论坛,引导学生民主讨论、民主评议、交流提高、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对网络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三,拓展网络教育资源。介绍与链接互联网中高质量的网站与论坛,整合社会力量,丰富网络教育资源。如李开复博士主建的“我学网”,致力于成为“中國青年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进行有关成长、学习、情感、留学、职业等话题的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指导青年学生成长发展。还有各学校的校园网的论坛、BBS、交流园地等,引导青少年交流感想、探讨人生,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自我建构和全面发展。
  总之,重塑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的价值观, 需要化解青少年在网络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危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与青少年自身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把网络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得心应手地运用网络获得更长足的发展进步。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统一的,“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现实路径,特别是其中的开放发展理念更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直接相关。毫无疑问,这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性担当,是中国道路世界历史意义的彰显。因此,科学理解和把握开放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及其价值指向,以开放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中国共产党的90年伟大征程,就是一部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青春之歌”。90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
期刊
读书苦?读书乐?一言难尽。  从前读书自识字起。开蒙时首先是念字号,方块纸上写大字,一天读三五个,慢慢增加到十来个,先是由父母手写,后来书局也有印制成盒的,背面还往往有画图,名日看图识字。小孩子淘气,谁肯沉下心来一遍一遍地认识那几个单字?若不是靠父母的抚慰,甚至糖果的奖诱,我想孩子开始识字时不会有多大的乐趣。  光是认字还不够,需要练习写字,于是以描红模子开始, “上大人, 孔乙己, 化三干……”
期刊
韩道亮出生在淮南,安徽中北部的一个城市,因为那所著名的田家庵幼儿园,我无可避免地先问了他一个缘何会学习舞蹈的问题。原来跟很多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一样,他在上小学时就经常被学校选去参加一些文艺活动。渐渐的,小小的韩道亮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到学习舞蹈,韩道亮说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能够学习舞蹈真的是源于一次偶然。本来是陪表弟去少年宫报名,结果表弟临时放弃,他却被练功房里哥哥姐姐们优美的舞姿所吸引,
期刊
在当前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责任,注重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党、政、工、团一起抓,以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主动性,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加强工会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决定因素。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工会干部新形象,既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
期刊
张爱玲提到自己长辈时说,“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儒林外史》里确有很多篇幅在写吃,其中最醒目的吃货是马二先生。马二先生自带一副红烧肉气质,走到哪里,哪里就显得开胃。蘧公孙请他吃饭,摆出一碗炖鸭、一碗煮鸡、一尾鱼、一大碗煨得稀烂的猪肉。马二先生“吃了四碗饭,将一大碗烂肉吃得干干净净。里面听见,又添出一碗来,连汤都吃完了”。而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时候,更是一路茫然大嚼,也顾不得看湖景看
期刊
孔融在历史上是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知名度高,不是由于他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而是人家上了中国古代的儿童教科书《三字经》,而且在几乎家喻户晓的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上也有那么很正面的几笔。有谁不知道孔融让梨呢?自从《三字经》诞生以来,中国的父母总是忘不了拿这事教育孩子。不过,对我来说,孔融让梨,却是个不那么愉快甚至有点愤愤的故事。因为我最小,在小时候那些物质极度匮乏的日子里,分东西吃的时候,如果我实行了孔
期刊
“左手沙漠,右手海洋”,突尼斯同时拥有地中海的浪漫和撒哈拉沙漠的荒凉:西南部是浩瀚的撒哈拉沙漠,东北部则是风情万种的地中海,小城、港口、帆船、沙滩……  曾有人说,没去过撒哈拉沙漠的人不足以自诩为“旅行家”。而要探索撒哈拉,自驾游绝对是不赖的选择。突尼斯面积并不大,与我国贵州省相当。几小时之内,便可以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驱车深入到撒哈拉腹地。今年6月初,笔者曾和几位小伙伴一起驱车前往撒哈拉,观盐湖
期刊
文学与儒学一直是中古时期士人思想世界中的两条路径,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两者的界限也并非泾渭分明。对于士人身份的认定一方面出于后世研究者所采取的立场,另一方面取自于史籍本身对士人身份的判定,正史中《儒林传》和《文苑传》(或称之为《文艺传》)就是书写者对士人认定并将其集合的一种书写模式。自秦汉到魏晋,文学的独立性逐渐加强,文学不再只是有助教化的经典之文,而成为士人的一种审美情趣,文质之间的争论也导致中古
期刊
19世纪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写过一件事,一名年轻军官奉命去搜捕一个准备逃亡的波兰地主,到达他的庄园时,发现大门紧闭,似乎人去楼空,但职业的敏锐使他破门而入,不料一个高大漂亮的女人站在他面前,默默地指着一个怀抱小姑娘的男子,十分沉静地问他是否要狠心地弄死他们。军官向她解释,自己是奉命行事,可女人的双目一刻不离地逼视着他。他不知所措:“那我该怎么办?”女人以不容商量的语气发出命令:“你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