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继续增长的起点,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以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结合重庆市南川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研究了南川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特点,找到南川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发展了南川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及措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优化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继续增长的起点,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束缚,产业结构就会阻碍经济增长。如果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就会释放经济增长的潜能,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消除不利因素,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在通过分析重庆市南川区三次产业结构,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相关措施,进一步使南川区产业向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结合重庆市南川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研究了南川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特点,找到南川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发展了南川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及措施。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和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或手段、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等。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2、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之所以能够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是因为产业结构的特殊功能,即产业结构效应在起作用。
3、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就是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即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二、重庆市南川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南川区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31个乡镇、3个街道。南川区正在打造成为渝南黔北地区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卫星城、都市后花园、特色旅游区。
近两年南川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历史性飞跃,2008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09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亿元,年均增长15.4%,远高于“十五”期间的11.9%。
(二)南川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0.3亿元,年均增长10.5%;工业总产值达到161.3亿元,年均增长27.7%;全年接待游客162.5万人次,年均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78.2%;商品房开工63万平方米,竣工38.5万平方米,销售52万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2亿元,年均增长19.5%。
目前该区现已形成特色农业、铝工业、机械加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业态,涌现出了博赛集团、双赢集团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具备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已成为渝南黔北地区的的经济高地。
从表一可以看到,南川区2009年较2008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减少了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持平;第三产业增加了一个百分点。
表一 南川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单位:%
从表二可以看到,南川区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在行业上分布不均,教育、卫生类占人才总量的80%以上,而农业、工程、经济类人才仅占10%左右。
表二 南川区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单位:人
资料来源:南川区2009年统计年鉴。
(三)南川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第一产业内部包括农业(种植业)、林、牧、渔等各行业。种植业内部还可细分到粮食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渔业内部又可分为水产养殖业、捕捞业等。要对第一产业分析需要对农业内部的行业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三可以看到,从可比价来看,南川区农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2007年和2008年,农业内部总产值贡献最大的为农业产业(种植业),而2009年牧业产业超过了农业产业。
但是从现价来看,总体趋势还是以农业产业为主,牧业次之,农业总产值呈上涨趋势。
表三 南川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南川区2009年统计年鉴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第二产业内部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工业按不同方法可以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重工业和轻工业。表四可以看到,南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绝大多数为小型工业企业,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并逐年上升。
表四 南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按行业分组 单位:个
资料来源:南川区2009年统计年鉴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第三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等。从表五可以看到,南川区的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的比重较大,金融业、房地产业所占比重过低,尚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可见,南川区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滞后。
表五 南川区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南川区2009年统计年鉴
三、南川区三次产业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南川区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7%,比18个区高12.7%,比重明显偏大;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资源依赖性强,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1.5%,比九龙坡区低16.8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一)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内部结构不合理。
一是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化经营水平低;2009年农产品加工水平仅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农产品优质率63%,农产品商品率63.7%。同时,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二是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三是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四是新农村建设机制不活,整体推进较慢。
(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素质偏低。
一是工业增幅相对较低;二是产值总量偏低,规模优势不突出,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工业结构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规模较小,以矿产资源采选和初级加工为主导的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现有铝、煤炭、建材等支柱工业大多处于产业链初端,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业及产品结构层次低。与全市平均比,南川新型工业化发展基础较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优化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继续增长的起点,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束缚,产业结构就会阻碍经济增长。如果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就会释放经济增长的潜能,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消除不利因素,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在通过分析重庆市南川区三次产业结构,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相关措施,进一步使南川区产业向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结合重庆市南川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研究了南川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特点,找到南川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发展了南川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及措施。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和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或手段、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等。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2、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之所以能够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是因为产业结构的特殊功能,即产业结构效应在起作用。
3、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就是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即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二、重庆市南川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南川区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31个乡镇、3个街道。南川区正在打造成为渝南黔北地区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卫星城、都市后花园、特色旅游区。
近两年南川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历史性飞跃,2008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09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亿元,年均增长15.4%,远高于“十五”期间的11.9%。
(二)南川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0.3亿元,年均增长10.5%;工业总产值达到161.3亿元,年均增长27.7%;全年接待游客162.5万人次,年均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78.2%;商品房开工63万平方米,竣工38.5万平方米,销售52万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2亿元,年均增长19.5%。
目前该区现已形成特色农业、铝工业、机械加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业态,涌现出了博赛集团、双赢集团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具备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已成为渝南黔北地区的的经济高地。
从表一可以看到,南川区2009年较2008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减少了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持平;第三产业增加了一个百分点。
表一 南川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单位:%
从表二可以看到,南川区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在行业上分布不均,教育、卫生类占人才总量的80%以上,而农业、工程、经济类人才仅占10%左右。
表二 南川区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单位:人
资料来源:南川区2009年统计年鉴。
(三)南川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第一产业内部包括农业(种植业)、林、牧、渔等各行业。种植业内部还可细分到粮食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渔业内部又可分为水产养殖业、捕捞业等。要对第一产业分析需要对农业内部的行业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三可以看到,从可比价来看,南川区农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2007年和2008年,农业内部总产值贡献最大的为农业产业(种植业),而2009年牧业产业超过了农业产业。
但是从现价来看,总体趋势还是以农业产业为主,牧业次之,农业总产值呈上涨趋势。
表三 南川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南川区2009年统计年鉴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第二产业内部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工业按不同方法可以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重工业和轻工业。表四可以看到,南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绝大多数为小型工业企业,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并逐年上升。
表四 南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按行业分组 单位:个
资料来源:南川区2009年统计年鉴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第三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等。从表五可以看到,南川区的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的比重较大,金融业、房地产业所占比重过低,尚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可见,南川区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滞后。
表五 南川区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南川区2009年统计年鉴
三、南川区三次产业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南川区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7%,比18个区高12.7%,比重明显偏大;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资源依赖性强,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1.5%,比九龙坡区低16.8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一)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内部结构不合理。
一是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化经营水平低;2009年农产品加工水平仅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农产品优质率63%,农产品商品率63.7%。同时,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二是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三是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四是新农村建设机制不活,整体推进较慢。
(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素质偏低。
一是工业增幅相对较低;二是产值总量偏低,规模优势不突出,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工业结构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规模较小,以矿产资源采选和初级加工为主导的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现有铝、煤炭、建材等支柱工业大多处于产业链初端,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业及产品结构层次低。与全市平均比,南川新型工业化发展基础较好。